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wǎng)!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wǎng)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wǎng)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2018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8 文言文閱讀教學案(含解析)

  • 資源ID:105071353       資源大小:5.01MB        全文頁數(shù):162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18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18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2018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8 文言文閱讀教學案(含解析)

專題08 文言文閱讀 本要點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確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罢_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層次:一是能讀通、讀懂,能夠概括其主要內(nèi)容或含義;二是能夠理解分句之間、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三是能夠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文言語句翻譯題成為常考、必考內(nèi)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們必須“取法于課內(nèi),積累于課外”。文言文斷句,是考查考生誦讀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別是對文言文語句的翻譯和理解。近幾年許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斷句。由此看來,文言文斷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將有許多省份步入對文言文斷句的考查,因此,在復習中,文言文斷句不可忽視。 一、粗讀,明白文章大意針對文言文閱讀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考生在第一遍整體閱讀原文的時候,要找出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相關的地方圈點出來:人有幾位,如何稱呼;主角是誰,與他人有什么關系,有怎樣的性格、怎樣的品質,行為有哪些特征;事有幾件,由誰所為;事與事有何關聯(lián),有什么思想意義。粗讀時,對其中的某些細節(jié),此時只要能“以意會之”,看懂七八成就可以了。粗讀文章,可采用以下技法:1以表明時間的詞語為綱繩,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經(jīng)歷。古人寫人物傳記,大多以時間為序,表明時間的那些詞語就像是一條條的綱繩,把傳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串聯(lián)在了一起。所以我們在閱讀人物傳記時,抓住了這些詞語就能把握傳主一生的經(jīng)歷。2以表明官職的升貶為軸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古代人物傳記所寫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記的事跡也大多與治國安民有關,所以在記述人物時,往往以擔任某某官職始,以升或貶為某某官職止。人物傳記中官位的升遷或貶謫,表明了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結果,所以它就像是記述傳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軸,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貫串了起來。3以傳記的寫作特點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觀點。古代人物傳記,從司馬遷開始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傳主的名、字、號,接著上溯到他的祖先,再寫他從小就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才開始正式寫他一生所做的幾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號,留下了多少子孫等。名、字、號以及死后的封號(謚號)這些看似可有可無的記載,往往與傳主的思想品行有關,尤其是封號,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理想追求、志趣愛好,體現(xiàn)的是傳主的性格特征等,絕非多此一舉之作。4借助分析概括題目的選項信息,去理解文言文的傳主信息。“分析概括題”尤其是選出“錯誤的一項”,錯誤的只在一小點,換句話說,選擇項中絕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內(nèi)容都是正確的,這就大大有助于我們理解閱讀文段,有助于我們理解解答文言實詞、文言虛詞以及信息篩選題時所應該掌握的具體語境。二、細讀,突破關鍵語句分析關鍵詞句,對文章做進一步解讀。在這里重點強調一定要結合上下文解答問題,這是解答所有閱讀理解性試題的關鍵。在文言文中,對所有問題的解答,最終都要落腳到對關鍵詞的理解上,而古漢語中的詞,無論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和用法絕大部分都不止一個,在特定的語境中,有的還會產(chǎn)生出一些新的意義和用法,倘若脫離了上下文,要對這些詞做出準確的理解和判斷幾乎是不可能的。應當注意的是細讀并不代表每個詞的意思都要弄明白,特別是對一些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詞語,只要知其所指即可,不必深究。同理,對于一些不在設題區(qū)間,不影響理解文意的一些難懂的晦澀詞句也不要過于糾纏。三 比對,分析綜合信息解答該類試題,首先,要準確理解題干的要求;其次,要理解所給選項文句的含意;最后,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與題干的所指是否契合。具體而言,應采用以下四個步驟進行:1明要求題干信息是我們篩選文中信息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給我們篩選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應對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篩選信息。解答時,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準確把握題干的關鍵詞,尤其是內(nèi)涵豐富的概念;其次要弄清所考查的設問方式,如是“正確”還是“不正確”,是“直接表明”還是“間接表明”等,這是解答信息篩選題的前提和關鍵。2讀全文要以試題為依據(jù),對給定的材料進行整體閱讀,初步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與層次,明確篩選的目的,確定篩選的范圍。3找信息就是要依據(jù)題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帶著問題去理解、辨析。對于信息篩選題,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題,要從文章中的關鍵句意、層意入手,發(fā)掘其隱含信息。