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7.辛棄疾詞兩首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 資源ID:2601073       資源大小:150.50KB        全文頁數(shù):1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9.9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7.辛棄疾詞兩首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7.辛棄疾詞兩首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辛棄疾既是著名的詞人,又是愛國的典范。他的詞打上了深深的愛國的烙印。對他的一生,可用郭沫若為其題寫的墓聯(lián)“銅板鐵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作為評價。本課將學習他的兩首詞。其中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fā)了家國之恨和鄉(xiāng)關(guān)之思。下闋用三個典故對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了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他六十多歲籌劃北伐,施展雄才大略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時寫下的一首詞。兩詞所寫的年代不同,橫跨了作者的半生,但情感卻沒有改變。教學時,可抓住這不變的主題、不變的情感進行教學。本文可采用朗讀式、合作探究式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兩詞都蘊含著作者深沉的情感,要深入地品味這兩首詞的妙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須得熟讀、背誦。另外,兩詞中作者的情感均表達得含蓄深沉,又多用典故,必須通過合作探究,認真解讀典故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引典的用意,體會作者深沉的情感。擬定兩課時。第一課時,教授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想:先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讓學生對辛棄疾本人及其詞的思想內(nèi)容有所了解,然后誦讀全詞,整體感知。學習時,上闋要抓住景物分析情感;下闋得扣住典故,通過解讀典故深入地品味作者情感,最后背誦全詞。第二課時,教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學設想:本文的字詞和句子有一定難度,又通篇用典,要讀懂不太容易。須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疏通文意。然后可讓學生先找出典故,再借助注釋,解讀典故,揣摩作者引典的用意,由此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情感。教學重點通過分析景物,體會借景寫情的妙處,品味作者抗金救國的雄圖壯志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悲憤。教學難點理解兩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解讀典故,揣摩用典之意,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課時安排2課時。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辛棄疾生平及其詞的思想內(nèi)容。2.領略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感受他深沉悲憤的愛國之情和不遇之恨。過程與方法1.合作學習,通過分析景物,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2.探究與活動,引導學生借助注釋,通過解讀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辛棄疾深沉的愛國之情。胸懷大志,熱愛祖國。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導入新課師前面我們學習了蘇軾的兩首詞。我們知道,蘇軾是宋代豪放詞派的創(chuàng)始人,為豪放詞的發(fā)展立下了不朽之功。但令人遺憾的是,豪放詞在北宋并未得到普遍的肯定和廣泛的普及,蘇軾之后豪放詞少無名家,鮮有佳作。真正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的是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這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的作品,感受一下“辛式”的豪放風味和他的愛國之情。推進新課【創(chuàng)設氛圍,合作學習】欲品其文,先識其人。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大家已經(jīng)作了預習,我就請一位同學為我們介紹作者和本詞的背景知識。生大家好。這是我精心搜集整理的資料,希望大家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別對不起我辛勤的勞動。(笑聲)多媒體課件展示:1.關(guān)于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曾隨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撫使等職,有政聲。