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4906.doc

  • 資源ID:1548441       資源大小:161KB        全文頁數:54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32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32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4906.doc

_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小苗的誕生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本課從“種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fā)”這個問題開始研究活動,其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指導學生如何制定較規(guī)范的實驗方案。教師要注意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在教材給出的范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的制定自己的實驗方案。建議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完成活動開始到撰寫實驗方案部分;第二課時,完成交流及總結部分、閱讀科學在線。如果有時間可以開展拓展活動。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對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進行完整的實驗研究。2能從研究結果中發(fā)現新的研究問題。3通過研究找出對種子進行分類的“最”合理的方法。4會制作出規(guī)范、美觀的種子標本盒。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實驗研究。2能堅持把實驗做完。三、科學知識目標根據實驗結果,說出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外界條件。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1找出在生活和生產中通過控制外界條件影響種子萌發(fā)的若干個實例。2能舉若干個實例說明人們對種子萌發(fā)的研究和應用。教學重點和難點:指導學生如何制定較規(guī)范的實驗方案。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各種各樣的植物種子。課時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教師: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知道一粒種子就能發(fā)育成一個幼小的植物體。只有條件合適時,種子才能萌發(fā)成幼苗。那么,種子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萌發(fā)呢?學生思考并討論。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一課研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二)新課教學活動:研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1問題激趣,學生討論教師:我們已經有了種茄子的經驗,想一想,根據經驗猜想一下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外界條件?學生回答。(溫度、空氣、水)教師:請同學們翻開書P2,看書中的小朋友和大家想的一樣嗎?“在自然界里,種子春天才開始萌發(fā)”,這說明了什么?學生思考并回答。(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溫度。)教師: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大家想一想“為什么雨后種子容易萌發(fā)?”學生思考并回答。(因為種子萌發(fā)離不開水。)教師:大家看老師燒杯中的種子,為什么水面上的種子能萌發(fā),而下面的種子卻沒有發(fā)芽?大家可以討論討論。學生討論并回答。(種子萌發(fā)離不開空氣。)2學生分小組觀察教師事先準備好的種子。教師:看來大家說得和書上小朋友說得是一樣的,下面,每一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來領取種子,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把你對種子萌發(fā)的所需條件的猜想寫在P2上。學生活動,教師巡回指導。3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1)學生制訂實驗方案。教師:大家剛才看到的只是老師準備好的種子,對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只是猜想,那我們應該怎樣去驗證呢?學生思考并回答。(用實驗的方法去驗證。)教師:好,我們現在已經預測了種子萌發(fā)所需的條件,有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空氣,請大家參考P3的實驗方案,小組討論一下,選其中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利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實驗材料制訂自己的實驗方案。學生制訂實驗方案。(2)學生交流各自的實驗方案。教師:大家把設計好的實驗方案相互交流交流,然后我請同學來說說他的實驗方案。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方案,教師巡回指導。教師:誰來說說他的實驗方案?學生積極舉手回答,老師進行評點。4教師對“對比實驗設計方案”進行指導。對比實驗的方法:教師以P3的實驗方案為例,對實驗應注意的地方進行講解。(1)相同條件: 在兩個容器中分別放入同樣的衛(wèi)生紙或棉花。 在每個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種子。 將兩個瓶子同時放在相同的室溫中。 保持光照的情況相同。(2)不同條件: 保持1號瓶內的種子干燥。 經常2號瓶中灑一些水,使紙或棉花始終保持潮濕狀態(tài),但不要讓種子浸沒在水里。教師:請大家根據同學間的討論和老師的指導修改實驗方案,然后,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課下觀察并做好記錄。學生修改實驗方案。5課下思考。根據實驗大家思考: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你發(fā)現種子的萌發(fā)還需要哪些條件?板書設計:第一課  小苗的誕生活動:研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1種子萌發(fā)需要以下條件:適宜的溫度適當的水分空氣2制定實驗方案對比的實驗方法:相同條件: 在兩個容器中分別放入同樣的衛(wèi)生紙或棉花。 在每個容器中放入5-6粒菜豆的種子。 將兩個瓶子同時放在相同的室溫中。 保持光照的情況相同。不同條件: 保持1號瓶內的種子干燥。 經常2號瓶中灑一些水,使紙或棉花始終保持潮濕狀態(tài),但不要讓種子浸沒在水里。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那么大家想一想,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主要有哪些?學生回答。(溫度、水分、空氣)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大家制定了實驗方案,課下也按照實驗方案進行了實驗,下面,誰來展示一下,比一比誰的種子種的好?學生相互展示種的種子。教師:誰種的種子好呢?我們請他來說說是怎樣種的種子?教師請種的好的同學談經驗。教師:在你種種子的過程中,你發(fā)現種子萌發(fā)還需要哪些條件呀?學生回答。教師:我相信大家在實驗過程中都會發(fā)現一些現象,或多或少的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實驗結果和心得。