要圍繞文意,仔細判斷各選項中的有關細節(jié),要注意細節(jié)中是否存在著諸如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層次混亂、強加因果,內(nèi)容上的歸納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或遺漏、任意拔高等常見錯誤。4巧比對一般來說,題目所給的信息選項中總會摻雜一些迷惑性很強的錯誤信息,要想篩選出正確的就必須對所給信息句進行認真比較,仔細遴選,明白每一個信息句對或錯的原因,一旦拿定哪一個信息句與題干要求不相符時,就可排除包含該信息句的選項。【難點探究】難點一 文言虛詞的推斷技巧:1辨明詞性,判定用法看該虛詞的詞性,詞性不同,用法肯定不同。同一個虛詞在不同的語境中詞性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如“于”一般為介詞,而“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詩經(jīng))中的“于”為助詞,無實義;“乎”一般為助詞,但在“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師說)中為介詞,當“于(在)”講。除此以外,“以”可作介詞、副詞、連詞、助詞,“其”可作代詞、連詞、副詞、助詞。明確了句中虛詞的詞性,有利于考生準確判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同時,應特別注意有些文言虛詞雖然意義相同,但詞性卻不相同,因此其用法也不同。 2明其位置,細加區(qū)別可根據(jù)虛詞的不同位置,判斷該詞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往往處于不同位置上的虛詞,其意義和用法也不相同。常見虛詞中的有些詞語在某些語句中可能不再是虛詞,而是實詞,考生須要根據(jù)其具體語境加以區(qū)別。如“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記)中的“之”為動詞,意思是“往”。再如“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中的“與”是動詞,意思是“親附、親近”。多數(shù)情況下,實詞與虛詞的意義相去甚遠,根據(jù)詞語的意義就可以區(qū)分。分清實詞與虛詞,同樣能幫助考生更方便、更快捷地解答試題。如“為”,常有動詞“做、干”之類的意義,可如果在“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琵琶行并序)中“為”是動詞,有“寫下”的意思。這類詞雖然不多,卻是高考的“??汀?,屬于實詞虛詞同時考查的形式,考生在復習備考時須要特別注意。3認定其一,代入定奪可以先將試題中引自課本的文言虛詞的含義譯出,再將其代入選文中,就能判斷其意義是否一致;同時,也可結合選文上下文以及課文的上下文,來判斷它們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此方法尤其適用于“課內(nèi)課外,兩相比照”的命題類型。如果考生對選自課文的句子中加點的虛詞能夠認定其意義和用法,就可以把這種“意義和用法”代入相應的試題中的語句,如果能夠使其語意通順,則可以判定為兩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反之,則不同。難點二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一、特殊句式 古代漢語中的特殊句式,是指古代漢語中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式不同的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最常見的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以及主謂倒裝)、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結構。 1判斷句(1)用“者也”表判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3)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4)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表示否定判斷梁父即楚將項燕。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臣本布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且相如素賤人。予本非文人畫士。(6)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 【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2被動句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過秦論) “(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資治通鑒) (2)用“被”表被動“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3)用“見”或“見于”表被動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薄巴揭娖邸?白白地被欺騙) (4)用“于”或“受于”表被動 “不能容于遠近?!?五人墓碑記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資治通鑒) (5)無標志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特別提示】“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但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像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都是此種用法。3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格式: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余、吾、爾、自、之、是)動 時人莫之許(隆中對) 譯文:“可當時的人并不贊許他(這么看)” 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 譯文:“秦人來不及哀嘆自己”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沒有這樣的事” 還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譯文:“不能因為我,(他)還不如自己” 成語有:我無爾詐,爾無我虞譯文:“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從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 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賓語放在動詞前面格式:主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動?a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譯文:“張良問道: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么?” b問女何所思?(木蘭辭) 譯文:“問女兒在思考什么?”c王見之曰:“牛何之?”(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大王看見了問道:把牛牽到哪里?”d何傷乎?(論語) 譯文:“有什么擔憂的呢?” e王曰:“縛者曷為者也?”(晏子使楚) 譯文:“大王問: 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 f吾誰敢怨?