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魯教版地理六上1.3《地圖》word學案.doc
-
資源ID:5691394
資源大小:135.50KB
全文頁數: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秋魯教版地理六上1.3《地圖》word學案.doc
2019秋魯教版地理六上1.3地圖word學案一、學習目標1.會說出什么是地圖的三要素。 2.能寫出比例尺及其換算公式.3.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4.學會在地圖上確定方向。二、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自學課本,思考以下問題。.地圖三要素是指、。寫出比例尺的公式 3地圖上比例尺的形式有 、 、 三種形式。4. 在普通地圖上,按照 來確定方向.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則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 。在經緯網地圖上,經線指示方向,緯線指示方向。合作探究:1.比例尺的大小比較規(guī)則:比例尺實際上是一個分數,所以比例尺的大小比較和分數的大小比較是相同的,分子相同(一般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方法:若出現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先把所有形式的比例尺換算成分數式,并把分子統(tǒng)一為1,然后按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母就可以了。給出三種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樣比較大小?數字式:1:50000或1 / 50000 線段式:040千米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600 0000厘米2.說說在圖幅一定的情況下,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范圍和內容詳略的關系。達標練習1.小明在圖上量算得學校到居住區(qū)的直線距離為2厘米,兩地實際距離是4000米,該圖的比例尺是()A1:xx B1:4000 C1:xx00 D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xx厘米2.若地球按1:xx0000制成一個地球儀,則地球儀的赤道周長是 ( )A40厘米 B20厘米 C200厘米 D400厘米3根據下列各幅地圖比例尺判斷,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圖是 ( )A甲圖的比例尺是1:25000 B乙圖的比例尺是1:300000C丙圖的比例尺為1:1000000 D丁圖的比例尺是1:100000 4實際距離為1200千米,圖上距離為20厘米,該圖的比例尺為 ( )A1:6000000 B1:600000C1:1xx000 D1:1xx5在表示同一地區(qū)的四幅圖中,當圖幅不變時,表示內容最詳細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C1:100000 D1:100006某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縮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縮小后的地圖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C地圖上1厘米代表實距20米 D1:240000007某幅地圖的比例尺為1:4000000,在圖上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為2.5厘米,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 )A50千米B100千米 C200千米 D250千8一條公路的實地距離是怎么計算出來的?9甲地位置在40N,116E的交點上,乙地的位置在30S,20W的按比例點上,乙在甲的 ( ) 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10. 讀圖判斷圖中A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 (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正西北方向 D.東南方向11.判斷:(1)圖中村莊在橋梁的什么方向? A.東北 B.西南 C. 北 D.西(2)林地在耕地的什么方向?A.東南 B.南 C.東 D.東北12.甲地的經緯度是(、),乙地的經緯度是(、),則甲地在乙地的 ()A.西北方向 B.東北方向C.東南方向 D.西南方向 附送:第三節(jié)地圖教學時間: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地圖的基本要素教學目標: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種表示方法。2、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3、填繪常用的圖例和注記。教學重點: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教學難點:經緯網地圖上方向的判讀教學過程:導入:讓學生猜謎語:“高山不見一寸土,平地不見半畝田;五湖四海沒有水,世界各國在眼前?!保ǖ貓D)這節(jié)課我們開始學習有關地圖的知識。講授新課: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課本13頁圖1.22“臺灣島”或一幅其他地區(qū)的地圖,思考:你能在地圖上看到什么?你能從這幅圖中獲得哪些信息?學生討論: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開展讀圖及介紹地圖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介紹的信息多。過渡:我們要讀懂地圖,用好地圖,就必須知道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地圖的比例尺。提出問題:1、如何量算地圖上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2、在臺灣島地圖上,從高雄到臺北,這兩座城市的圖上直線距離是多少?實地距離又是多少?如何利用圖上給出的條件計算出來?討論計算: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討論明白第一個問題,需先量出圖上兩點之間的距離,再根據圖上給出的比例尺進行計算,才能得到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解決第二個問題,并告訴學生圖上的這種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線段比例尺。提出問題:根據你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地圖上的比例尺,除了這種線段式,還能用什么方式表示?組織討論:指導學生運用已有數學知識,以學習小組討論推導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數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師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現形式不同的地圖,使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觀察:中國地圖和北京地圖。提出問題: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表示范圍的大小以及內容的詳略是什么關系?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略。(二)方向學生分組討論:1、在地球儀上是如何辨別方向的?2、地圖上的方向應該如何辨別呢?地圖上的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關系又應該如何確定呢?啟發(fā)引導:教師指出在地球儀上用經緯線確定方向的方法,也適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圖,而大比例尺的地圖,經緯差比較小,圖上往往沒有經緯線,可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規(guī)則。還有的地圖標有“指向標”,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北方。歸納總結:地圖上三種定向方法一般定向法經緯網定向法指向標定向法過渡: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只認識比例尺和方向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三)、圖例和注記提出問題:什么是圖例?指導閱讀: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說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注記。圖例和注記是地圖的一種特殊語言,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圖例。組織活動:1、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2、學生逐個辨認各種圖例。課后小結地圖是日常生活、生產以及我們學習地理所必須的重要工具。地圖有三個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在地圖上辨別方向、量算距離、識別圖例和注記是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識。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低地,這些在地圖上是怎樣表示出來的?請同學們預習“地形圖的判讀”。