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及意義
論述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及意義自然教育主義教育理論是盧梭教育思想的主體一、自然教育理論(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含義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于自然”。他認為教育應順從于大自然的法則,發(fā)展人的天性。在教育中更側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與人類的“自然狀態(tài)”又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純潔的自然狀態(tài)之中。只因為社會的文明特別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惡叢生,因此,只有“歸于自然“的教育遠離喧囂城市社會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所以他從兒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響來論證教育必須“歸于自然”,他說每個人都是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的教育三者培養(yǎng)起來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無法使自然的教育事物的和人為的教育靠攏,只能是后者像自然的教育趨于一致才能實現(xiàn)三種教育的良好結合,因此,必須使人的教育與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為主軸,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圍繞它而秩序,以兒童的內(nèi)在自然為依據(jù),通過恰當?shù)慕逃?使兒童的身心得以順利的發(fā)展??梢?盧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現(xiàn)在對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養(yǎng)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張以自然為教育的理想準則,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歸順自然。他提出教育應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兒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長中取得主動地位,無須成人灌輸、壓制、強迫,教師只須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防范不良影響。被稱為“消極教育”(二)、自然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盧梭在愛彌兒中表示,然教育的最終培養(yǎng)目標是“自然人”。他認為,由于自然狀態(tài)與專制制度的對立,所以培“養(yǎng)自然人”與培養(yǎng)公民是兩個對立的目的,因此不能同時教育這兩種人。具體的公民和自然人的對立主要表現(xiàn)在:(1) 自然人是能獨立自主的人,他能獨自體現(xiàn)出自己的價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賴與專制社會,失去自身獨特價值。(2) 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社會中,公民石油等級的。(3) 自然人是自由的人,他是無所不宜的、無所不能的,而公民在社會中常常是某種專業(yè)化的職業(yè)人,他被困于他的職業(yè)而失去自由。(4) 自然人還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勞動所得為生。簡而言之,自然人相對與專制國家的公民是獨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極高的人。所以自然教育要培養(yǎng)的是身體強壯、心智發(fā)達、能仁能愛的人,并且“只要他處在社會的旋流中,不至于被種種欲念或是人的偏見拖進漩渦里面去就行了;只要他能夠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他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他自己的理智以外,不為任何其他權威所控制就行了”。這也是社會中自然人的含義。要培養(yǎng)一個自然人,并不等于把它變成一個野蠻人,一定要把他趕到森林中去,他還提出,一個生活在自然的人和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兩者完全不同。后者要頭腦清醒知道怎樣在社會中某得生存,與他人共處而不為偏見、欲念、權威所控制,也不參與狂妄的事情等。盧梭所憧憬的身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廣泛社會情況的社會“自然人”,也就是擺脫封建羈絆的資產(chǎn)階級新人,在這些問題中論述了重視普通教育、反對等級教育、強調(diào)手腦并用、身心兩健,培養(yǎng)獨立判斷能力和適應能力等教育思想。(三)、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則 (1) 正確對待兒童 盧梭對于當時的父母和教師們向兒童強迫灌輸舊的道德和知識、摧殘兒童天性的做法進行了們行列抨擊,他說,野蠻的教育為了為了不可靠的將來而犧牲現(xiàn)在,使孩子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以至于孩子失去了本應該的快樂和童真。他指出,這樣的人缺乏分辨善惡的能力,缺乏實用的知識。 盧梭認為不適合兒童活動的衣著會使他在漂亮的衣服下面失去他的自由和快樂,養(yǎng)成奢侈的習慣和貪圖虛榮等不良心理。而產(chǎn)生這種惡果的原因是沒有正確認識兒童,他指出,我們對兒童是一點都不理解,而且關于兒童的觀念是錯誤的,所以越走越入歧途。所以自然教育的一個前提就是要改變對兒童的看法。為此他又指出,兒童有它的地位,應把成人當成人,孩子當成孩子進行教育。 (2) 給兒童充分肯定 盧梭反對在兒童的心靈成熟之前就向他們灌輸種種本是要求成年人的東西,以賣弄摧殘兒童心靈,因此他指出,取代這種“積極”教育的只能是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他說我們總的原則就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讓大自然按他最喜歡的辦法去照顧孩子,成人不必干預,教育只需遵循自然沿著他給你指出的道路前進。 