(捕蛇者說) 譯文:“我敢埋怨誰呢?” g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譯文:“況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賓語放在介詞前面格式:主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介動? a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譯文:“不這樣,我(項羽)憑什么到這個地步呢?” b誰為哀者?(五人墓碑記) 譯文:“(你們在)替誰哀哭呢?” c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譯文:“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站住腳呢?”d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譯文:“國家用什么來救濟老百姓呢?”e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譯文:“唉!除了這樣的人,我能同誰在一起呢?” f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 譯文:“即使活著,(我)憑什么臉面回漢朝去呢?”(3)陳述句中介詞賓語前置格式:賓介動 鉤以寫龍,鑿以寫龍(葉公好龍) 譯文:“用鉤子來畫龍,用鑿子來雕刻龍” 余是以記之(游褒禪山記) 譯文:“我因此記下了這件事” 一言以蔽之(論語·為政) 譯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 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史記·項羽本紀) 譯文:“楚國的戰(zhàn)士沒有誰不用一個抵擋十個來拼命地作戰(zhàn)的?!?4)用“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 格式:主賓之(是)動 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譯文:“那晉國,哪里有什么滿足呢?”唯弈秋之為聽(弈秋) 譯文:“只聽弈秋的教導”(“唯”譯為“只”,下同)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譯文:“不了解句讀,不能解答疑惑”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 譯文:“只是務必除去那些陳舊的話”唯馬首是瞻(馮婉貞) 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事”還有如成語:唯利是圖(譯:“只圖有利的”)唯賢是用(譯:“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 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并序) 譯文:“我已經(jīng)對她沒有情義了,決不會答應你。” 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并序) 譯文:“盡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兒童相見不相識。(回鄉(xiāng)偶書) 譯文:“小孩子看見了我卻不認識我?!?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保留,如:請你相信(6)“見”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解釋為“我”,這時“見”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 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并序) 譯文:“(我回來時)府吏叮囑我?!?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譯文:“(我)生下來才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背棄了我(意思是父親就去逝了)。”這種情況在現(xiàn)代漢語里也有保留,如:望見恕(希望你寬恕我);有何見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讓你見笑了(讓你笑話我了);望見諒(希望你原諒我)。(7)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 。亞父南向坐。(鴻門宴) 譯文:“亞父范增面向南坐著?!?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秋水) 譯文:“到達北海,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成語有:夜以繼日(譯:用夜晚來接著白天) 4狀語后置我們知道,在現(xiàn)代漢語中狀語置于謂語之前,若置于謂語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翻譯時大多數(shù)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 (1)格式:動以賓 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 譯文:“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狀來裝飾?!?申之以孝悌之義。(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復講述?!备仓哉啤?促織) 譯文:“用手掌覆蓋蟋蟀?!?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伶官傳序) 譯文:“當莊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2)格式:動于(或:乎,相當“于”)賓 使歸就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譯文:“讓他回去向孫將軍求救。” 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能夠在集市上指出我的過錯(的人)?!鼻伊⑹谄淠怪T。(五人墓碑記) 譯文:“并且在他們的墓門前建立石碑?!鄙跷崆啊?師說) 譯文:“在我的前面出生?!?風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譯文:“在舞雩臺上吹吹風?!?3)格式:形于賓 長于臣。(鴻門宴) 譯文:“(他,指項伯)比我大?!?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 譯文:“雖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卻沒有驕傲的情緒?!?定語后置在現(xiàn)代漢語中,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之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后。定語放在中心詞后面,用“者”煞尾,構成定語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語提到中心詞前面去翻譯。(1)格式:中心詞定語者 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命的人。”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荊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戰(zhàn)) 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 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贝逯猩倌旰檬抡摺?黔之驢) 譯文:“村中有個喜歡多事的年輕人。” (2)格式:中心詞之定語者 馬之千里者。