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內(nèi)文言文復習 - 答案
為學 (答案)一、默寫: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2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4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二、解釋下列加點字:1為學 (做學問)2天下事(事情)有難(困難)易(容易)乎?3蜀之鄙(邊遠的地方)有二僧(和尚)4其(其中的)一貧(貧窮),其一富(富有)5貧者語(告訴)于富者曰:“吾欲(想要)之(往,到去)南海,何如?”6子(您)何恃(憑借,倚仗)而往(前往 )7吾一瓶一缽足(足夠)矣8吾數(shù)年來欲買(雇)舟(船)而下(順流而下,往下)9猶(還)未(沒有)能也10越(到了)明年(第二年),貧者自南海還(回來),以告(告訴)富者11富者有慚(慚愧)色12西蜀之去(距離)南海13人之立志,顧(反而,還)不如蜀鄙之僧哉?三、翻譯全文:1、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做,那么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qū)別嗎?只要學習,那么困難的也(變得)容易了;不學習,那么容易的也(變得)困難了。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四川邊遠的地方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樣?”3、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富和尚說:“您憑借什么去呢?”4、曰:“吾一瓶一缽足矣?!?窮和尚說:“我憑借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者曰:“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富和尚說:“我?guī)啄陙硐胍痛樍鞫?到南海去),還沒有能夠去成。您憑借什么去!”6、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貋砹耍堰@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有慚愧的神色。7、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四川的西部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比不上四川邊遠的地方的那個窮和尚嗎?四、 一詞多義: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指代事情,代詞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處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之吾欲之南海 往,到去,動詞蜀之鄙有二僧 的,結(jié)構(gòu)助詞 西蜀之去南海 處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人之立志 處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五、本文給我們的啟示是:人貴在立志,事在人為。(要做成一件事,除了要立下志向,還要付諸行動。六、學習為學一文以后,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文章所說的道理嗎?事在人為 (二) 傷仲永一、加點字解釋 金溪民方仲永,世(世代)隸(屬于)耕。仲永生五年,未嘗(不曾)識書具(寫字的工具),忽啼求(要,索要)之;父異(對感到詫異)焉(這),借旁近(就近借來)與之。即書(寫)詩四句,并自為(題寫)其名,其詩以養(yǎng)(贍養(yǎng)、奉養(yǎng) )父母、收族(使同族人按照輩分、親疏的宗法關(guān)系和諧的相處 )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此指一般學識優(yōu)秀的士人)觀之。 自是( 從此 )指物作詩,立就(完成 ),其文理(文采、道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感到驚奇)之,稍稍(漸漸)賓客(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其父;或(有的人)以(用)錢幣乞之。父利(認為有利)其然(這樣)也,日(每天)扳(拉扯,此有強要的意思)仲永環(huán)謁(到處拜訪)于邑人,不使(讓)學。 余聞(聽說)之也久。明道中,從(跟從,跟隨)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親)還家,于(在)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讓)作詩,不能稱(符合,相稱)前時之聞(傳聞)。又七年,還自(從)揚州,復( 又)到舅家問焉(代仲永的情況)。曰:“泯然(消失的樣子)眾人矣!” 二、文學常識: 傷仲永選自 臨川先生文集 ,是作者因惋惜方仲永而寫的一篇發(fā)人深省的短文。作者是 王安石 (人名),字 介甫 ,號 半山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 翻譯:1、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近借來寫字的工具給他。2、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 3、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同鄉(xiāng)的人對他感到很驚奇,漸漸地用賓客的禮節(jié)款待他的父親。有的人用錢來買他的作品。4、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父親認為這樣是有利的,每天強拉著仲永到處拜訪同鄉(xiāng)的人,不讓他學習。5、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傳聞相稱了。6、“泯然眾人矣!” (他的才能)已經(jīng)消失凈盡,已經(jīng)成為普通的人了。四、 內(nèi)容理解: 1、方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有三個階段,請分別引用文中原句回答: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矣。 2、本文題目是傷仲永,文中的"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傷"?(傷這一主題是如何體現(xiàn)的?) 