(二)新課教學1匯報實驗現象教師:首先我想請研究種子萌發(fā)需要水這一條件的同學說說他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回答。(我研究的是種子萌發(fā)是否需要水,對實驗現象的解釋:1號杯干燥種子沒有發(fā)芽,2號杯潮濕種子發(fā)芽。我們的結論: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種子萌發(fā)需要水。)教師:你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一些什么問題?學生回答。教師:你得出的結論是種子萌發(fā)需要水,那是不是水越多越好呢?為什么?學生回答。教師:哪個小組研究的是種子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請說說你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回答。(我研究的是種子萌發(fā)是否需要溫度,對實驗現象的解釋:浸泡后的種子,1號杯在冰箱中存放的種子沒有發(fā)芽,2號杯在溫室中存放的種子發(fā)芽。我們的結論: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種子萌發(fā)需要溫度。)教師:你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一些什么問題?學生回答。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除了這兩個條件,還有沒有人研究其他有關種子萌發(fā)所需條件的?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通過實驗研究證明種子萌發(fā)所需要的外界條件有溫度、水分、空氣、陽光、肥料等等。學生將結論填寫到P4上。2評比教師:通過剛才的匯報,大家評一評哪組設計更合理?學生評比。3科學在線讓學生閱讀“科學在線”并概括出重點內容。拓展活動:制作種子標本盒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觀察比較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自己制定分類標準,制作種子標本盒,并進行展示。作業(yè):把萌發(fā)后的小苗栽培在土壤中,讓它繼續(xù)生長。思考: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影響嗎?板書設計:第一課  小苗的誕生1匯報實驗現象研究內容:種子萌發(fā)是否需要水實驗現象的解釋:1號杯干燥種子沒有發(fā)芽,2號杯潮濕種子發(fā)芽。結論: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種子萌發(fā)需要水研究內容:種子萌發(fā)是否需要溫度實驗現象的解釋:浸泡后的種子,1號杯在冰箱中存放的種子沒有發(fā)芽,2號杯在溫室中存放的種子發(fā)芽。結論: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種子萌發(fā)需要溫度。2評比更合理的實驗設計。只有合理的實驗設計才能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3閱讀科學在線4拓展活動:制作種子標本盒2.土壤與植物的生長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本課將繼續(xù)研究各種類型的土壤是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的,首先指導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土壤,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然后重點指導學生探究土壤的滲水狀況,讓學生們在實驗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觀察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長狀況,讓學生們從中了解不同類型的土壤分別適合栽種什么植物。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2能正確的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3能通過對比實驗總結出某種植物適合生長在哪種類型的土壤中。4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原因進行解釋。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主動地參與小組的研究活動。2能堅持長期進行實驗、觀察及實事求是地記錄。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結合自己的研究結果說出什么是沙質土、黏質土、壤土。2能分別舉出2種分別適合在沙質土、黏質土、壤土中生長的植物。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能通過多種調查方式說出當地的土壤適合栽種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指導學生探究土壤的滲水狀況。難點:觀察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長情況。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種土壤的圖片及實物。課時建議:3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1談話引入。教師:同學們,請大家翻開書P5,看書上最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學來讀一下?學生朗讀。教師:把花生種在不同類型的土壤中產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適合種在什么樣的土壤里沙地里?可以相互討論一下。學生討論。教師講述花生為什么都種在沙地里。(內容見文本素材)教師:看來土壤對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不同類型的土壤。(二)新課教學活動1:認識不同類型的土壤1認識三種土壤(1)觀察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三種土壤的圖片。教師:請同學們仔細看這三張圖片,說說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教師出示三堆土。教師:為了大家觀察的更清楚些,老師按照這三幅圖片準備了土壤,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來取土,然后仔細觀察。學生上講臺前取土。教師:誰來說說你打算怎樣觀察?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感官從顆粒大小、顏色和粘性等方面來認識。教師:看來大家的觀察方法還真多,下面就用你們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師提示的方法開始觀察土壤,記著要做好記錄呦。學生活動,親自體驗三種土壤特性的不同。(2)交流匯報學生相互交流實驗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共同找出三種土壤的區(qū)別。)教師適當點評。(3)活動結束,教師小結。教師對三種土壤的性質進行陳述。沙土。結構松散,通氣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為盆栽基質時,應多施有機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沙土性質。粘土。質地細密,通氣性差,容易積水、板結。用這種土壤作盆栽基質,不利于根系生長,必須要摻入適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經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間的土壤,具有較理想的團粒結構,通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土溫和肥效發(fā)揮穩(wěn)定,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盆栽基質??