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采礦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雙鴨山礦業(yè)集團東榮四礦1.8Mta新井設計【全套圖紙】

  • 資源ID:116768654       資源大?。?span id="thtahpr" class="font-tahoma">3.09MB        全文頁數(shù):95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0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00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采礦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雙鴨山礦業(yè)集團東榮四礦1.8Mta新井設計【全套圖紙】

- I - 摘 要 本設計礦井為雙鴨山礦業(yè)集團東榮四礦 1.8Mt/a 新井設計,共有 3 層可采 煤層,平均總厚度 14m。煤層工業(yè)牌號為氣煤,設計井田的可采儲量為 166.56Mt,服務年限為 66.1a。 本礦井設計采用雙立井方案開拓,劃分兩個水平,一個工作面達產。采用 集中大巷布置,大巷采用 10t 架線式電機車牽引 3t 底卸式礦車運輸,采煤方 法為走向長壁采煤法,采煤工藝為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采空區(qū)處理方法為全 部垮落法。 主井采用多繩摩擦箕斗提升,副井采用剛性組合罐道罐籠提升。 關鍵詞 水平 工作面 采區(qū) 集中大巷 全套圖紙,加全套圖紙,加 153893706 - II - Abstract The mine of this design is to construct 1.8 million tons per year new mine for the forth Dongrong coal mine of Shuangyashan Mine Administration mine. This mine has three arailable designed coal seam, and its average thickness is 14 meters. The coal seam industry card number is gas coal, this designed field of minable capacity is 166.56 million tons, and length of service of the mine is 66.1 years. This mine-shaft is applied to double vertical shaft developmnt, which is divided two levels, a working face to produce. With gazhering main roadway, big alley adopt the wiring type generator vehicle of 10t pull the base of 3t drop-bottom mine car transportation, the method of coal mining is longwall coal mining method, the coal winning technology is full-mechanized, adopting empty area handles method as all falls . The main-mine adopt many rub the box promotes, the vice-mine adopts the rigid combination a cage promotes. Key Words Level working face district gazhering main roadway III 目 錄 摘要I Abstract.II 緒論VII 第 1 章 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1 1.1 井田概況 1 1.1.1 交通位置 1 1.1.2 地勢和河流 2 1.1.3 氣象和地震 2 1.1.4 水源及電源 2 1.1.5 煤田開發(fā)歷史及近況 2 1.2 地質特征 3 1.2.1 礦區(qū)范圍內的地層情況 3 1.2.2 井田范圍內和附近的主要地質構造 4 1.2.3 煤層賦存狀況及可采煤層特征 5 1.2.4 巖石性質、厚度特征 5 1.2.5 井田內水文地質情況 6 1.2.6 沼氣、煤塵及煤的自燃性 7 1.2.7 煤質、牌號及用途 7 1.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7 第 2 章 井田境界、儲量、服務年限 .8 2.1 井田境界 8 2.1.1 井田周邊情況 8 2.1.2 井田境界確定的依據 8 2.1.3 井田未來發(fā)展情況 8 2.2 井田儲量 8 2.2.1 井田儲量的計算 8 2.2.2 保安煤柱 9 2.2.3 儲量計算方法 9 2.2.4 儲量計算的評價 9 2.3 礦井工作制度 生產能力 服務年限10 2.3.1 礦井工作制度 10 IV 2.3.2 礦井生產能力的確定 10 2.3.3 礦井設計服務年限 12 第 3 章 井田開拓 .13 3.1 概述 13 3.1.1 井田內外及附近生產礦井開拓方式概述 13 3.1.2 影響本設計礦井開拓方式的因素及具體情況 13 3.2 礦井開拓方案的選擇 13 3.2.1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13 3.2.2 開采水平數(shù)目和標高 17 3.2.3 開拓巷道的布置 20 3.3 選定開拓方案的系統(tǒng)描述 21 3.3.1 井筒形式和數(shù)目 21 3.3.2 井筒位置及坐標 22 3.3.3 水平數(shù)目及高度 22 3.3.4 石門、大巷數(shù)目及布置 22 3.3.5 井底車場的形式選擇 24 3.3.6 煤層群的聯(lián)系 25 3.3.7 采區(qū)劃分 26 3.4 井筒布置和施工 27 3.4.1 井筒穿過的巖層性質及井筒支護 27 3.4.2 井筒布置及裝備 27 3.4.3 井筒延伸的初步意見 27 3.5 井底車場及硐室 29 3.5.1 井底車場形式的確定及論證 29 3.5.2 井底車場的布置 儲車線路 行車線路布置長度 30 3.5.3 