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與貞觀之治.ppt
唐太宗李世民片頭曲,導(dǎo)入新課,第2課,唐太宗與貞觀之治,節(jié)用戒奢招賢用能虛心納諫,課程標準了解隋朝科舉制度的主要內(nèi)容,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nèi)容,評價唐太宗。,知識與能力了解科舉制的發(fā)展演變,認識科舉制度的作用和影響;了解貞觀之治的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綜合概括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唐太宗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fā)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唐太宗的節(jié)用戒奢、招賢用能、虛心納諫,即使在現(xiàn)代依然具有借鑒作用。,重點貞觀之治;科舉制度。,難點評價唐太宗。,唐朝的建立,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許多隋朝的官吏也紛紛造反,擁兵自立,其中李淵父子的太原起兵最終導(dǎo)致了唐朝的建立。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是諸子中最有才能、膽識過人的一個。他眼見隋朝大勢已去,便暗結(jié)俊杰,銳意經(jīng)略天下。公元617年,天下大亂,世民乘機勸父親起兵。李淵依世民及晉陽令劉文靜之計,起兵太原,自任大將軍,率兵3萬余人進取關(guān)中,并于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在長安建立唐朝。當時割據(jù)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臨全國。唐高祖即位后,乃以世民為帥,領(lǐng)兵次第削平群雄到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鏟除了割據(jù)朔方的梁師都,全國復(fù)歸統(tǒng)一。,李淵:唐代開國皇帝,字叔德。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廟號唐高祖。在位時期,依據(jù)隋文帝舊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頒布均田制及租庸調(diào)制,為唐代的職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礎(chǔ)。,李淵,各文本依次出現(xiàn),回到5,玄武門之變發(fā)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后,李淵詔立世民為皇太子,下令軍國庶事無論大小悉聽皇太子處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玄武門之變,(一)節(jié)用戒奢,(二)招賢用能,(三)虛心納諫,各文本依次出現(xiàn),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李世民,現(xiàn)代影視劇中李世民的扮相,返回7,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靜寧成紀鄉(xiāng)人),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堪稱“千古一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運籌帷幄。即位后,統(tǒng)一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同時執(zhí)行夷漢一家的政策,在位期間是歷史上民族關(guān)系最為良好的時期,在促進民族團結(jié)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位23年,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后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太宗的飛草非常著名,開創(chuàng)了行書寫碑。太宗詩歌在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編寫了著名的秦王破陣樂。在帝范、唐會要等書籍中,對太宗的政治理論有相當多的描述。,1.含義:在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社會秩序比較安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jīng)濟繁榮,國力強盛。唐太宗的年號叫“貞觀”,歷史上把這一時期比較清明的封建統(tǒng)治稱為“貞觀之治”。2.原因:唐太宗引隋之苛政為戒,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糾正前朝之弊端,認識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唐太宗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納諫,不斷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他的個人作用也是“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3.政績:第一,經(jīng)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diào)制,使農(nóng)民有可能安定生產(chǎn),耕作有時,促進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第二,政治上實行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的實行,使宰相的人數(shù)比秦漢時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第三,唐太宗時期加強了國內(nèi)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系,加強對西北等地區(qū)的管轄,另外還加強了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納諫,這既是“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貞觀之治”的內(nèi)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長孫無忌等能臣。,“貞觀之治”,精簡機構(gòu),裁撤冗員,沿襲并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破土興工,花費很多。當年漢文帝要建一個高臺,因愛惜十家之產(chǎn)而作罷。我功德不及漢文帝,更不可浪費民力?!?李世民,皇帝,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1.任用賢能,2.注重培養(yǎng)和選拔人才科舉制,科舉制:一種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隋煬帝,明經(jīng)科和進士科,科舉制,大雁塔進士題名帖,魏徵,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此三鏡以防已過。今魏徵殂逝,逐亡一鏡矣。唐太宗,魏徵,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現(xiàn)在的河北晉州人。小時后家里十分貧困,后來出家當了道士。隋朝末年參加了當時著名的瓦崗軍,李密兵敗之后,投降了大唐。歸唐后跟隨李建成,任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后,任諫議大夫。后任秘書監(jiān),參預(yù)朝政,封鄭國公。魏徵與李世民是封建社會中罕見的一對君臣:魏徵敢于直諫,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納。因此,他們被稱作封建社會中理想的君臣。,(1)唐太宗做到兼聽廣納了嗎?(2)你善于聽取別人意見嗎?(3)從唐太宗身上你受到怎樣的教育?,說一說,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于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春,唐太宗李世民為褒彰開國元勛,親自作贊,詔令褚遂良題閣,由畫家閻立本繪制完成。因而成為集初唐文采、書法和繪畫最高成就的三絕之作。這二十四位功臣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和秦叔寶。,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是李世民長孫皇后的哥哥,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后來被誣陷謀反,自殺。,長孫無忌,李孝恭,司徒、揚州都督河間王李孝恭的父親是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后,李孝恭負責經(jīng)略巴蜀。得李靖的協(xié)助,滅蕭銑、輔公祏,長江以南均受其統(tǒng)領(lǐng),戰(zhàn)功幾乎可以和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后,他退出權(quán)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杜如晦,司空、萊國公杜如晦是李世民的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xué)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貞觀四年病故,年僅46歲。李世民為此而深為痛惜。,房玄齡,司空、梁國公房玄齡是李世民的主要幕僚,善于謀略。李淵起兵后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后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20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高士廉,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申國公高士廉是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的父親早死,由高士廉撫養(yǎng)成人。高士廉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后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fā)配嶺南,隨后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xué),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尉遲恭,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原為劉武周部將,后投降李世民,唐鄭決戰(zhàn)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wěn)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chǔ)。天下安定后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因其勇武過人,被后世人刻畫成門神之一。,李靖,衛(wèi)國公李靖曾協(xié)助李孝恭經(jīng)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御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quán),戰(zhàn)功無人可及。后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去世。此后歷代的小說與評書中將其刻畫成為一個能掐會算,身懷絕技的世外高人形象。,蕭瑀,宋國公蕭瑀是隋煬帝蕭后的弟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舉進攻,奮力抵御。