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一單元 模塊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資源ID:3208303       資源大?。?span id="rdwsan0" class="font-tahoma">175.50KB        全文頁數: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一單元 模塊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一單元 模塊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必修2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呂氏春秋一書中有“上田棄畝,下田棄畎。五耕五耨,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又無螟蜮”等描述,并提出“欲盡地利,至勞也”等重要思想。其想闡明的基本觀點是A.只要愛惜民力就能緩和階級矛盾B.與民休息才會調動農民積極性C.精耕細作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性D.在生產勞動中要注意勞逸結合解析:題干中“五耕五耨”“深殖之度”等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技術中的精耕細作特點,而“欲盡地利,至勞也”也指出了這種精耕細作的特點在農業(yè)生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愛惜民力”“調動農民積極性”“勞逸結合”等都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C項,排除A、B、D三項。答案:C2.到了唐代,中國瓷器形成一個對峙或者說平分秋色的局面。當時人們根據瓷器產地分布的特點,將這一“局面”概括為A.“南青北白”B.“陶瓷并存”C.“官私并立”D.“遠銷海外”解析:由“唐代”“瓷器形成對峙局面”等信息,再結合“瓷器產地分布的特點”,可知與“平分秋色”局面相符的是“南青北白”,故A項正確。B項與唐代不符;C、D兩項與“產地分布”要求不符。答案:A3.據戰(zhàn)國策魏策三載:“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時已。通韓之上黨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關之,出入者賦之共有其賦,足以富國?!边@則史料反映出當時A.國家分裂、割據混戰(zhàn)的狀況B.區(qū)域性商業(yè)交換的發(fā)展C.統(tǒng)治者加強對百姓的搜刮D.韓魏等國以商立國的政策解析:材料認為應把征收關稅作為“存韓安魏”“富國”的一個重要途徑,體現(xiàn)出當時關稅收入對于諸侯國的重要性,側面說明區(qū)域性商品經濟發(fā)展帶來的關稅收入相當可觀,故正確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混戰(zhàn)”信息,排除A項;C項對材料意思理解有誤;材料認可了關稅收入的重要性,但也不足以說明“以商立國”的政策,排除D項。答案:B4.我國古代“重農”政策毋寧說是“集權主義”統(tǒng)治下一種“精明”的選擇。集權國家的悲劇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農”之必須重,而實難得其重。農、商在官僚體系過分介入的情況下,長期處于病態(tài)的生存狀態(tài)。這一觀點認為A.集權制度下商品經濟難有發(fā)展 B.重農政策與集權統(tǒng)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權統(tǒng)治D.政局穩(wěn)定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前提解析:材料中“精明的選擇”反映了在集權國家里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不得不采取重農抑商政策,因此B項正確。其他各項都不符合題干所強調的商業(yè)“不得不抑”的含義,所以A、C、D三項均應排除。答案:B5.下面是16世紀歐洲金銀占有總量的變化情況表。這種狀況導致了當時的歐洲項目黃金總量白銀總量16世紀初期55萬公斤700萬公斤16世紀中期119萬公斤2140萬公斤A.金銀價格上漲B.生產下降C.物價下跌D.物價上漲解析:殖民者的掠奪使歐洲金銀大量增加,也導致了當時歐洲金銀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答案:D6.“15世紀末以前,印第安人的歷史是獨立發(fā)展的。人口約有1500多萬到4000多萬,語言和方言達數千種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許多古文化中心,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印第安文明。然而這一切從1492年開始改變了。”其言外之意是A.哥倫布遠航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 B.地理大發(fā)現(xiàn)密切了各文明間的關系C.印第安文明曾經引領世界發(fā)展D.西方殖民導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毀滅解析:材料關鍵信息是“一切從1492年開始改變”,而之前,印第安人“歷史是獨立發(fā)展”的,并“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印第安文明”。聯(lián)系近代美洲發(fā)展歷史可知,之后的“改變”是指在西方殖民的沖擊下,印第安人獨立發(fā)展的歷史被打破,人口數量銳減,古文化中心也遭摧殘,故正確答案是D項。A、B、C三項對材料意思理解不準確。答案:D7.“誰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即控制了世界財富,因而控制了世界”下列事件準確印證了這一觀點的是A.哥倫布的成功遠航B.三次英荷戰(zhàn)爭的結果C.蒸汽船的發(fā)明 D.英國開始工業(yè)革命解析:注意材料中的遞進關系,“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貿易”,就“控制了世界”?;谶@一觀點,三次英荷戰(zhàn)爭中,英國打敗了荷蘭,控制了海洋與世界貿易,為后來控制世界創(chuàng)造了條件,B項可以印證材料觀點。哥倫布的遠航,雖然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但并未讓西班牙控制世界財富,并進而控制世界,排除A項;蒸汽船由美國人最早發(fā)明,但同時代,“控制世界”的是英國,排除C項;英國開始工業(yè)革命,是英國控制世界的結果,并非原因,排除D項。答案:B8.