井底車場通過能力驗算 32 3.5.4 井底車場主要硐室 33 3.6 開采順序 34 3.6.1 沿井田走向的開采順序 34 3.6.2 沿井田傾向的開采順序 34 3.6.3 采區(qū)接續(xù)計劃 35 3.6.4 “三量”控制情況 35 第 4 章 采區(qū)巷道布置 .38 V 4.1 采區(qū)概述 38 4.1.1 設計采區(qū)的位置、邊界、范圍、采區(qū)煤柱 38 4.1.2 采區(qū)的地質和煤層情況 38 4.1.3 采區(qū)的生產能力、儲量及服務年限 38 4.2 采區(qū)巷道布置 40 4.2.1 區(qū)段劃分 40 4.2.2 采區(qū)上山布置 40 4.2.3 采區(qū)車場布置 41 4.2.4 采區(qū)煤倉形式、容量及支護 48 4.2.5 采區(qū)硐室簡介 50 4.2.6 采區(qū)工作面接續(xù) 51 4.3 采區(qū)準備.51 4.3.1 采區(qū)巷道的準備順序 51 4.3.2 采區(qū)主要巷道的斷面示意圖及支護方式 52 第 5 章 采煤工藝 .54 5.1 采煤方法的選擇 54 5.2 回采工藝 55 5.1.1 選擇和決定回采工作面的工藝過程及使用的機械設備 55 5.1.2 選擇采面循環(huán)方式和勞動組織形式 56 第 6 章 井下運輸和礦井提升 .58 6.1 礦井井下運輸 58 6.1.1 運輸方式和運輸系統(tǒng)的確定 58 6.1.2 礦車的選型及數(shù)量 59 6.1.3 采區(qū)運輸設備的選擇 61 6.2 礦井提升系統(tǒng) 62 6.2.1 提升方式 62 6.2.2 礦井主提升設備的選擇及計算 62 第 7 章 礦井通風與安全 .65 7.1 通風系統(tǒng)的確定 65 7.2 風量計算和風量分配 66 7.2.1 風量計算 66 7.2.2 風量分配 69 7.2.3 風量的調節(jié)方法與措施 69 VI 7.2.4 風速的驗算 69 7.3 礦井通風阻力的計算 70 7.3.1 確定全礦最大通風阻力和最小通風阻力 70 7.3.2 礦井等積孔的計算 72 7.4 通風設備的選擇 76 7.4.1 主扇的選擇計算 76 7.4.2 電動機的選擇 77 7.4.3 反風措施 77 7.5 礦井安全技術措施 77 第 8 章 礦井排水 .81 8.1 概述 81 8.2 礦井主要排水設備 81 8.2.1 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統(tǒng)簡介 81 8.2.2 主排水設備及管路的選擇計算 82 第 9 章 礦井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85 總結 .87 致謝 .88 參考文獻 .89 附錄 1 90 附錄 2 97 VII 緒 論 在大學四年的時間里,我學習了很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為了能很好 地把這些知識再梳理一次,進而達到系統(tǒng)地掌握這些知識,為日后深造和工作 所用,特借畢業(yè)設計這個機會做雙鴨山礦業(yè)集團東榮四礦(17#、18#、28#) 1.8Mt 新井設計。在做設計之前,我去該礦進行了畢業(yè)實習,收集了該礦的有 關資料。 本設計是關于東榮四礦的新井設計,主要內容包括開拓方式、采煤工藝、 支護方式、設備選擇和礦井的各大系統(tǒng)等。在做設計的過程中,應用到了煤礦 開采學、煤礦地質學、測量學、巖石力學、礦井通風與安全、CAD 繪圖等諸多 方面的知識。由于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理論知識更新速度較慢,本設計是按以前 的設計流程模式進行的。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成為了煤炭工業(yè)發(fā)展的 必由之路,本設計中對厚煤層的開采,采用了現(xiàn)在在技術上較為先進和成熟的 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式。 在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的加深,在礦井設計中,礦區(qū)環(huán)境保護和礦 區(qū)環(huán)境治理方面的考慮會越來越重要,為此,本設計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考 慮。 我希望通過這次設計,能夠對礦井的各大系統(tǒng)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進一 步鞏固這四年來所學的知識,為三個月后上崗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1 第 1 章 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 1.1 井田概況 1.1.1 交通位置 東榮四礦位于黑龍江省集賢煤田東南端,西南距福利屯 38km,經福利屯 到礦業(yè)集團所在地雙鴨山市為 46km,經福利屯至富錦縣公路穿過本設計 井田的中部,富前鐵路在東榮礦區(qū)南部邊緣外約 3km 處通過,交通比較方便, 詳見圖 1-1 交通位置圖。 圖 1-1 交通位置圖 2 1.1.2 地勢和河流 本井田位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屬高河漫灘,地勢低平,地表標高 +85m+87m。井田東部有雙山子,標高+174m;西依索利崗山,標高為 +227.9m;南鄰完達山北麓;北面地勢廣闊平坦。 本設計井田內沒有大的河流,只有二道河子等季節(jié)性河流從西、南兩個方 向流入本區(qū)。雨季,二道河子最大流量為 5.9m3/s,近年來隨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 展,在井田內修筑了一些排水渠道,致使?jié)竦孛娣e有所縮小。 1.1.3 氣象和地震 本區(qū)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氣溫較高,冬季寒冷,年平均最高氣溫為 20.123.7;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7.4-23.9,最低氣溫達-35;年降 水量 325.7392.3mm;年蒸發(fā)量 1095.51430.6mm;年平均風速 4.14.7m/s,最大風速可達 24m/s,風向多偏西風;每年十月至次年五月為 凍結期,最大凍結深度 1.552.08m。 