因與當權(quán)者不合而屢遭貶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終憂憤而死。辛棄疾文武雙全,超群絕倫,21歲時率領兩千多隊伍參加了耿京的義軍,在軍中任掌書記。次年,奉命南下見宋高宗,北歸時,聽說耿京遇害,他率五十騎直入金營,于五萬軍中生擒叛徒張安國,投奔南宋。這一英勇行為影響很大,“壯聲英慨,儒士為之興起”。南歸后,他寫成美芹十論九議等文章,上書朝廷,陳述自己的抗金主張。練飛虎軍,積極作好北伐的準備。然而終其一生,皇帝怯懦無能,主和派占據(jù)著上風,他只能當一些無實權(quán)的地方官,還常受朝廷的猜忌,43歲起,閑居江西信州達20年之久,壯志未能實現(xiàn)。滿腔悲憤化作一首首蕩氣回腸的詞作,聊且抒發(fā)抑郁之情。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zhèn)江府。在鎮(zhèn)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quán)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終因憂憤而卒。據(jù)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志)后贈少師,謚號忠敏。辛棄疾是南宋最偉大的愛國詞人,有將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將一腔忠憤寄于詞間。繼承了蘇軾的開拓、革新精神,其詞題材廣闊,氣勢雄健,意境深沉,悲壯慷慨,藝術(shù)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存詞六百余首,對后世有深遠影響。2.寫作背景:這首詞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間建康通判任上。這時作者南歸已八九年了,卻投閑置散,作一個建康通判,不得一遂報國之愿。辛棄疾不得重用是因為他的幾重特殊身份:一、他是仕金官員的后代;二、他曾參加過農(nóng)民起義軍;三、他是個意志堅決的主戰(zhàn)派。這三重身份,都觸犯了當權(quán)者的忌諱。故朝廷決不肯讓他帶兵復國。在這種境況下,他深感壓抑,內(nèi)心充滿了憤懣不平。當為了消愁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面對著大好河山,反而是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遂寫下這首慷慨激昂的詞作。師了解了作者和寫作背景之后,我們來看看他為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作品,請翻開課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先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詞的朗誦錄音,在聽的過程中請大家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在課本上做停頓重讀記號。師示范朗讀的確是非常精彩,技巧高超。下面我們來讀一讀,看能不能讀得像示范朗讀一樣好。注意把握好朗讀節(jié)奏和詞人的情感。(展示誦讀節(jié)奏,學生齊讀)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探究學習】師一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首登高抒懷之作。我們常聽一個詞叫“登高而賦”,是說古人最喜登上高處,臨高抒懷,吟詩作賦??刹恢蠹矣袥]有想過,古人為什么喜歡“登高而賦”?其中有沒有什么共同的原因?生有。因為“無限風光在險峰”,上面風景好,心情也好。師說得不無道理。但不一定因為心情好才吟詩作賦啊,有時恰恰相反呢,心情不好才要抒懷宣泄。生因為登得高,望得遠,憑高遠眺,天地蒼茫,視野廣闊,常能看到一些觸動自己心弦的東西,故而很容易生出一些諸如“天地永恒生短暫,宇宙無窮人渺小”的慨嘆,因而情不自禁地吟詠高歌,寫下抒懷之作。師說得很有道理。登高而賦常是因為憑高遠眺時看到一些觸動自己心弦的東西,生出慨嘆。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否也是屬于這種登高而賦的抒懷之作?生是。師如果是,那作者在賞心亭看到什么觸動自己心弦的東西了?請把課文里描寫作者所見的觸發(fā)了他的思緒的景、物的文字找出來。生其實整個上闋都是寫作者看到的景,這些景都觸動了作者的心弦。“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江景?!斑b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奥淙諛穷^,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雖然仍是寫景,但已把鏡頭轉(zhuǎn)向賞心亭上的人。“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是寫人的動作,借外在的動作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師哦,首先寫江,然后寫山,最后寫人,原來作者的鏡頭里有水,有山,還有人。好,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它們會觸動作者心弦,引發(fā)他的詩情?能否結(jié)合詞句具體分析一下?大家先思考討論,然后我請幾個小組分別來分析鏡頭里的水、山、人。(學生熱烈討論)師準備好了嗎?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吃螃蟹?生我們小組先來吧?!俺烨Ю锴迩?,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江景?!