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2019-2020年高中歷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資源ID:2604996       資源大小:128.50KB        全文頁數: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2019-2020年高中歷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A教學目標B重點與難點重點:赫魯曉夫改革與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較、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及其影響。難點:戈爾巴喬夫改革與蘇聯解體的關系。C教學方法:教師講授法、提問啟發(fā)法、閱讀指導法。D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986年在蘇聯流傳的一則笑話。這則笑話把蘇聯比作一列因鐵軌已到盡頭,無法繼續(xù)前進的火車。每個領導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處理這場危機:斯大林下令把司機和列車員槍決;赫魯曉夫則為他們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簾拉上并命令左右搖動列車,造成列車正在運行的假象;戈爾巴喬夫則拉開窗簾,把身子探出窗外大聲喊到:“前面沒有鐵軌了,前面沒有鐵軌了!”他們幾位為蘇聯做了些什么呢?同志們的所作所為給蘇聯帶來了哪些影響呢?【講述內容】復習提問:斯大林經濟體制的特征及弊端是什么?A主要特征:(1)單一的公有制;(2)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排斥市場;(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B弊端(1)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2)為支持工業(yè),不惜損害農民利益,損害了農民積極性;(3)計劃指令壓抑了地方和企業(yè)的積極性。過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說明改革不可避免,第一個站出來擔此大任的人是雄心勃勃的赫魯曉夫。一、赫魯曉夫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的背景(1)二戰(zhàn)結束后,蘇聯進入和平建設時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1913年1950年蘇聯工業(yè)生產增加12倍,農業(yè)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蘇人均的糧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欄數與1913年相當,而蘇聯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合作探究1:從上面的數據能得出什么信息?說明了什么問題?有何危害?(1)蘇聯工業(yè)生產發(fā)展迅速,農業(yè)生產停滯不前。(2)斯大林模式下片面發(fā)展重工業(yè)的經濟結構的弊端日益顯露(3)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會的穩(wěn)定,也影響國家對糧食和原料的需要。(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臺,穩(wěn)固領導地位后,開始對“斯大林模式”改革。(3)蘇共二十大(1956 “秘密報告”) 2、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引導學生閱讀導言中的赫魯曉夫手持玉米的照片,并對玉米運動作了簡單介紹,提問:“赫魯曉夫的改革從哪個領域入手?農業(yè)(1)農業(yè)改革。農業(yè)改革是赫魯曉夫經濟改革的重點。包括三方面內容:實行農產品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鼓勵農民和農場職工發(fā)展家庭副業(yè),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擴大規(guī)模墾荒、提倡種玉米等(2)工業(yè)改革。廢棄部門管理體制;部分中央企業(yè)管理權下放給加盟共和國;一定程度上承認企業(yè)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如:改革工資制度用計件獎勵工資制度代替累進計件工資制,增加了計時工資的比重。3、赫魯曉夫改革的結果與原因(1)結果:對蘇聯當時的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的不合理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和調整,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促進生產的發(fā)展。1954-1958年農業(yè)產值平均增長9.2%。到60年代初,耕地、谷物的播種和收獲均已實現全面機械化。但最終失敗。(2)原因:理論上沒有打破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束縛,對于蘇聯所處的社會主義階段缺乏科學的認識,未能從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魯曉夫本人喜歡浮夸冒進,缺乏深思熟慮,在改革開始后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跟進,最終導致改革失敗。 【合作探究】2:有人說“赫魯曉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蹦闶欠裢膺@種觀點。請說明理由。提示:(掘墓)敢于向舊的政治、經濟模式挑戰(zhàn)的改革家。(守墓)沒有從根本上突破舊體制。過渡:赫魯曉夫改革未從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改革成效甚微,赫魯曉夫也因此黯然下臺。但蘇聯的改革沒有就此終止,仍在繼續(xù)推行。與此同時,在美蘇爭霸中蘇聯處于不利地位。因此,赫魯曉夫的繼任者勃列日涅夫開始了新一輪大張旗鼓的改革。勃列日涅夫又是如何改革的呢?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1)赫魯曉夫的下臺與勃列日涅夫上臺;(2)美蘇處于爭霸的狀態(tài)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內容 (1)在企業(yè)管理方面,恢復部門管理體制,加強對經濟的集體領導;在堅持集中計劃管理的前提下,擴大國營企業(yè)經營自主權;運用經濟手段,刺激企業(yè)改善經營管理。(2)在工業(yè)方面,注重發(fā)展重工業(yè),特別是軍事工業(yè)。 3、改革的結果(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蘇聯的經濟、軍事實力明顯增強,達到與美國相抗衡的水平。