馬克思說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商品是否廉價取決于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又取決于生產規(guī)模。因此,較大的資本戰(zhàn)勝了較小的資本。結果總是許多較小的資本家垮臺,他們的資本一部分轉入勝利者手中,一部分歸于消滅。”馬克思此話強調的問題是A.工業(yè)革命使自由競爭加劇 B.資本的集中是生產發(fā)展的結果C.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本性D.資本主義大多以規(guī)模來取勝解析:根據材料中的“取決于生產規(guī)?!薄拜^大的資本戰(zhàn)勝較小的資本”等信息,可知出于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需要,出現(xiàn)了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的趨勢,因此B項正確;A、C、D三項與這種生產和資本的集中沒有直接關系,因此應該排除。答案:B9.“在中國歷史上,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二十年是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時期,在西方挑戰(zhàn)的持續(xù)沖擊下,在民族危機的強大壓力下,中國人開始自覺地通過體制創(chuàng)新來謀求國家富強?!毕铝锌勺鳛檫@些“中國人”代表的是A.林則徐 B.李鴻章C.孫中山D.毛澤東解析:由“中國歷史上,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二十年”“自覺地通過體制創(chuàng)新來謀求國家富強”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所述應是甲午戰(zhàn)敗、洋務運動“自強”的美夢破滅之后,有識之士如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開始了新的探索,那就是用變法和革命的方式,進而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的方式來挽救民族危亡,因此C項正確。A、B兩項與“體制創(chuàng)新”條件不符;D項與材料所給時間段不符。答案:C10.下面是煙臺開埠10年后港口從業(yè)人員統(tǒng)計表。表格中出現(xiàn)的這一狀況表明煙臺港口從事工商業(yè)的總人數是3萬人類型舢板、港口裝卸工人較大商業(yè)服務客棧服務海關和衙門雇員洋行雇員小攤販占比40%29.6%7.6%1.1%0.7%16.9%A.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發(fā)達 B.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剛剛興起C.洋務民用企業(yè)的大力發(fā)展D.近代社會經濟結構出現(xiàn)變動解析:列強打開中國的大門,使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很多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破產,他們走向港口城市的工廠或洋行,而成為這些資本主義性質企業(yè)的雇員、工人或小商人等,材料體現(xiàn)的正是這種經濟結構的變動,因此D項正確。A、B、C三項說法都比較片面,都不能充分表明這種復雜形態(tài)的出現(xiàn),所以均應排除。答案:D11.有文章指出:從1953年我國完成戰(zhàn)后的經濟恢復,轉入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以后,資本和資源的嚴重缺乏就開始困擾著中國共產黨。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采取這種不得已且蘇聯(lián)已經使用過的戰(zhàn)略。這里的“戰(zhàn)略”是指A.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B.集中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C.大力吸引外資和技術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解析:新中國成立初,由于“資本和資源的嚴重缺乏”,中共“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是以發(fā)展重工業(yè)為中心進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這也是蘇聯(lián)建設的經驗,因此B項正確;而社會主義改造是對生產關系的改造,“大躍進”是1958年以后實行的,吸引外資更是改革開放所采取的措施,都不符合題意,A、C、D三項均應排除。答案:B12.1984年4月,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在總結江蘇常州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的經驗以后,提出“允許職工投資入股,年終分紅”,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經濟的鞏固和發(fā)展,可以“運用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這樣做是為了A.變更分配方式B.推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C.增強企業(yè)活力D.強調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解析:1984年頒布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增強企業(yè)活力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C項正確。材料所述不是單純分配方式的變動,也不是為了突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A、D兩項錯誤;B項是中共十四大確立的目標,所以也應排除。答案:C13.xx年,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一文中寫道:對于企業(yè)來說,完善內外聯(lián)動、互利共贏,既能有效發(fā)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又能創(chuàng)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推動企業(yè)在研發(fā)、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yè)集團。可見,這里“走出去”的含意是A.積極對外投資,拓展國際合作的新渠道B.充分利用外資,積極研發(fā)自主品牌C.