(馬說) 譯文:“千里馬。” 國之孺子之游者。(勾踐滅吳) 譯文:“吳國出游的年青人?!?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鐘山記譯文:“鏗然有聲的石頭?!?(3)格式:中心詞之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譯文:“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譯文:“在朝廷做官(或居在高高的廟堂),就要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江湖遠離朝廷(或身處遙遠的江湖),就要為國君擔憂?!?4)格式:中心詞而定語者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五人墓碑記) 譯文:“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員,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5)數(shù)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后面。格式:中心詞數(shù)量定語 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主謂倒置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1)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文:“公子能為別人困難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7省略句(1)主語的省略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蛇)黑質而白章 (2)謂語的省略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 (4)介詞賓語的省略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5)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二、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古代漢語中一個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臨時改變其詞性的語法現(xiàn)象。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另外,詞類活用還包括詞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如名詞活用為動詞,動詞的使動或意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或意動用法等。1名詞作狀語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云、響、景:像云彩、回聲、影子一樣) 人皆得以隸使之(隸:當奴隸) 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舟:用船) 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東、北:在東邊、在北邊) 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夜:在夜晚)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2名詞用作動詞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活用以后,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始見中原氣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 籍吏民,封府庫(籍:登記) 沛公欲王關中(王:稱王)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敵:攻擊)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國賊戾之士哉(仇:報復)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籠:用籠子裝) 大楚興,陳勝王(王:稱王) 日將暮,取兒稿葬(暮:落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3名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使臣服” 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 生死而肉骨(肉:使長肉)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稱王) 4名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中的“師”,就是“以為老師”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把當作賓客) 魚肉縉紳(魚肉:以為魚肉) 孟嘗君客我(客:把當作門客) 君子病無能焉(病:以為病)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以為鑒) 5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潰敗逃跑的軍隊。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詞的動詞,并解釋。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入:產(chǎn)品、收入)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得:收獲、心得) 作有利于時,制有便于物者,可為也(作、制:措施、制度)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鉤黨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動)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收藏、經(jīng)營:金玉珍珠) 司馬子反渴而求飲(飲:飲料、湯食) 6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動用法的動詞,并解釋。 外連衡而斗諸侯(斗:使爭斗)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彎腰)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夭、病:使彎曲,使生病)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鳴:使發(fā)出聲音) 李牧連卻之(卻:使退卻) 中軍置酒飲歸客(飲:使飲酒) 7動詞為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樣。如:“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中的“哀”,就是“為哀憐”之意。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為動用法的動詞,并解釋。 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為動用法,為哭泣)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死國:為國事而死) 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哀:為哀悼)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哀后人也(哀:為哀嘆) 8形容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器。