俺臁钡摹俺?,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戰(zhàn)國時曾屬于楚國;“清秋”點出了登臨的時間;“水隨天去”的“水”,指浩浩蕩蕩奔流不息的長江;“千里清秋”和“秋無際”的“千里”“無際”極言視野之廣。其意為: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隨著詞人的目光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盡頭。整句破空而來,寫得境界壯闊,筆力遒勁,氣勢雄渾。 師說得很好,對景的分析很到位。如此氣勢雄渾的景觸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生觸發(fā)了他一種悲壯的豪情。無邊的秋色,空寂蒼涼,一片渺茫。置身于如此浩渺壯闊的秋景,即便一般人也會觸發(fā)起一種莫名的宇宙意識,一種莫名的人生慨嘆。何況滿懷報國之情的詞人呢?那江天無垠的壯景怎能不激起詞人滿腔的報國豪情?“水隨天去”的浩蕩之勢怎能不使詞人熱血沸騰?“千里”“無際”的蒼涼秋景又怎能不令詞人慷慨悲歌、潸然淚下?(學生鼓掌)師分析得很精彩。這兩句秋景,雖剛起首開篇,但已經(jīng)蘊蓄了深厚之情。好,哪個小組愿意接著分析下面的寫山之句?生“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放眼望去,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fā)髻。上面的江景非常壯闊,而此處山景則顯得秀麗多姿。不過這都只能“獻愁供恨”,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師為什么如此秀麗多姿的景色卻只能“獻愁供恨”,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生因為祖國的江山是如此的美麗,不僅有壯闊之美,也有秀麗之美。但如此美麗的江山,卻不能保住,備受外族鐵蹄的踐踏、蹂躪,詞人當然無比憂愁、無比憤恨了。師他愁什么,恨什么?生愁的是如何保住這大好河山,讓它不受外族蹂躪;恨的是侵略祖國的外族人,即金人。師答得不錯。但作者愁的、恨的僅僅是這些嗎?(同小組另外一個學生馬上補充)生愁的不僅是如何保住這尚未喪失的大好河山,還有如何收復已經(jīng)淪喪的國土,讓百姓不再被外族蹂躪,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恨的也不僅是侵略祖國的外族人,還有茍安于一隅,不思恢復的南宋小朝廷。恨的是自己滿腔熱血,一心報國,卻備受冷落,空度年華。師很好,這一補充就完整了。詞人接著把自己放入鏡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這幾句中作者表達出來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哪個小組愿意作一下分析?生“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仍是寫景,但同時也是喻情,把自己也放入了景中,寫得極其悲涼。師怎么悲涼?生從剛剛的分析已經(jīng)知道,看著如此美麗的江山,作者不禁又愁又恨。仇恨交加的作者獨自一人登上賞心亭,望遠凝思,本來就已經(jīng)夠悲傷的了,偏偏又看到落日的余暉照著賞心亭,聽到失群的孤雁傳來陣陣哀鳴,當然更悲苦傷心了。師看來你對作者越來越沉郁悲涼的情感揣摩得很透。這一句,把說不盡的激憤和悲苦,全濃縮在寥寥十二字里面,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藝術(shù)技巧,一直為后人稱道。能不能分析一下其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方面的妙處?(學生思考、討論)生“落日樓頭”是眼睛所見,從視覺入手,“斷鴻聲里”是耳朵所聞,從聽覺寫出,一見一聞,通過日暮秋景渲染出一種蒼涼悲傷的氣氛。而作者在如此蒼涼悲傷的氣氛中獨自登高望遠,其悲情就更生動可感了。整句以有聲有色的景色更深一層地寫出了詞人的孤寂和悲苦,妙不可言。師詞句妙不可言,你的分析也透徹精彩。好,還有沒有同學愿意談談自己的看法?生“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作者寫的是實景,但這些景都有隱喻,落日殘照用來比喻日薄西山、面臨覆滅的南宋小王朝;而不斷哀鳴的失群孤雁也正好是詩人的寫照。兩句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傳神地表達出詩人當時的心情。師分析得很好。詞接著寫到了人的動作:“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弊髡邽槭裁匆磪倾^,拍欄桿?對作者當時的這些動作,我們該怎樣理解?生因為看吳鉤,拍欄桿其實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很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心情。師哦,能不能詳細解釋一下?生“吳鉤”是吳地所造的一種寶刀,既然是寶刀,就應該作為殺敵的銳利武器,上戰(zhàn)場“饑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無處用武,跟著作者在此處閑度韶光。所以看著“吳鉤”,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無限感慨呢!因為自己不也正是這徒有鋒芒,無處用武的“吳鉤”嗎?詞人以物比人,把自己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巧妙地烘托出來了。胸中滿是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卻無處傾訴,無處發(fā)泄,只好拍遍欄桿,黯然嘆息。