稍诓藞@地、瓜地里選取。 2設計實驗,比較三種土壤的不同。(1)提問設疑教師:下雨天,剛開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那么它們到哪里去了?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2)討論教師:你認為這三種土壤的滲水性會一樣嗎?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嗎?學生思考,教師適當提示。(3)學生分組討論,匯報(4)制定實驗方案,寫出實驗計劃。板書設計:第二課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活動1:認識不同類型的土壤1認識三種土壤沙土。結構松散,通氣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為盆栽基質時,應多施有機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沙土性質。粘土。質地細密,通氣性差,容易積水、板結。用這種土壤作盆栽基質,不利于根系生長,必須要摻入適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經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間的土壤,具有較理想的團粒結構,通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土溫和肥效發(fā)揮穩(wěn)定,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盆栽基質??稍诓藞@地、瓜地里選取。2設計實驗,比較三種土壤的不同。實驗方案:實驗方法實驗步驟現象與結論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談話導入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不同類型的土壤,誰來告訴老師土壤都有哪些類型呀?學生回答。(沙土、黏土、壤土)教師:那誰來告訴老師三類土壤的性質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滲水性不同)教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土壤的性質。(二)新課教學活動2:滲水比賽1實驗教師:為了知道這三類土壤的滲水性有什么不同,我們上節(jié)課設計了實驗方案,首先看老師來做個實驗。演示實驗:取3個去了底的塑料瓶,將細紗布包在瓶口上,用線扎牢,在3個瓶內分別裝進同樣多的砂質土、粘質土、壤土;把3個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個同樣大的玻璃杯,分別放在3個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個瓶內同時倒進同樣多的水。教師:大家看清楚老師怎么做的了嗎?請大家按照實驗方案親自體驗土壤的滲水性,并把實驗結果填寫在書上P6表中。學生活動,教師指導。教師:大家仔細觀察,看哪種土滲水快?學生觀察。教師:3個瓶內的土停止?jié)B水后,比一比,哪種土下面的杯內水多?學生回答。教師:看一看,哪種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學生回答。2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三類土壤的性質有什么不同?土壤的滲水性與保水性有什么關系?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對比實驗可以知道,砂質土滲水快,保水性差;粘質土滲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滲水性與保水性居中。土壤的滲水性與保水性是相聯系的,滲水快的保水性差;滲水慢的保水性好。土壤的滲水性與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顆粒大小決定的。土壤顆粒大的,滲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顆粒小的,相反。教師:請大家把結果填到P6的橫線上。(三)鞏固練習1.教師簡單概述本課教學內容。2.提問:(1)土壤分為幾類?這是根據什么分類的?(2)三類土壤的性質有什么不同?(3)土壤的滲水快慢、保水性好壞、是由什么決定的?(或問這些性質與土壤的什么成分有關系?)(四)布置作業(yè)觀察、實驗:當地的土壤是哪類土壤?板書設計:第二課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活動2:滲水比賽實驗結果 實驗結論:砂質土滲水快,保水性差;粘質土滲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滲水性與保水性居中。第三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1回憶上節(jié)課內容提問: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和保水性?2讓同學們拿出第一課培養(yǎng)的豆苗。(二)新課教學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1確定方案教師:如果我們將豆苗分別種在沙質土、黏質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條件完全一樣的情況下,豆苗的生長狀況一樣嗎?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小組可以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這些都是大家的猜測,那究竟豆苗在哪種土壤里長得更好呢,還要通過親自種植并觀察來驗證。教師明確任務:觀察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更好?小組討論,確定實施方案。教師: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的實驗方案?學生回答。(從上一課培育的豆苗中選出生長情況相似的6株,分別在等量的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里各種2株,觀察豆苗的生長情況)教師對各個小組的實驗方案進行適當的評點,不提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注意:除了土壤不同,應盡量保持其他條件(如光照時間、環(huán)境溫度、澆水量等)一致。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淺要一樣,不要太深。保持土壤濕潤,澆水要適量,不要過多。學生活動,取土種豆苗。教師:大家種好豆苗后,請商討后期的護理及觀察記錄等工作,將觀察記錄記在P7表格中。2分析數據,解釋豆苗適合生長的土壤2星期后,學生交流匯報實驗結果。提問:結合土壤性質,試著解釋豆苗在三種土壤中生長的情況。你認為還有哪些因素也會影響植物的生長?3調查適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植物確定調查途徑寫出調查方案獨立調查,寫出調查報告4課外作業(yè):調查當地的土壤適合生長哪種糧食作物、蔬菜及花卉。板書設計:第二課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確定方案:從上一課培育的豆苗中選出生長情況相似的6株,分別在等量的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里各種2株,觀察豆苗的生長情況注意:除了土壤不同,應盡量保持其他條件(如光照時間、環(huán)境溫度、澆水量等)一致。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淺要一樣,不要太深。保持土壤濕潤,澆水要適量,不要過多。結果: 沙質土中的豆苗黏質土中的豆苗壤土中的豆苗初始狀態(tài)   第一周   第二周    3.怎樣使植物長的更好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本課引導學生用反證的方法,分別研究其他條件是如何影響植物生長的。重點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設計對比實驗及規(guī)范操作的能力。