根據國家地震局有關資料,集賢及其鄰區(qū)地震烈度在 6以下,過去無強 烈地震記載。 1.1.4 水源及電源 本設計礦區(qū)內第四系地層廣泛分布,地下含水量較豐富,供水水源較充足。 雙鴨山地區(qū)現(xiàn)有區(qū)域變電站兩座及正在興建的大型火力發(fā)電廠一座。在礦 區(qū)總體設計階段,供電電源方案已達成協(xié)議,所以供電電源容易解決。 1.1.5 煤田開發(fā)歷史及近況 雙鴨山礦業(yè)集團距離本區(qū)約 46km,雙鴨山礦業(yè)集團現(xiàn)有生產礦井 8 對, 本井田內沒有生產、在建及停閉礦井,也沒有小煤窯。但在井田外的西南方約 15km 處有正在生產的雙鴨山礦業(yè)集團集賢煤礦,西南約 18km 處有集賢縣升平 小煤礦。 集賢煤礦采用立井開拓,設計生產能力 0.6Mt/a,一水平標高為-150m, 目前正采 9#、15#和 16#三個煤層,共布置四個采區(qū),礦井的正常涌水量 92.15m3/h,最大涌水量 140.16 m3/h,礦井瓦斯不大,屬低瓦斯礦井。 3 1.2 地質特征 1.2.1 礦區(qū)范圍內的地層情況 本設計井田的可采煤層均賦存在上侏羅系雞西群城子河組,其上為雞西群 穆棱組,在穆棱組上覆的是第三、第四紀地層。晚侏羅系地層不整和于元古 界古生界基底上,基底由元古界麻山群泥盆系青龍山組及侵入的花崗巖組成, 詳見表 1-1 地層系統(tǒng)表。 表 1-1 地層系統(tǒng)表 界系統(tǒng)(群)組厚度(m) 全新統(tǒng)1020 全新統(tǒng)溫泉河組2040 上更新統(tǒng)顧鄉(xiāng)屯組1040 中更新統(tǒng)4080 第 四 系 下中新統(tǒng)白山土組1550 新 生 界 第三系上新統(tǒng)富錦組121 穆棱組7570 城子河組887 中生界 侏羅系 上統(tǒng)(雞西群) 東榮組250 古生界中統(tǒng)青龍山組不清 元古界麻山群不清 第四系地層在井田內廣泛分布,主要由礫砂和粗砂等組成,中間夾有不連 續(xù)的亞粘土,在砂層上,覆有粘土及厚度 810m 的黑腐植土。區(qū)內四紀地層 厚度為東西薄,中間厚,南部薄,北部厚。 第三系地層,除在井田極少數(shù)塊段缺失,形成“天窗”外,其余各處廣泛 存在。該地層由粉砂巖、泥巖等組成。巖石膠結松散,以灰綠色為主,厚度變 化不大。 上侏羅系上統(tǒng)雞西群城子河組,為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層,該層主要由灰白 色長石、砂巖、灰色粉砂巖及泥巖、凝灰色砂巖和砂質泥巖等組成,含煤地層 特征詳見圖 1-2 煤層綜合柱狀圖。 4 層號 煤層號 柱狀 深灰色、層理不明顯 黑色、具有玻璃光澤 黑灰色、堅硬 灰白色、石英粒粉、堅硬、層理不明顯 黑灰色、石英為主、堅硬 灰色、石英沙礫、硅質膠結、堅硬 灰白色、快狀、粒度分選不均勻 灰白色、粒度不均勻 黑灰色、半亮型煤、玻璃光澤 灰色、水平層理 灰白色、快狀、粒度分選不均勻 淺灰色、層理不明顯 灰色、水平層理、致密堅硬 灰白色、粒度不均勻 灰色、水平層理 厚度 巖石名稱 28 18 174.8 4.7 4.5 粗砂巖 粉砂巖 中粗砂巖 煤 粗砂巖 中砂巖 粉砂巖 煤 粉砂巖 中砂巖 粉細互層 粉砂巖 中砂巖 粉砂巖 粉砂巖 粉砂巖 粗砂巖 粉細互層 煤 粉砂巖 深灰色、顆粒分選差、堅硬、層理不明顯 黑灰色、半亮型、瀝青光澤 灰色、石英砂巖硅質膠結 灰白色、以石英顆粒為主堅硬、水平層理 淺灰色、石英顆粒、層狀構造、泥質膠結 巖石描述 圖 1-2 煤層綜合柱狀圖 1.2.2 井田范圍內和附近的主要地質構造 本井田位于三江盆地的西部,是中生代以來的一個斷陷凹陷地。區(qū)域 構造屬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北段由一些一級隆起帶和凹陷帶共同組成。 本井田的區(qū)域構造主要受華夏系和北西向構造應力場的共同控制。由前者 派生的次級構造占明顯優(yōu)勢,在本井田范圍內主要有以下幾條斷層,其特征詳 見表 1-2 斷層發(fā)育及落差表。 5 表 1-2 斷層發(fā)育及落差表 產 狀 序 號 編 號 傾向傾角 性 質 落 差 (m) 可靠性 備 注 1F9北東向 4060 逆40130可靠 2F32北西向 3040 逆50100可靠 3F70南東向 2030 逆2030可靠 4F84北西向 1040 逆2035可靠 5F85北西向 2050 正3060可靠 1.2.3 煤層賦存狀況及可采煤層特征 本井田具有經濟價值的可采煤層均集中于雞西群城子河組,該組地層厚度 為 887m。煤層平均總厚達 14m,可采煤層有 17#、18#和 28#煤層,其傾角在 15左右。 可采煤層特征分述如下: 17#煤層:全區(qū)發(fā)育且穩(wěn)定,為本區(qū)主要可采煤層,煤層結構簡單,厚度 較大,煤質穩(wěn)定,本煤層內沒有夾矸,煤層厚度 4.55.0m,平均厚度 4.8m, 視密度為 1.3t/m3,頂板為中粗砂巖,平均厚度 9.8m,底板為粗砂巖,平均厚 度 6.5m,下距 18#煤層約 30m。 18#煤層:全區(qū)發(fā)育且穩(wěn)定,為本區(qū)主要可采煤層,煤層結構較簡單,煤 質穩(wěn)定,本煤層在極少數(shù)塊段內有夾矸,其厚度不超過 0.1m,煤層厚度 4.54.9m,平均厚度 4.7m,視密度為 1.3t/m3,頂板為粉砂巖,平均厚度 7.8m,底板粉砂巖,平均厚度 20m,下距 28#煤層約 125m。 28#煤層:全區(qū)發(fā)育且穩(wěn)定,為本區(qū)主要可采煤層,煤層結構較簡單,煤 質變化不大,部分數(shù)塊段內有夾矸,其厚度不超過 0.1m,煤層厚度 4.24.7m,平均厚度 4.5m,視密度為 1.3t/m3,頂板為粉細互層,平均厚度 5.4m,底板粉砂巖,平均厚度 10.2m。 1.2.4 巖石性質、厚度特征 本區(qū)內巖性較細,主要由粉砂巖、細紗巖、粉細互層及煤層等組成。 煤層和巖層的物理性質差異比較明顯,各巖層的密度差別較大,用物理射 6 線探測各種巖性反映明顯,巖石硬度多數(shù)為中等硬度的砂巖類。本礦井所有巖 石特征情況詳見表 1-3 巖石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 表 1-3 巖石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 名 稱 視密度 kg/cm3 孔隙度 % 抗壓強度 102kg/cm3 抗拉強度 102kg/cm3 變形模量 102kg/cm3 彈性模量 kg/cm3 砂巖2.02.65252200.50.40.58110 礫巖2.32.65151150.21.50.8828 泥巖2.7 2.851.65.212.830.62.027510 灰?guī)r2.22.75205200.52.018510 頁巖2.02.416301100.21.013.528 石英2.652.70.120.515351.03.06 20620 1.2.5 井田內水文地質情況 第四系孔隙含水層:在全礦井廣泛發(fā)育,除山坡地區(qū)較薄外,其余均很厚, 發(fā)育的規(guī)律為:由南向北逐漸增厚。