“欄桿拍遍”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時急切悲憤的情態(tài)。(學生鼓掌)師詞人寫這么多景,無非是為了抒情。寫完景后他喟然長嘆:“無人會,登臨意。”以此收束上闋,此處的“登臨意”是怎樣的思緒?對這一句我們該怎么理解?(學生思考)生“登臨意”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深熱愛,是對偏安一隅、風雨飄搖的南宋的深切憂慮,是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和沸騰激情,是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無限悲痛和憤慨?!盁o人會”是說當時沒有人理解自己,沒有人重用自己,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沒有像他一樣一心想著恢復故土的同道之人。表達了一種不被理解,不被重用,難覓知音的刻骨的孤獨寂寞。師很好,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非常到位。南宋時期,由于統(tǒng)治者庸懦無能、不思進取,國家備受外族欺凌,大片河山淪陷于金人之手。像辛棄疾一樣一心恢復中原卻壯志難酬,只能把滿腔悲憤寄于詞間,聊且抒發(fā)抑郁之情的人不在少數(shù)。大家來看看這首詞:多媒體課件展示: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師知不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生岳飛。師詞中哪一句所抒之情和本詞中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很相似?生“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師兩位詞人的情感相似,但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太一樣,對照一下很有意思。(師生討論交流)生情感是一樣的,都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痛和憤慨;不被理解、知音難覓的孤寂和凄苦。岳飛本是武將,卻同樣能寫詞,將滿腔悲憤化作蕩氣回腸的詞句,而且苦悶之時“欲將心事付瑤琴”,彈琴遣懷,很有文人之雅;辛棄疾本是文人,但二十幾歲就能率五十騎直入金營,于五萬軍中生擒叛徒,悲痛憤慨時也是“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憤拔武器,怒拍欄桿,壯懷激烈之狀,倒像一個武將。師這正說明,兩個都是文武雙全的棟梁之材。從這句也可看出,南宋并不缺少勇武之將,忠賢之臣,之所以備受欺凌,山河淪喪,主要還是因為統(tǒng)治者庸懦無能、不思進取。師好,剛剛我們分析完上闋,下面我們接著分析下闋。上闋主要是寫景,借景抒情。那么下闋主要寫什么呢?誰愿意概括一下下闋的主要內(nèi)容?生下闋主要是寫典故,用典抒情,表達了愛國之情和不遇之悲。師都寫了幾個典故?生三個。師借這三個典故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學生熱烈討論)師為了更好地理解典故的含義,我在這里對其中的第一個典故做點補充介紹:多媒體課件展示:在世說新語識鑒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陽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莼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官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見機。”可見他借口思戀故鄉(xiāng)莼鱸,辭去官職,回到家鄉(xiāng),并不是真心歸隱,而是預見齊王要敗,先辭官以保身。生哦,我還以為他是第二個陶淵明,是真心歸隱,沒想到是想明哲保身。我明白作者引用這個典故的意圖了。這個典故寫的是張翰貪戀故鄉(xiāng)安閑舒適的生活,辭官歸隱的事情。但作者不想歸隱,不以隱居為然,故在此是反用此典故,說:不要說什么鱸魚膾之類的家鄉(xiāng)美味吧,盡管秋風已起,可張翰真的回家了嗎?在這里明言張翰,實指自己。言下之意是“我”沒回家,也不想回家。張翰因為見到齊王將要失敗而辭官,辛棄疾卻并不因宋王朝面臨危機而隱退。兩人的心胸、境界大不相同。這個典故表現(xiàn)了懷才不遇的辛棄疾對理想的堅定、執(zhí)著。師詞人明知理想很難實現(xiàn)卻仍然堅定不移、執(zhí)著不棄,很是感人。那么他為什么不肯辭官?為什么恥于歸隱呢? 生之所以恥于辭官歸隱,歸根到底是因為有著報國的雄心壯志,心里始終放不下國家。這在第二個典故“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里有更充分的體現(xiàn)。師哦,能不能具體一點?第二個典故如何更充分地體現(xiàn)他的雄心壯志?生“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它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明哲保身的張季鷹,也不學只顧求田問舍,為自己打算而不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許汜?!芭聭咭姟钡摹芭聭倍?,是辛棄疾為許汜設想,表示懷疑:像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像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警醒自己的同時也告誡天下之士:我們絕不能成為這樣的小人。在表達志向的同時也批判了那些不顧國事、鉆營私利的小人。師你的分析非常透徹,作者在表達志向的同時也批判了小人。也就是說,作者的筆觸已超越了個人情感的范疇,把矛頭指向了現(xiàn)實,指向了某些人,對嗎?生對。