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相結合的新模式D.擴大技術創(chuàng)新,推動企業(yè)兼并重組解析:“引進來”主要是吸引外資、技術和管理等,“走出去”主要是對外投資和探索國家化的合作渠道等,設問限定是后者,因此A項正確;B項是“引進來”的角度,C項是兩者結合,D項是內部改革問題,都不符合題意,所以均應排除。答案:A14.下圖是1863年英、法、美成立的“上海工部書信館”發(fā)行的明信片和郵票。專家指出:從社會發(fā)展角度觀察,這些“洋玩意”的出現(xiàn)是有較大貢獻的。材料所說的“貢獻”具體是指A.有助于中國通訊近代化開展B.改變了城市傳統(tǒng)生活方式C.標志著民族通訊產業(yè)的起步D.加快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解析:這些“洋玩意”的出現(xiàn)對當時我國的通訊與信息交流都起到了一定的便捷作用,因此A項正確。這些書信館是西方國家設立的,不是我國自主的民族通訊業(yè),C項錯誤;B、D兩項表述錯誤,有夸大之嫌。答案:A15.淺析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差異與交融中指出: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完全取決于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文化在暴力沖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進行痛苦的轉型與嬗變。其意在說明A.中國的近代文明對西方有吸引力B.文化的自身魅力決定其傳播程度C.時代背景差異影響到文化的轉型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過程較相似解析:材料指出了西方學習中國文化具有主動性的特點,而中國在近代接受西方文明是被迫的,是西方列強用暴力打破了中國的閉關鎖國局面,中國才不得不汲取西方文明,這兩者之間差異性明顯,因此C項正確;而A、B兩項說法片面,不是題干的主旨含義,D項與題意相反,所以均應排除。答案:C16.目前中國互聯(lián)網將面臨如下轉變:由網絡娛樂到電子商務的轉變,由可用網絡到可信網絡的轉變,網絡速度向高速互聯(lián)網轉變,接入設備由PC到移動終端的轉變,網絡普及將會達到“隨時、隨地、人人”的程度,等等。由上述“轉變”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網絡的安全性得到重視B.網絡提供的娛樂內容減少C.網絡覆蓋將遍布全世界D.網絡將提供更低廉的服務解析:由“可用”到“可信”的轉變,反映了網絡的安全性和信任度得到了重視,因此A項正確。由“網絡娛樂”到“電子商務”的轉變,并不能反映B項結論,排除B項;C、D兩項與上述轉變不符,排除。答案:A17.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曾說:“市場機制如何能夠把追求各自目標的個人自由,同提供衣食住行等經濟生產活動中所需的合作和協(xié)作結合起來。所有人都能通過協(xié)作獲益,而這種協(xié)作并不需要來自外部的強制?!边@一觀點實際上就是A.階級斗爭學說 B.無政府主義C.法律至上的觀點D.自由放任主義解析:根據材料中市場機制“不需要來自外部的強制”等信息判斷,這是近代西方流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答案:D18.經濟運行總有一些規(guī)律,比如:一個國家的匯率下跌,其出口成本就可以降低,進而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資本流入也會增加,流出會減少;反之亦然?;谶@一認識,羅斯福采取的措施是A.美元貶值B.整頓銀行C.貨幣緊縮D.回籠貨幣解析:要想“匯率下跌”,就得大量發(fā)行貨幣,實行通貨膨脹。羅斯福新政所實行的美元貶值,是為了刺激出口而轉嫁危機,就是遵循了上述規(guī)律,故A項正確;B項與匯率無關,C、D兩項與題意相反,所以均應排除。答案:A19.美國商業(yè)周刊在界定“新經濟”這個名詞時說:它不意味著股票市場必將擺脫自我調整而永遠上升,就像(神話中所說的)豆梗將直上云天。自然,它也不意味著亞洲金融風波不會影響美國。對此理解最準確的是A.“新經濟”有助于抑制通貨膨脹B.“新經濟”不能克服資本主義固有矛盾C.“新經濟”打破了經濟周期性規(guī)律D.“新經濟”不再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解析:題干強調的是新經濟并不能完全消除資本主義的矛盾,并不是單純強調抑制通貨膨脹、股票上漲,因此A、D兩項是錯誤的;新經濟也不能打破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周期性規(guī)律,所以C項也應排除。答案:B20.十月革命后的土地法令規(guī)定:把地主的田莊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連同耕畜、農具、莊園建筑和一切附屬物,一律交給鄉(xiāng)土地委員會和縣農民代表蘇維埃支配。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寶藏都是全民的財產。此后,土地的主人是貴族國家人民皇室A.B.C.D.解析:由“一律交給鄉(xiāng)土地委員會和縣農民代表蘇維埃支配”“全民的財產”,可知土地的主人是人民或國家。故正確答案為C項。答案:C21.列寧在1918年的多次演說和報告中,大力宣傳和鼓勵實行共耕制,并認為“分土地只在開始的時候是好的。這表明土地離開了地主,歸農民所有。但這是不夠的,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這一認識和實踐A.滿足了農民發(fā)展經濟的需求B.不利于團結地主為革命服務C.為蘇俄開展工業(yè)化奠定了基礎D.超越了蘇俄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解析:由“列寧”“1918年”等信息可知,當時俄國正面臨一戰(zhàn)后協(xié)約國對其進行武裝干涉的嚴峻形勢。由“歸農民所有。但這是不夠的,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可知,與這一認識相關的實踐應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而這一政策適應了戰(zhàn)時的需要,保障了戰(zhàn)爭的勝利,但其違背了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超越了俄國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造成了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故正確答案為D項。答案:D22.根據右圖中的數據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經濟危機是蘇聯(lián)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先決條件B.