水的主要補給來源是大氣降水和山區(qū)地下 水,涌水量為 0.7057L/(sm) 。 第三系孔隙含水層:在井田內廣泛存在,其厚度發(fā)育規(guī)律為由東南向西北 逐漸增厚,向東變薄。其涌水量為 0.0010.83L/(sm) 。 煤系裂隙含水帶:本含水層是直接充水含水層。它與第三系有一定水力聯(lián) 系,但很微弱。 基底巖層裂隙水:分布于低山和丘陵地帶,由花崗巖,安山巖及變質巖等 組成,對煤系裂隙含水帶補給量很微弱,而且對礦床充水無影響。 井田內的主要隔水層有第四系頂部粘土、亞粘土,中部粘土,亞粘土和第 三系泥巖和砂巖層。 開采初期,礦井涌水量最大,隨著開采的不斷進行,水的靜儲量逐漸消耗。 礦井的涌水量將會逐漸減少,進而趨于相對穩(wěn)定。 本井田最大的涌水量為 140.16m3/h,正常涌水量為 92.15 m3/h。 7 1.2.6 沼氣、煤塵及煤的自燃性 由于地質報告沒有明確提出本礦井的瓦斯等級,故本設計只能根據集賢礦 井的煤塵及瓦斯情況來推算,初步確定本礦井初期的瓦斯等級為低瓦斯礦井, 相對涌出量為 1.92 m3/t,并且本礦井的煤有煤塵爆炸危險和自燃發(fā)火傾向。 1.2.7 煤質、牌號及用途 本礦井煤的揮發(fā)份一般大于 40%,屬于低變質煤,粘結性較低,煤種主要 是氣煤,長焰煤次之。煤中磷,硫的含量很低,部分煤可作優(yōu)良的配焦和化工 精煤,副產品可供動力和民用。 1.3 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本礦所在地區(qū),從 1965 年就開始進行地質勘探工作,先后經過普查,詳 查和精查等階段。采用了鉆探,探井和地震相互配合的綜合勘探手段。精查地 質報告提供的資料比較齊全。精查階段,查明了主要斷層和構造及煤層厚度, 結構和分布范圍,比較可靠地提供了煤層層位的相對資料和測井成果。 8 第 2 章 井田境界、儲量、服務年限 2.1 井田境界 2.1.1 井田周邊情況 本設計井田北部以-150m 標高垂直投影為界,南(深部)以-800m 標高垂 直投影為界,西與東榮三礦相鄰,按礦區(qū)總體設計確定的 F85斷層為界,東以 F32斷層為界。 2.1.2 井田境界確定的依據 1.以地理地形、地質條件作為劃分井田境界的依據; 2.保證井田有合理的尺寸,為礦井發(fā)展留有空間; 3.要適于選擇井筒位置,合理安排地面生產系統(tǒng)和各建筑物; 4.井田要有合理的走向長度,以利于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2.1.3 井田未來發(fā)展情況 本井田西與東榮三礦相鄰,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勘探水平的全面提高,井田 范圍內的探明儲量會越來越精確,可能在更深部發(fā)現(xiàn)可采煤層。或把以前不可 采煤層變?yōu)榭刹擅簩蛹右蚤_發(fā),從而更合理開發(fā)礦產資源。 2.2 井田儲量 2.2.1 井田儲量的計算 1.礦井工業(yè)儲量 它是指井田精查地質報告提供的平衡表內 A+B+C,它是礦井設計的依據。 井田工業(yè)儲量應按儲量塊段法進行計算。 塊段儲量=塊段面積塊段平均厚度視密度cos; 為煤層平均傾角。 計算得: Mt。95.24415cos143 . 125000052 c Z 2.礦井可采儲量的計算 礦井設計可采儲量:礦井設計儲量減去工業(yè)場地的保護煤柱,礦井井下主 要巷道及上、下山保護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區(qū)回采率。 9 其計算公式如下: CPZZ c )( 式中 可采儲量,Mt;Z 工業(yè)儲量,Mt; c Z 永久煤柱損失,Mt;P 采區(qū)回采率,厚煤層不低于 0.75;中厚煤層不低于 0.80;C 薄煤層不低于 0.85;地方小煤礦不低于 0.70。 計算得:Mt。56.16680 . 0 )74.3694.244(Z 詳見表 2-1 可采煤層儲量總表。 2.2.2 保安煤柱 1.工業(yè)場地及主要井巷保護煤柱留設 工業(yè)場地保護煤柱留設,應在確定地面受保護面積后,用移動角圈定煤柱 范圍。移動角數(shù)值應采用本礦區(qū)實測數(shù)據或與本礦區(qū)條件類似的礦區(qū)的實測數(shù) 據選取。據有關數(shù)據,本設計礦井表土層移動角取 45,巖層移動角取 75, 圍護帶寬為 20m。 圈定立井保護煤柱時,應根據井筒深度、巖性、用途、煤層賦存條件及地 形特點等因素,按國家現(xiàn)行標準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 壓煤開采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2.斷層帶及井田邊界煤柱的留設 斷層帶及井田境界煤柱可根據實習礦井所留設煤柱尺寸選取,斷層帶留設 40m 的煤柱,井田境界留設 30m 的煤柱。 2.2.3 儲量計算方法 本設計對礦井、一水平和各煤層儲量均采用塊段法來計算。 2.2.4 儲量計算的評價 本設計井田的各類儲量計算均嚴格執(zhí)照提供的地質報告,以現(xiàn)行標準的有 關規(guī)定為依據進行的。由于技術水平所限,沒有現(xiàn)場工作經驗,設計所得到的 各種儲量與實際可能有一定的誤差。 10 表 2-1 礦井可采儲量匯總表 (單位:萬 t) 煤炭損失量 水 平 煤層號 工業(yè)儲量 A+B+C 工業(yè) 場地 井田 境界 斷層 開 采 損 失 合 計 損 失 可 采 儲 量 173432.00120264130.8583.441098.242333.76 183360.50117.50258.5128.08571.281075.362285.14 283217.50112.50247.5122.63546.971029.602187.90 合計 10010.00350770381.511701.693203.26806.8 174966.16182.4360202.52844.661589.173376.99 184862.70178.6352.5198.31826.661556.073306.63 284655.77171337.5189.87791.481489.853165.92 合計 14484.635321050590.72462.394635.099849.54 總計 24494.638821820972.214164.087838.2816656.34 2.3 礦井工作制度 生產能力 服務年限 2.3.1 礦井工作制度 根據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本設計礦井采用的工作制度 為:礦井年工作日 330d;礦井每晝夜三班工作,其中兩班進行采、掘工作, 一班進行檢修;每日凈提升時間 16h。 