師現(xiàn)實是怎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在此加以批判?生南宋統(tǒng)治者庸懦無能、不思進取,投降派得勢,像許汜一樣不顧國事、鉆營私利的小人太多了。他們求田問舍,吃喝玩樂,國家卻因此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詩人怎能不擔憂呢。所以在此給予了憤怒的責問和批判。師作者憤怒的責問和批判能改變現(xiàn)實嗎?生不能。師有雄心壯志卻又不能改變現(xiàn)實,作者還能怎樣呢?;蛟S在最后一個典故中可以找到答案。好,我們來看看,接下來的最后一個典故,又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生詞人詩中執(zhí)著于理想,壯心不改,但在自己長期不受重用的時候,有一樣東西是最致命的,最令人傷心的,那就是時光的流逝?!翱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流年,即年光如流;風雨,指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即典故里感嘆的:“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我最憂心的,就是這風雨飄搖之中的國家,然而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中原的夙愿不能實現(xiàn),空負了平生的雄心壯志,只看著柳樹在不知不覺間又長成十圍粗了。表現(xiàn)了懷才不遇、年華虛度的憤慨和苦痛。到這里,作者的感情經(jīng)過層層推進已經(jīng)發(fā)展到最高點。師哦?為什么說這里是作者感情的最高點?生上闋主要抒發(fā)的是“無人會,登臨意”的孤苦憤懣,而在下闋中,前兩個典故主要表現(xiàn)的是執(zhí)著不棄的雄心壯志;可是,就算有執(zhí)著不棄的雄心壯志又能怎樣,只能看著白發(fā)慢慢爬上雙鬢卻無能為力;“無人會,登臨意”的寂寞孤獨很讓人傷感,但尚可忍受,但最難忍的就是“樹猶如此”,看著年華一點一點流逝,理想一點一點落空的悲痛。所以,作者的感情至此已經(jīng)到了最高點,已經(jīng)感慨唏噓,悲痛難忍了。師鄙視不顧國事的小人,又恥于辭官歸隱,感慨唏噓,悲痛難忍的作者最后還能怎樣呢?生“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最后這位壯志不展、滿懷悲痛的作者只能留下英雄淚。師“紅巾翠袖”指代女子,在宋代,一般游宴娛樂的場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詞人說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是否表明,詞人已心灰意冷,放縱于游宴娛樂,寄情于青樓歌妓了?生有可能,像這樣的例子不少。比如柳永就是一個。仕途不順,便流連于歌樓舞榭,沉迷于聲色詞曲,“淺斟低唱”,潦倒終身,死后竟然都是歌妓們一起出錢把他下葬的。辛棄疾或許也有這樣的想法。能得到歌妓的尊敬和愛戴多少也能有點安慰嘛。師或許對別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這是辛棄疾啊,看來大家對辛棄疾還是不夠了解。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生我有。我不認同他們的看法。師你是怎么理解的?生我想先問個問題再回答。師什么問題?生“倩何人喚取”的“倩”是什么意思?師“倩”在此處讀“qng”,是請求的意思。生哦,那就沒什么疑問了,詞義跟我猜想的差不多。師(笑)該你回答問題了。生作者喚取“紅巾翠袖”,是為了給自己拭眼淚。雖然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這不是多愁善感的弱者的眼淚,而是不遇于時的英雄的眼淚,是痛苦之極時撒下的悲苦之淚,是最赤誠的愛國之淚。對作者的這種眼淚,我們應該同情,更應該感動、欽佩。一句“紅巾翠袖”就認為作者像柳永、杜牧一樣,流連于青樓,放縱于聲色,是沒讀透這首詞,沒讀懂作者,是對作者的不敬。生是啊。從“倩何人喚取”也可看出,無人可代為喚取“紅巾翠袖”,作者連個幫忙拭淚的人都沒有,最終只能獨自悲傷,一個人流淚。這句與上闋“無人會,登臨意”相呼應,把作者的悲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課堂小結(jié)師說得很好,行文至此,詞人的悲情已經(jīng)表達得淋漓盡致了。我們回顧一下整首詞,從寫景入手,慢慢滲透情感,層層推進,至結(jié)尾而悲情到達極致。全詞氣勢豪壯,而感情卻極為沉郁,體現(xiàn)了不同于蘇軾的另一種豪放之風。而最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品讀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無可發(fā)泄而寄托于詞間的滿腔悲憤。這滿腔悲憤歷經(jīng)千年時光的滌蕩,仍在人們心頭震蕩回響。悲憤的后面,是辛棄疾的詞作永遠不朽的主題愛國。對每一個有愛國之心的人來說,品讀此詞,都是一種精神的洗禮。下面,我們一起把全詞深情地朗讀一遍,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愛國悲情,同時結(jié)束今天的學習。布置作業(yè)師回去背誦全詞,下節(jié)課檢查;同時預習下一首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第二課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導入新課(用幻燈片投影一副對聯(lián):銅板鐵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師這是郭沫若為一位著名的詞人寫的墓聯(lián)。大家知道對聯(lián)中所詠的是哪位詞人嗎?生辛棄疾。師很好,上下聯(lián)分別從什么方面對辛棄疾進行了吟詠歌頌?