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初期,蘇聯經濟不斷發(fā)展。1960年的社會總產值為3040億盧布,1975年增為8626億盧布。工業(yè)產量增長迅速。19651975年間,年發(fā)電量從5070億度增至10386億度,石油產量從2.4億噸增為4.9億噸,鋼產量從9100萬噸增為1.4134億噸,汽車的年產量從62萬輛增為196萬輛。農畜產品的產量也逐步提高。19611965年間,谷物的年平均產量為1.3億噸,肉類為930萬噸。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19711975)的年平均產量,谷物為1.8億噸,肉類為1400萬噸。工農業(yè)的發(fā)展使蘇聯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了。據蘇聯官方統計,1950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只及美國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業(yè)生產從30%升為80%以上,農業(yè)生產從55%升為85%。而據美國國務院的計算,蘇聯195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33%,1975年升為53%。兩者的百分比不一樣,但都反映了蘇美差距日趨縮小的變化趨勢。 徐天新等著:當代世界史(19451992)。 蘇美軍事競賽情況項目年份美國蘇聯洲際導彈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潛射導彈196865612119786561015戰(zhàn)略轟炸機19685451551978432135核彈頭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現役武裝部隊19683503401978210440坦克196885003240019781050050000戰(zhàn)術飛機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戰(zhàn)艦19683603201978172240(2)執(zhí)政后期,社會矛盾叢生,經濟發(fā)展停滯。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增加了蘇聯的經濟負擔,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日益嚴重,蘇聯的輕工業(yè)和新興產業(yè)明顯落后于西方國家,這些都嚴重阻礙了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1975年以后,蘇聯經濟增長開始下降,國家面臨新的困境。 4、改革失敗原因:(1)改革仍沒有突破原有經濟體制的框框。只是修補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體制的弊病;(2)勃列日涅夫本人專斷、保守不利于改革;(3)蘇聯與美國軍備競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影響經濟發(fā)展。合作探究3:勃列日涅夫與赫魯曉夫改革的相同點是什么?兩者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解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內容方面,兩者的政治改革都強調集體領導的原則,經濟改革前者重于農業(yè),后者終于工業(yè);結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顯,后期停滯不前;原因方面,兩者都沒有從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過渡: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不佳效果不能說明他們改革是錯誤的,但改革的思路錯了。蘇聯的改革必須果敢地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蘇聯會出現這樣的領導人嗎?還真的出現了,他就是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又是怎樣改革的呢?三、戈爾巴喬夫改革 戈爾巴喬夫出生于俄羅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在職時期的政策導致了冷戰(zhàn)的結束,為此他于199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蘇聯解體。1、戈爾巴喬夫改革的背景:社會動蕩,經濟停滯材料一:二戰(zhàn)后出于與美國爭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進行軍備競賽,致使軍費開支達到國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時四處伸手,加重對東歐國家的控制,還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損,同時每年還要花掉幾十億盧布。 材料二:俄國歷史上靠擴張起家,民族眾多,但各民族發(fā)展極不平衡。無論是沙皇,還是蘇聯都對少數民族實行同化的高壓政策。斯大林時期采取鎮(zhèn)壓和強制遷徙的政策,造成很多問題。斯大林之后,高壓政策被懷柔政策所取代,民族問題日益顯露,地方民族主義傾向日益明顯。材料三:蘇聯社科院一次關于蘇共性質的調查顯示: 認為蘇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認為代表全體人民的只占7%; 認為代表全體黨員的占11%; 而認為僅僅代表黨的官僚、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竟高達85%。材料四:1985年蘇聯人均GNP為3.396美元,不僅落后于西方發(fā)達國家,而且落后于亞洲、拉美一些國家。蘇聯人均生活水平從革命前居歐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積累的弊端與矛盾日益嚴重,民用工業(yè)品技術落后,質量低劣。蘇聯出現了社會動蕩、經濟停滯、人民生活水平持續(xù)下降的危機局面。2、戈爾巴喬夫改革內容 (1)重點是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行政命令,這實際上是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2)政府還減少了指令性計劃指標,代之以指導性計劃指標;(3)通過一系列法規(guī),調整所有制的結構,使原來的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個體勞動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發(fā)展;(4)企業(yè)開始實行各種形式的承包,出現合資企業(yè);(5)農莊和國營農場實行租賃制或家庭農場。3、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特點(1)從經濟改革未達到預期的效果,轉而進行政治改革。