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 階段驗收評估(一)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含解析) 岳麓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一輪 階段驗收評估(一)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含解析) 岳麓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階段驗收評估(一)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2013·湖南師大附中月考)史學家呂思勉曾對中國早期政治制度作這樣的評述:“《書經(jīng)·洪范》載:‘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龜(五)筮,各占一權,而以其多少數(shù)定吉兇?!辈牧戏从车闹饕^點是( )
A.中國早期政治極具神權色彩
B.中國早期政治充滿迷信愚昧
C.中國早期政治實行君主專制
D.中國早期政治帶有民主遺風
2.王夫之在論述古代兩種政治
2、制度的利弊得失時說:“兩端爭勝而徒為無益之論者,辨封建者是也??たh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豈非理而能然哉?”文中的“封建”這一制度最早出現(xiàn)于下列哪個朝代( )
A.商 B.西周
C.秦 D.西漢
3.(2013·山西診斷)司馬光在《涑水家書議》中說:“凡為人子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收入,盡歸之父母,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借),不敢私與。”限制子女經(jīng)濟權的目的是( )
A.維護嫡長子繼承制 B.維護封建小農經(jīng)濟
C.教育子女勤儉持家 D.維護綱常倫理秩序
4.《全球通史》記載:“新皇帝……廢除
3、了所有的封建國家和王國,將廣闊的國土劃分為若干行政區(qū),每一行政區(qū)都配備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官員?!边@段材料反映的是( )
A.秦朝推行郡縣制 B.拿破侖帝國對外擴張
C.元朝建立行省制 D.羅馬帝國實行行省制
5.(2013·臨沂期中)西漢開國君臣,劉邦出身自耕農,蕭何、曹參出身于小吏。“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皆白徒,樊噲則屠狗者,周勃則織薄曲、吹簫給喪事者,灌嬰則販繒者,婁敬則挽車者,一時人才皆出其中”。對這一現(xiàn)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當時社會劇烈變革的結果
B.世卿世祿制廢除的產(chǎn)物
C.由貴族政權過渡到平民政權
4、D.人才只產(chǎn)生于平民之中
6.(2013·河北聯(lián)考)宋仁宗年間,有官員反映,那些應該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雜于士流;民庶的妻小,頭冠也插滿珠翠,儼然貴族。此現(xiàn)象表明( )
A.宋代城市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 B.宋代貴族門閥制度松動
C.宋代中央集權制度加強 D.宋代階層有平等化趨向
7.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說:“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 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畫地作餅,不可食也?!痹诖?,唐太宗強調( )
A.選官要做到公正公平 B.官員錄用應少而精
C.縮小科考錄取的比例 D.加強對官吏的培訓
8.
5、(2013·安徽聯(lián)考)《資治通鑒·唐紀》記載:“每議政之際,是非蜂起,上不能決也?!边@表明作者認為唐朝時期( )
A.決策實現(xiàn)民主化 B.三省六部制有弊端
C.皇帝權力已旁落 D.皇帝無能優(yōu)柔寡斷
9.(2013·濟南模擬)費正清在《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一書中說:“隋及初唐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毕旅嬗嘘P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進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相權三分,獨立施政 B.中央集權,地方分權
C.分工明確,相互牽制 D.完善機構,皇權頂峰
10.(某朝)“在祖宗之時,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
6、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這樣做的結果是( )
A.兵將分離,將不專兵 B.以文制武,增強軍力
C.大將兵權,削弱殆盡 D.強干弱枝,內外相維
11.史載:嘉慶十年,有個叫何元瑯的御史,給皇帝上了一個《請酌改軍機處名目》的奏折,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似應更改名目,以紀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軍機處( )
A.與兵部的職能相互重疊
B.已演變?yōu)橐粋€綜合政務機構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滿
D.已成為國家最高軍事機關
12.有學者這樣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帝國時代延續(xù)兩千年的奧秘即在于,君主專制的剛性與官僚制度流動的
7、柔性相結合?!边@一論斷反映了中國帝國時代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 )
A.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
B.“家天下”與“公天下”共存
C.宗法制與分封制相結合
D.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相結合
二、非選擇題(第13題16分,第14題24分,共40分)
13.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制天下者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自是之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
8、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歷以弟鳩兄,至于弟收兄妻,子蒸(淫)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佐(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腳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于天下后世哉!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御史臺)抱怨,有司(官吏)毒虐,于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效,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不錯)。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huán),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圣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于茲,未聞有濟世安民者,徒
9、使爾等戰(zhàn)戰(zhàn)兢兢,于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避胡虜,拯生民于涂炭,復漢官之威儀,慮民人未知,反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諭告……
——《朱元璋北伐檄文》(1307年)
(1)朱元璋在檄文中利用了哪些思想論證其北伐合理性?(8分)
(2)元代出現(xiàn)“宰相專權”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其后朱元璋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4分)
(3)朱元璋提出北伐目的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孫中山三民主義與其有何本質不同?(4分)
14.(2013·海淀期中)中國的政治制度隨著時代發(fā)展,
