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第1部分 第一講 文言文閱讀 第9篇 馬說復習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 第1部分 第一講 文言文閱讀 第9篇 馬說復習課件(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9篇馬說考點梳理 一、重點字詞句1. 通假字(1)才美不外見_通_,意思為:_(2)食之不能盡其材_通_,意思為:_通_,意思為:_(3)其真無馬邪_通_,意思為:_見 現(xiàn) 顯現(xiàn) 食 飼 喂養(yǎng) 材 才 才能 邪 耶 相當于“嗎” 有時 這樣的 怎么 同樣 辱沒 吃盡 日行千里 用鞭子打 吃 通“飼”,喂 動詞,用鞭子打 名詞,馬鞭子 能力 能夠 只是 兩馬并駕 著稱 正確的方法 竭盡 通曉 拿著 面對 6. 重點句子翻譯(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yōu)點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3)執(zhí)策而臨之,
2、曰:“天下無馬!”(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副詞前置。應為“欲與常馬等且不可得”。)(5)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判斷句?!耙病北砼袛唷?手里拿著鞭子,面對著千里馬,卻說:“天下沒有好馬!”想要他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 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不認識千里馬吧! 二、文意理解與探究1. 說說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 說說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1. 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為社會所用。全文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3、并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2. 千里馬喻人才,伯樂喻能發(fā)現(xiàn)、賞識并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fā)現(xiàn)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于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3. 從文中看,千里馬遇不到伯樂,他們有著怎樣的命運?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反映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4. 韓愈認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請談談理由。3.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反映當時不重視人才,不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社會現(xiàn)實。4. 只要是“千里馬”,才能就會施展出來。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4、,只要自身有實力,不論什么條件下都能施展自身的才華。5. 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自己的看法。5. 當今社會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但是也需要發(fā)現(xiàn)人才的伯樂,發(fā)現(xiàn)人才,使其能夠發(fā)揮所長,創(chuàng)造價值。強化訓練 (2016河南)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導學號:15544006)(一)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_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
5、其能千里也?(馬說)(二)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笨鬃釉唬骸笆抑兀赜兄倚拧!狈翘撗砸?。陛下秉四海之眾,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yǎng)禾,君之明者善養(yǎng)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節(jié)選自漢書)【注釋】秉:執(zhí)掌。柱干:比喻擔當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資質的人。英?。航艹鋈宋铩 2. 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 千里馬吃一頓(次)有時(或許)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要根據(jù)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yǎng)它。3. “也”常表示某種語氣,同時暗含情感。結合語段(一)第一段的內容,說說其結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 對千里馬被埋沒的痛惜(不平)之情。4. 根據(jù)語段(一)和語段(二)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填空。 兩個語段都在談人才問題,都認為社會上有人才。人才怎樣才能不被埋沒?語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強調_;語段(二)用_的論證方法,強調_。統(tǒng)治者應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 道理論證 統(tǒng)治者應采取措施,招賢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