(2)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背離了馬克思主義方向。(3)政治改革中放棄了黨的領導地位,實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4、戈爾巴喬夫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影響(1)存在的問題:由于對于蘇聯長期形成的畸形經濟結構沒有進行深入研究,經濟改革措施倉促上馬,缺少宏觀決策和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繼續(xù)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致使蘇聯經濟持續(xù)下滑,人民生活水平繼續(xù)下降。(2)影響:戈爾巴喬夫把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問題歸結于政治阻力太大,為了掃除障礙,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合作探究4: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戈爾巴喬夫改革有何異同點?(1)同:都是為了解決斯大林體制弊端;都在政治、農業(yè)、工業(yè)方面進行調整;改革過程脫離了蘇聯實際;結果都失敗了。(2)異:赫的改革側重農業(yè),勃的改革側重重工業(yè),戈的側重所有制和商品經濟入手;前兩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見成效轉向政治改革;前兩次失敗是因為未改變原有體制,對斯大林體制進行修修補補,但后者冒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國情而失敗。合作探究5:從赫魯曉夫到戈爾巴喬夫,蘇聯的改革始終沒有成功,蘇聯也在改革中解體,這說明了什么?十月革命后,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列寧、斯大林等人作出過什么探索?我們應該從他們的探索極其后來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經驗教訓呢?(1)社會主義改革將是一個復雜、艱巨、曲折的過程(2)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3)經驗教訓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實踐中探索、改革;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從國情出發(fā),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在社會主義改革中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合作探究6:中蘇兩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有許多相似之處:一、都面臨由農業(yè)國過渡到工業(yè)國的任務;二、都對斯大林模式進行過改革。請回答:(1)中蘇兩國工業(yè)化方針各是什么時候提出的?其指導思想和相關政策有哪些相似性?(2)中蘇兩國各在什么時候對斯大林模式進行過改革?(3)中蘇兩國對斯大林模式進行改革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導致這一差異的原因何在?(l)方針提出:中國是1953年的過渡時期總路線;蘇聯是1925年的聯共十四大。指導思想和相關政策相似性: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施五年計劃;改革農村生產關系。(2)開始改革:中國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蘇聯是1956年蘇共二十大以后。 (3)不同結果:中國成功,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蘇聯幾位領導人改革相繼失敗,蘇聯解體。 原因:指導思想不同。中國有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思想作指導。蘇聯缺乏科學的思想指導。具體做法不同。中國經濟改革力度比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蘇聯經濟改革是小修小補,政治改革背離社會主義,引起思想混亂。對待“和平演變”的態(tài)度不同。中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蘇聯混淆社會主義民主與資產階級自由化界限。對改革認識不同。中國把改革當作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蘇聯把改革當作緩和國內矛盾、對外爭霸的工具,經濟改革的一點點成果也化為烏有?!颈菊n小結】由列寧一手創(chuàng)建的龐大的蘇聯,69年后走向墳墓,令人扼腕痛惜。如果沒有“斯大林模式”,如果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深入一點,如果戈爾巴喬夫改革更慎重一點,或許歷史沒有假設。蘇聯盛極而亡的歷史,留給后人無盡的啟迪,尤其是對正在致力于改革、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更有現實的借鑒意義。E布置作業(yè):導與練演練廣場【學思之窗】對比新經濟政策,理解鄧小平為什么說“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解題關鍵: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符合國情;斯大林開創(chuàng)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超越了當時生產力的水平。思路引領:新經濟政策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本質特點。新經濟政策從俄國國情出發(fā),利用市場和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是小農經濟占優(yōu)勢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雖然在短期內使蘇聯成為工業(yè)強國,但隨著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其指導思想日益“左”傾化、教條化,失去了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F板書設計:略G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積極參與,自己也要做到始終含有飽滿激情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

注意事項

本文(2019-2020年高中歷史《二戰(zhàn)后蘇聯的經濟改革》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2.doc)為本站會員(tian****1990)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