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欣賞詩歌之美
——賞讀《古代詩歌五首》
【教學目標】
1. 熟悉詩歌內容。
2. 能欣賞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3. 從詩歌中獲得積極進取的力量
導入:漢字是形象化的文字,從我們開始識別漢字時起,就受到這種形象化
語言的熏陶。詩歌是用形象說話,所以,中國人從小到大,自古以來就有詩歌的
天賦。詩歌也是中國非常繁榮的藝術形式,無論詩經、離騷、還是唐詩宋詞元曲,
都也是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寶。
今天,我們就結合7年級語文第21課,與同學們一起欣賞中國詩歌的魅力。
我們著重從四個方面欣賞: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意境是詩
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
2、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1. 語言美:(詞語、句子的角度)
2. 意境美:主觀感受與客觀的景物交融而產生的藝術境界(或畫面)
3. 情感美:(結合寫作背景,體會詩歌的主旨,詩人的情感)
4. 哲理美:(可以普遍適用的道理)
一、賞讀《望岳》(教師引導)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寫作背景】杜甫23歲時前往洛陽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落第而歸。杜甫不
以為意,隨后,興致勃勃地前往齊、趙(河北、山東等地)漫游,這首詩就是在
漫游途中所作。
1.語言美
重點選擇一些詞語
3、或者句子進行賞析。
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齊魯兩國國家也容納不下一一突出
泰山之綿長。
鐘(神秀):聚集天地之神奇秀美。一一突出泰山的美麗。
割(昏曉):把陽光的光線割斷,以致一面是清晨,另一面己成黃昏。一
—突出泰山的高大。
2. 意境美
主觀感受與客觀的景物交融而產生的藝術境界(或畫面)。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造物主鐘愛泰山,把神奇秀麗集中在它身上,高大的泰山猶如一把聳入天際
的鋼刀,生生地割斷了太陽的所有光線,以致山這邊是清晨般明亮,山那邊卻猶
如進入了黃昏般昏暗。一一此所謂真正的遮天蔽日?。。ㄐ蹨喼溃?
3. 情感美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4、,登泰山而小天下。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會當凌絕頂,
—覽眾山小)
4. 哲理美
當你攀越頂峰,回望曾經經歷的困難、磨難,你會覺得,它們也不過如此罷
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
二、討論賞讀《登飛來峰》(學生討論后師生共賞)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寫作背景】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登飛來峰》是他30歲時所作,其
時,他知縣任滿回鄉(xiāng),正是年輕氣盛,躊躇滿志之時。數(shù)年后,王安石給宋仁宗
上了萬言書,系統(tǒng)提出了變法的主張。
浮云:在古代詩歌中,往往借代奸邪小人
《玄中
5、記》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
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
1. 語言美:
雞鳴、日升: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
2. 意境美: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表現(xiàn)了飛來峰上干尋塔之高聳入云,站在塔上,可以感受的清晨太陽第一縷
光線的照耀,還能聽到天雞的第一聲啼鳴一一真乃目極萬里,聲聞遐邇?。?
