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綠色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綠色處理 1國內生活垃圾污染現狀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長,首先與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日益 加快,城鎮(zhèn)人口規(guī)模快速增大有直接的關系,其次,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產業(yè)結構 的不斷優(yōu)化調整、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食品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變化也是重要原因。據有 關統(tǒng)計 資料,2007 年末我國城市數量為 655 個,城市人口比例約為 45,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 歷年堆積量已達 70 億噸,占地 5 億多平方米,年產生量約 1.5 億噸,且正以每年 8%10 的速度增長,全國至少有 2/3 的城市處在垃圾填埋場的包圍之中。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問 題已成為一個污染環(huán)境、困擾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引起了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 眾日益廣泛的關注。 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為衛(wèi)生填埋焚燒和堆肥。據 2007 年底的統(tǒng)計,城市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約 62%,其中 50.6%為填埋、9.4%為焚燒、1.6%為堆肥。這三種處 理方式各具特點和適應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諸如垃圾填埋場占地面積大;焚燒處理投 資成本較高且易產生煙塵和二噁英污染;好氧堆肥忽視了能源回收利用,堆肥產品附加值 較低經濟效益達不到預期目標,大多數垃圾堆肥廠實際上均不能正常運行。 國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三原則: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2分類回收 對垃圾進行分類是國外普遍采用的方法,如可在居民點設置不同類型的垃圾箱、點,以便居 民分類投放。在垃圾處理前進行機械或人工垃圾分撿也被普遍認可,通過這種處理,既可回收 大量廢物,變廢物為資源,又可節(jié)省開支,減少垃圾末端處理費用,是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 無害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3常用處理方式 1.填埋法 對填埋基坑鋪墊高密度聚乙烯膜,與周圍地下水系隔絕,基坑內設導水、導氣系統(tǒng)導出 垃圾滲濾液和沼氣,對垃圾進行壓實、覆蓋、分層填埋,粘土封蓋表層綠化。 該方式技術成熟,作業(yè)相對簡單,在不考慮土地成本和后期維護的前提下,建設投資和運 行成本相對較低。對擁有相應土地資源的地區(qū),可采用衛(wèi)生填埋處理方式。 衛(wèi)生填埋占用土地較多,臭氣不容易控制,滲濾液處理難度較高。生活垃圾穩(wěn)定化周期較 長,可持續(xù)性較差,環(huán)境風險影響時間長。 2.焚燒法 將生活垃圾投入專用的焚燒爐中,在熱值較低的情況下輔以助燃劑,使其充分燃燒,產 生的熱能回收發(fā)電或供熱,對其排煙進行環(huán)保達標處理。設施占地少,可持續(xù)性強。 與相同規(guī)模、壽命的衛(wèi)生填埋相比,可減少占地 812 倍,且焚燒廠在運行 20 年或 30 年后可原址重建;減量化效果明顯,資源化利用率高; 選址可靠近城市。國外發(fā)達國家許多焚燒廠建在市中心;二次污染易于控制。通常采用負 壓設計的廠房,可有效控制臭味外溢,污染主要集中在一個煙囪,采用完善的煙氣處理系 統(tǒng),完全可以實現達標排放。 3.堆肥法 堆肥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將生活垃圾中一部分不可降解的無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轉 化為穩(wěn)定的腐殖物,成為可實施于農田的改良劑和肥料。 我國傳統(tǒng)堆肥技術悠久歷史,但堆肥周期長,占地面積大,衛(wèi)生條件差。在我國常用的生活垃 圾堆肥技術可分為兩類;簡易高溫堆肥技術、機械化高溫堆肥技術。 隨著城市生活水平和燃料結構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機質含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經 堆肥處理后,可轉化為良好的有機肥料,目前利用畜禽糞便和生活垃圾混合堆肥,可以提高堆 肥產品質量。 為了提高堆肥處理效果,垃圾要經過嚴格的預處理,而且堆肥品必須經過再次破碎分選,才能 達到符合質量的堆肥產品。 綜合處理: 將焚燒、堆肥、衛(wèi)生填埋三種方法結合更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目標。 這種方式是將分類后的垃圾特別是含熱量高的進行焚燒處理,焚燒產熱可以發(fā)電或供暖,焚 燒殘渣可進入最終填埋。一部分有機垃圾可以和焚燒殘渣一起進行堆肥化處理,最后的殘渣 進行衛(wèi)生填埋。 這種方法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三種處理方式的優(yōu)點,同時規(guī)避其缺點,真正達到垃圾綠色 處理的目的。 4除了技術層面其他需要加強的地方 政策層面: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法規(guī)、法律體系,加強監(jiān)督,推行垃圾收費制度,多渠道籌措 資金,融入市場化機制,是目前需要繼續(xù)改進的地方。 監(jiān)管層面:對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收集、運輸、處置各個環(huán)節(jié)實行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管 理是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問題。 環(huán)保意識層面:為使垃圾處理得到廣大民眾的重視,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加大宣傳教育力 度,提高民眾的綠色環(huán)保意識,引導民眾樹立綠色消費觀念,在消費過程中自覺抵制對環(huán) 境有影響的產品和消費行為,并注重循環(huán)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