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詞的形容詞,并解釋。 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固:堅固的地勢) 曉看紅濕處(紅:紅花)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紅:綠葉、紅花)。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近:平坦的地方、距離近的地方) 險以遠,則至者少(險、遠:險峻的地方、距離遠的地方)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遠近:天下的人)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高:高處) 9形容詞用作動詞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窮也”中的“窮”,是“走到盡頭”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形容詞,并解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窮:看盡) 恐事窮且得罪,乃再詣相府(窮:揭穿)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美:贊美)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高:升高) 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多:推崇,贊許) 10形容詞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形容詞,并解釋。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弱:使削弱) 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高:使高,抬高) 昂其直,居為奇貨(昂:使高昂) 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11形容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形容詞,并解釋。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赫J為小) 予怪而問之(怪:認為怪) 漁人甚異之(異:認為奇怪) 患志之不立(患:以為憂患) 12數(shù)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 在文言文中,數(shù)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述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shù)量的事物。如:“六王畢,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統(tǒng)一”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數(shù)詞,并解釋。 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一:全,滿)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專一)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貳:背離) 二三其德(二三:不專一,不忠誠) 【技巧點撥】1判斷一個詞語是否存在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須要結合具體語境。若一個句子中沒有動詞,就要考慮句中某個名詞或形容詞是否充當了動詞,如“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滅吳),其中的“禮”原來是名詞,“禮貌”的意思,在這里活用為動詞,是“有禮貌地接待”的意思。修飾動詞的名詞常為名詞作狀語,如例子中的“廟”,指“在廟堂上”。2若句中有動詞,但不是及物動詞,直接翻譯會導致語意不通,就要考慮其是否屬于動詞的使動或者意動用法,如“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赤壁賦),其中的“舞”和“泣”是兩個不及物動詞,如果直接翻譯為“起舞”和“哭泣”,將使語意不通,因此要考慮其使動用法,翻譯為“使起舞”和“使哭泣”才準確。3而形容詞和名詞活用時常為意動用法,如“成以其小,劣之”(促織)中的“劣”原來為形容詞,“差,不好”的意思,這里為意動用法,是“認為不好”的意思?!痉椒记伞恳弧⑽难詫嵲~答題技巧 1漢字字形推斷法 漢字就其形體而言,形聲字居多,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推測我們不很熟知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如“誅”是形聲字,從言朱聲,本義是以言語批評、譴責人,聲討、討伐,懲處、殺戮是它的引申義。 2語法結構推斷法 即考查該實詞在句中充當什么成分,確定其詞性,從而推斷其意義。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刃”字,處在謂語的位置,就應該活用為動詞,取“殺”義。 3整齊句式推斷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如排比句、對偶句、并列結構等,其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對相反,這樣就可以由已知的詞性詞義推測未知的詞性詞義。如“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中的“取”“舉”“割”“收”四個詞的詞性是相同的,詞義是相近的。 4上下文語境推斷法 一個詞一般有多個義項,然而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它的義項只有一個,因此,我們要善于將實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詞義。如“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中的“謝”就需聯(lián)系上下文來斷定其義項,它的上文是項羽要“擊破沛公軍”,項伯來報信給張良,張良將項伯引見給劉邦,劉邦有求于項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下文有“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本句中的“謝”該取“道歉、謝罪”之義。而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莫忘”句中,則應斷定“謝”該是“告誡”之義。 5成語詞匯聯(lián)想推斷法 文言文中有些實詞的意義今天雖不常見,但在某些詞語或成語中仍保留著。在解釋文言實詞時,可以聯(lián)想有關的成語詞匯來推測其在文中的意思。如要問“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中的“薄”字的意義,聯(lián)想成語“日薄西山”就不難推斷“薄”是“接近,迫近”的意思。二、文言虛詞用法推斷“六看” 1看語法結構 借助語法結構分析可以推斷文言虛詞的用法。如“先妣撫之甚厚”(歸有光項脊軒志)中“撫之”是動賓短語,“之”是動詞“撫”的賓語,代詞,代“嫗”,可譯為“她”。 2看對應位置 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陶潛歸去來兮辭)中“以”和“而”處于對應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以”和“而”一樣,也是表修飾的連詞。 3看特殊標志 文言文段與段、句與句的銜接過渡,起承轉合,常由一些虛詞充當標志性詞語。這些詞語多用來發(fā)議論、轉話題、抒感嘆、表關聯(lián)等。