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和教案的區(qū)別《山中避雨》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學設計和教案的區(qū)別《山中避雨》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教學設計和教案的區(qū)別 《山中避雨》教案教學設計 ( 語文版
七年級上冊 )
【 -- 教學工作總結】
一、 教學目標
1 、 理解文中生動而優(yōu)美的語言對表達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
2 、 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會音樂的巨大感染力。
3 、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文中描寫作者拉琴、眾人合唱的語段,仔細體會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詩情畫意。
2、
難點:體會文中形象生動、耐人尋味的語言。
三、 課時安排: 2 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記敘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西湖這么美,想不想去看看?可天公不作美, 去不成了,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各抒己見) 豐子愷先生有一天去西湖游玩,天忽然下雨了,他的心情又會怎樣?今天, 我們將一起走
3、進《山中避雨》。
二、 簡介作者:
豐子愷,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浙江同鄉(xiāng)人,曾用名豐潤、豐仁,號子愷。主要作品收集在《緣緣堂隨筆》。
三、 自由朗讀、認讀字詞:
寂 寥( li o )嘈 雜( c o ) 冗( r ǒng )長 里 弄( long
工 尺( ch ě) 陶 冶( y ě) 樂( yu )以教和
四、瀏覽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 1、標號
4、自然段序號;
)
2 、理清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前天 地點:西湖山中
人物:“我” 兩個女孩 青年們 起因:避雨
經(jīng)過:游玩避雨→躲雨苦悶→借琴撫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
結果:樂以教和
3 、作者游覽避雨,引發(fā)什么感受?(學生思考)
五、默讀課文,講述故事。
根據(jù)六要素,同桌互相講述山中避雨的故事,再指名學生講述,其他同
5、學可以進行補充。
六、配合音樂,讀課文。
根據(jù)音樂的快慢,調(diào)整語速,盡量跟音樂相協(xié)調(diào)。
七、小結:先由學生小結課文內(nèi)容,教師再歸納。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認識“樂以教和”的道理,體會音樂巨大的感染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山中避雨》,找尋作者與女孩心境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理解“樂以教和”的道理。
6、
二、 合作探究,細讀課文。
1 、 作者與女孩在避雨前后有什么變化?三家村的氣氛有什么變
化?其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2 、播放二胡曲《漁光曲》、鋼琴曲《命運》及小提琴曲《梁?!愤x段,請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
3 、二胡、鋼琴、小提琴有區(qū)別嗎?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目的?
(以上學生研習、思考討論)
4 、 合作探究:作者說“有生以來,沒有嘗過今日般的音樂的趣
味?!甭?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7、
三、 自主探究,體味語言:
問:本文語言有何特色?結合具體句子談談。
1 、 引用古詩:“山色空蒙雨亦奇”
2 、 用詞精美:“鬧” “溫暖”
3 、運用修辭:排比 反問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遷移:
1 、你喜歡唱或聽哪一首歌?為什么?
2 、音樂除了具有課文中所提到的改變?nèi)说男那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和諧相處的作用外,還有什么別的作用?
8、
(引導學生開啟思維,各抒己見)
五、小結:
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經(jīng)歷和感觸,告訴我們音樂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彼此相處更和諧。語言自然平易,由情而發(fā),生動形象,富于表現(xiàn)力,像一幅幅美麗圖畫, 給我們美的享受。
六、布置作業(yè):結合現(xiàn)實,談談“樂以教和”的現(xiàn)實意義。
板書設計:
敘事 抒情
山中避雨 掃興
女孩心境 苦悶
山中避雨 借琴撫慰 歡喜
我拉眾唱 興奮
還琴辭別 難舍
李建
本文:
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