傷是哀傷、嘆惜的意思。因為仲永原本是天才,沒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變的平庸。通過從仲永的才思敏捷到才思衰退的對比體現(xiàn)出來的。 3、從"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貪圖錢財,目光短淺,愚昧無知。五、本文給我們的啟示是:再聰明的人如果后天不努力,也會變成一個平庸的人,只有在后天不懈努力學習,天賦才能不斷進步;作為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后天教育 。(三) 周處一、加點字解釋 周處年少時,兇強(兇暴強悍)俠氣(任性使氣,好爭斗),為( 被)鄉(xiāng)里所患(認為是禍害)。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一起)皆(都)暴犯(侵害)百姓。義興人謂(當作,叫做)為(是)“三橫(禍害)”,而處尤劇(更厲害)。 或(有的人)說(勸說)處殺虎斬蛟,實冀(希望)三橫唯( 只)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有時)浮或沒,行數(shù)十里,處與之俱(一起)。經(jīng)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 認為 )已死,更相慶(互相慶祝)。 竟(最終 )殺蛟而出,聞(聽說)里人相慶,始(才)知為人情所患(認為是禍害),有自改意。 乃入?yún)菍ざ?。平原不在,正?只,僅僅 )見清河,具(全部)以(把)情(情況)告,并云(說)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光陰白白流失),終無所成。 清河曰:“古人貴(以為貴 )朝聞夕死,況(況且)君前途尚(還)可。且人患(擔心、擔憂)志之不立,何憂令名(好的名聲)不彰(顯露)邪?”處遂(于是,就)改勵(改過自勉),終為(成為)忠臣。 二、文學常識:1 周處選自 世說新語 ,為 南北朝 (朝代)文學家 劉義慶 (人名)編撰。2 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職名作為人的別號。本文中的“平原”指 陸機 ,這是因為他 曾任平原內(nèi)史 ;“清河” 指 陸云 ,這是因為他 曾任清河內(nèi)史 。3 “古人貴朝聞夕死”是從 論語·里仁 中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化用來的。意思是早晨聽聞了圣賢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虛度此生了。 三、本文給我們的啟示是: 人是可以轉(zhuǎn)變的,犯錯并不可怕,只要痛下決心,改過自新,浪子也可以回頭,可以建功立業(yè) (四)小石潭記一、加點字解釋:從(由、自)小丘西( 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成林的竹子),聞水聲,如鳴(使鳴叫)佩環(huán),心樂(以為樂)之。伐( 砍伐)竹取(開出、開辟)道,下見小潭,水尤(特別 )清洌(清澈)。全( 完整 )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 而 )出,為坻(水中高地),為嶼,為嵁(不平的巖石),為巖。青樹翠蔓,蒙(覆蓋)絡( 纏繞 )搖(搖動)綴( 連結(jié)),參差(參差不齊,長短不齊)披拂(隨風飄蕩 )。 潭中魚可(大約 )百許(表數(shù)目不確定)頭,皆若( 像)空( 在空中 )游無所依。日光下徹(穿過、透過 ),影布( 映現(xiàn) )石上,佁然(愣住的樣子 )不動;俶爾(忽然 )遠逝,往來翕忽(迅速 )。似與游者相樂( 逗樂、取樂 )。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 亮,即“現(xiàn)”)滅(暗,即“隱”)可見。其岸勢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差互(互相交錯),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寂靜冷落)無人,凄(使凄)神寒(使寒)骨,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幽邃(幽深 )。以(因為)其境過清(凄清、冷清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記之而去(離開)。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作為隨從)而從(跟從)者,崔氏二小生(年輕人):曰恕己,曰奉壹。二、文學常識:1小石潭記的“記”是一種文體,可記敘描寫,也可 抒情議論,是屬于散文 的范疇。2小石潭記選自 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 子厚 ,唐代著名文學 家,擅長于寫山水游記 ,本文是他 永州八記 中的第四篇。他與韓愈并稱 “韓柳” ,倡導了 古文運動 。他們兩人和宋朝的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 、蘇轍 被后世稱為“唐宋八大家”。 三、 翻譯句子: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jié),參差不齊,隨風飄蕩。2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現(xiàn)在水底的石上。 魚兒愣住的樣子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迅速。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隱隱約約可以看見。4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流兩岸的地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5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樹木環(huán)抱著,寂靜冷落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四、內(nèi)容理解:1“伐竹取道”與上文的“ 隔篁竹 ”呼應,又為下文的“ 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埋下伏筆。2既表現(xiàn)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3 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 如鳴佩環(huán)。