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節(jié) 海洋與海底地形課后訓練 中圖版選修2.doc
-
資源ID:2559508
資源大?。?span id="umkgert" class="font-tahoma">6.56MB
全文頁數(shù):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節(jié) 海洋與海底地形課后訓練 中圖版選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一節(jié) 海洋與海底地形課后訓練 中圖版選修2下圖中為四個海區(qū)。讀圖完成第13題。1圖中四個海區(qū)的鹽度,從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A BC D2一條從鹿特丹出發(fā)的石油進口船經(jīng)圖中海區(qū)到海區(qū),沿途經(jīng)過的海域是()。A英吉利海峽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阿拉伯?;魻柲酒澓{B北海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阿拉伯海霍爾木茲海峽C英吉利海峽大西洋馬六甲海峽紅?;魻柲酒澓{阿拉伯海曼德海峽D北海大西洋紅海地中海曼德海峽印度洋霍爾木茲海峽3在圖海區(qū)中自北向南航行的船吃水深度有何變化?()A逐漸變淺 B逐漸變深C先變淺后變深 D先變深后變淺讀“海洋水溫曲線圖”,完成第45題。4影響曲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B海水熱容量C大氣環(huán)流D太陽輻射5若圖中曲線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溫度垂直變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地處于高緯度海區(qū)B隨著深度增加,水溫遞減C在水深1 000米以下,水溫保持穩(wěn)定,變化不大D大陸架海區(qū),水溫變化最小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海水的質(zhì)量;海水鹽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礦物質(zhì)與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礦物質(zhì)克數(shù)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讀圖完成第67題。6圖中顯示,全球表層海水的溫度()。A由赤道向兩極逐漸升高B由南北緯30分別向赤道和兩極遞增C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D由南北緯40分別向赤道和兩極遞增7由圖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A溫度高、鹽度低、密度小B溫度高、鹽度高、密度小C溫度低、鹽度低、密度大D溫度低、鹽度高、密度大讀圖,完成第89題。8圖中影響等值線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寒流D徑流9在等值線的年內(nèi)變化中,Q點(28等值線上的最東點)距大陸最近的時段是()。A2月B5月C7月D10月讀“某海域等深線和表層海水等溫線圖”,完成第1012題。10乙處海底地形可能是()。A大陸架 B大陸坡C海溝 D海嶺11甲、乙、丙、丁四處,巖石年齡最老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2關于甲處附近洋流敘述正確的是()。A位于北半球,是寒流B位于北半球,是暖流C位于南半球,是寒流D位于南半球,是暖流讀“某地區(qū)沿南回歸線地形剖面圖”,完成第1314題。13甲處地形為()。A海溝 B大陸坡C海嶺 D大陸架14甲處地形一般分布在()。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擠壓碰撞處島弧、海岸山脈外側大洋中心從低潮線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顯著增大的地方為止A BC D下圖中M是陸地,其余為海底地形,完成第 1516題。15關于圖中的海底地形搭配合理的是()。AN大陸坡BO海溝CP大陸架DQ大洋盆地16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P處深度很大,是由板塊張裂形成的海溝P處深度很大,是由板塊碰撞形成的海溝P處兩側多火山、地震、泥石流和滑坡以P為界可以分為兩個板塊A BC D17讀中國近海2月和8月表層水溫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在中國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溫分布受大陸影響最大的是_,主要原因是_。(2)在中國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溫年較差最小的是_,主要原因是_ _。(3)2月,黃海的等溫線呈舌狀自南向北凸出,原因可能是()。A寒流流經(jīng)B暖流流經(jīng)C大陸的影響D徑流的影響(4)8月長江口外有一高溫水舌伸向東北,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_。