2.3.2 礦井生產能力的確定 1.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 礦井的設計生產能力應為: 大型礦井:120、150、180、240、300、400 及以上(萬 t/a) ; 中型礦井:45、60、90(萬 t/a) ; 小型礦井:9、15、21、30(萬 t/a) 。 除上述井型以外,不應出現(xiàn)介于兩種設計生產能力的中間井型。 2.礦井設計生產能力方案比較 11 本礦井已查明的工業(yè)儲量為 244.95Mt,估算本井田內工業(yè)廣場煤柱,境界 煤柱等永久煤柱損失量占工業(yè)儲量的 15%,各可采層均為厚煤層,按礦井設計 規(guī)范要求確定本礦的采區(qū)采出率為 80%,由此計算確定本井田的可采儲量為 166.56Mt。 根據地質報告的資料描述,煤層儲量較豐富,地質構造比較簡單,煤層生 產能力大以及煤層賦存深等因素,初步決定采用大型礦井設計。并初步確定三 個方案: 方案一:礦井設計生產能力 1.5Mt/a; 方案二:礦井設計生產能力 1.8Mt/a; 方案三:礦井設計生產能力 2.4Mt/a。 上述三種方案,具體選擇哪一種,還應該根據礦井服務年限來確定。 按照公式 AK Z T 式中 礦井設計服務年限,a;T 井田的可采儲量,Mt;Z 礦井生產能力,Mt/a;A 礦井儲量備用系數(shù),一般取 1.4。K 計算得:a;a;a。3.79 1 T1.66 2 T6.49 3 T 經與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和礦井設計手冊相核對,確定 66.1a 為比 較合理的服務年限,其詳見表 2-2 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各井型服務年限。即本礦井 的生產能力為 1.8Mt/a。 表 2-2 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的各井型服務年限 井 型礦井設計生產能力/(萬 t/a)礦井設計服務年限/a 特 大 600 300500 70 60 大型120,150,180,24050 中型45,60,9040 小型9,15,21,30各省自定 12 2.3.3 礦井設計服務年限 礦井服務年限計算公式如下: AK Z T 式中 礦井設計服務年限,a;T 井田的可采儲量,Mt;Z 礦井生產能力,Mt/a;A 礦井儲量備用系數(shù),一般取 1.4。K 計算得 a。1.66 4.180.1 56.166 T 其中第一水平服務年限 27.0a,第二水平服務年限 39.1a。 13 第 3 章 井田開拓 3.1 概述 3.1.1 井田內外及附近生產礦井開拓方式概述 本設計礦井附近沒有正在生產的礦井,而在其附近只有正在興建的東榮三 礦,三礦設計采用雙立井開拓;在距東榮四礦 18km 有正在生產的集賢煤礦, 也采用立井開拓。 3.1.2 影響本設計礦井開拓方式的因素及具體情況 1.井田位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屬高河漫灘,地勢低平,地表標高 +85m+87m。井田東部有雙山子,標高+174m;西依索利崗山,標高為 +227.9m;南鄰完達山北麓;北面廣闊平坦。井田內沒有大的河流,只有一些 季節(jié)性河流。 2.井田南北寬約 3.5km,東西長約 5.0km,面積 17.5km2??刹擅簩?3 層, 資源較為豐富。 3.煤層賦存穩(wěn)定,傾角平均 15,且含水層較少,只有一個約 5m 的含水 砂層,瓦斯涌出量小,可以采用下山開采。 4.井田內煤層埋藏較深,從-150m 到-800m,不宜采用斜井和平峒開拓。 5.構造較簡單,只有 F9,F(xiàn)32,F(xiàn)70,F(xiàn)84,F(xiàn)85五條斷層。 6.頂?shù)装鍨榉凵皫r等硬質巖層,穩(wěn)定性較好。 3.2 礦井開拓方案的選擇 3.2.1 井硐形式和井口位置 開拓方式按照井筒的傾角不同(水平、傾斜、垂直)分為平硐開拓、斜井 開拓、立井開拓和綜合開拓方式(平、斜、立井中的任何二或三種形式相結合 進行開拓)等四種方式。 1.井硐形式 平硐開拓是最簡單的開拓方式,有很多突出優(yōu)點。首先應該考慮平硐開拓 方式是否可行。參照平硐開拓方式適用條件,結合本設計井田的地形地質及煤 層賦存特征可知,平硐開拓方式的條件不具備。因此,平硐開拓方式對本設計 14 井田不適合,排除采用平硐開拓方式。立井開拓和斜井開拓方式在技術上均可 行,由于綜合開拓對工業(yè)廣場布置和井底車場要求很高,針對本井田的地質狀 況,綜合開拓方式不予以考慮。依據本井田的地質狀況、煤層賦存情況及井型、 服務年限等要求,對本井田開拓方式選擇提出兩個方案: 方案一:雙立井開拓方式; 方案二:雙斜井開拓方式。 各方案詳見圖 2-1 雙立井開拓方式示意圖和圖 2-2 雙斜井開拓方式示意圖。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150 副井主井 -430 圖 2-1 雙立井開拓方式示意圖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150 副井 主井 -430 圖 2-2 雙斜井開拓方式示意圖 方案一:雙立井開拓方式 15 優(yōu)點:適應性強,技術成熟可靠; 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 便于井筒延伸; 通風斷面大,風阻小,滿足大風量要求; 對于開采深部賦存煤層有長處。 缺點:需要大型的提升設備; 初期投資大,建井期限稍長; 多水平開拓,立井石門長度大,掘進工程量大,掘進費用高。 技術評價:本設計礦井的地表、地質構造、煤層賦存等因素,適合用雙立 井開拓。 方案二:雙斜井開拓方式 優(yōu)點:掘進速度快,初期投資較雙立井開拓較省; 井筒設備較簡單; 建井期稍短些。 缺點:井筒過長,煤柱損失嚴重; 通風線路長,通風阻力大,費用增加; 井筒過長,如果地質條件復雜,不易維護,安全性降低; 輔助運輸時間長。 技術評價:本設計礦井煤層賦存為-150-800m,垂深達 650m,只有一個 5m 的含水砂層,根據有關規(guī)定可用斜井開拓,因而雙斜井開 拓也行。 