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八)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八)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2014高考語文一輪課時專練(福建專用):(八)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yǎng)
朱光潛
①一個人不喜歡詩,何以文學趣味就低下呢?因為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zhì)。一部好小說或是一部好戲劇都要當做一首詩看。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致。如果對于詩沒有興趣,對于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說戲劇的人們大半在其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但要真能欣賞文學,一定要超過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過對于故事的愛好,去求藝術家對于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說家不盡
2、是會講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說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樹搭成的花架,用處只在撐持住一園錦簇燦爛、生氣蓬勃的葛藤花卉。這些故事外的東西,就是小說中的詩。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
②如果只就故事說,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和崔顥的《長干行》里面也都有故事,但這兩首詩之所以為詩,并不在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這種簡樸而雋永的情趣,用一種恰如其分的簡樸而雋永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本領。這兩段故事從表面看起來是那么容易,而讀詩就要從此種看來容易而實際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工夫,就要學會了解此種地方的佳妙。對于這種佳妙的了解和愛好就是所謂“趣味”。
③
3、各人的天資不同,對于詩的趣味的感覺也不盡相同。但是趣味是可以培養(yǎng)的。真正的文學教育不在讀過多少書和知道一些文學上的理論和史實,而在培養(yǎng)出純正的趣味,雖然這件事實在不很容易。
④培養(yǎng)趣味好比開疆辟土,須逐漸把本非我所有的變?yōu)槲宜械?。學文學的人們的最壞的脾氣是坐井觀天,依傍一家門戶,對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視。這種人不但是近視,在趣味方面不能有進展;就連他們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難真正地了解欣賞,因為他們?nèi)狈Ρ容^資料和真確觀照所應有的透視距離。文藝上的純正的趣味必定是廣博的趣味;不能同時欣賞許多派別詩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確地欣賞任何一派詩的佳妙。
⑤趣味是對于生命的徹悟和留戀,生命時時刻刻都在進
4、展和創(chuàng)化,趣味也就要時時刻刻在進展和創(chuàng)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藝術和欣賞藝術的趣味都必有創(chuàng)造性,都必時時刻刻在開發(fā)新境界。如果讓你的趣味圍在一個狹小圈套里,它無機會可創(chuàng)造開發(fā),自然會僵死,會腐化。一種藝術變成僵死腐化的趣味的寄生之所,它怎能有進展開發(fā)?怎能不隨之僵死腐化?
⑥藝術和欣賞藝術的趣味都與濫調(diào)是死對頭。詩要說的話都必定是新鮮的。因為宇宙生命變動進展的過程中每一時每一境都是個別的,新鮮的,有趣的。所謂“詩”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見出某一點特別新鮮有趣而把它描繪出來。詩人的眼睛是點鐵成金的眼睛。詩人的本領就在見出常人之所不能見,讀詩的功用在于使人到處都可以覺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
5、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⑦詩是培養(yǎng)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種文學可有真確的了解,而且也絕不會覺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東西。
(節(jié)選自《朱光潛全集》第三卷,有刪改)
1.下列各項對原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A.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zhì),對詩沒有興趣,也就難以完全領略其他純文學作品的佳妙之處。
B.詩之為詩,在于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表現(xiàn)這種情趣的藝術本領,因此故事于詩是可有可無的。
C.真正的文學教育不在于讀過多少書和知道一些文學上的理論和史實,而在于培養(yǎng)出純正的趣味。
D.詩人的本領在于見出常人之所不能見,“詩”只是在人生世相中
6、見出某一點特別新鮮有趣而把它描繪出來。
2.第①段畫線句中“葛藤花卉”的含義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認為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純正的文學趣味?請根據(jù)第④⑤⑥段簡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9分)
警惕文化的“過度商業(yè)化”
①文化的“過度商業(yè)化”,是指當前文化領域內(nèi)一種一味追求商業(yè)價值,而不考慮文化產(chǎn)品的精神屬性,唯利是圖攫取文化市場超額利潤的做法。
②改革開放之初,許多文人下海經(jīng)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雅號。文人與商人之間,