在知識方面,重點是外界條件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和影響。其教學難點是指導學生在進行對比實驗時如何控制實驗變量,學習一些相關術語,確定實驗中的哪些因素是可變的,哪些因素是不變的,并能說清其中的道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用對比實驗法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外界條件。2能聯想出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對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進行假設。2能客觀地評價本組和其他組的研究成果。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對比實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能夠說出應從哪些方面交流科學研究的結果。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能列舉出3條以上可實施的有利于植物生長的措施。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設計對比實驗及規(guī)范操作的能力。難點:外界條件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和影響。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每組四棵生長情況相同的植物,或以前活動時種植的、生長情況基本一致的8株豆苗,兩個黑色的紙袋。課時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教師: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植物的生長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認為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有哪些?學生匯報:水、光照、溫度等。教師:“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睆倪@首詩的語境中我們也知道水、光照、溫度等因素對植物生長有一定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植物怎樣才能生長的更好。(二)新課教學活動1: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1對比實驗法教師:對比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對比實驗法呢?學生回答。(學生甲:就是作對比吧;學生乙:研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時就用到了對比實驗法。)教師:對比實驗是以正確的實驗操作和觀察的方法為基礎,以實驗現象為依據,對實驗過程中通過人為控制所產生的兩個類似現象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實驗教學過程。比如生長狀況相似的同一種植物,一株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一株放在黑暗處,過一段時間后,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2選定研究對象,確定研究問題。小組討論:你們準備選定什么問題來做研究對象,打算怎樣做,在實驗中怎樣護理它們,有哪些條件一致,哪個方面的條件不能一樣?學生匯報。(我們組想研究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我們認為:多數植物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生長的要好一點。)小組討論:制定實驗方案,撰寫實驗報告規(guī)則。(實驗方法:取8株豆苗,將植物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的植物數量相同,生長情況相似。然后想辦法讓實驗組的植物生長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讓對照組的植物生長在黑暗的地方。)注:對照組的植物要用黑袋子套住。教師巡回指導。(注意:研究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時,除光照以外,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其他條件如溫度、水等應該保持相同。)確定實驗方案,小組之間進行分工,然后按照實驗方案進行活動。教師:注意記錄實驗現象,將結果填寫在P10上。3討論:做溫度對比組的實驗,如果像P10書上的同學的做法去做的話,合理嗎?為什么?4思考并回答:還有哪些條件對植物的生長有影響呢?板書設計:第三課  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活動1: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植物生長的條件:溫度、水、光照。1對比實驗法對比實驗是以正確的實驗操作和觀察的方法為基礎,以實驗現象為依據,對實驗過程中通過人為控制所產生的兩個類似現象之間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實驗教學過程。2設計實驗方案研究內容: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方法:取8株豆苗,將植物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的植物數量相同,生長情況相似。然后想辦法讓實驗組的植物生長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讓對照組的植物生長在黑暗的地方。3討論:做溫度對比組的實驗,如果像P10書上的同學的做法去做的話,合理嗎?為什么?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1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2語言過渡,轉入新課教學。(二)新課教學1學生交流(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交流:本組的研究題目、猜想與假設;本組是如何想辦法改變一個條件而保持其他條件不變,使用了哪些實驗材料;展示植物的生長情況,解釋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免是如何解決的。)2匯報結果(1)匯報實驗方案及實驗過程。(2)匯報本小組的發(fā)現。(3)匯報本小組通過分析數據所綜述的結論(可以參照書P10表格進行)(4)匯報本組如何在實驗中克服困難的。3評選最佳展示獎活動2: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1綜合分析:怎樣使植物生長得好提問:植物在什么樣的條件下能夠茁壯成長呢?學生匯報。教師:聯想我們的成長過程,除了足夠的營養(yǎng)外,我們還需要父母的呵護、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和幫助,那么,植物的生長同樣也需要我們怎么去愛護呢?學生回答。討論:1我們應該給植物提供一個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2我們應該采取哪些行動才能使植物生長得更好?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將交流結果填在P11的橫線上。學生填寫。2閱讀科學在線,了解喜陰植物的習性。大多數植物在有光的照射下能夠茁壯成長,但也有一些植物是喜陰植物,它們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環(huán)境下,否則就會死亡。3課外作業(yè):考察校園內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合理的建議。