生上聯(lián)詠的是辛棄疾詞壇的成就,贊其能繼承蘇軾,把豪放詞發(fā)揚光大;下聯(lián)頌的是辛棄疾赤誠的愛國之心。推進新課【創(chuàng)設氛圍,合作學習】師很好。辛棄疾是詞人,也是愛國英雄。辛詞的豪放,是以深厚的愛國熱情為底蘊的。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他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感受了作者壯年時深沉的愛國之情和不遇之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作者晚年時寫的一首悲憤之作。師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寫作背景。多媒體課件展示: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辛棄疾六十四歲時,被召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這以前,辛棄疾被迫退居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執(zhí)掌大權(quán)的韓侂胄。因為那時蒙古已經(jīng)崛起在金政權(quán)的后方,金政權(quán)日益衰敗,并且起了內(nèi)亂。韓侂胄要立一場伐金的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在那時瀕臨抗戰(zhàn)前線。辛棄疾初到鎮(zhèn)江,努力作北伐的準備。他明確斷言金政權(quán)必亂必亡。但他又認為:南宋要取得對金作戰(zhàn)的勝利,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他曾對宋寧宗和韓侂胄提出了這些意見,并建議應把對金用兵這件大事委托給元老重臣。可是韓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納,反而有所疑忌不滿,他們借口一件小事故,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開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調(diào)離鎮(zhèn)江,不許他參加北伐大計。辛棄疾二十三歲從山東起義南來,懷著一腔報國熱情,在南方待了四十三年,開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擠,現(xiàn)在又遭到韓侂胄一伙人的打擊,他那施展雄才大略來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師了解了背景后,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暮年的作者為我們帶來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學生齊讀,展示誦讀節(jié)奏)多媒體課件展示: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正音:“佛貍祠”的“佛”讀“b”,有學生讀為“f”)師學習詩詞一定要多讀,善讀。要讀準節(jié)奏,讀出感情。剛才大家把節(jié)奏都讀準了,但沒有讀出作者沉郁悲憤的情感。下面,請我給大家示范朗讀一遍,大家認真聽,好好品味詞中情感。然后再讀一遍。(學生聽教師示范朗讀,再讀全詞)師這次讀得好多了。要解讀一首詩詞,首先要了解它的內(nèi)容。這首詞課本上有比較詳盡的注釋,大家讀懂文意應該不難,但有一些字詞是要注意的。大家一起來看看。多媒體課件展示: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千古江山(2)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3)金戈鐵馬(4)元嘉草草(5)贏得倉皇北顧(6)可堪回首2.把下邊句子中顛倒的次序按邏輯順序倒過來。(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2)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學生思考討論)生“千古”是指年代久遠;“風流”指人物之風流,即古代英雄的豐功偉績;“戈”本是武器,此處用來指代軍隊,“金戈”指代精銳部隊;“草草”是草率的意思;“可堪回首”就是說不堪回首,“可堪”是不堪之意。生“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語序應該是“無處覓英雄孫仲謀”,“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的語序應該是“猶記四十三年,望中揚州路烽火”。生老師,我想提個問題。師哦,什么問題?生我不明白,為什么這幾句詞的語序要調(diào)整才能讀順,為什么詞人不一開始就寫通順、寫明白呢?師這是詩詞中一種特殊的寫作手法,因為詩詞,尤其是詞,對聲韻的要求極為嚴格,作者必須按照規(guī)定的韻腳和平仄去填寫,這就是所說的“填詞”。所以,有時候按正常的語序去寫,不符合聲韻和平仄要求,作者就會選擇調(diào)整語序來達到聲韻的和諧。這種情況在我們以前學過的詩詞中也出現(xiàn)過。不知大家能否舉出些例子來。生哦,剛剛學過的就有?!肮蕠裼危嗲閼ξ?,早生華發(fā)”中“多情應笑我”,應理解為“應笑我多情”。生還有。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那一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應該調(diào)整為“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師很好,大家的領悟力特別好,一講就明白?,F(xiàn)在我們來看看剛才檢測題的答案。