方案比較可知,雙立井和雙斜井在技術上都合適,這就需要進行經濟比較, 詳細見表 3-1 方案經濟比較表。 通過經濟比較可知,雙立井在經濟上比雙斜井合適,因而本設計礦井采用 雙立井開拓。 2.井口位置 井口位置的選擇是井田開拓的重要組成部分。井口位置與開拓方式要相互 協(xié)調,經綜合比選后擇優(yōu)確定,特別是提、運煤炭的主井位置還要與地面生產 系統(tǒng)、工業(yè)廣場布置相匹配,需要綜合考慮的主要因素和原則如下: 井下條件: 井口布置在井田走向的儲量中央或靠近中央位置,使井田兩翼可采儲量 基本平衡; 在井田傾斜方面:采用單水平開采時考慮上、下山合理的長度,井筒與 16 上山下部運輸大巷靠近,與井底車場形成一體,盡可能不搞石門。采用多 表 3-1 方案經濟比較表 方案雙 立 井 開 拓雙 斜 井 開 拓 內容工 程 量 單價(元) 費 用 (萬元) 工程量 單 價 (元) 費 用 (萬元) 單位 名稱 數(shù) 量 單 位 數(shù)量數(shù)量數(shù)量 單 位 數(shù) 量 數(shù)量 表土層 主井掘進 35m800028120m200024 基巖段 主井掘進 511m9900505.891748m2640461.47 表土層 副井掘進 35m120004282.82m300024.85 基巖段 副井掘進 480m120005761136m3200363.52 表土層主 井輔助費 35m15005.25120m6007.2 基巖段主 井輔助費 511m4000204.41748m1500262.2 表土層副 井輔助費 35m2000782.82m120099.38 基巖段副 井輔助費 480m45002161136m2000227.2 生產費用 (萬元) 主立井提升費用為: 1.216656.340.5460.85 =9276.25 主斜井提升費用為: 1.216656.341.8680.48 =17921.69 提升機費 用(萬元) 600300 總 計 10143.7919691.51 17 水平開拓時,在考慮各水平石門工程量總和小的同時,應首先考慮第一水平的 開采,然后兼顧其他水平。井筒與井底車場及主要運輸大巷位置的選擇統(tǒng)一考 慮; 開拓方式和井口位置選擇時,一定要與初期移交達產采區(qū)的位置及其接 續(xù)統(tǒng)一考慮。初期采區(qū)要選擇在地質(特別是構造、煤層厚度及穩(wěn)定性、頂?shù)?板)和水文條件好、煤層儲量豐富、勘探程度高、地面無建筑物或少量 易遷建筑物,便于迅速達產和增產的地段,同時盡量靠近井田中部。井筒應 靠近初期移交、達產采區(qū)。從井筒到井底巷道掘出井筒場地保護煤柱后即可 掘進準備采區(qū)和工作面,使基建工程量少和貫通連鎖工程短,達到投資少,建 井工期短的好效果; 井筒應盡量避開或少穿地質及水文復雜的底層或地段。同時將井底車場 置于地質和水文條件好的穩(wěn)定巖層中,并注意不受底部強含水層承壓水威脅。 地面條件: 井筒位置應選在比較平坦的地方,并且滿足防洪設計標準; 井口要避開地面滑坡、巖崩、雪崩、泥石流、流砂等危險地區(qū); 井口及工業(yè)場地位置必須符合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 工業(yè)場地不占或少占用良田; 井口位置要與礦區(qū)總體規(guī)劃的交通運輸、供電、水源、居住區(qū)、輔助企 業(yè)等的布局相協(xié)調,使之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在本設計井田中,提出三種井筒位置方案: 方案一:井筒位于井田淺部; 方案二:井筒位于井田中部稍靠上方; 方案三:井筒位于井田深部。 經過初步的技術比較后決定:確定井田的井筒位置在井田中部稍靠上方, 其優(yōu)點是井筒位于井田中部稍靠上方時,煤柱尺寸稍大,但石門長度較短,且 沿石門的運輸工程量也小。其井口中心坐標為: 主井:XA=5190208, YA=44457456; 副井:XB=5190190, YB=44457385。 3.2.2 開采水平數(shù)目和標高 1.開采水平劃分的原則 開采水平必須要足夠的服務年限,因為開拓一個水平需要大量的工程量, 18 耗費大量資金,沒有足夠的服務年限是不合理的。特別是第一水平,必須按 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實施,其詳見表 3-2 礦井的階段垂高和 表 3-3 礦井和開采水平設計服務年限; 表 3-2 礦井的階段高度(m) 煤層傾斜傾斜、緩傾斜煤層急傾斜煤層 階段高度(m)200350100250 保證上、下山的合理斜長,水平劃分直接影響到階段斜長,合理的水平 劃分,應使開采水平范圍的井巷工程量和維護費最少,礦井提升、排水、生產 和管理費用最低; 要有利于采區(qū)的正常接替; 具有合理的區(qū)段數(shù)目。 表 3-3 礦井和開采水平服務年限 開采水平設計服務年限/a 井 型 礦井 設計生產能力 萬 t/a 礦井設計 服務年限 a 開采 025 的煤層礦井 開采 2545 的煤層礦井 開采 4590 的煤層礦井 600 7030 特 大3005006030 大 120、150、180、2 40 5025 中45、60、904025 小9、15、21、30各省自定 2.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的方案 方案一:兩水平開采,上水平上山開采,下水平上、下開采; 水平標高:-430m,-710m; 階段垂高:280m,280m; 一水平儲量:68.07Mt;二水平儲量:98.50Mt; 一水平服務年限:27.0a;二水平服務年限:39.1a。 19 方案二:三水平上山開采; 水平標高:-430m,-680m,-800m; 階段垂高:280m,250m,120m; 一水平儲量:68.07Mt,二水平儲量:60.78Mt,三水平儲量: 37.72Mt; 一水平服務年限:27.0a,二水平服務年限:24.1a,三水平 服務年限:15.0a。 方案三:三水平上山開采; 水平標高:-400m,-600m,-800m; 階段垂高:250m,200m,100m; 一水平儲量:60.78Mt,二水平儲量:52.89Mt,三水平儲量: 52.89Mt; 一水平服務年限:24.1a,二水平服務年限:21a,三水平服 務年限: 21a。 各方案的具體情況見圖 3-3 水平劃分方案一示意圖,圖 3-4 水平劃分方案 二示意圖,圖 3-5 水平劃分方案三示意圖。 -430 -710 圖 3-3 水平劃分方案一示意圖 -680 -800 -430 圖 3-4 水平劃分方案二示意圖 20 -600 -800 -400 圖 3-5 水平劃分方案三示意圖 3.