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初級中學八年級物理下冊 課時作業(yè)二十 磁體、磁場及電流的磁場(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
資源ID:110761008
資源大?。?span id="2nhokpy" class="font-tahoma">292.50KB
全文頁數(shù):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初級中學八年級物理下冊 課時作業(yè)二十 磁體、磁場及電流的磁場(無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課時二十 磁體、磁場及電流的磁場 一、基礎(chǔ)知識1.磁體與磁場(1)物體能夠吸引 等物質(zhì)的性質(zhì)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體叫做 。(2)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做磁極,每個磁體都有_個磁極;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是:同名磁極相互 ,異名磁極相互 。(2)磁體周圍存在一種特殊物質(zhì),叫做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和磁化都是通過磁場發(fā)生的。磁場的基本性質(zhì)是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 ;放在磁場中的某一點的小磁針靜止時, 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3)用磁感線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場;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_極出來,回到磁體的_極。磁場越強的地方,磁感線分布越 。(4)地球周圍的磁場叫地磁場,地磁兩極跟地理兩極并不重合,地磁南極在地理 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 極附近。水平放置磁針的指向跟地理子午線之間的交角叫_,它是我國宋代學者_最先發(fā)現(xiàn)的。2.電流的磁場(1)如圖所示,給導線通電時,小磁針會 ,它表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 ;若改變導線中的電流方向,小磁針偏轉(zhuǎn)方向 ,這表明電流的磁場方向與 有關(guān)。這個實驗叫 實驗,它說明電流具有 效應。(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螺線管,讓四指彎曲且與螺線管中 方向一致,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電螺線管的 極。(3)電磁鐵是由_和_組成的,它的磁性強弱跟 和 有關(guān)。(4)電磁繼電器是利用 來控制電路的一種開關(guān),使用時分為 電路和_電路兩部分。二、考點梳理1.知道什么是磁體、磁性、磁極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磁化、磁場、磁感線。2.知道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會用安培定則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極、電流的方向及繞法。3.知道電磁鐵的構(gòu)造、原理及應用。 三、考題解析例1.在“制作、研究電磁鐵”的過程中,用兩個相同的大鐵釘繞制成電磁鐵進行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將兩電磁鐵上部靠近,會相互吸引B電磁鐵能吸引的大頭針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強C通過B線圈的電流小于通過A線圈的電流D要使電磁鐵磁性增強,應將滑片P向右移動例2.為確定標示不清的蓄電池的正、負極,李敏同學將該電池和一螺線管相連,閉合S后,小磁針指向如圖所示,由此可以判斷a端是通電螺線管的_極,c端是蓄電池的_極。例3. 如圖所示為一風力報警器原理圖,虛線框內(nèi)是豎直放置的開關(guān)S,上端的風力探頭通過中心滑桿可帶動下端的金屬片上下移動(摩擦不計),AA'、BB'是電路中的兩組觸點,當所測水平風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報警燈亮。圖中報警燈是 (選填“L1”或“L2”),此報警器開關(guān)的工作原理是 。四、課時導練1.把一根鋼條靠近磁針的某個磁極時,發(fā)現(xiàn)該磁極被吸引, 則這根鋼條 ( ) A.一定具有磁性 B.一定沒有磁性C.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沒有磁性 D.無法判斷2.如圖,在通電螺線管的周圍放著4個能夠自由轉(zhuǎn)動的小磁針(黑端為N極),磁針靜止時,位置正確的是( )A.磁針a B.磁針d C.磁針c D.磁針a、c3.如圖,彈簧測力計下吊掛一個鐵球,將鐵球自左向右逐漸移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 )A.不變 B.逐漸減小 C.先減小再增大 D. 先增大再減小4.物理學中用光線來描述光的傳播路徑,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以下說法 正確的是 ( )A光線是真實存在的 B磁感線是真實存在的C光作為一種電磁波是真實存在的 D磁感線描述的磁場不是真實存在的5.如圖所示,塑料桿固定在絕緣桌面上,a、b兩個物塊可在桿上無摩 擦滑動,此時兩物塊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如果物塊是帶電體,則兩物塊帶異種電荷B.如果物塊是帶電體,則兩物塊帶同種電荷C.如果物塊是磁體,則a、b的下端都是S極D.