根據(jù)標志性詞語,可推斷其用法。如“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夫”用在段首引發(fā)議論,是發(fā)語詞,可不譯。又如“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蘇洵六國論)中“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說一層意思,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 4看語氣表達 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根據(jù)語句所表達的語氣來推斷。如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語氣副詞,但所表達的語氣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其李將軍之謂也(2002年全國卷)表推測語氣,大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第一個“其”表反詰語氣,難道;吾其還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表商量語氣,還是;爾其無忘乃父之志(歐陽修伶官傳序)表命令語氣,一定。 5看刪換變化 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或替換虛詞后句意表達不受影響的一般是連詞。如正確判斷下列四句中“以”字的用法:俅以幸臣躐躋顯位;得全首領以沒;扈從以行;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要確定“以”的詞性,就可先采用“刪除法”。刪除“以”字,例句句意表達受到影響,例句句意表達則不受影響,由此可推斷例“以”是介詞,例“以”是連詞。再作具體分析,例“以”表憑借某種身份,例“以”表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兩者的意義不相同。例“以”都是用在狀語和中心語之間,表示修飾和被修飾的關系,兩者的意義完全相同。此題還可以通過“替換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來替換,例句句意表達受到影響,例句句意表達不受影響,據(jù)此可推斷例“以”是介詞,例“以”是連詞。 6看句式特點 要準確把握句中重點的虛詞的用法,可根據(jù)句式特點進行推斷。如“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杜牧阿房宮賦)是介賓短語后置句,“于南畝之農(nóng)夫”為介賓短語,推斷出“于”是介詞“比”的意思。 解答虛詞題的思路:檢索該虛詞的用法和意義;辨認課內(nèi)語句的出處和意義、用法;放回原文,結合較寬泛的語境加以代入、確認。 提醒:熟記常見虛詞意義和用法是解題的前提,了解課文出處并正確理解是成功的關鍵。 三、文言文閱讀信息篩選題解題技巧 1審清題干,排除干擾。題干信息是我們篩選文中信息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給我們篩選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應對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篩選信息。如“真題演練”例2第3題要求選出“表現(xiàn)羅提督足智多謀的一組”,其中第句“乃改行,投身軍營”,就與題干明顯有差異,只是說明羅提督改邪歸正。因此,在篩選信息時一定要弄清所篩選的信息與題干的要求是否一致。特別注意誰的(是不是這個人的)什么性格、特點(是不是他的這個性格、特點)。 2回歸原文,揣摩用意。選項所給的信息句都是孤立的,但我們絕不能孤立地去妄加揣測,一定要把信息句回歸到原文的語境中去揣摩句子的意思,從而把握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等。其實,在閱讀時就應該對文章信息進行初步篩選,去粗存精;然后就可以將信息句在文中迅速準確地定位,并能夠很好地把握住其信息指向,以便我們篩選出正確的信息。又如“真題演練”例2第3題要求選出“表現(xiàn)羅提督足智多謀的一組”,其中第句“得錢買藥,則兩活矣”,必須回到原文中,這句只是他想辦法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3比較遴選,去偽存真。所給的信息選項中總會摻雜一些迷惑性很強的錯誤信息,要想篩選出正確的就必須對所給信息句進行認真比較,仔細遴選,明白每一個信息句之所以對或之所以錯的原因,從而篩選出正確的信息。還如“真題演練”例2第3題要求選出“表現(xiàn)羅提督足智多謀的一組”,其中第句“公嘗率兵入南山,搜余賊”就有一定的迷惑性,比較后發(fā)現(xiàn),原文句子只是交代了羅提督所做的平常事情。四、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題設障透析及對策 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選擇題,都是根據(jù)語境提供的已知信息進行科學的猜測、選擇、推演,從而破譯未知信息。命題人都在文章細節(jié)處大設迷障,干擾分析。命題人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設障,我們的應對有: 1順序:顛倒、混亂 命題人故意顛倒事情進展的時間,調亂多個事件的先后順序,人為地制造選項錯誤。 要應對此類題目,應理清事件進展的先后順序,可以對事件進行大事年表式的簡要羅列,迷障就自然而然地破解。2事跡:遺漏、添加 命題人故意遺漏或隨意添加事件行為,導致理解題的內(nèi)容無法在原文中找到對應信息。 要應對此類題目,首先應全面疏通文意,羅列事件清單,然后針對選項中的內(nèi)容,在原文相應文段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字、詞,比對無誤則正確。如“真題演練”廣東卷第4題“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中的D項,說“羅提督功成名就后”,就是添加信息。 3因果:強拉、臆斷 命題人對原文的事件與行為主觀臆斷,或把本不構成因果關系的幾個事件強拉硬扯,形成既定事實,以誤導考生。如“真題演練”廣東卷第4題要求“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中的D項,說“羅提督讓他人提醒自己,以此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只要你回歸原文,揣摩一下原文意思,就會發(fā)現(xiàn)原文“羅每對人言生平作賊事”無“讓他人提醒自己,以此為鑒,再也不做違法之事”之意。 要應對此類題目,應特別注意選項中表示或暗示前因后果的虛詞,如“以”“因此”“為此”等,同時剖析原文內(nèi)容的內(nèi)在關系能否構成因果。 4詞句:誤解、偏差 命題人有意無意地錯誤理解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句,對常見的多義字詞或古今異義詞淺顯理解,導致內(nèi)容理解上的嚴重偏差,以偏概全。如“真題演練”四川卷第4題要求“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選擇表述不正確的一項,其中C項有“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原文中“非霸王之臣”,根本沒有反對的意思,只是謙虛地說自己不是那種靠征伐幫帝王稱霸天下的臣子,這就采用了誤解法。 要應對此類題目,應特別關注原文中的一詞多義詞及古今異義詞。 5對象:雜糅、失當 命題人有意無意弄錯對象,或者故意將他人的事情混淆在一起,特別是文言文有不少省略,省略的對象很容易搞混,從而造成理解上的失誤。 此類題目是針對文中人物眾多,答題時間緊而不易理清頭緒而設置,所以考生只要耐心地理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可以輕易地找出錯誤。五、文言文斷句四步法 (一)通讀全文,弄懂大意 首先要正確判斷所要斷句的文體。如果是有故事情節(jié)的傳記文,就必須掌握它的大致情節(jié)、中心事件和人物間的關系;如果是議論說理文,就要明確這篇文章的論述中心,再根據(jù)中心進一步明確前后的邏輯關系??