4 文中側(cè)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5 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6 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7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圍并表達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抑郁憂傷凄苦心情的句是: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8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答:本文是按游覽的先后順序,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來寫景抒情的: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的氣氛,還交代了同游者。文中突出地表現(xiàn)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huán)境凄清的特點。9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 因為作者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心中憤懣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調(diào)。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但歡樂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觸發(fā),抑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10本文以寫景為主,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達了作者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抑郁憂傷凄苦之情。(四) 賣油翁一、加點字解釋陳康肅公(舊時對男子的尊稱)堯咨善(擅長,善于)射(射箭),當世無雙 ,公亦以(憑)此自矜(自夸)。嘗(曾經(jīng))射于( 在)家圃(場地),有賣油翁釋(放)擔而(無實意)立,睨(斜著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樣子)之(代陳堯咨射箭),久而(無實意)不去( 離開 )。見其發(fā)矢( 箭 )十中八九,但(只,只是 )微頷(點頭)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射箭的本領)不亦精乎?”翁曰:“無他(沒有別的奧妙), 但(只,只是)手熟爾( 罷了 )。”康肅忿然(氣憤的樣子)曰:“爾(你)安(怎么)敢輕(看輕、輕視)吾射(射箭的本領)!”翁曰:“以(憑)我酌油(倒油)知之?!蹦巳∫缓J置(放,放置 )于地,以(用 )錢覆( 蓋 )其口,徐(慢慢地)以( 用 )杓酌(舀取油)倒)油瀝( 向下灌注)之,自( 從 )錢孔入,而( 但是 )錢不濕。因(于是)曰:“我亦無他, 唯(只,不過)手熟爾?!笨得C笑而(無實意)遣(打發(fā))之( 他,代賣油翁 )。 二、文學常識: 賣油翁選自 歐陽文忠公集 ,作者 歐陽修(人名),字 永叔 ,號 醉翁 ,晚號 六一居士 ,謚號 文忠 , 宋 (朝代) 文學 家,還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三、內(nèi)容理解:1、下面句子全部表現(xiàn)陳堯咨驕傲自滿的一項是D 公亦以此自矜但微頷之爾安敢輕吾射我射不亦精乎康肅笑而遣之A BC D2、在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句是( ) 、睨之,久而不去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無他,但手熟爾3、文章強調(diào)陳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D ) 、為后文寫陳堯咨埋下伏筆。 、為后文寫康肅笑而遣之埋伏筆。 、為后文寫陳堯咨忿然責問作鋪墊。 、與賣油翁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引出兩人對話。4、與“翁曰:無他,但手熟爾?!毕嗾諔囊痪涫牵?D ) A釋擔而立 B睨之 C久而不去 D但微頷之5品讀“康肅笑而遣之”一句,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C ) A“笑”是解嘲之笑。 B“笑”是不得不服氣的笑。 C“笑”是不服氣的冷笑。 D“笑”是甘拜下風的笑。6本文所要闡述的道理是( C ) A有本領不應自矜自傲。 B教育他人應以身示范。 C技藝專長,全在熟能生巧,沒有什么值得驕傲自滿的。 D天外有天,人外有人。7 從全文看,寫了兩個人物:陳堯咨 和 賣油翁 ,主角應該是 賣油翁 ,原因是 故事的目的是通過賣油翁對酌油的技巧的解釋來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的。 四、從本文提煉出一個成語是 熟能生巧 (六)核舟記一、加點字解釋明有奇巧人(技藝奇妙精巧的人)曰王叔遠,能以(用)徑(直徑)寸之木,為(做,此指雕刻 )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 無不,都)因( 順著,就著 )勢象(模擬)形,各具( 具有,具備)情態(tài)。嘗( 曾經(jīng))貽(贈 )余核舟一,蓋大蘇泛(泛舟)赤壁云(句尾助詞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同“又”,還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高可(大約)二黍許( 上下,光景)。中軒敞(高起而開敞)者為艙,箬篷覆(覆蓋)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開)窗而觀,雕欄相望(對著)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緩緩地)來,水波不興(起)”,石青(一種青色顏料)糝(凃染)之。船頭坐三人,中峨冠(高高的帽子)而多髯(泛指胡須)者為東坡,佛印居(在,坐在)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拿,拿著)卷端(畫幅的右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畫幅的左端),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說話)。