板書設計:第三課  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實驗結果植物生長情況實驗組對照組主要器官的顏色  主要器官的形態(tài)  活動2: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適當的氣溫適當的水分適當的光照豐富的營養(yǎng)4.根和莖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本課通過三個活動來認識植物的主要器官根和莖,并探究它們在植物生長中發(fā)揮的作用。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各種各樣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莖的主要作用。由于根和莖無論對人類、對自然還是對植物本身來說都有很多的作用,但本節(jié)課側重探究根的吸收作用和莖的輸導作用,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在補充和挖掘教學內容時,不要偏離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植物器官的特點及生活環(huán)境推測出這些器官的功能。2會根據植物器官的特點進行分類。3能獨立地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4會根據自己和別人的實驗結果歸納出結論。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完成一個涉及多種因素的問題的研究。2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并實事求是地進行記錄和分析。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說出根的特征和作用。2能說出如何辨別植物的根和莖。3能說出植物的莖的作用。4能說出植物器官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聯系。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能分別舉例說明人們對根和莖的利用。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各種各樣植物的根,并探究根和莖的主要作用。難點:實驗的設計和對現象的解釋。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各種各樣的根和莖的圖片。課時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教師:通過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相信大家對植物的生長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想一想,一個植物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呀?(出示完整植物的一個圖片)學生回答。(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教師:我們已經知道,植物需要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吸取各種營養(yǎng)物質,才能夠茁壯的成長,那么,植物是通過什么器官獲得營養(yǎng)物質的呢?學生回答。(根)教師:那這些營養(yǎng)物質又是通過什么器官運送到植物的各個部位的呢?學生回答。(莖)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的根和莖,看看它們是怎樣將營養(yǎng)物質送到植物的各個部位的。(二)新課教學活動1:認識植物的根1觀察植物,找出根著生的位置。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植物的圖片。提問:哪部分是根?學生回答。出示三株植物根的圖片。(主根、側根、不定根各一個圖片)提問:觀察圖片,找出根著生的位置,看看其著生位置一樣嗎?學生觀察并回答,教師適當給與指點。2觀察各種形狀的根并根據特征進行分類。教師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形狀根的圖片。提問:觀察圖片,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它們有什么特點?匯報。分類:請根據它們的形狀給根進行分類。(直根、須根、變態(tài)根)匯報交流。3找出根的共同特點。觀察書上P12有關根的圖片,找出不同根的相同點。學生觀察并回答。(只要學生們能說出大根、小根、粗根、細根等表達主根和側根即可)教師對學生回答給與適當補充和糾正。學生將根的特點填入到P12的橫線上。4交流和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對根進行分類的標準,把自己和其他人不同的劃分方法告訴其他同學?;顒?:研究根的作用1看圖并聯系實際分析根的作用討論:你認為根有什么作用?植物如果沒有根會怎么樣?觀察書上P13的四幅圖,分析根的作用。教師講解:第一幅圖表明,植物的根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固定住土壤的作用。第二幅圖表明,植物的根有從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本身生長所需之用。第三幅圖一方面表示: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水和無機鹽,這些水分和無機鹽對人類很重要,另一方面表示根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和無機鹽,并通過莖共同將它們輸送到植物全身各處。第四幅圖表明,根有貯藏營養(yǎng)的功能。2猜想根有哪些作用。教師:通過看圖活動,大家對根的作用有所認識,下面請同學們聯系實際,拓寬思維去猜想根的作用,可以小組討論,把猜想的結果寫在P13教材給出的空白處。學生活動,教師巡回指導。3確定研究問題,設計實驗驗證想法。從自己的假設中選擇1至2個,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提問:你最想研究什么問題?你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嗎?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教師給與指導。用圖記錄實驗結果,并把結果寫在P14上。交流、匯報。思考:你認為在實驗中出現怎樣的情況才與你想驗證的問題是一致的?板書設計:第四課  根和莖活動1:認識植物的根1根據根的著生點不同,根分為:主根:當種子萌發(fā)時,首先突破種皮向外生長,不斷向下生長的部分即是主根。側根:當主根生長到一定長度后,它會產生一些分枝,這些分枝統稱為側根。不定根:不定根是植物生長過程中,從莖或葉上長出的根,它不來自主根、側根。2根據根的形態(tài)不同,根分為:直根:如香菜的根。須根:如大蔥的根。變態(tài)根:如蘿卜根。3根的共同特點?;顒?:研究根的作用作用:根具有固著的作用。具有吸收、輸送水和無機鹽的作用。具有貯藏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少數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功能。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1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提問:植物根的類型。植物的根的作用。2引入新課教師:看來大家對根的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的,根可以吸收水分,那么根吸收的水分又是怎樣運輸到植物全身各處的呢?學生回答。(莖)教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莖的作用。(二)新課教學活動3:研究莖的作用1認識各種各樣的莖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張莖的圖片。介紹莖:植物的莖一般生長在地面上,連接葉和根,其上著生葉、花或果實,莖上生葉的地方叫節(jié),兩節(jié)之間的部分叫節(jié)間。教師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各樣莖的圖片。提問:觀察圖片,它們的形狀一樣嗎?它們有什么特點?匯報。分類:請根據圖片及莖的特點給莖進行分類。(地上莖、地下莖)匯報交流。