多媒體課件展示答案: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千古江山(久遠的年代)(2)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雄業(yè)績)(3)金戈鐵馬(精銳部隊)(4)元嘉草草(草率)(5)贏得倉皇北顧(落得)(6)可堪回首(不堪、哪堪)2.把下邊句子中顛倒的次序按邏輯順序倒過來。(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無處覓英雄孫仲謀)(2)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猶記四十三年,望中揚州路烽火)【學習探究】師辛棄疾詞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善用典故。這一點我們在上一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已有所接觸,下闋連用三個典故,而這首詞更為明顯,幾乎通篇用典。我們一起來看看,全詞共用了幾個典故?生5個。師很好。這五個典故分別是哪些歷史人物的典故? 生孫權(quán)、劉寄奴、南朝宋文帝、拓跋燾、廉頗。師這些典故中,有幾個發(fā)生在京口?生兩個。師哪兩個?生孫權(quán)、劉寄奴的典故。師也就是說,上闋的兩個典故都是跟京口有關(guān)的,為什么作者會這樣寫?生因為作者是在京口的北固亭懷古,所以先從京口寫起。這樣有說服力適合抒情,且正切“京口北固亭懷古”之題。師作者把孫權(quán)、劉寄奴放在一起寫,孫、劉兩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生都是胸懷大志,能夠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生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師兩個說得都對,加起來就完整了。作者寫孫權(quán)時說:“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彼昧艘弧耙挕弊?,這“覓”字換成“見”字好不好?為什么?生不好?!耙姟笔菬o意識的行為,無意而看到,如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但“覓”是有意識地找,有“尋覓”之意,所以用“覓”字盡見作者對孫仲謀式英雄的敬仰和思慕、對英雄豐功偉績的追思和渴盼、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奈。(學生鼓掌)師還有一個問題,作者寫孫權(quán),以“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作結(ji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生是緊承上文的“無處覓”,是說本來國土淪喪、正求恢復之時是最需要像孫權(quán)這樣的英雄的,但現(xiàn)在像他這樣的英雄已經(jīng)無處可覓了。非但英雄無處覓,連他當年的“舞榭歌臺”,那些見證他的豐功偉績的建筑物,也都被“雨打風吹去”,杳無蹤跡了。表達了作者對當時之人皆茍于偏安,再沒有像孫權(quán)那樣胸懷大志的英雄出現(xiàn)的一種傷感。師分析得很準確。剛剛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上闋除了寫孫權(quán)外,還寫了劉寄奴。這一闋的哪幾句是寫劉寄奴的,表達了辛棄疾怎樣的感情?生“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是寫劉寄奴的。作者寫劉寄奴是想表達自己對他的仰慕。希望有一天能像他一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師作者寫孫權(quán)和劉寄奴一略一詳,為什么?生因為作者喜歡劉寄奴。(笑聲)生孫權(quán)雖然也是英雄,但出身于皇室,上有父兄,事業(yè)有父兄打下的基礎。而劉寄奴則不一樣。詳寫劉寄奴,是想突出他出身的貧賤:“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背錾碡氋v,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出詞人對英雄的仰慕。生在當時韓侂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寄奴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寄奴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師答得很好。具體分析后,我想大家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詞人一開篇就連寫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自己什么樣的情懷?生1.思慕英雄,表達了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2.頌古英雄意在嘆今無英雄,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上闋小結(jié)】師本闋寫作者登北固亭,極目遠眺,觸景生情,但見山河長存,世事滄桑,想起歷史上建功立業(yè)的英雄明君孫權(quán)和劉寄奴,感慨萬千。這種感慨的產(chǎn)生絕不是偶然的,請結(jié)合辛棄疾生活的時代,細細品味其中的情感。師下面我們接著分析下闋。先帶著悲壯激憤的感情齊讀這一闋內(nèi)容。(學生齊讀下闋)師下闋寫了三個典故。寫第一個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時,連續(xù)出現(xiàn)了兩個貶義詞“草草”“倉皇”,這里辛棄疾為何要刻意描述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倉促北伐、一敗涂地的史實?