東坡現(xiàn)(露出 )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略微側(cè)轉(zhuǎn)),其兩膝相比(靠近)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極 )類(像)彌勒,袒(袒露)胸露乳,矯(舉)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不相類似)。臥右膝,詘(同“屈”,彎曲)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靠 )之( 代左膝)珠可歷歷(清清楚楚)數(shù)也。舟尾橫臥一楫(船槳)。楫左右舟子(撐船)各一人。居右者椎髻(梳著)椎形發(fā)髻)仰面,左手倚(靠)一衡(同“橫”)木,右手攀(扳)右趾,若(像)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正)容(神色)寂(平靜),若(像)聽茶聲然(的樣子)。其船背稍夷(平 ),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古代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稱)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清清楚楚),其色墨( 黑 )。又用篆章(篆字圖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紅 )。通計(總計)一舟,為(刻有)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通“又”)四;而計( 計算 )其長曾(尚,還)不盈(滿)寸。蓋(原來)簡(挑選,同“揀”)桃核修狹(長而窄)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了?。《?、文學常識:1 核舟記選自清朝(朝代)張潮(人名)編撰的 虞初新志,本文的作者是魏學洢 (人名),字子敬,明末 嘉善人。 2 文中提到的“大蘇”即 宋 朝的 蘇軾 (人名),字 子瞻 ,號東坡居士 , “魯直”即他的好友 黃庭堅 (人名)。三、翻譯1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他)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的情形)。2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打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3 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他們身子都)略微側(cè)轉(zhuǎn),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手卷下面的衣褶里。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佛印)右膝平臥,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左膝,左臂上掛著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5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那船夫的眼睛正凝視著(茶壺),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沒有的樣子。6細若蚊足,鉤畫了了。(筆畫)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一筆一畫都清清楚楚,7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計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啊,這樣的技藝也真奇妙??!9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船頭到船尾大約長八分多一點。10神情與蘇黃不屬。(佛印)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1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tài)。四、內(nèi)容理解1選出各句的“之”詞性相同的一項B 能以徑寸之木箬篷覆之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石青糝之右臂掛念珠倚之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A B C D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C A珠可歷歷數(shù)也 B虞山王毅叔遠甫刻C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D技亦靈怪矣哉3下列說法中錯誤的一項是B A本文屬事理說明文。全文的結(jié)構(gòu)為“總分總”,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是空間順序。B本文節(jié)選自清代魏學洢編的虞初新志。C題目“核舟記”中的“記”表明了文章的體載,在這里有摹寫的意味。D本文的說明對象是王叔遠送給本文作者的“簡桃核修狹者”所刻成的小船。 4 赤壁賦后赤壁賦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蘇軾_ ?!吧礁咴滦?,水落石出”是 后赤壁賦 中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是 赤壁賦 中的句子。5點明核舟主題的句子是 蓋大蘇泛赤壁云 。6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一句點明了窗子具有靈活精致 的特點,說明雕刻的精巧。7蘇、黃二人的友好關(guān)系可以通過 “左手扶魯直背” 一個動作和 “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的神態(tài)看出來。8 從對佛印的神情描寫中,可以看出佛印豁達開朗 、超凡脫俗的性格特點。9第三段中作者以對人物姿態(tài)、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從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藝。10從第四段對右邊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輕松悠閑 的神態(tài),而左邊舟子的神態(tài)則顯得專注悠閑 。11文中最后一段運用了 列數(shù)字、 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作用是 突出雕刻者技藝的精湛高超 。