(5)2月的水溫與8月的水溫相比較,水溫梯度最大的是_月,請簡述你的判斷依據(jù)及主要的形成原因。18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我國第20航次遠洋科考將在太平洋海區(qū)進行環(huán)境調(diào)查,在東太平洋海區(qū)進行熱液硫化物探查,下面是某校地理學習興趣小組為此收集的太平洋部分洋底地層年齡分布示意圖。(1)請解釋A和B附近多火山的原因。(2)將圖中的火山按形成年代由老到新排列。(3)解釋B處的海底地形的成因。(4)請利用該圖信息解釋洋盆的形成過程。參考答案答案:1D2.A3.B答案:4.D5.C第4題,考查表層海水溫度和垂直方向水溫的變化。曲線表現(xiàn)的特點是隨緯度增加,海水溫度減小,故應為表層海水溫度隨緯度的變化。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陽輻射。第5題,由的表層水溫在25 左右,可以確定其不可能在高緯度海區(qū)。觀察水溫隨深度的變化,大致以1 000米深度為界,01 000米水溫隨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1 000米以下,海水溫度變化不大。答案:6.C7.A第6題,表層海水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溫度由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第7題,海水鹽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由副熱帶海區(qū)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密度由高緯度向低緯度降低。答案:8.D9.A本組題主要考查影響鹽度的因素及等鹽度線的分布規(guī)律。影響鹽度大小的因素有蒸發(fā)量與降水量的對比關系、洋流、徑流等,但具體到長江口附近的海水等鹽度線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長江口附近的鹽度比同緯度的其他海區(qū)鹽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長江水的匯入,起到了稀釋作用。由于長江口附近海區(qū)的鹽度大小,主要受長江徑流量的影響,當長江進入汛期時,鹽度變小,等鹽度線進一步向外海凸出(彎曲程度增大);當長江進入枯水期時,鹽度變大,和同緯度其他海區(qū)的鹽度差別變小,等鹽度線相對平直,所以Q點距大陸最近的時段應該是在長江的枯水期,即在2月份左右。答案:10.C11.B12.C第10題,等深線深度由兩側向乙處遞增,且乙處是該海域中深度最深的,應為海溝地形。第11題,海溝是洋殼的消亡處,是海洋中巖石年齡最老的。第12題,由等溫線自北向南遞減,判斷是南半球;等溫線向北(溫度高處)凸出,判斷有寒流流經(jīng)。答案:13.A14.A第13題,甲處深度約6 000米,呈帶狀分布,為海溝。第14題,海溝是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形成的,多分布在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擠壓碰撞交接處或島弧、海岸山脈外側;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心;大陸架從低潮線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顯著增大的地方為止。答案:15.D16.C第15題,N為大陸架,P為海溝,O西側為大陸坡,Q為大洋盆地,故選D項。第16題,P為海溝,是由板塊碰撞形成的,多火山、地震。泥石流主要發(fā)生在陸地上。海溝一般是板塊的分界線。17答案:(1)渤海面積小,伸入大陸內(nèi)部,海域較封閉,緯度較高,鄰近陸地氣候大陸性強(2)南海緯度低,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年變化幅度小,受大陸影響較小(3)B(4)河流徑流(5)22月份表層水溫等溫線密集,南北水溫溫差大,8月份等溫線稀疏,南北溫差小。2月份,北部緯度高,太陽高度小,且晝長時間短,海水獲得太陽輻射量少,而南部緯度低,太陽高度大,且白晝時間長,海水獲得太陽輻射量多,同時北部受大陸影響突出,水溫較低,南部受大陸影響較小,水溫較高,造成南北溫差大。8月份,北部太陽高度雖小,但晝長時間長,而南部晝長時間短,因而南北溫差小。18答案:(1)A、B分別位于洋中脊和海溝附近,為板塊交接處,地殼比較活躍。(2)。(3)B處地層年齡最大,根據(jù)海底擴張說可知此處為洋殼消失的地方,為海溝;根據(jù)板塊構造學說可知此處為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的交接地帶,大洋板塊因密度較大,位置低而向大陸板塊下俯沖,并帶動洋底下傾、陷落,形成海溝。(4)按照海底擴張說理論,地幔物質(zhì)從洋中脊頂部的巨大開裂處涌出,冷卻凝結形成新的洋殼,新的洋殼不斷生長,隨地幔物質(zhì)的對流向兩側推開,海底不斷擴張形成洋盆。解析:本題考查了海底地形的類型及形成原因。圖中A處為大洋海嶺,是板塊的生長邊界,距A處越遠,巖石的年代越古老;B處為海溝,是板塊的消亡邊界,由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而形成;洋盆的形成過程可依據(jù)海底擴張理論進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