10、似乎不像從前那么涇渭分明了。再接下來,許多地方為發(fā)展經(jīng)濟,提出“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的口號。雖然文化本身不能賺錢,可是,當?shù)氐拿?、名勝等文化資源,卻能夠大大提高當?shù)氐闹?,為招商引資、旅游開發(fā)等帶來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文化與商業(yè)的結合更緊密了。再后來,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種產(chǎn)業(yè),許多文化產(chǎn)品都名正言順地有了它的商業(yè)屬性。應當說,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也不是一件壞事。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改革開放給文化領域帶來的勃勃生機,是思想解放和市場經(jīng)濟使文化領域呈現(xiàn)出的繁榮景象。
③如果文化與商業(yè)結合有度,這將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上В镁安婚L。本世紀以來,隨著文化由“現(xiàn)代”向“后現(xiàn)代”的轉(zhuǎn)變,文化產(chǎn)品的精神屬性越來
11、越被忽視,“過度商業(yè)化”卻愈演愈烈。與價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錢崇拜與娛樂至上的風潮相伴,許多人精神空虛,偏愛感官刺激?!斑^度商業(yè)化”就迎合了人性中的這些欲望,把古今中外各種文化的糟粕匯于一籠,打著“怎么都行”的旗號,顛覆一切權威,否定一切傳統(tǒng),主張玩世不恭,惡搞一切。各種文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惡俗充斥文化生活。
④以文學論,阿托爾斯泰說:“文學應該預見未來,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著生活向前邁進似的?!比欢?,在“過度商業(yè)化”的潮流中,文學逐漸迷失方向,主動棄置精神屬性。一些寫作者為迎合低級趣味,不斷制造各種刺激感官的垃圾文字作品。
⑤竊以為,互聯(lián)網(wǎng)極度發(fā)達
12、的今天,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發(fā)生變化是必然的。但是,把假惡丑的東西搬出來放大,視作自然,當做時尚,無視是非,是怎么也說不過去的。它可能引發(fā)的社會道德水平的大滑坡,恐怕是我們誰都不愿意看到的。
⑥大眾文化領域如此,學術教育領域也不容樂觀?!斑^度商業(yè)化”催生出學術產(chǎn)品低水平重復,甚至剽竊抄襲。本應屬于文化發(fā)展高端、起引領作用的學術教育文化領域被如此侵蝕,后果令人擔憂?!斑^度商業(yè)化”,正使“象牙塔”充滿銅臭味,使耐得住寂寞、潛心守護學問的真學者愈加艱難,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揚威。
⑦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文化產(chǎn)品的精神屬性和教育使命。真善美是人類判斷是非的底線。巴爾扎克說他寫作的最高使命是
13、:用筆深刻把握時代的脈搏和民眾的呼聲,反映大眾的疾苦和不幸,替他們吶喊;揭示社會的美與丑,喚醒正義感和良知。我想,這應該是每個文化工作者都時刻牢記的。
⑧珍惜文化的羽毛,勿使其因“過度商業(yè)化”而被織成一團垃圾,空耗了精神,也容易消磨觀者對文化的信心。
(選自《人民日報》2011 年11 月5 日)
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改革開放之初,許多文人下海經(jīng)商,雖然文人與商人之間,似乎不像從前那么涇渭分明了,但還未走向文化的“過度商業(yè)化”。
B.文化本身成了一種產(chǎn)業(yè),許多文化產(chǎn)品有了商業(yè)屬性,從一定意義上說,這是思想解放和市場經(jīng)濟使文化領域呈現(xiàn)出的繁
14、榮景象。
C.文學應該追求“精神屬性”,“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而不是去迎合低級趣味。
D.把假惡丑的東西搬出來放大,視作自然,當做時尚,無視是非,必然引發(fā)社會道德水平的大滑坡。
5.根據(jù)文中信息,請概括文化的“過度商業(yè)化”的成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為什么提出要“珍惜文化的羽毛”?(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
”
2014高考語文一輪課時專練(福建專用):(八)
1.B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整合。B項“因此故事于詩是可有可無的”強加因果,原文并沒有這樣的信息。
2.藝術家對于人生的深刻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即故事外的詩。(如回答“小說中的詩”,給1分)
[解析] “葛藤花卉”在文中顯然是一種借喻,其本體即小說中“故事”之外的東西,即前一句所說的“藝術家對于人生的深刻的觀照以及他們傳達這種觀照的技巧”。
3.①培養(yǎng)廣博的趣味,欣賞許多派別詩的佳妙,避免坐井觀天和門戶之見。②注意趣味的進展和創(chuàng)化,時刻開發(fā)新境界,避免局限在狹小圈套里。③通過讀詩感受人生
18、世相的新鮮有趣,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摒棄濫調(diào)。(每點1分,能從正面回答即可)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答題的區(qū)間就是④⑤⑥段,主要的難點在于原文沒有明確的中心句,作者對“培養(yǎng)文學趣味”的具體做法,闡述得比較分散,考生要善于抓住語段的關鍵詞來組織答案,如第④段的“廣博的趣味”;第⑤段的“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新境界”;第⑥段的“點鐵成金”“新鮮有趣”等。
4.D [解析] D項屬于改變原文判斷,原文是“可能”而不是“必然”。
5.①文化由“現(xiàn)代”向“后現(xiàn)代”的轉(zhuǎn)變,忽視文化產(chǎn)品的精神屬性;(1分)②價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錢崇拜與娛樂至上的時代風潮;(1分)③迎合某些精神空虛的
19、偏愛感官刺激的欲望。(1分)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對應原文信息區(qū)間在第③段“好景不長”之后,篩選時應注意“成因”這一要求,主要從社會氛圍、文學本身、寫作者等三個方面去歸納概括,不能將“過度商業(yè)化”的結果誤答在內(nèi)。
6.提出“珍惜文化的羽毛”是因為大眾文化領域逐漸迷失方向,迎合低級趣味,主動棄置精神屬性;(1分)學術教育領域也不容樂觀,表現(xiàn)為低水平重復,甚至剽竊抄襲,(1分)觀者對文化的信心已受到消磨。(1分)
[解析] “珍惜文化的羽毛”一句出現(xiàn)在文章結尾,是對全文的總結,因此,其成立的原因應從前文中去尋找。其實質(zhì)是要求回答“過度商業(yè)化”可以帶來的后果。由于原文第⑥段有“大眾文化領域如此,學術教育領域也不容樂觀”這樣的過渡句,因此建議考生可從“大眾文化”“學術教育”以及讀者等三個角度去組織答案。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