板書設計:一、地圖的基本要素(一)比例尺1、概念:2、公式:3、三種表示方式:4、比例尺的大小(二)方向1、經緯網定方向2、指向標定方向3、一般定向法(三)圖例和注記教后記: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了解地圖上的方向,比例尺和注記等。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討論和實踐活動,學會運用地圖確定實地方向,運用地圖計算兩地實際距離。特別建議了必要的實際活動如:繪制教室平面圖、在交通線上確定行動路線并繪成路線圖等。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地形圖的判讀教學目標:1、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2、理解等高線稀疏與坡度陡緩的關系3、在地圖上是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這五種地形。教學重點在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辨別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類型教學難點:等高線地形圖的閱讀分析和運用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起伏差別很大,那么怎樣在地圖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又如何在地圖上辨別它們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地形圖的判讀1、設置懸念:世界最高山峰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他只不過4000米高,為什么一座山峰會有兩個不同的高度值呢?這兩個高度值又是如何測量得到的呢?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果。2、學生活動:制作等高線地形圖模型。先讓學生將自帶的泡沫塑料,小刀,白紙和鉛筆準備好。然后按照課本17頁活動2的要求和步驟,教師一邊解說,一邊指導學生進行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的比賽,并評選出若干好的模型在全班傳閱。3、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等高線示意圖,思考:等高線數值大小與地勢高低的關系,等高線疏密與山體坡度陡緩的關系。4、分組討論:讀課本16頁圖1.29,讓學生觀察山地不同部位的名稱,位置以及表示他們的等高線的特點,即辨別方法。5、提出問題:讀課本17頁圖1.30“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讓學生讀圖分析這種表示地形的方法與單純用等高線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并總結分層設色繪制地形圖,其著色隨地勢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承接過渡:地形圖只能表示地面起伏的狀況,有時需要了解一座山峰的形態(tài),地形圖就不夠直觀。為了更直觀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還有一種新的方法。6、指導閱讀:指導學生分組完成18頁的活動,并簡要歸納依據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剖面圖的方法和步驟。板書: 地形圖的判讀1、地面高度的確定畫板圖: 過渡: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測量出來,怎樣表示在地圖上呢?在黑板上畫版畫:“海拔的測繪與等高線”2、等高線與等高線地形圖等高線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的線。過渡:等高線上標有高度,如50米,100米;兩條等高線之間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離);多條等高線組成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的形狀各式各樣,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教材提供的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狀示意圖發(fā)給學生一張等高線地形圖過渡:在等高線之間涂上不同的顏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板書:3、分層設色地形圖掛出世界地形圖:提出問題:分層設色地形圖與等高線地形圖有什么不同?讀世界地形圖,看地表形態(tài)都有什么?板書設計:二、地形圖的判讀1、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1)海拔(2)相對高度2、等高線地形圖3、分層設色地形圖4、地形剖面圖教后記:新課程強調教育要“回歸生活”“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要將教學內容納入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以及學生與文化的關系中。2019秋魯教版地理六上1.3地圖word教案教學內容:從讀圖上獲取信息教學目標:1、能根據使用目的確定所選,目的地及類型極其比例尺。2、距離說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象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教學重點:能根據使用目的確定所選,目的地及類型極其比例尺。教學過程導入教師提出問題:1、假如我們隨旅行團到達了黃山,你需要一張什么地圖?(黃山導游圖)2、xx年9月11日美國世貿大廈被炸,此事轟動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國在哪,應該選擇什么地圖?(世界地圖)3、有一個外地人來北京觀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頤和園,不知道要乘什么車,怎么辦?(買一張北京交通圖)(過渡)通過這些小事例,我們可以知道地圖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地圖能夠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據使用目的,正確地選擇地圖才能及時、準確的獲取有用的信息。(板書)一、地圖的種類學習新課:(學生活動)一學生朗讀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第三段導游圖、交通圖、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地形圖、氣候圖、等等教師掛出圖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 ,讓學生觀察:(學生活動)每兩人一組上前觀察著兩張地圖有什么不同;每個小組講講自己觀察的結果;學生試著總結一下規(guī)律教師啟發(fā)學生觀察地圖比例尺的大小、地圖包括范圍的大小、地圖內容的詳略。地圖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來的信息也不同。(板書)二、比例尺的大?。ㄖv解)比較兩幅地圖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將其轉換成分數式,這時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世界地圖的比例尺小,中國地圖的比例尺大。(學生活動)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國地圖”“北京地圖”,小組討論這兩幅圖的比例尺、范圍、內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寫表格。(鞏固練習)解決以下問題應選擇什么比例尺的地圖去一個城市旅游,想知道這個城市的位置想知道這個城市更多的情況在這個城市地圖上找到某個景點(過渡)地圖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圖表示地區(qū)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來量算距離。(學生活動)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地圖”,分三大組分別進行:量算北京市最西端到最東端的直線距離;(一組)量算北京市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線距離;(二組)量算北京城區(qū)到天津城區(qū)的鐵路長度大約是多少。(三組)(提問)地圖上兩算兩地間的直線距離比較容易,量算曲線距離呢?(學生活動)1.第三組的同學介紹他們是怎樣做的。(可做演示,組內同學可以補充)2.說說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用來量算曲線距離?(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板書)三、地圖的發(fā)展隨著電子計算機等技術手段的應用,地圖信息的獲取和呈現方式日益多樣,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選擇和使用地圖。(學生活動)閱讀教材提供的圖文資料“現代高科技地圖的應用”(課堂小結)人們的許多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今天我們學習了怎樣從地圖上獲取信息,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就會涉及到地圖的種類、比例尺的大小、內容的詳略等。掌握這些地圖的知識,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板書設計:一、地圖的種類二、比例尺的大小三、地圖的發(fā)展教后記:地理教師必須更新課程理念,挖掘豐富的生活課程資源,以此為紐帶,用感性的、生動的、豐富的生活世界去滿足學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讓學生在生動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共同建構知識,從而達到師生相互促動,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