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法律同行 1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們與法律同行 1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十課第二節(jié)
《我們與法律同行》
淮北市西園中學 張湖北?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遵循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以及學生道德法治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fā),引導學生分析生活素材,尋找問題答案,從而在交流中學會如何與法同行。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秉承“學習即體驗,活動即學習”的思想,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
2、驗,圍繞“法律與生活關系——我們要尊崇和遵守法律——如何做——依法辦事的要求——如何樹立法律信仰——參與法治中國建設”的思路,通過活動探究、生活體驗等手段,讓學生在活動中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觀念,伴以相應的理性分析,以強化學生樹立法治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第四單元第十課的第二節(jié),也是本冊教材的最后一課。本單元作為法律版塊的起始單元,以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背景,帶領學生了解社會的法治進程,初步感受法律與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對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對青少年自身的關愛,引導學生自覺尊崇法律,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的責任感,學會依法辦事,同時青少年要積極適應法治時代的要求,樹立法律
3、信仰,努力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這就需要青少年不斷學習、內化法律知識,努力為法治中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與法同行”從微觀角度闡述了公民個人如何落實依法治國,是本課也是本單元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踐行點。同時作為八年級和九年級相關法律內容的基礎和前提,也體現了“綜合滲透、螺旋上升”的教學思路。因此,無論從邏輯聯(lián)系上,還是從知識結構上看,本課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發(fā)展都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受不良社會風氣的
4、影響,以及中小學法治教育需要進一步強化的現狀影響,中小學生規(guī)則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因此,必須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強化規(guī)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
七年級的同學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處于不斷發(fā)展時期,對學?;蛏鐣钚枰M一步了解,但已經有了參與的愿望,有時也會比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以至付出較大的代價。很顯然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將會以法律為準繩,更加理性的參與社會生活,健康茁壯的發(fā)展、成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依法辦事的含義和要求,知道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yè)。掌握樹立法律信仰的含義和
5、要求。
2、能力目標: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初步樹立法律信仰;逐步增強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法治觀念,自覺守法、護法。增強權利義務觀念,養(yǎng)成依法正確行使權利、認真履行義務的習慣。自覺樹立法律信仰。培養(yǎng)國家觀念,增強主人翁意識。
【教學重點】依法辦事的含義和要求。
【教學難點】自覺樹立法律信仰
【教法學法】:
1、教法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進行角色的轉換:由“導師‘向”學友’轉變;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教學過程應當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基于此,在教法設計上,較多采用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反思、解決問題,讓學生在
6、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
2、學法分析: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教,而且在于教會學生學。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上這些學習方法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境激趣 導入新課】
與學生一起玩游戲“說一不二”“說一是二(唱反調)”,簡單介紹游戲規(guī)則,在一起感受游戲給我們的啟示:即使一個簡單的游戲,如果大家能做到說一不二,大家就會整齊有序;如果說一是二,每個人根據自己意愿行動,就會出現混亂,其實社會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么在社會生活中能夠“說一不二”的是什么呢?是大人物,還是有錢人,還是其他的力量呢?
7、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七年級最后一課《我們與法律同行》。
活動意圖:從游戲的規(guī)則中去初步感受“規(guī)則”,既活躍氣氛,又能夠引發(fā)思考。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 學習新知】
【活動探究一】曬曬我的幸福生活
教師自我介紹,曬曬老師的幸福生活。并請學生分析在我的生活中享受了哪些權利?履行了哪些義務?有哪些法律在保障我的生活?
內容:我姓張,出生在美麗的淮北市南湖北邊的一個村莊。所以爺爺給我起個名字叫“湖北”。從小家庭清貧,但童年在父母撫育下瘋玩野跑,很快樂。六歲那年上了村里的小學,開始學生生涯,之后初中、高中,大學,1993年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后我被分配到淮北市第六中學任教,9月
8、份我拿到了的第一份工資:164元。今天看來很少,可是當時我把錢交給母親時心情是那樣的快樂。這些年我最快樂的幾件事:一是孩子長大成人,考入上海的一所大學,健康快樂。第二件事是2015年我參加了淮北市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征文,我獲得了全市唯一的一個一等獎,并獲得2000元的獎金。第三件事是2015年以來我寫的論文在一些國家級核心期刊發(fā)表,掙到了幾筆稿費。第四件事是今天我和可愛的你們一起學習,這是我今天最幸福的一件事了。
這就是我的幸福生活,我的幸福生活與法律密不可分,請看:
啟思:1.法律在我的幸福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曬曬你的幸福生活,并說說法律對你生活幸福起到了
9、什么作用?
總結:為什么要學會依法辦事?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安,法律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自身的經歷,拉近與學生距離,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正是法律保障著我們的幸福生活,為我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過渡:法律保障我們的幸福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經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違背了法律會有什么后果?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個案例,希望你從中你能夠總結出我們應該如何遵守法律?
