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ppt
1,專題五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轉型,2,一、幾個基本概念,經濟制度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從而也決定經濟制度的性質。 經濟體制 社會組織和管理經濟活動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 一定經濟制度決定著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質和主要特點,而經濟體制又會影響經濟制度的鞏固和發(fā)展。 資源是指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可以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土地等生產要素(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相對于需求增長的無限性,資源一般總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資源配置是現(xiàn)代社會經濟生活的頭等問題。 以市場為主(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就是市場經濟體制; 以行政計劃的手段配置資源就是計劃經濟體制。,3,兩種經濟體制的區(qū)別(決策與選擇):,4,二、關于兩種經濟體制的論爭,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經濟人”與“看不見的手”,馬克思的資本論: 私有制商品貨幣 市場經濟 消滅私有制商品、貨幣消失計劃經濟,5,關于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的論戰(zhàn) (從“計算與信息”到“激勵與創(chuàng)新”),20世紀20、30年代西方經濟學界關于社會主義大論戰(zhàn): 反對者: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和哈耶克:社會主義缺乏生產要素市場,生產資料完全公有制的計劃經濟體制無法通過物品的交換關系形成價格信息,沒有經濟計算,一切都將在黑夜里摸索,因此“社會主義就是合理經濟的破產”。 “社會主義同情者”: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資源配置與競爭資本主義體制的資源配置的本質相同,都不過是求解一組資源配置的聯(lián)立方程式。 它們的解(一組價格向量)將能對平衡供求所需的資源作出合適的相對估價。因此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具有可行性。 “蘭格模式” (僑居美國的波蘭經濟學家) :在計劃經濟下,中央計劃機關模擬自由竟爭條件下均衡價格形成的機制,通過“試錯法”計算出均衡價格,并通過經濟計劃達到資源的優(yōu)化配制(市場社會主義)。,6,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因提出信息不對稱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在社會主義向何處去(Whither Socialism1994) 中提出:“蘭格定理”關于市場經濟與市場社會主義等價性的理論雖然極富生命力,但卻僅僅是一種與潛在效力相距甚遠的經濟模型。利用現(xiàn)代化手段可以解決經濟計算以及信息的獲取和傳遞的問題。計劃經濟致命的缺陷在于激勵和創(chuàng)新問題。計劃經濟缺乏創(chuàng)新的空間計劃機關認為自發(fā)性(突破常規(guī)計劃的活躍機制)是討厭的干擾因素,必須給予抑制。,7,歷史作用: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下以粗放式經營(以高投入帶動高產出)為主要手段,加快發(fā)展速度,迅速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以重工業(yè)為發(fā)展重點,增強國防實力;以公平分配的方式,使全體人民在生產力水平較低下的條件下迅速擺脫極端貧困的狀態(tài)。 變革與演變:隨著經濟發(fā)展,國民經濟逐步地走入正常軌道,計劃經濟的弊端就逐步地顯現(xiàn)出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社會主義的傳統(tǒng)模式經歷了危機變革的曲折運動軌跡。(斯大林模式、蘭格模式、南斯拉夫模式、布魯斯模式、錫克模式),三、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歷史作用,8,計劃經濟在中國,建立計劃經濟體制的原因及歷史作用: 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的客觀需要。 戰(zhàn)爭年代根據(jù)地經濟、政權建設的慣性作用。 蘇聯(lián)模式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的示范效應。 計劃經濟逐漸暴露出的主要弊端和缺陷: 忽視價值規(guī)律和市場作用; 政企不分,條塊分割統(tǒng)得過死; 分配中嚴重的平均主義; 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的單一化。 歷史性課題:究竟社會主義制度下可以不可以實行市場經濟體制?,9,四、鄧小平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奠基者,1、鄧小平關于市場經濟大膽與前瞻性的論斷 1979年11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時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在1985年10月鄧小平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yè)家代表團時再次指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就更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fā)展”。 1992年春,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10,2、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的逐步確立,11,五、“建設一個好的市場經濟”,1、市場經濟的共性特征: 市場主體的自主性產權清晰獨立; 市場關系的平等性 市場面前人人平等; 市場活動的競爭性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必然體現(xiàn); 市場體系的開放性在最廣泛的領域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市場運行的有序性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制經濟。,12,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 社會主義制度特性的表現(xiàn)和標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 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13,六、加強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1、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首先是彌補“市場缺陷”的需要 市場調節(jié)機制的缺陷(市場失靈): 行為短期化; 外部不經濟 ; 公共產品的生產難以有效進行; 宏觀不平衡總量和結構平衡難以自動形成; 社會公平分配難以得到保障。 發(fā)達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歷程.mpg,14,其次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需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必須代表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從社會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fā),管理和調控國民經濟,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再次是管理國有資產的需要。 國有資產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代表,不僅要管好國有資產,而且要通過調整國有資產的比重和規(guī)模來調控整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15,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特征,在調控的層次上,政府調控是主要一種宏觀層次的調控,而不是一種微觀層次的調控。國務院機構改革.ppt 在調控的目標上,政府調控主要是一種總量目標調控,而不是一種個量目標調控。 十一五規(guī)劃主要指標 在調控的形式上,政府調控主要是一種間接調控,即主要是調控市場,通過市場調控企業(yè)行為,而不是直接調控企業(yè)。,16,3、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保持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基本平衡(總量與結構的平衡) 第一,促進經濟穩(wěn)定增長 第二,增加就業(yè) 第三,穩(wěn)定物價 第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衡量經濟整體運行狀況的三大指標:國民生產總值GDP、消費品物價指數(shù)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3%5%、就業(yè)率。 菲利普斯曲線:失業(yè)率與通貨膨脹率此消彼長的關系 遺憾指數(shù)(痛苦指數(shù)):通貨膨脹率失業(yè)率 政府的不受歡迎指數(shù):通貨膨脹率失業(yè)率6,17,經濟手段:體現(xiàn)為一系列的宏觀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稅收、國債、預算等 貨幣政策:信貸、利率、現(xiàn)金管理、匯率等 產業(yè)政策:鼓勵與限制 區(qū)域政策:協(xié)調與平衡 法律手段:通過制定各種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公平競爭。 行政手段:,4、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