10、歷經(jīng)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華夏國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國,下同)而形成的國家形態(tài)。……但是,隨著封建制賴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漸敗壞的時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國家的企圖,就難以實現(xiàn)了?!S著世代的交替,親族間維持忠誠的紐帶日益松弛,諸侯與周室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必須再一次重新尋找制度建構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構的征程,這就是從華夏國家到官僚制國家的嬗變。
——劉建軍編著《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十六講》
材料二 中國古代行政權力的運行機制以君主權力獨占基礎上的分權輔政為基本特征。君主集權于上、行政體制分權于下的權力制衡體制,或是實行集體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
11、體制之外另設機構,以達到分權的目的。
——摘編自趙沛主編《中國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三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
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tǒng)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條 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
第五十一條 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第五十二條 法官在任中不得減俸或轉職。非依法律受刑罰宣告或應免職之懲戒處分,不得解職。懲戒條規(guī)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依據(jù)材料一分析春秋時期政治制度變革的趨勢及其原因。依據(jù)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說明“制度的重新建構
12、”。(6分)
(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君主專制背景下分權輔政的兩種模式,并各舉兩例說明之。(12分)
(3)依據(jù)材料三分析中華民國政治體制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體制與中國古代的權力制衡體制有何不同?(6分)
答 案
階段驗收評估(一)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
1.選D 材料“以其多少數(shù)定吉兇”,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xiàn)了民主色彩,選項D符合題意。此題學生容易依據(jù)“各占一權”選A、B認為早期政治具有神權和迷信色彩,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審題問題,A、B不是主要觀點。C選項表述不正確,早期政治下,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故答案選
13、D。
2. 選B 王夫之論述了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利弊,材料中的“封建”為“封邦建國”之意,即分封制,最早出現(xiàn)在西周。
3. 選D 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解讀能力。材料反映為人子,不得蓄私財,所有收入要上交父母,這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綱常倫理,故D正確。
4. 選A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廢除分封制,將天下劃分為若干個郡縣,直接任命官員管理地方,官員直接對皇帝負責。
5. 選A 秦朝的暴政激起民眾的反抗,在混亂的局勢中,一些出身卑微的平民在農民起義中得以崛起,如劉邦等最終建立西漢王朝,因此這一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是當時劇烈變動的局勢,而不是世卿世祿制廢除的產(chǎn)物,C、D兩項不符合史實。
6. 選B 本題考查學
14、生對宋朝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帶來階級關系變動的理解。根據(jù)所學宋朝不僅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科舉考試范圍,而且還增加了錄取名額,使得身份不高的庶族地主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做官,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貴族門閥制度的沖擊。故選B。
7. 選B 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解讀能力。讀懂材料是解答關鍵,從材料“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縱多亦奚為?”說明強調官員錄用應少而精。
8. 選B 本題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的理解。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從材料看,唐朝時每次議政總是是非不斷,皇帝沒法決斷,這就指出了當時政治制度的弊端。 故選B。
9.選C 本題考查學生對三省六部制影響的理解能力。隋唐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權,加強
15、皇權,提高行政效率。
10.選A 宋太祖改革,吸取五代十國分裂割據(jù)的教訓,“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分割統(tǒng)兵將領的兵權,使得兵將分離,將不專兵,加強中央集權。
11. 選B 本題考查材料分析解讀能力。材料指出軍機處更名的理由是“軍機處承辦一切事務,與兵部之專司戍政者不同”,說明軍機處已演變?yōu)橐粋€綜合政務機構。A說法與材料不符,C、D材料沒有體現(xiàn)。
12.選B 本題關鍵把握“君主專制的剛性與官僚制度流動的柔性”。故答案選B。
13.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于中國古今思想發(fā)展與政治實踐的關系的比較。第(1)問直接尋找關鍵信息并歸納其思想觀念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從元朝中央行政制度方
16、面分析歸納,第二小問與朱元璋加強君權的措施相結合。第(3)問應從目的的不同為切入點,分析二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本質區(qū)別。
答案:(1)思想:華夏正統(tǒng)思想;倫理道德思想;宗法思想;天人感應和君權神授思想;陰陽五行說。
(2)原因:元代設中書省,統(tǒng)領六部,對皇權構成威脅。
解決:朱元璋廢除丞相職位,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加強專制皇權。
(3)不同:朱元璋這一思想的核心是恢復漢族及儒家文化的統(tǒng)治地位,達到奪取政權建立專制政治的目的。而三民主義的核心是通過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共和國,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14.解析:本題考查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第(1)問第一、二小問均從材料一分析得出,第三
17、小問結合商鞅變法中政治制度的相關內容進行概括。第(2)問第一小問直接從材料二中概括即可,第二小問要結合歷朝加強君權的措施分類回答。第(3)問第一小問從政治權力的運作方式上進行總結,第二小問從設置目的上對此分析。
答案:(1)趨勢: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原因:周王室與諸侯間的血緣紐帶日漸疏遠。建構: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從貴族制(世卿世祿制)向官僚制轉變。
(2)模式:宰相相互牽制、監(jiān)督;在正式體制外設非正式機構。舉例: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牽制、監(jiān)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漢武帝重用身邊的近臣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學生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明朝廢除丞相,設內閣;清朝設立軍機處,加強君主專制。
(3)特點: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分立。(或“三權分立”)
不同:中國古代是維護君主專制。中華民國是維護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