李淵起兵后,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后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段志玄,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是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zhàn)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于李世民,并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在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于霍邑之戰(zhàn)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后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后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zhàn)敗被俘,僥幸自己逃回,隨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guān)系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御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劉弘基,屈突通,尚書左仆射、蔣忠公屈突通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zhàn)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zhèn)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后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zhàn),力盡后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后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zhàn)功第一。后被委派鎮(zhèn)守洛陽,于貞觀元年病故。,殷開山,陜東道行臺右仆射、鄖節(jié)公殷開山是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后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柴紹,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是李淵的女婿,其妻是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幸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zhàn)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后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長孫順德,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為李世民長孫后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后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將其貶官,之后病故。,張亮,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fā)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因善于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fā)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術(shù)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侯君集,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系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爻笠蛩酵谈卟龖?zhàn)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斗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泄被殺。此后歷代的小說與評書中將其刻畫成了一個能飛檐走壁的世外高人形象。,左驍衛(wèi)大將軍、郯襄公張公瑾原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為李靖副將抵御突厥,協(xié)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39歲。,張公瑾,左領(lǐng)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jié),又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后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此后歷代的小說與評書中將其刻畫成一肚子鬼主意的“混世魔王”形象。,程知節(jié),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xué)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后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后歸竇建德,竇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虞世南,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系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后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后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劉政會,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與李淵是好朋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fā)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后來任戶部尚書,因怠于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唐儉,徐世績,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徐世績又名徐懋功,原為瓦崗軍大將,死后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后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元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后16年負責唐朝北邊防御,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后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于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于凌煙閣。滅高麗后次年病逝。小說與評書中將其刻劃成一個能掐會算的軍師道士的形象。,秦叔寶,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名秦瓊,字叔寶,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后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zhàn)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jié)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每戰(zhàn)必沖鋒在先。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后因歷次作戰(zhàn)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昭陵全景,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guān)中“唐十八陵”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陵園周長60多千米,總面積2萬余公頃,陪葬墓180余座,被譽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昭陵概貌,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經(jīng)常乘騎的六匹戰(zhàn)馬,它們既象征唐太宗所經(jīng)歷的最主要六大戰(zhàn)役,同時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創(chuàng)建過程中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六匹駿馬的名稱:一是颯露紫,二是拳毛騧,三是青騅,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驃,六是白蹄烏。石刻所表現(xiàn)的六匹駿馬三作奔馳狀,三匹為站立狀。六駿均為三花馬鬃,束尾。這是唐代戰(zhàn)馬的特征,其鞍、韉、鐙、韁繩等,都逼真地再現(xiàn)了唐代戰(zhàn)馬的裝飾。據(jù)傳說“昭陵六駿”石刻是依據(jù)當時繪畫大師閻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昭陵六駿,“颯露紫”,色紫燕,前胸中一箭,為李世民平定東都擊敗王世充時所乘。牽著戰(zhàn)馬正在撥箭的人是大將丘行恭,太宗給颯露紫的贊語是:“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拳毛騧”,這是一匹毛作旋轉(zhuǎn)狀的黑嘴黃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為李世民平定劉黑闥時所乘。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青騅”,蒼白雜色,為李世民平定竇建德時所乘。唐太宗給它的贊語是:“足輕電影,神發(fā)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什伐赤”?!笆卜ァ笔遣ㄋ拐Z“馬”的音譯,這是一匹來自波斯的紅馬,純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陽、虎牢關(guān)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zhàn)時的座騎。唐太宗給的贊語說:“瀍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特勤驃:黃白色,喙微黑色,平宋金剛時所乘。唐太宗為它的題贊是:“應(yīng)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白蹄烏”,純黑色,四蹄俱白,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時所乘。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想一想:,唐太宗時期為什么能夠出現(xiàn)“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唐太宗,集思廣益、虛心納諫,節(jié)用戒奢、精簡機構(gòu),知人善任、招賢用能,實行平等、民主的民族政策,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安定,采取開放的對外政策,貞觀之治,吸取隋亡教訓(xùn),輕徭薄賦,課堂小結(jié),課堂練習(xí):,1.被唐太宗譽為一面鏡子的人是()A.房玄齡B.杜如晦C.魏徵D.宋璟2.“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基于這種認識,唐太宗采取的措施()虛心納諫減少老百姓服役天數(shù)節(jié)用戒奢招賢用能A.B.C.D.,基礎(chǔ)鞏固,C,D,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話)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未足,征求無已,亦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之滅。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主,可不畏懼!材料三:(唐太宗對大臣的訓(xùn)示)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以上摘自貞觀政要,能力拓展,有關(guān)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xùn),勵精圖治,從而出現(xiàn)政治清明的“貞觀之治。,意識到人民群眾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調(diào)整統(tǒng)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4.“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你能舉出歷史上載舟,覆舟的例子嗎?由此你得到怎樣的啟示?,載舟:,覆舟:,商朝:牧野之戰(zhàn),秦朝:陳勝、吳廣起義,隋朝:農(nóng)民起義,啟示:,延伸探究,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文景之治,5.比較你所知道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三個皇帝的異同?,動腦筋,共同點:A.富有才干B.英武果斷C.勇于創(chuàng)新,秦始皇:創(chuàng)新意識較強,但比較殘暴。,不同點,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