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老山界》知識梳理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6課《老山界》知識梳理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docx(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酷問酷答之《老山界》
!1!
!1!
【課文整體感知】
1. 課文是以什么為線索敘述的?通讀全文,畫出能夠提示文章線索的詞句。
明確:本文是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zhuǎn)移為線索安排文章層次的。能夠提示文章 線索的詞句有:“下午才動身” 一 “天色晚了” 一 “天黑了才到山腳” 一 “滿天 都是星光” 一 “半夜里” 一 “黎明的時候” 一 “到了山頂,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多鐘” —“一直到宿營地”。
2. 本文的敘述順序是什么?好處是什么?
明確:本文的記敘順序是順敘。這樣寫的好處在于:①使文章脈絡清楚;② 使文中的敘事和描寫都合情合理
2、,例如,由于“天色晚了”,因而“肚子餓了”, 加上“走不了幾步,又要停下來”,于是“許多人煩得叫起來,罵起來”就顯得 不奇怪了;③按時間順序先設置懸念后作解釋,這樣能產(chǎn)生扣人心弦的效果。如 沿著山溝向上走的時候,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老山界 這座山一定非同一般,特別難爬,讀到后面證實了,這座山的確是特別陡峭。
3. 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你能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難" 的語句并歸納概括嗎?寫這些困難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紅軍在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有:①走路難:山路狹窄、 崎嶇、屈曲、陡峭;②處境難:后有國民黨軍隊迫擊,紅軍邊跟敵人開火邊行軍; ③
3、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④睡覺難:夜宿峭壁,寒氣逼人。
寫這些困難的目的是反襯紅軍戰(zhàn)士英勇頑強的斗志和精神。
4. 面對重重困難,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是如何對待的呢?試從文中找相關詞句。
明確:①走路難:打趣逗笑,奮勇登山。②毫不畏懼,嘲笑敵機。③鼓著勇 氣,繼續(xù)前進。④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5. 本文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把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刻畫得具 體形象?
明確:主要通過紅軍戰(zhàn)士爬山時的行動、語言、場面、景物描寫。
行動描寫:行動描寫貫穿全篇,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只 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
語言描寫:如第15-17段:“不要掉隊呀! ”“不要
4、落后做烏龜呀! ”“我們頂 著天啦!”表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相互鼓勵的團結(jié)精神和豪邁樂觀的英雄氣概。
場面描寫:如對“之”字奇觀的描寫,實際上是對戰(zhàn)士爬山時的場面描寫, 突出了紅軍人數(shù)之多,爬山場面的雄奇壯觀,反襯了山勢的高峻陡峭,山路的曲 折難行。
景物描寫:課文的景物描寫主要有三處,分別在第13段、第23段、第32 段。
【課文細節(jié)探究】
1. 首段交代了些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確:介紹了老山界的高度(三十里高)和名稱(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交 代老山界的高度,旨在說明山高難以翻越,起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文題用土名 “老山界”而不用“越城嶺”,有通俗親切之感,暗示紅軍是人民的軍隊,與老
5、百姓是一家人。
2. 課文寫紅軍翻越老山界,卻在第2-10段用了不少筆墨寫與瑤民大嫂的攀 談,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瑤民長期遭受軍閥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躲 起來”己成習慣。但是,經(jīng)過攀談,瑤民感受到了紅軍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的關切, 所以不但不害怕紅軍,還用行動來支持紅軍。這反映了紅軍不但是戰(zhàn)斗隊,也是 宣傳隊和播種機,是為人民謀福利的軍隊;同時也反映出了人民群眾一旦了解了 紅軍,就會擁戴紅軍、支持紅軍的現(xiàn)實。人民軍隊人民愛。這從一個側(cè)面豐富了 課文的中心思想。
3. 第3段寫道:“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 起來了。"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
6、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 財產(chǎn)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xiàn)實。
4. 第10段寫道:“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 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本渲小吧?“顯 眼”有什么作用?
明確:“生怕”意思是“很怕”,不是一般的怕;“顯眼”意思是明顯而容易 被看到,以引人注目。這些詞語起強調(diào)作用,表現(xiàn)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 護。
5. 有感情地朗讀并深入品析第12-23段,概括這一層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紅軍戰(zhàn)士因山勢險峻,很難翻越,晚上露宿在寒冷的山上。
6. 第13至19段,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來描
7、寫紅軍戰(zhàn)士星夜爬山的場面的? 有什么作用?
明確:星夜爬山的場面描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生動。作者從不同的視角方位 描寫。如寫“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寫從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只見火把排成 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贝?寫走到“之”字形的路上向下看的情景:“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 腳底下?!痹谏鲜鰞啥问鲋g,作者又配以紅軍戰(zhàn)士身臨絕壁仍舊很樂觀的語言 描寫:“不要掉隊呀! ”“不要落后做烏龜呀! ”“我們頂著天啦! ”這樣,山路的曲 折遷回,山勢的陡峭險峻,均很逼真、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覺到 老山界的“高”和“險”,有力地突出了行軍的
8、困難。作者就是以此為背景,描 寫了紅軍戰(zhàn)士豪壯的語言、暢快的心情,渲染了他們頑強不屈的斗志和艱苦樂觀 的情緒,從而表現(xiàn)了他們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的精神面貌。
7. 課文在第13和19段兩次寫到火把,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里兩次寫火把,第一次觀察點開始在山腳,是仰望“之”字形火把; 第二次觀察點在山腰時,先仰視,后俯視。作者通過寫火把來表現(xiàn)山路陡峭險峻。
8. 具體分析第13段景物描寫的特點及作用。
明確:“之”字形說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與星光連接,寫山勢之高,表 現(xiàn)了老山界的險峻;“許多” 一詞,既說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說明有成千上 萬的紅軍戰(zhàn)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織在一起,
9、組成了瑰麗、壯觀的景象。
“奇觀”一詞表現(xiàn)出這一景象的奇特罕見,表現(xiàn)紅軍隊伍的宏偉氣勢并頌揚了紅 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總而言之,這一段景物描寫形象地寫出了星光與火把交相輝映的自然奇觀, 間接地反映了山路的曲折,山勢的高大、險峻,又烘托了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樂觀主 義精神。
9. 第22段寫道:“但這是沒有辦法的,只得裹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句中“橫著心"有什么含意?