如果物塊是磁體,則a、b的下端都是N極6.經(jīng)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在某些細菌的細胞質(zhì)中有一些磁性小體,它們相當于一個個微小磁針。實驗證明:在只有地磁場而沒有其它磁場作用時,小水滴中的一些細菌會持續(xù)不斷地向北游動,并聚集在小水滴北面的邊緣。實驗中,若把這些細菌中的磁性小體看成小磁針,則它的N極指向 ( ) A北 B南 C西 D東7.如右圖所示,當閉合開關(guān)S后,通電螺線管Q端附近的小磁針N極轉(zhuǎn)向Q端,則 () A.通電螺線管的Q端為N極,電源a端為正極B.通電螺線管的Q端為N極,電源a端為負極C.通電螺線管的Q端為S極,電源a端為正極D.通電螺線管的Q端為S極,電源a端為負極8.根據(jù)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以下幾種情況中,屬于這種“等效方法”的是 ( )A.在研究磁現(xiàn)象時,用磁感線來描述看不見、摸不著的磁場B.在研究電現(xiàn)象時,用電流產(chǎn)生的效應來研究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流C.兩個電阻串聯(lián)時,可用串聯(lián)的總電阻來代替兩個電阻 D.在研究光現(xiàn)象時,用光線表示光傳播的路徑和方向9.右圖是某種水位自動報警器的原理示意圖,當水位達到金屬塊A時,將出現(xiàn)( )A.紅燈亮 B.綠燈亮 C.紅、綠燈同時亮 D.紅、綠燈都不亮10.關(guān)于電磁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通過它的電流強弱無關(guān) B.電磁鐵中電流方向改變,其磁性強弱也改變C.在相同通電螺線管中,加銅芯比加鐵芯磁性弱 D.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線圈匝數(shù)無關(guān)11.小明設(shè)計的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實驗電路如圖所示,右表是他的實驗記錄。電磁鐵(線圈)100匝50匝實驗次數(shù)123456電流(A)0.81.21.50.81.21.5吸引鐵釘?shù)淖疃鄶?shù)目(枚)711145810下列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比較、兩次實驗可知:線圈中的電流一定時,匝數(shù)越多,磁性越強比較1、3、5三次實驗可知:匝數(shù)一定時,線圈中的電流越大,磁性越強比較1、2、3三次實驗可知:匝數(shù)一定時,線圈中電流越大,磁性越強電磁鐵的磁性越強,吸引鐵釘?shù)臄?shù)目越多12.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周圍存在磁場。小青同學看了“機遇號”探測器降落火星的電視新聞后,想到:“火星的周圍也存在磁場嗎?”假若你能降落到火星,請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你的做法是: 。13.電冰箱門上裝有磁性密封條,是利用了_的原理,而磁帶和磁卡則是利用了它們能夠被_的原理。14.請在圖中,標出小磁針的 N、S 極及通電螺線管周圍的磁感線方向。第14題圖第15題圖第16題圖第28題圖15.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小磁針指向,畫出通電螺線管的導線繞法第27題圖16.根據(jù)通電螺線管的N、S極,在圖中分別標出電源的正負極和兩小磁針的N、S極。17.為了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明所在的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他們首先找了兩顆大鐵釘,用漆包線在上面繞若干圈,做成簡易電磁鐵,然后分別接入電路進行實驗探究。探究前,小明他們作了如下猜想:猜想A: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沒有磁性;猜想B:通過電磁鐵線圈的電流越大,電磁鐵的磁性越強;猜想C:外形相同時,電磁鐵線圈的匝數(shù)越多,磁性越強。(1)他們的探究過程如圖所示,通過觀察簡易電磁鐵 來判斷磁性的有無和強弱。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除了保護電路外,還能 。(2)認真觀察這四幅圖,可以發(fā)現(xiàn):比較圖 可以驗證猜想A是正確的;比較圖 可以驗證猜想B是正確的。(3)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猜想C的表述不完整,還應補充條件 。 18小明利用實驗室的電磁繼電器、阻值隨溫度變化的電阻R1、滑動變阻器R2等器件設(shè)計了一個恒溫箱控制電路,如圖甲所示。恒溫箱加熱器的電源電壓為220V,加熱電熱絲R。和電阻R1處于恒溫箱內(nèi)。圖乙是電阻R1的阻值隨溫度變化的關(guān)系曲線。電磁繼電器所在的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U9V,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阻不計,通過實驗測得當電磁繼電器線圈的電流達到30mA時,電磁繼電器的銜鐵被吸下來。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按照題意將圖中的電路連接完整。(2)當滑動變阻器R2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為250時,接通電路,加熱電熱絲加熱使恒溫箱的溫度升高到大約 并保持不變。在升溫的過程中,電阻R1兩端的電壓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如果要使恒溫箱內(nèi)保持的溫度升高,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五、反思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