2研究莖的作用討論與猜想根據生活經驗,討論莖的作用,并將小組討論結果寫在P14上。設計實驗從自己的假設中選擇1至2個,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提問:你最想研究什么問題?你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嗎?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例:研究莖的疏導作用。方法:將芹菜等植物的莖插入到滴有幾滴紅墨水的的瓶中,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莖的變化,然后將莖橫切,觀察莖的顏色變化)教師給與指導。用圖記錄實驗結果,并把結果寫在P14上。討論交流與其他小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偨Y:莖的作用:具有輸導、支持的功能,少數植物的莖也有繁殖和儲藏營養(yǎng)的作用。3閱讀科學在線了解根和莖的區(qū)別。提問:如何判斷馬鈴薯、蓮藕、甘薯、姜等植物的器官是根還是莖?板書設計:第四課  根和莖活動3:研究莖的作用1認識各種各樣的莖介紹莖莖的分類地上莖:包括直立莖、纏繞莖(如牽牛的莖)、攀援莖(如絲瓜的莖)、匍匐莖(如草莓的莖)。地下莖:包括根狀莖(如蓮的莖)、塊莖(如藕的莖)、球莖(如荸薺的莖)、鱗莖(如水仙的莖)2研究莖的作用莖的作用:具有輸導、支持的功能,少數植物的莖也有繁殖和儲藏營養(yǎng)的作用。3閱讀科學在線如何判斷馬鈴薯、蓮藕、甘薯、姜等植物的器官是根還是莖?5.動物的食物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本課是在研究了植物生長的需要的基礎上,繼續(xù)圍繞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聯系,研究動物生長的需要。重點是研究不同動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性給動物分類。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內涵,適當補充不同動物食性的資料供學生觀察,在觀察、分析、討論的基礎上按食性給動物進行分類;教學難點是動物一些器官的結構與功能是如何相適應的,生活習性又是如何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根據動物的食性對動物進行分類。2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某些動物齒和爪的特點。3能推斷出不同種類動物的齒和爪對它們的捕食有什么好處。4能設法(觀察或設計實驗)弄清一種陌生動物的食性。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意識到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珍愛生命的重要,并愿意落實在行動上。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草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2能根據動物某種器官的結構特點推斷出其食性。3能分別說出在自然條件下各類動物(草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在什么環(huán)境中取食。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能根據動物的食性,制定出保護各類動物取食環(huán)境的措施。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研究不同動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性給動物分類。難點:動物的一些器官的結構與功能是如何相適應的,生活習性又是如何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多種動物吃食物的圖片或視頻;不同動物牙齒和爪子的圖片。課時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教師:我們都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空氣、水、陽光、肥料等,它們能夠自己制造養(yǎng)分,獲得自身成長所需的能量,那么動物的成長離不開哪些外界條件?學生回答。教師:他們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和能量來源于哪里?學生回答。(食物)教師:動物和植物獲取營養(yǎng)和能量的方式一樣嗎?學生回答。(不一樣,動物是從外界攝取食物,植物是自身合成有機物。)教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動物的食物。(二)新課教學活動1:動物的食性1回憶自己見過的動物,它們以什么為食。教師:我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見過一些動物,有的同學還去過動物園,請大家回憶一下,你見過的這些動物都是以什么為食呀?學生舉手積極回答。老師補充與糾正。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大家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但不能確定其吃什么食物的動物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學生討論并匯報。老師給與糾正,要求同學們把剛才談論到的動物及所吃的食物記錄下來。2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分析圖中的動物都吃什么食物。教師:剛才的活動大家已經對什么樣動物吃什么樣食物的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請同學們看書上P16的圖片,說說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分別吃什么食物?學生回答。3按照動物的食性給動物分類。教師:同學們,其實我們剛才討論的動物以什么為食是動物的食性問題,大家可以看看記錄本,根據食性給動物分分類。學生查看記錄本,從食性上給動物分類。教師巡回指導。教師總結:有些動物只以植物為食物,叫草食性動物,如:馬;有些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物,稱為肉食性動物,如:老虎;而有些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動物,我們稱它們?yōu)殡s食性動物,如:大猩猩。教師:請同學們將分類結果填寫在課本P16上。4鞏固知識。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多張動物的圖片。提問:圖片上是什么動物?它吃什么食物?根據食性屬于哪一類呀?5作業(yè)根據今天所學知識,按食性分門別類搜集一些有關動物的圖片。板書設計:第五課  動物的食物活動1:動物的食性根據動物的食性將動物分為三類:只以植物為食物,叫草食性動物,如:馬。以其他動物為食物,稱為肉食性動物,如:老虎。有些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動物,我們稱它們?yōu)殡s食性動物,如:大猩猩。作業(yè):根據今天所學知識,按食性分門別類搜集一些有關動物的圖片。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1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提問:根據食性可以將動物分為哪幾類?各舉出一例。2語言過渡引出下文。教師:同學們,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有的動物以植物為食,有些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而有些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動物呀?學生回答。教師:沒有想過的同學可以現在考慮一下,想過這個問題的同學能告訴老師是為什么嗎?學生思考。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活動2捕食的幫手,來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動物的食性不同。