12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嘻,技亦靈怪矣哉 。13最能體現(xiàn)王叔遠構(gòu)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語句是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14 工藝品藝術(shù)的精湛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用料體積小 所刻事物繁多 刻物情態(tài)畢備15 寫三個人的神情主要是為了說明什么?文中哪句話贊嘆了雕刻技藝的高超?雕刻者技藝的精湛高超; “嘻,技亦靈怪矣哉”(七)口技一、加點字解釋京中有善(善于,擅長)口技者。會(適逢,正趕上)賓客大宴(舉行宴會,擺酒席),于( 在)廳事( 大廳,客廳)之東北角,施(設置,安放)八尺屏障(屏風、圍帳一類用來隔斷視線的東西),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醒木)而已(罷了)。眾賓團(聚集,集合)坐。少頃(一會兒),但(只)聞(聽見 )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座)寂然,無敢嘩者。 遙(遠遠地)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 醒)欠伸(打呵欠,伸懶腰),其夫囈語(說夢話)。既而(不久)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拍)兒乳(喂奶),兒含乳(乳頭)啼,婦拍而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之。又一大兒醒,絮絮(連續(xù)不斷地說話)不止。當( 正當)是( 這 )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妙處)畢( 全,都)備( 具備 )。滿坐( 座)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微笑,默嘆,以為(認為)妙(奇妙)絕(極,極點)。 未幾(不多久 ),夫齁(打鼾)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老鼠活動的聲音),盆器傾側(cè)(傾斜翻倒 ),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心情 )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 一會兒)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中間)間(夾雜)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拉)屋許許(擬聲詞)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即使)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指明)其一端(一頭,此為一種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說出 )其一處也。于( 在 )是( 這時 )賓客無不變色(臉色、神色)離席,奮( 張開、展開)袖出臂,兩股(大腿 )戰(zhàn)戰(zhàn)(哆嗦的樣子 ),幾( 幾乎,差點兒 )欲先走(跑,逃跑)。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全,都 )絕(停止,消失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罷了 )。二、文學常識:口技選自 清朝 (朝代)張潮(人名)編撰的筆記小說 虞初新志 ,本文的作者是 清朝 (朝代)的 林嗣環(huán) (人名)。三、翻譯1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眾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里醒木敲了一下,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2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正當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孩子的聲音,口中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小兒含著乳頭啼哭的聲音,大兒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同一時候一齊發(fā)出來,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3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微微笑著,默默地贊嘆,都認為奇妙到了極點。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賓客們心情稍微放松了些,略微地坐端正了。5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火燒爆裂聲,呼呼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6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種沒有的。7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一種聲音;8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張嘴,每張嘴有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種聲音從哪里發(fā)出來。9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在這時候賓客們沒有一個不變了臉色離開席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著,幾乎都想要搶先逃跑。四、內(nèi)容理解1 文中總領全文,集中表現(xiàn)口技表演者技藝精湛的一個詞是 善 。作者是通過正面描寫和_側(cè)面_描寫來體現(xiàn)的。寫口技人的表演內(nèi)容,屬于_正面_描寫;而賓客們的表情動作,屬側(cè)面_描寫。賓客們“幾欲先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藝人的_技藝精湛高超 。(五) 愚公移山一、加點字解釋太行,王屋二山,方(方圓,指面積,此指周圍)七百里,高萬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水的北面)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將)九十,面( 向著)山而居。