由此可看出,要貫徹遵循自然地消極教育,必須給兒童以充分的自由,不壓制、不強迫、不灌輸,否則就不可能進行。所以所謂的“消極教育“,實際上就是與傳統(tǒng)的教育相反,是成人、教師在教育中心位置讓位于兒童的自主發(fā)展,兒童不再是被動受教,教師也不再是主宰一切。可見,他的”歸于自然“的主張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是的革命,他帶來了兒童觀、教育觀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其次他還注意到兒童天性的差異,英才他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他指出,每一個人的性靈都有它的形式,必須按他的形式去指導。(四)、自然教育的道德教育理念 盧梭極其重視道德教育,并把培養(yǎng)具有善良的道德本性的道德公民作為其教育理論的基本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認為人在自然狀態(tài)中是有道德的,但是進入社會狀態(tài)以后,人被迫成為社會的人,而枷鎖一樣的社會狀態(tài)中卻充滿貪婪、虛榮、仇恨、壓制和沖突,人由此失去了自然狀態(tài)中的本真性。失去對善惡的關懷。“盡管我們有那么多哲學、人道、禮儀和崇高的原則,我們現(xiàn)在卻只有一種浮華的欺人的外表,沒有道德的榮譽,沒有智慧的理性和沒有幸福的歡樂”,這是產(chǎn)生不道德和道德墮落的根源。所以,盧梭的教育是為了恢復人的本性,并通過公意恢復個人道德和共同體的道德。首先,自然的道德教育。盧梭認為:“現(xiàn)存的教育是不平等社會的幫兇,它把人像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練習,把人像花園的樹木那樣,弄得歪歪扭扭?!币驗楝F(xiàn)在的教育是理性的教育,試圖從外部灌輸進教條,于是不得不用管束來達到目的,而不是像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的教育,是從人的內(nèi)部去呵護良心,因而道德的解救是回歸人的自然本性。道德教育就是遵循“自然的法則”,最好的道德就是自然的道德。其次,整體道德。盧梭在強調(diào)自然道德教育的同時,也承認人類進入社會狀態(tài)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人類“不能始終是那樣地單獨生活,他們要始終保持那樣的善良是困難的。這種困難還必然隨著他們的利害關系的增加而增加,何況還有社會的毒害,因此我們在這方面不能不采取必要的手段和辦法防止人心由于有了新的需要而日趨墮落”。這種手段和辦法就是通過契約組成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有一種強迫個人服從道德的要求。這種道德既是公共道德又是個人道德,它是防止進入社會后道德墮落的一種強制但自由的手段和辦法。一方面,個人道德的自然化,即恢復個人的至善;另一方面,通過公意這個共同體實現(xiàn)公共道德,而公共道德是個人道德的整合,因而既可以保持個人道德的純真,能實現(xiàn)共同體的公共道德,盧梭試圖通過自然人的道德教育,恢復天賦的正義和道德的良心,從而使人以純真的感情進入社會狀態(tài),然后通過公意(公共道德)使人能在社會狀態(tài)保有并維持道德,實現(xiàn)公意共同體。由此,人的自然道德本性與共同體的道德就實現(xiàn)了互洽。二、自然主義教育的意義 盧梭在世界教育史上是劃時代的教育家, 他所提倡的自然教育理論不僅是對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觀念的全面、深刻的批判, 而且使人類對教育規(guī)律的認識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使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發(fā)生了根本轉變。他的自然教育理論震撼了當時的整個歐洲, 影響了當時的教育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 即使對現(xiàn)在世界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也仍存在著巨大影響。首先, 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是對封建專制主義教育制度的猛烈抨擊。在他生活的年代, 歐洲的教育是壓制兒童個性, 束縛兒童自由的封建教育, 那種經(jīng)院主義性質(zhì)的封建教育強迫兒童服從封建專制和教會的權威。盧梭反對腐朽, 落后的封建教育, 提出教育要適應自然, 要遵循自然的原則, 教育要遵循兒童自然天性, 要歸于自然, 教育要以培養(yǎng)自然人為目標。他不僅充當了封建教育的爆破手和掘墓人, 而且成為資產(chǎn)階級教育的先驅和奠基人。盧梭的出現(xiàn)才提出了具有較為完備體系的自然主義教育。直到盧梭提出自然的教育開始, 才使得封建的抑制天性的教育轉變?yōu)樽鹬靥煨缘慕逃?。以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為指導來看待我們今天的教育, 也有諸多可以借鑒的地方。其次, 盧梭從教育要適應自然出發(fā), 不僅要求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 尊重兒童的天性, 使身心得到自由發(fā)展, 而且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 按照不同的年齡特征施以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第一次把教育的對象兒童提到了教育的中心地位, 打破了封建的、經(jīng)院主義性質(zhì)教育的陳規(guī)陋習, 把兒童從一個被動接受教育的無主體性的機器轉變?yōu)橐粋€主動接受教育的有主體性的學習者, 使教育真正成為兒童樂于做的, 主動做的一件事。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對后來的裴斯泰洛齊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也有一定影響, 裴斯泰洛齊在盧梭的基礎上將自然教育理論進一步深化, 在教育史上明確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口號, 使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在他這里達到了更高, 更深的層次。盧梭強調(diào)教育要遵從兒童的自然本性, 要使兒童的身心得到自由的發(fā)展, 這一思想為后人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提供了主要的思想來源。時至今日, 盧梭的這些思想依然熠熠生輝, 對我們當前的幼兒教育, 中小學教育仍然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