(二)新課教學活動2:捕食的幫手1觀察動物的牙齒和爪。教師:在上一個活動中,同學們已經觀察了動物的捕食情況,大家想一想,三類不同食性的動物其捕食方式有什么不同嗎?學生回答。教師:看來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綜合的來說就是它們的牙齒和爪不同。請大家觀察書上P17的三幅圖,小組內討論這三類動物的牙齒和爪有什么不同?學生小組討論,并將不同點記錄到記錄本上。老師巡回指導。2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哪個小組說說你們的討論結果?學生回答。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大家基本上說出了三種不同類別的動物的牙齒和爪的特點,請用畫輪廓圖的方式記錄這三類動物牙齒和爪的特點。學生畫圖。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記錄三類動物牙齒和爪的特點。3分析這些特點對動物捕食的幫助。教師:大家想一想,三類動物牙齒和爪的特點對動物的捕食有什么幫助?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肉食性動物虎的牙齒十分尖利,便于撕咬食物;指趾端長著能伸縮的利爪,便于它抓捕食物。草食性動物驢的犬齒退化,牙齒像鍘刀適于切草。它的腿較長,趾端有蹄,具有快速奔跑的本領,是為躲避敵害和覓食。雜食性動物大猩猩的牙齒既有發(fā)達的犬齒又有像鍘刀一樣的門齒,所以它既可以吃肉類,又可以吃植物類的食物,它的爪比較長,便于攀援,可以幫助它們摘到更高處的果實,還可以躲避天敵的捕食。教師:請同學們將三類動物的牙齒和爪的特點記錄在P17表格中。4鞏固知識教師:上節(jié)課老師留的作業(yè)是搜集三類不同食性動物的圖片,請大家把搜集的圖片拿出來,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觀察這些動物,體驗這種分類方法的科學性。學生觀察。拓展活動1:保護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教師:人類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生存環(huán)境,其實動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環(huán)境,對于這三類動物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大家想一想,它們都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呀?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草食性動物需要生活在廣闊的草場上。肉食性動物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獲取自己所需的食物。討論:我們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保護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作業(yè):回家按照書上P18完成拓展活動2。板書設計:第五課  動物的食物活動2:捕食的幫手肉食性動物虎的牙齒十分尖利,便于撕咬食物;指趾端長著能伸縮的利爪,便于它抓捕食物。草食性動物驢的犬齒退化,牙齒像鍘刀適于切草。它的腿較長,趾端有蹄,具有快速奔跑的本領,是為躲避敵害和覓食。雜食性動物大猩猩的牙齒既有發(fā)達的犬齒又有像鍘刀一樣的門齒,所以它既可以吃肉類,又可以吃植物類的食物,它的爪比較長,便于攀援,可以幫助它們摘到更高處的果實,還可以躲避天敵的捕食。拓展活動1:保護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草食性動物需要生活在廣闊的草場上。肉食性動物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獲取自己所需的食物。6.葵花向陽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本課首先從學生熟知的向日葵入手,引領學生通過觀察與實驗探究植物與陽光的關系;然后以此為基礎,探究植物的向水性和向地性;最后,擴展到研究光對動物的影響。教學的重點要放在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植物的向性運動上,即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以體會到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與關系。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觀察記錄,分析出向日葵花盤的朝向與太陽位置的關系。2通過觀察或實驗,歸納出向光性的現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設。3能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4能使用(枚舉)歸納的方法驗證植物其他幾種向性運動。5能設法搜集關于植物向性運動的資料。6能體會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及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7會利用光對動物的影響,獨立設計制作一個捕捉害蟲的裝置。8在設計與制作中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1能通過與其他人交流共同得出自己的結論。2按照其他同學的真實意見改進自己的設計。3能公正地評價他人的設計和裝置。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向光性。2舉例說明光對動物行為有什么影響。3利用所學知識說明在太空中植物的根會怎樣生長,并能解釋這種現象。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能獨立設計制作一個捕捉害蟲的裝置。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運動。難點:能獨立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與學生探究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有關向日葵在一天內花盤方向隨太陽變化的圖片、其它植物具向光性的圖片,有關植物向水性和向地性的圖片、兩種不同根系的植物標本、植物向水性的實驗裝置。課時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1小游戲:讓學生閉眼寫字。教師:上課前老師先帶大家做一個小游戲,四個人一個小組,兩人監(jiān)督兩人做,然后互換角色,游戲名字為閉眼寫字,要求是從中體驗閉眼寫字的感受。學生活動,體驗閉眼寫字的感受。教師:哪位同學來談談他在游戲中的感受?學生回答。2結合小游戲和日常經驗,說說陽光和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教師:大家結合小游戲和日常經驗,說說陽光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密切關系?學生回答。教師:看來在沒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們很難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光對我們周圍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課葵花向陽。(二)新課教學活動1:向日葵和陽光1光對植物的影響。教師:大家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小組討論,說說光對植物的影響。小組討論。教師:哪位同學來匯報一下討論結果。學生回答。2向日葵與陽光。教師:從剛才大家的回答中提到了向日葵,請同學們觀察書上P20向日葵的圖片,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學生回答。(向日葵的“花盤”上午、中午、下午的位置不同。)教師:結合生活經驗,分析向日葵的“花盤”與陽光的關系。學生回答。(向日葵的“花盤”是隨太陽位置變化而變化的。)