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建設離不開西方大國支持C.蘇聯(lián)經濟實力強大有助于緩和國際局勢D.外來技術輸入推動了蘇聯(lián)工業(yè)化開展解析:根據圖示中的時間“1931年”“1932年”,可以聯(lián)想到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其中蘇聯(lián)的機器進口數量較多,說明蘇聯(lián)較好地利用了這一有利時機,使其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取得了較大成就,因此D項正確;而“先決條件”“西方大國的支持”均不符合客觀事實,“緩和國際局勢”也與題意無關,所以A、B、C三項均應排除。答案:D23.xx年,“金磚五國”準備建立聯(lián)合開發(fā)銀行。金融時報對此評論道,“金磚國家的這家開發(fā)銀行最終可能挑戰(zhàn)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的影響力”。上述現(xiàn)象反映出A.布雷頓森林體系有待繼續(xù)完善 B.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已失去作用C.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已經喪失D.政治和經濟多極化的趨勢更加明顯解析: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于1973年解體,但其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因此A、B、C三項說法錯誤。材料體現(xiàn)了新興經濟體組成的“金磚國家”經濟發(fā)展迅猛,并要進一步加強合作,這表明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D項正確。答案:D24.歷史學家錢乘旦指出:二戰(zhàn)后人們企圖修補這個社會修正方向是企圖“超越”民族國家,但并不是消滅民族國家,而是對它進行“越位”,從而對它的主心骨國家主權實行分解。下列組織最能體現(xiàn)這種“越位”思想的是ABCD解析:根據“超越民族國家”“但并不是消滅民族國家”這些限定,可以判斷這是指各國加強合作,尤其是在某一區(qū)域內實行聯(lián)合,也就是區(qū)域集團化趨勢,而其中最好的實例就是歐洲的一體化,歐盟符合這一設定,D項正確。答案:D25.文匯報有文章指出: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市場競爭的自由化,它的平等性體現(xiàn)在競爭過程的平等,而不是競爭結果的平等;是競爭規(guī)則的平等,而不是規(guī)則制定的平等。這些話的中心含義是A.經濟全球化最突出的特點是競爭更激烈B.市場競爭的完全自由化很難達到C.經濟全球化下各國應以平等合作為基礎D.發(fā)達國家制定的經濟規(guī)則不合理解析:題干中“競爭過程的平等”“競爭規(guī)則的平等”體現(xiàn)的是應該以平等合作為前提,因此C項正確;A、B、D三項所述與題意明顯不符,所以均應排除。答案:C第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13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3分,第29題12分,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材料二春耕、夏耘、秋獲、冬藏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賈而賣,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西漢晁錯論貴粟疏材料三吾里田地,上農夫一人止能治田十畝,故田多者輒佃人種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貧者憑田以耕,亦其勢也。清張履祥補農書總論(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材料一相關的土地制度,并分析其特點。(4分)(2)材料二體現(xiàn)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據材料探究勞動者“賣田宅、鬻子孫”的原因。(5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樣的土地經營方式?明清時期這種經營方式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1)土地制度:井田制。(2分)特點:土地名義上為國家公有,實際上為周王所有。(2分)(2)形式:自耕農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2分)原因:天災、苛政、高利貸盤剝。(3分)(3)方式:租佃經營方式。(2分)原因:土地兼并嚴重;商品經濟發(fā)展。(2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金子銀子,缺什么就直接買了,何必造呢!于是貴金屬流向了鄰國和中國等,沒能給西班牙帶來任何真正的益處;相反,這些黃金白銀腐化了它的王室,摧毀了它的產業(yè),徹底地動搖了這個帝國的根基。西班牙因何衰落?材料二中國在瓷器生產方面是無與倫比的,在絲綢生產方面也幾乎沒有對手。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關于白銀的論文中指出,它“在全世界到處流蕩,直至流到中國。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白銀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材料三正如亞當斯密說的:“新大陸的白銀看來就是以這種方式成為舊大陸兩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相隔遙遠地區(qū)聯(lián)絡起來的,大體上也以白銀的買賣為媒介?!卑足y資本:重視經濟全球化中的東方(1)材料一想要表達的主旨含義是什么?其中所說的“鄰國”主要指哪幾個國家?當時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前提是什么?(6分)(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二提到的“流到中國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的原因。(4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白銀在近代世界經濟體系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分)答案:(1)含義: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大量白銀流入別國,沒有轉化為資本,后來西班牙逐漸衰落。