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導(dǎo)學(xué)案教師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核舟記導(dǎo)學(xué)案教師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語文八(下)第三單元 備課人: 審核人: 總課時數(shù):
《核舟記》導(dǎo)學(xué)案
學(xué)習(xí)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句式,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2.學(xué)習(xí)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形式,以空間位置和物、人的主次為說明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國古代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
4.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學(xué)習(xí)重點
1、重點文言詞語的積累
2、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學(xué)習(xí)難點
學(xué)習(xí)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形式,以空間位置和物、人的主次為說明順序,有重點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知識鏈接
2、
課文介紹了王叔遠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藝,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shù)的偉大成就。篇幅雖短,卻說明順序合理,就連雕刻家的藝術(shù)構(gòu)思都介紹得淋漓有致,確實令人驚嘆。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細致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體的描繪和生動的說明。這無疑給我們以很多啟示。
學(xué)習(xí)過程
第一課時
基礎(chǔ)過關(guān)
一、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學(xué)生朗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文學(xué)常識:
本文作者魏學(xué)渏(約1596——1625),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選自《虞初新志》,本書是由清代漲潮編輯。
2.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罔( ?。∠ィā 。?髻(?。? 倚( ) 戌( )篆( ?。?
3、 八分有( ?。┢妫ā 。? 詘( )右臂支船 石青糝( )之 舟楫( )
3.朗讀示范:
明 \有\(zhòng) 奇 巧 人\ 曰 王 叔 遠 中 \峨 冠 而 多 髯 者\ 為 東 坡
珠\可歷歷數(shù)也。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4.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學(xué)習(xí)小組為單位,完成正確讀、準確譯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學(xué)生互動共同研究解決閱讀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
5. 找出通假字,并分別寫出本字。
(1)詘右臂之船: ______________ (2)手倚一衡木: _
4、_____________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______________(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______________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______________ (2)、能以徑寸之木______________
(3)、為宮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___ (4)、罔不因勢象形______________
(5)、嘗貽余核舟一______________ (6)、蓋大蘇泛赤壁云______________
(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______________ (8)、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___
5、___________
9、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______________10、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______________
11、其兩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12、佛印絕類彌勒______________
13、舟尾橫臥一楫______________14、其人視端容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其船背稍夷______________16、虞山王毅叔遠甫刻______________
17、鉤畫了了______________18、而計其長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為人五;為窗八__
6、____________2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______________
6.翻譯下列句子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技亦靈怪矣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整體把握
7、整篇文章的又是按怎樣的思路來結(jié)構(gòu)全文的呢?
總述(概述、評論)→分述(空間順序、由主到次)→總述(總結(jié)、評論)
8、.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給我們介紹這個精巧的核舟的嗎?(抓關(guān)鍵詞)
按空間順序,有總到分,由主到次進行說明。關(guān)鍵詞:中軒敞者為倉→船頭坐三人→舟尾……→其船背……
7、8兩題展示說明:老師可
9、以提示學(xué)生理出說明順序,也就是文章結(jié)構(gòu),再就重點說明部分畫出關(guān)鍵詞,再在黑板上畫出簡易核舟,在圖上標出分別說明的部位,這樣學(xué)生更易于理解說明順序。
第二課時
文本局部探究
1、 朗讀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可以看出,說明的對象是什么?要說明核舟的什么特征?
核舟(從總體上敘述評論核舟)。說明核舟“奇巧”的特點
2.文中最能體現(xiàn)王叔遠構(gòu)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話是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3.點明核舟雕刻主題的句子是:(用文中的話回答)
蓋大蘇泛赤壁云
4.蘇軾《赤壁賦》《后赤壁賦》中分別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的名句是:
《赤壁賦》:“清風(fēng)徐來,
10、水波不興”;《后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它們有什么作用?
暗示核舟的主題
5.核舟雕刻的“蘇、黃共閱一手卷”這一畫面,表現(xiàn)出了畫中人物怎樣的神情?
反映出蘇黃陶醉于這山光水色之中,陶醉于書畫所表現(xiàn)的境界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表現(xiàn)出他們的豁達的胸懷。
6.最后一段中,作者一一舉例核舟上雕刻的內(nèi)容,并用數(shù)字加以說明,其作用是什么?
顯示舟的容量之大,所刻內(nèi)容之多,與開頭的數(shù)字相照應(yīng),為下文“靈怪”句蓄勢。
7怎樣表現(xiàn)奇巧、靈怪?
回答提示:從核舟尺寸,所刻人物(數(shù)量、表情、神態(tài)等),所刻物件、文字數(shù)量,從所刻的精致程度等方面來表現(xiàn)出“奇巧”“靈怪”之特點。
深化提
11、升
.品析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致、描寫生動的特點。
(1)注意作者的細致觀察。
課文第一段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云”,課文哪些地方說明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赤壁”呢?(評點在文章相關(guān)句空白處)
從所刻的蘇軾的《赤壁賦》:“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后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的句子可以看出所刻人物為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至少有三個地方說明是“泛舟”。第一,從“蘇、黃共閱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從“舟尾橫臥一楫”船漿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從“舟子”“居右者……若嘯呼狀。居左者…
12、…若聽茶聲然”可知“泛舟”。從詩句可以推測是泛舟赤壁的。
(2)揣摩語言,品味文中生動傳神的描寫。
A、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B、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D、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示范分析B句:寫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灑脫不群的神態(tài),放浪形骸、超脫塵世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到他在望著天空和兩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風(fēng)明月中。
小組成員分別選例評點:
參考:
如A句描述蘇黃二人泛舟時的閑適心情
13、,二人共閱一手卷,顯得那么情深意篤。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卻了現(xiàn)實的煩惱,這是何等曠達的襟懷啊。如C、D句描寫得細致入微,神韻畢具,惟妙惟肖,一個悠閑自在,一個神情專注,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快、愉悅的氣氛。
這些生動傳神的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作者在說明這件雕刻品時,不為原作所囿,在細節(jié)上又大膽想像,進行了藝術(shù)上的再創(chuàng)造,賦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這啟發(fā)我們說明事物時不應(yīng)是呆板平實的,而應(yīng)該是能打動人的,給人以想像的。
拓展延伸
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
14、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書林紀事》)
1.解釋下面各句中加點的字。
①書遂大進于是、就 ②平生于書對于
③文征明臨寫《千字文》臨摹 ④或答人簡札有時
2.將“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稍微不稱心,必定再三更改而不感到厭倦。
3. 讀了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答:要想學(xué)好一種本領(lǐng),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一絲不茍、腳踏實地的學(xué)習(xí)、訓(xùn)練,絕不能敷衍了事。
反思與感悟
讀了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獲呢?(知識、技能、人生啟示等談一點即可)
同上面3題,稍微拓展即可
附譯文:
文征明臨貼寫《千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fā)精致巧妙。...
5
東??h初級中學(xué)八年級語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