對各方案的評價 方案一:該方案的階段垂高和服務年限都符合有關規(guī)定,煤層屬緩傾斜礦 井,涌水量和瓦斯涌出量都較小,符合下山開采條件,較三水平 開采減少了一套開拓系統(tǒng),工程量少了,能夠節(jié)省部分資金; 方案二:該方案的階段垂高基本符合有關規(guī)定,一水平服務年限符合有關 規(guī)定,但較方案一多了一套開拓系統(tǒng),工程量多了,該方案在技 術上可行,在經濟上不合理,因而該方案不可用; 方案三:該方案的階段垂高符合有關規(guī)定,但一水平服務年限不符合有關 規(guī)定,該方案在技術上不可行,顯然該方案不能用。 綜合上述方案評價,選取方案一為最優(yōu)方案,即全礦分兩個水平開拓,一 水平標高-430m,階段垂高 280m,二水平標高-710m,階段垂高也為 280m,一 水平上山開采,二水平上、下山開采,一水平服務年限 27.0a,二水平服務年 限 39.1a。 3.2.3 開拓巷道的布置 開拓巷道是指為全礦井、一個水平或若干采區(qū)服務的巷道,如井筒、井底 車場、主要石門、運輸大巷和回風大巷(或總回風道) 、主要風井等。本設計 在此處主要考慮運輸大巷的布置。 1.開拓巷道布置方式的簡介 根據煤層的數(shù)目和間距,大巷的布置方式分為單煤層布置(稱分煤層運輸 大巷) ,分煤組布置(稱分組集中運輸大巷)和全煤組集中布置(稱集中運輸 大巷) 。各種方式的適用條件如下: 分煤層運輸大巷適用條件: 煤層數(shù)不多,層間距大,石門長; 井田走向長度短,服務年限不長; 21 井底車場或平硐在煤層頂板; 煤質牌號不同,要求分采,分運; 各煤層底板,均有堅硬巖層。 分組集中運輸大巷適用條件: 煤層數(shù)多,層間距大小懸殊; 按煤層的特點根據運輸、通風要求組合,經濟上有利; 多水平生產,容易解決運輸,通風的干擾。 集中運輸大巷適用條件: 適合于煤層層數(shù)多,層間距不大的礦井; 井田走向長度大,服務年限長; 底部煤層底板有堅硬巖層,容易維護; 煤質牌號相同,不要求分采分運; 自燃發(fā)火嚴重,便于分區(qū),分段處理事故。 2.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的方案 本設計礦井可采煤層 3 層:17#、18#和 28#,17#和 18#相距 30m,18#和 28# 相距 125m,且煤層頂?shù)装鍘r性較好,屬中等以上硬度巖石,掘進巷道好維護, 據以上條件提出以下兩個方案: 方案一:分組集中布置,在 18#和 28#煤層底板中分別布置大巷; 方案二:集中大巷布置,在 28#煤層底板中布置大巷。 3.各方案的評價 方案一:能縮短一定的建井工期,但其大巷加石門的工程量為 6700m,其 基建費為 1608 萬元; 方案二:壓煤量略少于方案一,建井工期要長一點,但其大巷加石門工程 量為 4600m,基建費為 1104 萬元。 綜上所述,從經濟技術上全面考慮,本設計礦井采用集中大巷布置。 3.3 選定開拓方案的系統(tǒng)描述 3.3.1 井筒形式和數(shù)目 本設計礦井采用一對立井開拓,即主井和副井,另加一風井。 主井用以提升煤炭;副井用以提矸、升降人員、下放材料和設備、兼作進 風井;風井為全礦回風服務。 22 3.3.2 井筒位置及坐標 井筒位置就是確定井筒沿煤層走向和傾斜方向上的具體尺寸,并用直角坐 標和方位角予以表示。選擇井筒位置的條件: 1.地面條件 工業(yè)場地占地面積; 地形與工程地質條件; 煤的運輸方向; 生產建設與住宅位置。 2.井下條件 按運輸量確定井筒位置; 根據地質條件確定井筒位置; 煤柱量; 勘探程度和初期工程量。 根據本礦井的實際情況,并考慮到上述的條件,本設礦井井筒位置如下: 主井:XA=5190208, YA=44457456; 副井:XB=5190190, YB=44457385。 主井井口標高為+87m,副井井口標高為+85m,擬定二水平為井筒最終水平。 主井井深 542m,副井井深 520m,兩井筒中心線間距為 71m,主井井筒直徑 6.5m,副井井筒直徑 8m,均采用整體式混凝土井壁,主井壁厚度 450mm,副井 壁厚度 550mm。 3.3.3 水平數(shù)目及高度 本井田采用兩水平開拓,擬定第一水平標高為-430m,階段垂高為 280m,采 用上山開采。第二水平擬定標高為 -710m,階段垂高也為 280m,采用上、下山 開采。 3.3.4 石門、大巷數(shù)目及布置 1.大巷數(shù)目:一條運輸大巷、一條回風大巷。 2.大巷布置:大巷布置形式主要有煤層大巷、巖石大巷兩種,至于選擇哪 種大巷布置方式需要進行比較。 煤層大巷與巖石大巷相比較有下列缺點: 煤層大巷的巷道維護困難,維護費用高; 23 當煤層起伏褶曲較多時,巷道彎曲轉折多,機車運行速度受到限制,運 輸能力降低; 為了便于巷道維護,巷道維護留設保安煤柱增多,煤柱回收困難,資源 損失大; 煤層有自燃發(fā)火危險時,一旦發(fā)火就要封閉大巷,導致礦井停產,而且 因煤柱受影響破壞,封閉效果不好,處理火災困難。 綜上所述,由于本設計礦井煤層軟,厚度大,煤層大巷與巖石大巷相比缺 點大于優(yōu)點,巖層大巷的優(yōu)越性還是主要的,在本設計井田中,在 28#煤層底 板可布置巖石集中大巷,本設計礦井中,大巷和石門服務年限較長,運輸能力 要求大,所以大巷和石門的斷面和支護設計在本設計中相同。其內部設施也相 同。巷道斷面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煤礦生產的經濟效果和生產的安全條件, 其基本原則是在滿足安全與技術要求的條件下,力求提高斷面利用率,縮小斷 面,降低造價并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本設計礦井大巷,石門斷面的各項內容 見圖 3-6 運輸大巷斷面示意圖,圖 3-7 石門斷面示意圖和表 3-4 大巷石門主要 參數(shù)表 。 1800 120012005001000 600600 320 4200 4500 500 500 150 1500 100 200 1800 3900 450 1000 2100 1600 圖 3-6 運輸大巷斷面示意圖 24 1800 120012005001000 600600 320 4200 4500 500 500 150 1500 100 200 1800 3900 450 1000 2100 1600 圖 3-7 石門斷面示意圖 表 3-4 大巷石門主要參數(shù)表 斷面積(m2)設計尺寸(m2) 巷道 形狀 支 護 方 式 凈掘頂高底寬 凈周長 (m) 噴厚 (mm) 半圓形 錨 噴 14.4817.684.24.514.99300 3.3.5 井底車場的形式選擇 井底車場是連接井筒和井下主要運輸巷道的一組巷道和硐室的總稱,是連 接井下運輸和提升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樞紐,是礦井生產的咽喉,因此井底車場設計是 否合理直接影響礦井的安全和生產。 