傊瑪嗑淝?,必須把所給文段通讀幾遍,盡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二)循序漸進,先易后難 在熟讀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先斷有把握的部分,后斷拿不準的部分。對于容易斷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線或標點;對于暫時難以確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 (三)借助“特征”,巧妙斷句 “特征”即特殊詞語,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曰”“云”“言”之類的動詞,一類是虛詞。尤其要注意虛詞,因為虛詞使用頻率高,語法功能強,借助虛詞,能幫助我們準確斷句。特殊詞語輔助斷句,可概括為如下:“曰”后冒號(:)“哉”后嘆(!),“蓋”“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則”“以”一般在中間,“耶”“乎”經(jīng)常表疑問(?),“矣”“耳”后邊加圓圈(。),“也”“者”作用表停頓,或句(。)或逗(,)酌情看。(四)注意句式,輔助斷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或排比,或對偶,或對稱。這種形式有時候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斷句。另外還可以借助語法來輔助我們斷句。 六、文言翻譯題答題技巧 (一)文言文翻譯四個步驟 1審。在翻譯之前,首先要審清文言文語句中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梢韵仍诓莞寮埳铣乱⒁獾闹匾木洌缓笥霉P將這些語法現(xiàn)象一一地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將文言文語句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開來,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釋。 3連。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逐一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用“信”“達”“雅”的標準去要求它。4謄。在逐一查對落實到位后,將草稿紙上連綴好的譯句謄寫到答題卷上。謄寫過程中還要做到“三清”“三不”?!叭濉本褪蔷砻媲鍧?,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繁體字和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不寫錯別字。 (二)文言翻譯關注六個采分點 1句子大意。要聯(lián)系具體語境進行準確翻譯,確保句子通順完整,譯出句子的大意。 2關鍵實詞。對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多義詞等句中關鍵詞語,翻譯時要聯(lián)系全文,結合上下文語境仔細推敲。 3重要虛詞。一般情況下是大綱規(guī)定的18個虛詞,也就是說句子翻譯時,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順,包括語氣、銜接、上下句連貫等,都要注意重要虛詞的用法。 4詞類活用。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活用詞的詞性及詞義,要將活用的詞準確地譯出來。 5固定結構。古漢語中有些不同詞性的詞,經(jīng)常連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格式,翻譯時要注意這些“習慣句式”。 6特殊句式。要特別注意譯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句要將顛倒的語序理順,被動句要譯出被動的關系,省略句要將省略的內(nèi)容補全。 考向一 傳記類一、【2017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汪容甫先生行狀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于市,因遍讀經(jīng)史百家,過目成誦。年二十,應提學試,試射雁賦第一,補附學生,詩古文詞日益進。儀征鹽船阨于火,焚死無算,先生為哀鹽船文,杭編修世駿序之,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顯。當世通儒如朱學士筠,盧學士文弨,見先生所撰,咸嘆賞以為奇才。年二十九,始顓治經(jīng)術。謝侍郎墉提學江左,特取先生為拔貢生。每試,別為一榜,列名諸生前。侍郎嘗謂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其見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學浙江,先生往謁,答述揚州割據(jù)之跡、死節(jié)之人,作廣陵對三千言,博綜古今,天下奇文字也。畢尚書沅總督湖廣,招來文學之士。先生往就之,為撰黃鶴樓銘,歙程孝廉方正瑤田書石,嘉定錢通判坫篆額,時人以為“三絕”。先生于六經(jīng)、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罔不綜覽。乃博考三代典禮,至于文字訓詁、名物象數(shù),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內(nèi)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學,著春秋述義,識議超卓,論者謂唐以下所未有。為文根柢經(jīng)、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質直,不飾容止,疾當時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說,斥之不遺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詩之善,則稱之不置。事母以孝聞,貧無菽水,則賣文以養(yǎng),左右服勞,不辭煩辱。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學其行,竊聞于趨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說尚書訓詁,極獎勵,以為可讀父書,則又有知己之感焉。雖不能文,尚欲揚榷而陳之,以告后之君子。(選自王文簡公文集,有刪節(jié))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助書賈鬻書于市 鬻:賣B先生往謁 謁:拜見C稱之不置 置:置辦D尚欲揚榷而陳之 陳:陳述 7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qū)。古人敘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江左即江東。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古人參加科舉考試須如實填報三代履歷。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飯。多形容清貧者對長輩的供養(yǎng),如成語“菽水承歡”。D趨庭:論語中有孔鯉“趨而過庭”的記載,后世將子承父教稱為“趨庭”。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2)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9根據(jù)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為文方面的特點,不超過30個字。(4分)【答案】6C7B8(1)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師。