(2分)鄰國主要有英國、法國和荷蘭等。(2分,答出兩個國家即可)前提:新航路的開辟。(2分)(2)原因:新航路開辟后,東西方交通和商路的發(fā)展;西歐對中國絲綢、瓷器、茶葉等產品的需求擴大;中國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對外國產品需求量不大,導致白銀流入中國。(4分,答出兩點且言之有理即可)(3)作用:充當世界貿易的媒介,有利于以歐洲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2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61年以后,因為餓死了很多人,就解散了大食堂,不再是幾個生產隊一起吃飯,而是以生產隊為單位。從那時起,小崗就一直是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三靠隊”,衣食住行都靠國家。據“大包干”帶頭人嚴俊昌的講述整理材料二1978年秋天,嚴俊昌當了隊長。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下,他偷偷將生產隊的田地分給各家各戶,實行包產到戶。村里的老人們?yōu)閲揽〔葞讉€干部擔心,萬一出了事,坐了牢,孩子和老婆誰來養(yǎng)?小崗人決定開會盟誓。臘月的這個冬日,傍晚,嚴立華一家就著微弱的天光,剛剛埋頭喝完稀飯。隊里沒有公房,會議一般都在他家開。18戶人家,18條漢子,情緒激動,七嘴八舌。會計嚴立學只顧悶頭往紙片上記,沒有標點符號,錯別字也不少:“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殺頭也干(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yǎng)到18歲。”后面,各家各戶挨個寫下姓名,按下手印。材料三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在同中央負責工作人員談話時明確指出:“農村政策放寬以后,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安徽肥西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包產到戶,增產幅度很大。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我們總的方向是發(fā)展集體經濟。實行包產到戶的地方,經濟的主體現(xiàn)在也還是生產隊。這些地方將來會怎么樣呢?可以肯定,只要生產發(fā)展了,農村的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fā)展了,低水平的集體化就會發(fā)展到高水平的集體化,集體經濟不鞏固的也會鞏固起來。”(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三靠隊”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3分)(2)材料二中“18條漢子”所簽協(xié)議追求的“分田到戶”與材料一所反映的農村的主要生產組織相比有何異同?(6分)(3)材料三與材料二所反映史實有何密切關系?(4分)答案:(1)主要原因:當時農村生產關系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3分)(2)異:材料一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運動形勢下農村生產關系限制了農業(yè)經濟的自由發(fā)展,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材料二反映的是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把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實行自主經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民富裕起來了,解放了農業(yè)生產力。(4分)同:兩者都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前提。(2分)(3)材料三旗幟鮮明地支持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這一重大改革,解決了材料二中小崗村主張實行包產到戶者的顧慮。(4分)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推行余糧收集制是“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而不是急于按預先設計好的方案邁向社會主義的自覺步驟,早在余糧收集制之前,列寧就提出了糧食稅的思想。趙理富關于列寧余糧收集制兩個問題的辨析材料二已經很清楚了:我們用“強攻”的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來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必須倒退到國家資本主義的陣地上去,從“強攻”轉為“圍攻”。列寧全集第43卷(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余糧收集制是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這句話?(4分)(2)材料二中的“圍攻”是指什么政策?結合該政策關于流通和分配方面的內容,分析其積極作用。(6分)(3)根據上述材料,結合你對列寧經濟政策的理解,談談你的認識。(2分)答案:(1)理解:余糧收集制等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為了應對國內戰(zhàn)爭而采取的,雖然是必要的,但也造成了國內的經濟困難和嚴重的政治危機,所以說這一政策是“痛苦的和可悲的必要”。(4分)(2)政策:新經濟政策。(2分)積極作用:恢復商品貿易,能搞活市場和改善人們生活水平;廢除實物分配,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4分)(3)認識:經濟政策必須根據形勢和國情而制定,并要適時地進行調整;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水平;列寧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等等。(2分,答出一點且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事項

本文(2019-2020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十一單元 模塊綜合檢測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為本站會員(xt****7)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