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六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資源ID:3907818
資源大小:499KB
全文頁數: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高考地理總復習 自然地理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六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六節(jié) 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的運動的將地球看作一個整體分析,圈層結構的分析則是細致地認識地球的整體結構。地球的圈層結構包括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一、內部圈層內部圈層主要依靠地震進行探測,主要原理是地震波在通過不同介質時,傳播速度會發(fā)生改變,因此根據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速度的變化經過的物質不同進行劃分。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對比)??v波呈縱向運動,傳播速度快,能夠通過固、液、氣三態(tài),;橫波呈橫向運動,傳播速度慢,且只能通過固態(tài)。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在地下平均33千米處:縱波和橫波的速度都加快;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處:縱波速度下降,繼續(xù)向下傳播;橫波消失在這兩個界面地震波的速度發(fā)生了變化,說明兩邊物質性質不同,該界面我們稱之為不連續(xù)面。地下平均33千米的不連續(xù)面稱之為莫霍界面;地下平均2900千米的不連續(xù)面稱之為古登堡界面。根據這兩個界面兩邊的物質不同。兩個界面可將地球劃分為三部分:地殼(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也是莫霍界面的深度),分為陸殼(平均33)和洋殼。地幔:巖漿形成于上地幔的上部。地核:呈高溫熔融狀態(tài),溫度高,壓力大。巖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二、外部圈層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由氣體和塵埃組成。水圈的形態(tài)特點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巖石圈的頂部?!敬髿馊Y構擴展】自下到上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一)對流層:上界因緯度和季節(jié)而不同。【緯度】:低緯度地區(qū)其上界為17-18公里;在中緯度地區(qū)為10-12公里;高緯度地區(qū)僅為8-9公里?!炯竟?jié)】:夏季的對流層厚度大于冬季。地面是近地面大氣最主要、最直接的熱源。記住最根本的原理:同一地點,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氣壓越低。(二)平流層:水平運動為主,故稱為平流層。臭氧層在集中在此。(三)高層大氣:電離層在該層。【逆溫現象擴展】(1) 原理:但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中也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現象,稱為逆溫現象。氣溫垂直遞減率的變化正常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可能會小于0.6或者大于0.6(2) 形成條件類型發(fā)生的條件出現的地區(qū)輻射逆溫經常發(fā)生在晴朗無云的夜間,由于地面有效輻射很強,近地面大氣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慢中高緯度大陸冬季黎明前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氣團上中緯度沿海地區(qū)地形逆溫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熱快,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較暖空氣被較冷的空氣抬擠上升盆地和谷地中夜間鋒面逆溫鋒面之上的暖空氣與鋒面之下的冷空氣之間溫度差異顯著鋒面活動地區(qū)(3)輻射逆溫的形成及消失過程圖解 (4)逆溫現象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地點:中高緯地區(qū);谷地或盆地 發(fā)生的時間:冬季夜間或黎明;天氣:晴朗無云或少云 (5)逆溫的利與弊 阻礙空氣的對流運動,妨礙煙塵、污染物和水汽凝結物的擴散,有利于霧的形成并使能見度變低,導致大氣污染更為嚴重。 逆溫并不是只有弊端,它的出現會阻礙空氣垂直對流運動,帶來以下好處: a.抑制沙塵暴的發(fā)生,因為沙塵暴發(fā)生的條件是大風、沙塵、強對流運動; b.逆溫若出現在高空,對飛機的飛行極為有利,使飛機在飛行中不會有大的顛簸,同時也提高了能見度,使飛行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