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大一統(tǒng)》》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漢武帝大一統(tǒng)》(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11課 漢武帝大一統(tǒng)
分層作業(yè),是指在根據學生的智能基礎和知識基礎將學生分層(如:A—基礎較差的學生、B—基礎中等的學生、C—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基礎上,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將作業(yè)分為A、B、C三層。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分層訓練。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水平差異,廢止統(tǒng)一題目、統(tǒng)一要求的練習,設計分基礎、技能、創(chuàng)新等若干類型的訓練題目,允許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選擇。分層作業(y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既避免了差生吃不了,也避免了優(yōu)生吃不飽,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積極的進取精神,有助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考查相關“漢武帝大一統(tǒng)”專題的訓練題目,可針對基礎較差、中等、較好三類學
2、生分別設計A類題、B類題、C類題。
1、 單項選擇題:
A類題
1.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漢初年的清明政治統(tǒng)治局面 B.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清明統(tǒng)治
C.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經濟發(fā)展
2.漢武帝為了提升儒家學說地位采取的措施是( )
A.鞏固中央集權 B.建立了明確的人才舉薦制度
C.頒布了推恩令 D.接受董仲舒的建議,興辦太學
3.下列帝王中,與秦始皇對待儒學態(tài)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漢高祖
3、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漢武帝
4.漢武帝削弱諸侯國勢力的實質是( )
A.剝奪王國的封地 B.增強中央集權,鞏固封建統(tǒng)治
C.分割王國的封地 D.收回王國官吏的任免權
5.我國古代最高學府是( )
A.太學 B.郡學 C.國學 D.府學
6.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
A.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4、 D.道家和兵家
7.漢武帝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是接受了誰的建議( )
A.董仲舒 B.劉濞 C.晁錯 D.主父偃
8.按先后順序排列漢初的幾代皇帝應是( )
①漢景帝 ②漢武帝 ③漢高祖 ④漢文帝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B類題
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長期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這是因為( )
A.董仲舒對儒家學說作了發(fā)揮 B.儒家思想適合了君主專
5、制統(tǒng)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勞動人民的利益 D.漢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10.“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大一統(tǒng)”的關系是( )
A.政治上的統(tǒng)一確保思想上的統(tǒng)一
B.思想上的統(tǒng)一為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服務
C.董仲舒的學說適合實現政治統(tǒng)一的需要
D.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
11.史書記載:“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谑巧蠌钠溆嫛!蔽闹小吧稀敝福? )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12.關于“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下列
6、表述不準確的是( )
A.吸取秦亡教訓 B.儒家治國思想占據主導地位
C.漢初“休養(yǎng)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農民戰(zhàn)爭促使統(tǒng)治者調整生產關系
C類題
二、材料分析題:
1.(漢景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國務勸農桑?!?
閱讀材料回答:
①這段話反映了漢景帝的什么思想?
②漢景帝的哪些措施體現了這種思想?
③歷史上把漢文帝和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稱之為什么?
2.“民失作業(yè),而大飽饑饉。……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相同顏色的馬駕車),而將相或乘牛車。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
7、,十五而稅一。”--《漢書?食貨志》
閱讀材料回答:
①西漢建立后,面臨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形勢?
②漢初這樣荒涼的景象是怎樣造成的?
③材料中的“上”是誰?他和漢初的其他統(tǒng)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來改變這種景象?出現了什么結果?
三、問答題:
1.試比較秦始皇“焚書坑儒”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異同點。
2.董仲舒死后,漢武帝有一次經過他的墓地,特意下馬。后來把他的墓叫做“下馬陵”。武帝在那兒下馬說明了什么?
3.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D 3.D 4.B 5.A 6.B 7.D 8.D 9.B 10
8、.B 11.D 12.B
二、材料分析題
1.①農本思想
②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③文景之治
2.①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景象。
②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長期的戰(zhàn)亂造成的。
③漢高祖,他和后繼者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三、問答題
1.兩個事件的目的和實質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都是文化專制主義的表現。兩個事件的方式和結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對其他的思想文化進行極粗暴野蠻的破壞,結果并未能鞏固統(tǒng)治反而加速了秦的滅亡。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學為正統(tǒng),促進了大一統(tǒng)的形成與鞏固。
2.說明武帝對董仲舒的懷念和敬重。
3.漢初六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帶來的經濟繁榮,為西漢進入強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是漢武帝得以實現大一統(tǒng)的客觀條件;漢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夠完成大一統(tǒng)的主觀因素。漢武帝通過兩項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一是削弱封國勢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無力與中央政權對抗,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tǒng);二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使儒家思想成為法定的封建統(tǒng)治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tǒng)。這樣,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tǒng),進入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