【活動探究二】 以案說法,學會依法辦事
1.播放視頻《模擬法庭》
2.探究問題:
10、 ( 1).被告人錢小寶在98中失樂園排隊打飯時與被害人李小龍發(fā)生口角后采用何種方式解決問題?這種方式最終給李小龍和錢小寶本人造成什么后果?
(2).案發(fā)后錢小寶實施了哪些行為?
(3).法庭對錢小寶從輕判決的依據是什么?
(4).錢小寶的行為告訴我們如果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該采取什么方式,來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
(5).依法辦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繼而開展分組合作探究 ,然后師生合作共享
4.教師總結歸納:1.依法辦事,就要遵守各種法律法規(guī)。2.就要養(yǎng)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
【設計意圖
11、】通過以案說法,讓學生深刻體會法律保障我們的幸福生活。認識到遇到問題,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采用非法手段害人害己。在教學中通過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習個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師生合作,梳理知識體系中的阻滯之處,實現知識體系的重新構建。
過渡:中國五千年年歷史長河中,有一個難題始終困擾著我們,那就是法治和人治的矛盾和融合。什么是人治,什么是法治?下面我們就通過一個案例來深入理解:
【活動探究三】法治精神大調查
1.材料呈現:焦點案件回放1:
今年52歲的趙春華家住天津市河北區(qū),2016年8月到10月,她在街頭擺了一個射擊攤,
12、經營用氣槍打氣球。今年10月,趙春華被警方抓獲。12月27日,河北區(qū)法院一審以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趙春華有期徒刑3年6個月。
判決公布后,在全國引起巨大爭議,成為衡量人們法治精神的一個試金石。下面我們結合本案進行一次問卷調查,了解同學們法治精神狀況,請你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你的選擇
(如果你對本案有需要進一步咨詢的問題,請?zhí)岢鰜?,師生合作探究?
調查問題 1.你認為一審法院的判決:
A.輕罪重判 B .公平公正 C.無罪錯判
調查問題2.如果你對法院判決不服,你會:
A.依法上訴 B.采取一切手段推翻法院判決 C.
13、服從法院判決
點評:一切從法律出發(fā),才是法治精神的體現。
【案情回放2】.一審判決后幾乎全國所有網站、報紙、電視都對此做了深入報道,普遍認為判決過重,呼吁二審法院從輕判決。有關人士擔心這會干擾案件審判。
調查問題3.你認為社會各界討論法院判決:
A.正?,F象,不會干擾法院判案 B.不正?,F象,會干擾法院判案
點評:能夠被群眾輿論干擾的法治不是真正的法治。
【案情回放3】 2017年1月26日上午,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趙春華非法持有槍支上訴一案,并依法當庭宣判。
二審法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趙春華犯非法持有槍支罪的事實清楚,證據
14、確實、充分,定罪準確,審判程序合法。綜合考慮趙春華的各種情節(jié),對其量刑依法予以改判。遂以非法持有槍支罪判處上訴人趙春華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判決后法院當庭解除了對趙春華的羈押。
調查問題4.趙春華最終獲得自由,主要原因是:
A.法律的公平公正 B.社會各界聲援
點評:只有依靠法律自身力量實現的公平正義才是法治社會的體現。
【案情反思】本案的關鍵是“槍支”的標準。
5. 按照此標準有的同學購買的“玩具槍”屬于“真槍”,你會接受公安等機關據此對你的處罰嗎?
A.能接受 B.無法接受
點評:當
15、法律與個人利益沖突時最能考驗一個人是否堅持法律至上。
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判定是否具有法治精神。標準:選A的加2分,選B的不得分。滿分10分。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1.為什么要樹立法律信仰?
2.樹立法律信仰的要求有哪些?
教師總結:1.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yè),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當法律真正成為我們的信仰時,才會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2.樹立法律信仰,就是發(fā)自內心地尊崇法律、信賴法律、遵守法律和捍
16、衛(wèi)法律。
【拓展探究四】學習習主席講話
習近平:“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協(xié)同發(fā)力。法治與德治,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請結合教材相關知識,說說你對此是如何理解的?
啟示:法律不是萬能的,法治時代,并不否認道德的重要性。人們的道德水平提高,有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有利于促進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歸納總結 知識構建】師生合作,總結本課所學。
【學以致用,知識遷移】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努力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說說你對下列行為是支持還是反對?正確做法是什么?
1. 為抗議韓國部署薩德
17、,我和同學決定馬上走上街頭游行示威,以示我的拳拳愛國心。
2. 我最愛給人取綽號, “四眼田雞”和“胖黑豬”總不讓我叫他們的綽號,我覺得同學之間叫叫綽號無傷大雅,他們太小氣了。
3.媽媽為我網購了一件衣服,拆開包裝后發(fā)現不是我喜歡的樣式。我要求媽媽立即退還給網店。
【作業(yè)布置】針對學以致用第3題,要求學生查找法律依據?并針對實踐中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播放法治公益廣告,結束語: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
板書設計:
我們與法律同行
一、 學會依法辦事
1.原因
2.要求
二、 樹立法律信仰
1.原因
2.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