明確:“橫著心”有“下決心,不顧一切”之意,回應了上文對夜宿峭壁高、 險、陡環(huán)境的描寫,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英雄氣概。
10. 在第23段的景物描寫中,作者的立足點在哪里?選擇了怎樣的觀察方法
10、和觀察角度?調(diào)動了什么感官進行觀察?觀察到了什么?
明確:立足點是半山腰,作者采用了定點觀察的方法,寫景順序是由遠及近, 觀察角度有仰視(看天上的星星),再平視(黑的山峰),有環(huán)視(四圍的山),有俯 視(下邊有幾堆火沒有熄,有戰(zhàn)士在火旁小聲說話)。
作者先寫視覺所見(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再寫聽覺所聞(凍醒了的同志們圍著火堆小聲地談著話;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 響)。這所見所聞既表現(xiàn)征途生活的艱苦,又有樂觀的情趣。
11. 分析第23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明確:“綴”字傳神而又具立體感,好像人工裝點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 景之美,表現(xiàn)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感受
11、自然景色的豐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勢的險峻和連 綿,又暗示了紅軍的艱難處境。“矗立”,形象地說明困難像攔路虎阻擋在面前, 但是直立、高聳的老山界阻擋不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也改變不了他們對長征 必勝的信念。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時連續(xù)不斷的細微聲音,比喻戰(zhàn)士們輕細的話語聲, 說明戰(zhàn)士們被凍醒次數(shù)之多:“野馬奔馳”寫半夜山風之大,又喻寒風刺骨;“山 泉嗚咽”用擬人化手法喻山泉時斷時續(xù),又暗指山勢崎嶇;“波濤澎湃”形容林 木被風刮動的聲音。人聲和大自然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 美,透露出勃勃生機,
總之,在寒氣逼人、刺入肌骨的環(huán)境里,
12、紅軍戰(zhàn)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 景,細聽耳邊聲,可見他們的鎮(zhèn)定與堅忍。這是對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 的形象刻畫。
12. 第23段中,作者主要運用了聯(lián)想的表現(xiàn)手法,請說說其表現(xiàn)作用。
明確:“半夜里,忽然醒來”以后的所見所聞的描寫,繪形繪聲繪色,著力 渲染,四個比喻刻畫入微。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仍能聯(lián)想到璀璨奪目的寶石, 象征希望的春蠶,自由奔馳的野馬,若斷若續(xù)的山泉,激情澎湃的波濤……由此 可見,紅軍指戰(zhàn)員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
13. 除了聯(lián)想之外,作者在第23段景物描寫中還運用了以聲寫靜、以動村 靜的表現(xiàn)手法,請找出這樣的句子,并品味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明碗:如“耳朵里有不可捉
13、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 細切的,像……”在深山里,在極靜的時候,在半睡半醒之中,確實使人有這種 感覺,有的聲音,分明來自遠處,可是由于靜,聽起來仿佛近在咫尺,而且響亮 洪大;有的聲音,分明來自近處,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疊,反響回蕩, 愈傳愈遠,愈變重細。而且,風聲、水聲、林木呼嘯聲等等,混雜一起,變化萬 端,引起人的種種聯(lián)想。
14. 紅軍戰(zhàn)士不是很團結(jié)的嗎?可是為什么課文第24段寫山下有人送飯上來
時,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
搶了一碗就吃” ?
明確:“搶”是一個中性詞,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并沒有互相爭
奪之意,用在紅軍身上,是為了說
14、明吃飯的迅速。因為“山路很難走”,“今天無
論如何爬過這座山”,“機關槍聲很密……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不可能有 充裕的時間吃飯。“搶”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為了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時間 吃飯的動人場面。
15. 第30段寫道:“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
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身手呢?”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為什么 說飛機“嘆息” ?
明確:這句話寫出紅軍隊伍在爬山途中還要時刻受到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追 堵截,這是紅軍所面臨的又一困難。用“嘆息” 一詞是以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 反映了紅軍戰(zhàn)士對自己戰(zhàn)斗能力的確信。
16. 第31段寫道:“我們完成了任
15、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shù)秸麄€縱隊每 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句中“一個堅強 的意志”或“這個意志"指什么?
明確:指紅軍為北上抗日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堅強 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17. 分析第32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明確:最后一次描寫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見,景色明朗清新,表達了克服困 難后的愉快,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歡暢、輕松的心情,集中展現(xiàn)了一種前景光明的意境。
18. 作者在文中細致地描寫了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
說“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文章最后一段的補筆,是以老山界的困難來突出整個長征路途的艱難, 也突出了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從而深化了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