教師:向日葵的“花盤”能向著太陽的方向轉動,這是植物的向光性,誰能舉出更多的有關向光性的例子。(比如植物的莖或葉也具有向光性。)學生舉例。教師出示圖片、課件,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植物的向陽性。拓展活動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1探究活動研究植物的向光性。(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實驗屬對比實驗,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提出假設、選擇實驗材料、決定實驗方法。(2)學生分組討論。(3)匯報實驗步驟。(4)實施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光這一條件變量,其他應該盡量保持一致。2設計實施布置學生回家利用已有的豆苗進行實驗,并且記錄。3布置學生搜集其他向性運動的資料。作業(yè):觀察3種植物根莖生長方向,并畫圖。板書設計:第六課  葵花向陽活動1:向日葵和陽光1向日葵的“花盤”與陽光的關系。向日葵的“花盤”是隨太陽位置變化而變化的。結論:植物具有向光性。2舉出植物的莖和葉是否具有向光性的例子。拓展活動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探究活動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步驟:選兩株大小相同、生長情況相近的同種植物的幼苗。將盒子一側的上方剪出約2厘米見方的窗口。將植物同時放在向陽處,其中一株扣上盒子遮光。幾天后,將盒子取走,觀察兩株小苗的生長情況有何區(qū)別。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1回憶上節(jié)課內容。提問: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請舉出一例。2語言過渡引起下文。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植物的向光性,那么,除了向光性以外,植物在適應環(huán)境方面還有哪些特性?學生回答。教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植物的定向運動。(二)新課教學活動2:研究植物的“定向運動”1匯報向光性實驗結果。教師:相信大家已經有了植物向光性的實驗結果,哪位同學來匯報一下?學生回答。教師:我們已經用實驗的方法驗證了植物的向光性,那植物的其它特性還等待我們去驗證。2研究植物其他向性運動。(1)談話: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關于植物其它特性的發(fā)現。(2)根據書上P21圖片,提出植物根的向水性。你能證明:植物的根確實有向水性嗎?討論:圖中的根延伸方向有什么特點?(3)交流:還有哪些植物有類似的現象呢?結論: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還具有向水性。(4)植物根的向地性。你能根據你們觀察到的3種植物的生物圖,說說它們的根莖生長方向有什么規(guī)律嗎?學生歸納總結。我們的結論是一般情況下,多數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5)想一想根據我們學到的向地性,你能設想一下,植物在太空中的時候,根會向什么地方生長嗎?為什么?拓展活動2:光對動物的影響(1)閱讀科學在線,以及一些資料,讓學生談談科技發(fā)展給我們生活和生產帶來好處。(2)根據教材提示,設計捕捉有害害蟲的裝置。板書設計:第六課  葵花向陽活動2:研究植物的“定向運動”1匯報向光性實驗結果。結論:植物具有向光性。2研究植物其他向性運動。觀察P21圖片得出結果:植物的根向著有水的方向生長。結論:植物具有向水性。觀察三種植物所得出的結論:多種植物的根總是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7.燕子南飛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想:本課教材從學生熟知的御寒方式入手,引導學生探究當自然環(huán)境(氣候、溫度)發(fā)生變化時,給生物帶來哪些影響,生物的生活習性又是怎樣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力圖把傳統的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式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教學目的。教學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通過頭腦風暴說出人們抵抗嚴寒的各種辦法。2能提出與鳥類遷徙相關的問題。3能對鳥類進行遷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設。4能對搜集到的各種關于動植物遷移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妥善存。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在多數情況下,能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完成探究活動。2能關愛生物,感受到生物生活習性的多樣性。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用自己的話舉例說出什么是動物的遷徙、洄游等習性。2能與提出與鳥類遷徙相關的研究小課題。四、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STSE)目標能舉例說明我們根據動物或植物的習性,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護好動植物。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指導學生對動物各種遷移方式的研究。難點:環(huán)境對生物生長及生活習性方面的影響及生物是如何與外境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合的互動教學法。教學媒體:多媒體設備,有關動物遷移、過冬的視頻和圖片。課時建議: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教師播放有關冬季的視頻,感受嚴寒的冬季。教師:在寒冷的冬季我們是怎樣抵御嚴寒的?學生談抵御嚴寒的方法。教師:同學們可知道的真多,那么自然界中的動物們是怎樣抵御嚴寒的冬天?學生回答自己對動物們抵御嚴寒的冬天已有的了解。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燕子南飛。(二)新課教學活動1:鳥類的遷徙1教師講解遷徙的概念。教師:許多鳥類每年要進行兩次“旅行”。春天,它們陸續(xù)從溫暖的南方飛回此方繁殖后代;秋天,它們又陸續(xù)飛到南方度過寒冬。鳥類的這種生活習性叫做什么呀?學生回答。(遷徙)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生物學家們把動物這種依季節(jié)不同而變更棲息地區(qū)的習性,稱為遷徙(板書)。在遷徙過程中,大多數鳥類會有規(guī)律地停下來休息和進食。2探究與交流。教師:關于鳥類的遷徙,你還據了解些什么?學生回答。教師:請大家觀看有關動物遷徙的錄像片,將自己發(fā)現的能夠遷徙的鳥記錄下來。學生活動。討論:為什么許多鳥類都具有遷徙的生活習性?(鳥類的遷徙主要是為了躲避寒冬的低溫和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3魚類洄游行為。教師播放有關魚類洄游的錄像。教師:看了錄像,大家發(fā)現魚類有什么生活習性呀?學生回答。教師講解遷移的概念:像鳥類一樣,一些魚類有洄游行為,例如:多種鮭魚和大馬哈魚。有些魚平日生活在海里,到了生殖季節(jié),它們會逆著河流返回淡水中去產卵;還有一些魚類大部分時間棲居淡水,只是在生殖季節(jié)入海產卵,如:鰻鱺。像鳥類一樣,有些魚平日生活在海里,到生殖季節(jié),它們會逆著河流返回淡水中去產卵,稱為洄游(板書)。像鳥類遷徙、魚類洄游這樣的習性

注意事項

本文(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4906.doc)為本站會員(最***)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