2019春青島版數學二下第三單元《甜甜的夢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word單元教案.doc
-
資源ID:5822094
資源大?。?span id="elogygy" class="font-tahoma">55KB
全文頁數: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春青島版數學二下第三單元《甜甜的夢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word單元教案.doc
2019春青島版數學二下第三單元甜甜的夢 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word單元教案課題二、甜甜的夢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材分析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是學生在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進行的。1、本節(jié)課是以甜甜在夢中與孫悟空比本領的童話故事為背景,引導學生認識千米、分米、毫米。2、教材安排了三個紅點問題和一個綠點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猜測、驗證、測量的過程,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3、這部分知識是學生以后學習對學生以后學習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基礎,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單元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測量,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教學難點:長度單位間進率和換算。教學策略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現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2、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中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4、重視對學習活動的評價。課時劃分信息窗1金箍棒的變化 2課時信息窗2比本領 1課時我學會了嗎? 1課時測試與講評 2課時備課時間xx、2、21上課時間課 題信息窗1 毫米、分米的認識課型新授總課時數教 學目 標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分米、毫米的含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2、知道毫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的關系,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重 點難 點建立長度概念,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教學媒體課件是否詳案是教學過程設計修改補充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引入:同學們,大家喜歡孫悟空嗎?誰能介紹一下孫悟空的本領?有一個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歡孫悟空,晚上在夢中還和孫悟空比本領呢!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在比什么?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1、認識1毫米。(1)猜測。談話:孫悟空把金箍棒變成1毫米長,請猜一猜,1毫米有多長?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猜測的長度。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把你的想法在組內說一說。(2)認識1毫米。談話:哪個組愿意把你們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3)小結:尺子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4)鞏固對1毫米的認識。周圍的物體,哪些物體的長度(厚、高、寬)約是1毫米呢?(學生交流) 請同學們學用手比劃1毫米有多長。舉例:身份證的厚度大約1毫米1分硬幣厚度大約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1毫米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與前面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厘米有什么關系呢?(板書:1厘米=10毫米)2、同樣的方法教學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三、教學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換算強調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105厘米=()毫米 70厘米=()分米5米=()分米 7分米=()厘米=()毫米四、鞏固練習自主練習的第4題。(重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去辨析)五、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我都學會了什么?教學反思:備課時間xx、2、21上課時間課 題信息窗2 千米的認識課型新授總課時數教 學目 標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重 點難 點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教學媒體課件是否詳案是教學過程設計修改補充一、導入: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2、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4)測量教室的長。(米)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1、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2、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方案二:繞學校400米的操場要走兩圈半。3、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千米 (公路上,汽車、摩托車儀表盤上等)(二)欣賞生活中的“千米”1、(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9千米=(9000)米2、電腦出示15分鐘大約走1千米,半小時大約是2千米。2千米=(xx)米三、鞏固練習: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1、汽車每小時行40米。2、電線桿高6千米。3、小李身高135厘米。4、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教學反思:備課時間xx、2、21上課時間課 題智慧廣場課型新授總課時數教 學目 標1、使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fā)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guī)律,能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初步的符號感和數學思考。重 點難 點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guī)律,學會有順序、有條理的思考方法。教學媒體課件是否詳案是教學過程設計修改補充一、課前小探究:附頁有2件上衣,3件裙子剪下?,F在要一件衣服配一條褲子,如果是你,你會怎么穿?有幾種穿法?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1、指2-3名學生說自己的搭配方法。2、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一共有哪幾種搭配?要求:同桌合作,拿出信封里的學具,一人動手擺一擺,一人記錄各種穿法??纯匆还灿心膸追N搭配?建議:動手前先想一想怎樣擺才不會重復、不會遺漏?生動手擺,師巡視指導。3、交流匯報。(學生可能會有序地擺,也有可能無序地擺,有也有可能先選定上衣,再搭配裙子,可也可能先選定裙子,再搭配衣服。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搭配方法給予肯定和鼓勵,在適當時給予提示和指導。)4、師生共同評價。這些擺法你最喜歡誰的擺法?為什么?5、小結:(指著有序的搭配的記錄)老師也很喜歡這種搭配方法,老師也是這樣想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樣搭配的。先是選定1件衣服,分別和3條裙子搭配,一共有3種搭配方法。再選第2件衣服分別和3條裙子搭配,又有3種搭配方法,一共就有6種搭配方法。像剛才這樣選定一件衣服分別和裙子搭配,再選定另一件衣服分別和褲子搭配,這種搭配叫做有序的搭配。(板書:有序的)有序地思考問題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的一個重要思想。這樣做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板書:不重復、不遺漏)現在同桌說說這種搭配方法。6、連線的方法。(1)、如果沒有學具,我們還可以怎樣清晰、明了地表示出各種搭配方法呢?引導學生說連線的方法。(2)請同學們想想怎樣連線可以既明了又能保證不重復不遺漏?請大家在作業(yè)紙上用你喜歡的方法連一連,完成后同桌之間說一說你是怎樣連的。展示匯報。7、拓展?,F在再給樂樂添加一件衣服,不搭配你能說有會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三、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1、飲料和點心的搭配:自主練習1。2、路線的搭配:自主練習4。3、展示匯報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的收獲是什么?教學反思:附送:2019春青島版數學二下第九單元我是體育小明星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一word教案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簡單的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能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tǒng)計過程,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價值。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統(tǒng)計,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在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由于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對于數據的收集、 整理、分析已接觸過,只是不很系統(tǒng)。本單元主要學習用“分段統(tǒng)計”的方 法對數據進行整理。教材借助貼近學生實際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 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樹立統(tǒng)計的意識;逐步體驗搜集數據、整理數據、涂統(tǒng)計圖、 填統(tǒng)計表、分析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而且能根據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 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打下基礎。 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對數據進行分段整理、統(tǒng)計教學難點:在詳細的統(tǒng)計活動中,把握分段統(tǒng)計的方法。重點措施與難點措施 1、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2、開放課堂,擴大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3、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能力。4、注意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以進步解決題目的能力。其他搜集資料通過交流平臺,相互學習、不斷提高。課時分配 本單元建議課時數:5課時時間分配從第 16周至第17 周 從xx年6月5日至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