懲(苦于 )山北之塞( 阻塞 ),出入之迂(曲折,繞遠)也。聚室(家)而謀,曰:“吾與汝(你們)畢力(盡全力)平(挖平 )險(險峻的大山),指(直)通豫南,達于( 到 )漢陰(南岸),可乎?”雜然(紛紛地)相許(贊同)。其妻獻疑(提出疑問)曰:“以(憑)君之力,曾不能損(削減)魁父之丘(土堆),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樣 )?且(況且)焉(哪里)置(安放)土石?”雜曰:“投諸(之于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欤?于是,就)率(帶領)子孫荷(負荷,挑)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用箕畚裝土石)運于(到)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寡婦)有遺男( 遺孤,孤兒 ),始(才)齔(換牙 ),跳往助之。寒暑易( 變換 )節(jié)(季節(jié) ),始(才 )一反( 同“返”,返回 )焉(語氣助詞)。 河曲智叟笑而止( 阻止)之曰:“甚矣( 太過分了),汝之不惠(同“慧”,聰明)。以(憑借)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草),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嘆息 )曰:“汝心之固(頑固),固不可徹(通),曾不若(如,比得上 )孀妻弱子。雖( 即使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窮盡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愁)而不平?”河曲智叟亡(同“無”)以應。 操(持,拿)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停止)也,告之于帝。帝感(被所感動)其誠,命( 命令)夸娥氏二子負(背)二山,一厝( 同“措”,放置)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從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壟斷,山岡高地)焉。二、文學常識1、愚公移山是一則 寓言 ,選自 列子 一書。作者相傳為 戰(zhàn)國 (時期)的 列御寇(人名)。三、 翻譯句子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山北交通阻塞,進出要繞遠路。2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我和你們盡全力挖平這兩座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達到漢水的南岸,行嗎 3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憑你的力量,就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況且挖下來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他們)冬夏換季時,才往返一次。 5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你太不聰明了。憑你這么大的歲數(shù)和剩下的這點力氣,就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毀不了,能把這么多土石怎么樣呢? 6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心(思想)頑固 ,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還比不上寡婦和孤兒。四、 內(nèi)容理解:1、 愚公認為兩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錯誤的一項是( D ) A 有不可動搖的決心 B有無窮無盡的子孫 C 這兩座山不會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幫助2、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 愚公飽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張,這個主張得到了眾人的熱烈響應,卻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和智叟的無情嘲笑。 B 愚公在對智叟進行反駁時,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無窮”而“山有盡”的道理,說得智叟啞口無言,無力回擊。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顛倒,將大智大勇者命名為“愚公”,將鼠目寸光者命名為“智叟”,這樣加重了對比的色彩,增強了諷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動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這兩座大山,這一富有神話色彩的結(jié)局,包含了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頌揚。五、 本文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還告訴我們 做任何事情都要像愚公那樣,既要有遠大目標,又要不怕困難,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才能獲得成功。 其他:1、白洋潮選自 陶庵夢憶,作者是 明末清初(朝代)文學家 張岱 (人名),字宗子,號 陶庵 。2、天目選自袁宏道集箋校 ,作者是 明(朝代)文學家 袁宏道 (人名),字 中郞 ,號 石公 。他在文學上創(chuàng)立“ 性靈 說”,與其兄弟 袁宗道 、 袁中道主張相近,因他們籍貫湖北公安,故稱 公安 派。3、 課文中第二篇口技選自 聊齋志異 ,作者是 蒲松齡 ,字 留仙 ,清 (朝代) 文學 家,世稱 聊齋先生 。4、女媧補天選自淮南子一書,此著作也稱 淮南鴻烈 ,為 西漢 (時期) 劉安 (人名)等所編撰。 5、精衛(wèi)填海選自 山海經(jīng), 這是一部介紹山川、民族、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祝等的地理著作。6、干將莫邪選自東晉 (朝代)干寶 (人名)所編的 搜神記 一書,這本書是輯錄 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