1.設計依據 25 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及工作制度; 礦井開拓方式; 井筒及數(shù)目; 礦井主要運輸巷道的運輸方式; 礦井瓦斯等級及通風方式; 礦井地面及井下生產系統(tǒng)的布置方式; 各種硐室有關的資料。 2.立井井底車場的基本類型 環(huán)形式:立式、斜式、臥式; 折返式:梭式、盡頭式。 3.設計要求 井底車場有足夠的富裕通過能力,一般應大于礦井設計生產能力的 30%; 井底車場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增產的可能性; 盡可能提高井底車場的機械化水平,簡化調車作業(yè),提高井底車場通過 能力; 應該考慮主、副井之間施工時便于貫通; 井底車場線路應該結構簡單,運行及操作系統(tǒng)安全可靠,管理使用方便, 布局合理,注意節(jié)省工程量,便于施工和維護; 為了保護井底車場的巷道和硐室,在其所在范圍內應該留設相應的保安 煤柱。 井底車場形式也取決于礦車的類型,當采用定向卸載的底縱卸式、底側 卸式礦車時,其卸載站(即主井車線)可布置折返式,亦可布置環(huán)形式。但其 裝車站的線路布置必須與其相對應。 綜上所述,結合本設計礦井的有關設計參數(shù),通過對各種形式井底車場的 適用條件及優(yōu)缺點做簡單比較后,初步擬定本設計井田井底車場形式為環(huán)形臥 式車場。 3.3.6 煤層群的聯(lián)系 本設計礦井井田范圍內共有三層可采煤層,即 17#,18#和 28#煤層,參見 可采煤層特征敘述以及巷道開拓方案示意圖。17#和 18#煤層間距小,故可聯(lián)合 開采,28#煤層離另兩層較遠,這一層單獨開采。 26 3.3.7 采區(qū)劃分 本設計井田走向長度較大,欲從井田邊界沿整個階段后退式開采,無論從 時間、投資和實際開采技術條件上都要受到限制,按技術要求可將井田沿煤層 走向劃分為采區(qū),并按一定的順序回采,每個采區(qū)有一套生產設施,包括上下 山提升、運輸設備,以便獨立進行生產與準備。 將井田劃分為若干采區(qū)時應該考慮如下原則: 采區(qū)走向長度根據煤層地質條件,開采機械化水平,采區(qū)儲量,生產能 力與巷道維護等因素綜合考慮; 初步設計一般負責劃分第一水平全部采區(qū),故需要沿井田走向全長統(tǒng)一 考慮,做到初后期統(tǒng)籌兼顧,不但要全井合理,更要有利于初期; 采區(qū)劃分既要有意識地縮短大巷,又要充分注意人為境界處延的可能性; 對于煤層穩(wěn)定,開采條件好,生產能力大的采區(qū),走向長度要適當加大; 初期采區(qū)尺寸要適應目前輸送機的實際長度及電壓降的控制范圍,后期 采區(qū)尺寸可逐步加大根據該設計井田的地質構造及煤層賦存等因素。 結合上述采區(qū)劃分原則,本設計礦井第一水平劃分為六個采區(qū),分別為西 一上采區(qū)、西一下采區(qū)、東一上采區(qū)、東一下采區(qū)、東二上采區(qū)和東二上 采區(qū),詳見圖 3-8 采區(qū)劃分示意圖。 西一下采區(qū) 西一上采區(qū) 東一下采區(qū) 東一上采區(qū) 東二下采區(qū) 東二上采區(qū) 圖 3-8 采區(qū)劃分示意圖 27 3.4 井筒布置和施工 3.4.1 井筒穿過的巖層性質及井筒支護 本設計井田采用雙立井開拓方式,布置兩個井筒,井筒穿過的巖石大部分 為粉砂巖,有少部分的細砂巖和中砂巖,詳見綜合柱狀圖。依據井筒特征及裝 備情況,參考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對本設計礦井井硐支護形式采用整體灌注 式,其優(yōu)點是:整體性好,強度較高;防水性能好;便于機械化,施工方便, 勞動強度低。主井井壁厚度均為 450mm,副井井壁厚度均為 550mm。 3.4.2 井筒布置及裝備 井筒斷面布置應綜合考慮井筒圍巖性質、運輸方式、通風安全等因素,具 體遵循原則如下: 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 煤炭工業(yè)礦井設計規(guī)范 ,對通風、運輸、管線 布置的要求,滿足施工需要; 有利于井筒檢修、維護、清掃和人員通行安全; 當提升容器發(fā)生掉道或跑車事故,對井筒中各種管線或其他設備的破壞 減小到最低程度; 合理使用斷面空間,減少井筒工程量。 根據本設計礦井生產能力、服務年限、提升方式等實際情況,本設計礦井 井筒按有關規(guī)定布置運輸設施及輔助設施,采用的斷面尺寸如下: 主井:井筒直徑 6.5m,附有一對 16t 箕斗,鋼絲繩罐道; 副井:井筒直徑 8 m,附有一對 1.5t 礦車雙層四車罐籠,并設有梯子間, 敷設電纜、排水管等,具體情況見圖 3-9 主井斷面圖和圖 3-10 副井斷面圖。 3.4.3 井筒延伸的初步意見 礦井開拓延伸應遵循如下原則及要求: 1.保持或擴大礦井生產能力; 2.充分利用現(xiàn)有井巷、設備及設施,減少臨時輔助工程量,降低投資; 3.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設備; 4.加強生產管理、延伸的組織管理與技術管理,施工與生產緊密配合,協(xié) 調一致,盡量減少延伸時對生產的影響; 5.盡可能縮短新、舊水平的同時生產時間。 28 圖 3-9 主井斷面圖 為了保證采區(qū)正常接續(xù)和均衡生產,本礦井需將主副井從-430m 水平延伸 至-710m 水平。井筒延伸方案主要有以下兩種: 方案一:直接延伸原有主副井; 優(yōu)點: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設備和設施,提升系統(tǒng)簡單,轉運環(huán)節(jié)少,經營 費用低,管理方便; 缺點:原有井筒同時擔負生產和延伸任務,施工和生產相互干擾,接井 技術難度大,礦井將短期停產;延伸兩個井筒的施工組織復雜,延 伸后提升長度增加,提升能力下降; 方案二:暗井延伸(即利用暗斜井或暗立井開拓下一水平,原有主副井不 延伸) 優(yōu)點:生產與延伸相互干擾小,暗斜井做主井,系統(tǒng)簡單,提升能力大, 充分利用原有井筒提力; 缺點:增加了提升、運輸環(huán)節(jié)和設備;通風系統(tǒng)復雜。 通過上述兩種方案比較,并參照井筒延伸原則及本井田煤層賦存特征,初

注意事項

本文(采礦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雙鴨山礦業(yè)集團東榮四礦1.8Mta新井設計【全套圖紙】)為本站會員(good****022)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