(學生熱烈討論)師對于這個典故,書中的解釋不夠詳細,在此作一個補充介紹。多媒體課件展示:“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笔且圆萋时狈?,妄圖建立“封狼居胥”之功。結(jié)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惆悵懼遷逝,北顧涕交流”的詩句。生刻意突出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倉促北伐、一敗涂地的史實,是想告誡世人,即韓侂胄那些妄圖借北伐撈取政治資本的人,要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否則就會落得像劉義隆一般悲慘、狼狽的下場。師說得很好。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作者的預見。草率北伐必敗無疑。詩人寫完宋文帝的典故后忽然“四十三年”宕開一筆,回憶起自己43年出生入死,南來效命的往事來。這回憶往事的三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生由懷古轉(zhuǎn)入憶昔傷今:當年詞人親身經(jīng)歷的揚州一帶如火如荼的抗金斗爭,迄今記憶猶新。但往事雖然歷歷如在昨天,時光卻已整整逝去了四十三年。自己渡淮南歸,就是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四十三年的年華虛度,壯志不展,怎能不讓作者傷心呢?!胺榛饟P州路”的記憶越新,悲痛就越切。這三句表達了詞人深沉的傷感和悲痛之情。師你對作者的情感把握得很準。接下來是下闋的第二個典故,“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為什么作者說“可堪回首”?(學生思考討論)生“可堪回首”即“哪堪回首”或“不堪回首”。是說在佛貍祠前看到的一幕景象實在不堪回首?!胺鹭傡簟笔潜蔽禾涞弁匕蠣c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氐睦习傩站谷煌浟藨?zhàn)敗的歷史,忘記了它是外族皇帝建的行宮,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吹竭@種情形,作者的心情當然很沉重、很痛苦、很傷心了。生他借這三句是想抨擊南宋統(tǒng)治者: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卻不迅速謀求恢復。茍安下的和平假相,已讓民眾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一個連廉恥感都已經(jīng)被時光沖洗掉的民族,怎能擺脫被侵略、被吞并的命運?也許過不了幾十年,就將在歷史上消失了。借這不堪回首的景象表達了自己深深的隱憂和憤怒以及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極端不滿。生他們講得很有道理,但我要補充一點。我覺得“可堪回首”的含義有兩方面。作者不堪回首的,首先是自己四十三年光陰虛度的日子。然后才是佛貍祠前看到的一幕景象。師答得很好,一補充就更完整了。全詞最后用廉頗的典故作結(jié),用意是什么?(學生討論)生作者是以廉頗自比。“廉頗老矣”暗指自己也已像廉頗一樣老了,流露出對生命的追懷,對時光虛度的痛惜,對不能建功立業(yè)的遺憾。生廉頗雖老,但趙王派使者來時,“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表示尚可用,可見老當益壯,忠誠不改。作者以廉頗自比,抒寫了老而彌堅、壯心不改的愛國之情。生廉頗雖老,但起碼趙王還會派使者去問問。而自己雖有報國之心,卻白耗四十幾年好時光,始終不得重用。借此典故,抒發(fā)了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苦悶。是對有才不能施展的惋惜,更是對朝廷的批評和鞭撻。師非常好,把你們的答案綜合起來就很完整了。課堂小結(jié)師這首詞是作者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寫下的傳誦千古的杰作。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侂胄的提醒和警告。辛棄疾的詞,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深入人心,除藝術(shù)精妙外,更在其思想內(nèi)涵。三十多歲寫下的憂憤之作,已讓我們傷感難已,六十多歲時抒發(fā)出來的憂憤苦悶,更讓人感慨唏噓?,F(xiàn)在我們有感情地把這首詞再讀一遍,以深情的聲音向作者表達我們最真誠的敬意。(學生齊讀全詞)布置作業(yè)師今天的作業(yè)是背誦全詞,并預習李清照詞兩首。板書設計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活動與探究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作者登上京口北固亭寫下的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其實在同一個地方的同一個亭子,作者還寫過另一篇同樣有名的詞作: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試對比一下,這首詞和我們剛學完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異同?任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對比賞析之。

注意事項

本文(2019-2020年高中語文 7.辛棄疾詞兩首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為本站會員(tia****nde)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