3. 情感美
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3,哲理美
只要站得足夠高,就不怕浮云遮住了眼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
高層)
三、賞讀《登幽州臺
6、歌》《游山西村》《己亥雜詩》
分組討論,每組重點賞讀一首詩。從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等角
度賞讀,并根據討論情況,寫出2-4方面的賞析文字。
(一)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zha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xid
【背景資料】陳子昂直言敢諫,但不被重用,并一度下獄。后來,武則天委
派其侄子武攸宜率軍征討契丹,陳子昂擔任隨軍參謀。面對武攸宜的昏庸,陳子
昂屢屢進諫,非但不被采納,反被降為軍曹。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
泡影,因此登上幽州臺,慷慨悲吟,寫下了這首詩。
幽州臺: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因燕昭王曾將黃金置于其上以招
納
7、賢才而得名。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寫作背景】陸游積極支持抗金將帥張浚北伐,戰(zhàn)敗后,遭到朝廷主和派的排
擠打擊,罷官歸里。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的愛國情緒,使他在
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里。
(三)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寫作背景】己亥年( 1839年),鴉片戰(zhàn)爭前一年。各國列強紛紛崛起,
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早己沒
8、有了昔日的輝煌,統(tǒng)治階級卻仍然昧于世界變化,腐
朽沒落。龔自珍力主改革弊政,卻受到排擠,憤然辭官南歸。這一年,他一共寫
了 315首詩,并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己亥雜詩》。
參考示例:
(一)《登幽州臺歌》
1. 語言美
悠悠:寫出了天地的遼闊、遙遠。
愴然:個人面對浩渺天地,悲傷凄惻的樣子。
2. 意境美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俯仰古今,寫出了時間之綿長久遠。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空間之遼闊空曠,反襯個人之孤單渺小。
3. 情感美
在漫長的時間長河和廣漠的宇宙空間襯托下,人是那么的孤單渺小。
道盡了千百年來讀書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和孤獨之感。
4.
9、 哲理美
表達了在亙古不變的時空中,生命短暫,時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二)《游山西村》
1. 語言美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柳綠花紅):形成強烈對比,體現(xiàn)欣喜之情。
2. 意境美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山連綿,綠水依依,山環(huán)水繞,路徑依稀,突見前面柳暗花明之處,兒間
農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之間,頓覺豁然開朗,心情愉悅。
3. 情感美
表達了詩人對鄉(xiāng)村淳樸民風的喜愛、贊美之情及對前途的信心。(從今若許
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4. 哲理美
在困境中堅持下去,終究會出現(xiàn)豁然開朗的人生境界。(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乂一村)
(三)《己亥雜詩》
1
10、. 語言美
白日斜:點明了太陽此時的狀態(tài)與顏色,白色的太陽比殘紅的夕陽無疑更加
具有畫面感與滄桑感,而此時凄慘的晚景更是讓人想到了破敗衰落、死氣沉沉的
清政府。
2. 意境美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從此后,詩人與京城恐將永別,詩人與仕途也將永別,詩人馬鞭所指的方向
就是家鄉(xiāng)的方向。一方面路途迢遙,宛如天涯;另一方面,從此與京城再無瓜葛,
宛如天涯。加之“白日已然西斜”,怎不有“浩蕩離愁” ?
3. 情感美
表達出詩人雖己辭官,仍決心為國效力、奉獻終生的決心。(落紅不是無情
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4. 哲理美
落紅辭枝,并非絕情,乃用另外的方式作出自己的貢獻
11、一一奉獻的方式多種
多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四、拓展思考
1. 詩歌還有其他方面的美嗎?
——形式之美,音樂之美(韻律之美),寫作手法(技巧)之美,形象之美
2. 請你任選一點,舉例談談你的看法。
形式之美
音樂之美(韻律之美)
寫作手法(技巧)之美(托物言志)
形象之美
五、 學以致用
詩歌除了讓我們領略其獨特的魅力外,還可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和思考。
陳子昂的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描繪了天地的浩渺和詩人的孤
單,同時引人思考:統(tǒng)治者應該如何對待人才;當我們遭遇困難,猶豫彷徨時,
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能讓我們振奮精神,斗志昂揚;
12、當我們意氣風
發(fā),銳意進取時,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能讓我們堅定
信念,毫不退縮;當我們陷入危機,苦悶絕望時,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
暗花明又-村能讓我們看到希望,咬牙堅持;縱然我們無力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
負,甚至不得不暫時放棄自己的追求,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
定您也可以成為我們態(tài)度的最好注腳。
六、 小結:
詩無達詁。同一部作品,鑒賞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同學們不論從
哪個角度賞析,都能從中得到美的體驗,并促使自己喜歡詩歌、熱愛詩歌,甚至
創(chuàng)作詩歌,使詩歌藝術得到發(fā)揚光大。
作業(yè):
這五首詩你最喜歡哪一首?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喜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