(得分點:“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心慰問超過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啊?。ǖ梅贮c:“歿”“存”“篤厚”各1分,句意1分)9治學:范圍廣泛,學有專精。為文:取則于古,自成一家。【解析】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7 平時做好文言常識儲備,通讀全文,理解內(nèi)容,結合句子,調動積累,仔細辨別。B項,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究键c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8 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譯應當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把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點詞匯和特殊句式。(1)注意“先”“以”“北面”的意思。(2)注意“歿”“存”“篤厚”的意思?!究键c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9 根據(jù)原文“六經(jīng)、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罔不綜覽”“博考三代典禮”“為文根柢經(jīng)、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考點定位】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緟⒖甲g文】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從小失去父親,愛好學習。因為貧窮不能買書,幫助書商在市場賣書,于是讀完了經(jīng)史百家之書,看過就能背誦。二十歲,參加提學試,以射雁賦考取第一,補附學生,詩和古文詞逐漸進步。揚州江面某次漁船失火,燒死無數(shù),先生作了哀鹽船文,杭世駿為之作序,認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因此名聲大顯。當代的儒學大師如朱筠,盧文弨,見先生寫的這篇文,都感嘆贊賞認為是奇才。二十九歲時,開始讀經(jīng)集的史書,提學江左謝墉,特意提拔先生為貢生。每次考試,另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侍郎曾經(jīng)對別人說:“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師?!彼豢粗鼐拖襁@樣。朱文正到浙江做提學使,先生去拜見,敘述了揚州割據(jù)之事跡、為氣節(jié)而死的人,做廣陵對三千字,博綜古今,天下的奇文啊。尚書畢沅任湖廣總督,招來文學之士。先生去投奔他,寫了黃鶴樓銘,歙縣程孝廉方正把文章書寫在石頭上,嘉定錢通判坫進行刻篆,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三絕”。先生對于六經(jīng)、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都有閱讀。于是考證夏商周三代的典禮,甚至文字訓詁、名物象數(shù),以撰寫論文見長,寫了述學內(nèi)外篇。又深入鉆研春秋之學,寫了春秋述義,見識觀點都很卓越,評論的人說唐以后再也沒有比得過他。做文章根植于經(jīng)、史,受漢、魏文學的影響,沒有沿習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的文學風格,而取法古人,因此自成一家。性格正直,不注重神態(tài)舉止,痛恨當時的陰陽邪說、釋老的神怪之說,不遺余力地批判它們。如果遇到好的文句,卻不吝嗇地稱贊。侍奉母親以孝順聞名,貧窮沒有飯食,就賣文章供養(yǎng)母親,在母親身邊伺候,不辭辛苦。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心慰問超過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五十一歲時,在杭州西湖之上去世。先生,是大家們所推重佩服的。他的學問和品行,私下聽說子承父教很長時間了。先生對于我所說的尚書訓詁,大為獎勵,認為可以讀父輩的書籍,又有知己之感啊。雖然不能寫文章,想要約略舉其大概、扼要進行論述,來勸告后世的君子?!咀兪教骄俊浚?015·新課標全國,4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19分)孫傅,字伯野,海州人。登進士第,為禮部員外郎。時蔡翛尚書,傅為言天下事,勸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翛不能用。遷至中書舍人。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給事中許翰以為傅論議雖偶與軾合,意亦亡他,以職論事而責之過矣,翰亦罷去。靖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兵部尚書。上章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豐法慧國,崇、觀法惠奸?!睍r謂名言。十一月,拜尚書右丞,俄改同知樞密院,金人圍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敗退,墮于護龍河,填尸皆滿,城門急閉。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欽宗詣金帥營,以傅輔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屢貽書請之。及廢立檄至,傅大慟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金人來索太上、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并斬十數(shù)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竊太子出,都人爭斗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茍不已,則以死繼之?!痹轿迦?,無肯承其事者。傅曰:“吾為太子傅,當同生死。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彼鞆奶映?。金守門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預?”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當死從?!笔窍Γ揲T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紹興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節(jié)選自宋史·孫傅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B.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C.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D.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蘄州安置/答案 A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進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解析 本題從文學文化常識的角度設題,考

注意事項

本文(2018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專題08 文言文閱讀教學案(含解析))為本站會員(Sc****h)主動上傳,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wǎng)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