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版高二選修《論語》之《克己復禮》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語文版高二選修《論語》之《克己復禮》課件.ppt(5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克己復禮,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仁”字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學甚至被稱為仁學。,,,孔子思想體系圖,仁愛(核心),,,,信義(人際關系),和平(人際關系),忠?。ńM織關系),孝悌(家庭關系),,,忠?。ńM織關系),孝悌(家庭關系),仁愛(核心),禮,克己復禮,為仁,,,,,祭祀宗教,藝術文化,道德綱常,人本人性,,禮,經(jīng)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左傳》),,生命個體情感欲望.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人常常會不能自已.,孟軻:一曰人,二曰心.孔丘: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是人的倫理修養(yǎng).,,,規(guī)范秩序,克己復禮:約束自己是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規(guī)范;為仁是人的一種自身的內(nèi)在要
2、求,而不是別人強迫。,仁的基礎:孝悌,生前和顏悅色(敬,禮)死后守喪三年。,仁是什么?,仁是約束自己,使一切視、聽、言、動(四個“非禮”)符合禮制,從而產(chǎn)生人性情感。,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1)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2)。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3)?!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薄镱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4)斯語矣。”(12?1)【注釋】(1)克己復禮:克己,克制自己。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的要求。(2)歸仁:歸:贊美。仁,即仁道。(3)目:具體的條目。目和綱相對。(4)事:從事,照著去做。,【評析】“克己復禮為仁”,這是孔子關
3、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釋。在這里,孔子以禮來規(guī)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nèi)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jié)合。這里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克己,二是復禮??思簭投Y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貫穿于《論語》一書的始終。要義:要約束自己(克己)以及為仁的細目(四個非禮)。,補充: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敝俟儐柸省?鬃诱f:“走出家門如同會見貴賓那樣恭謹,役使百姓如同承辦大祭那樣敬肅。自己所不想干的事,不要強加于他人去做。在官
4、府任職無人怨恨,在家閑居也無人怨恨?!敝俟f,“我雖然遲鈍,但讓我依您說的去做吧?!?子曰:“周監(jiān)(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從周?!保??14)(1)監(jiān):音jin,同鑒,借鑒(2)二代:這里指夏代和周代。(3)郁郁:文采盛貌。豐富、濃郁之意。要義:遵從周禮,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1)。”【注釋】(1)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魯國國君的始祖,傳說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要義:推崇周禮,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周禮是周初確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規(guī)矩、儀節(jié)。其特征是將以祭神(祖先)為核心的原始禮儀,加以改造制作,
5、予以系統(tǒng)化、擴展化,成為一整套習慣統(tǒng)治法規(guī)(“儀制”)。作為原始禮儀,它們的原型本有其極為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政治作用。遠古氏族正是通過這種原始禮儀活動,將其群體組織起來、團結(jié)起來,按著一定的社會秩序和規(guī)范來進行生產(chǎn)和生活,以維系整個社會的生存和活動。因之這套“禮儀”對每個氏族成員便具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它相當于后世的法律。,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歷史上通稱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倆非常相愛、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時,周公寫了一篇祈禱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靈位面前起誓,周公說:“舍掉我的壽命,把我的壽命給我的兄長,讓他能繼續(xù)安定天下吧!”讀完祈禱文,周公就將這一卷祈禱文放在祭祀祖宗
6、的太廟里面。心誠則靈!周武王的身體果然好了?!吨杏埂氛f:“至誠如神?!闭胬碇撘玻?錢穆先生:“孔子為中國儒學傳統(tǒng)之大宗,而孔子平生為學,其最所尊仰者,實為周公。”,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過了兩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wěn)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權(quán)。這個時候,有一些別有用心人就開始散播謠言,說周公想篡位。周公聽到這樣的謠言之后,為了不讓他的侄兒為難,自己就辭職到山東去居住了。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氣很好,就帶著人馬到宮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風大作、雷雨交加,這時成王就感覺到一
7、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當,上天才會有這些異象產(chǎn)生。,于是,成王就到太廟去祭祀,成王就發(fā)現(xiàn)了周公祈禱周武王延壽的這篇祈禱文,成王打開祈禱文一看,當看到周公寧愿讓自己折壽而祈求兄長武王能夠延壽的情真意切的話語時,成王內(nèi)心非常的感動,非常的慚愧,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聽信謠言,還讓叔叔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去。結(jié)果成王親自到山東把周公請回來,請周公制禮作樂。所以,周朝建國以來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諸實行的。從周成王到他的兒子康王兩代,前后約五十多年,是周朝強盛和統(tǒng)一的時期,歷史上叫做“成康之治”。,孔子謂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3?1)★【評析】春秋末期,奴隸制
8、社會處于土崩瓦解、禮崩樂壞的過程中,違犯周禮、犯上作亂的事情不斷發(fā)生,這是封建制代替奴隸制過程中的必然表現(xiàn)。季孫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壞周禮的事件。對此,孔子表現(xiàn)出極大的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對此事的基本態(tài)度。要義:要義:要嚴守秩序,不可僭(jin)越。,子曰:“觚(1)不觚,觚哉!觚哉!”(6?25)【評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禮是根本不可更動的,從井田到刑罰;從音樂到酒具,周禮規(guī)定的一切都是盡善盡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這里,孔子慨嘆當今事物名不符實,主張“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講,現(xiàn)今社會“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這種狀況,是不能讓人容忍的。要義:反對禮
9、崩樂壞、名實不符。,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16?2)“天下無道”指什么?要義:主張政治有道。,孔子生于亂世,當時的社會出現(xiàn)了禮崩樂壞的局面,而孔子所在的魯國自宣公以后政權(quán)便掌握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的手里,所謂“政在季氏”已好幾代。季氏又忙于與國君爭權(quán),將采邑政事都交給家臣,家臣勢力膨脹,魯又出現(xiàn)了“陪臣執(zhí)國命”的現(xiàn)象,他大概是看到這種“無道”的現(xiàn)象才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2)先?”子曰:“必也
10、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6),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7)而已矣?!保?3?3)(2)奚:什么。(3)正名:即正名分。(4)迂:迂腐。(6)中:得當。(7)茍:茍且,馬馬虎虎。,孔子認為治理國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請簡述出來。只有先正名才能言順,事成,禮樂興,刑罰恰當,百姓安心做事。,(1)衛(wèi)君:衛(wèi)出公,名輒,衛(wèi)靈公之孫。其父蒯聵被衛(wèi)靈公驅(qū)逐出國,衛(wèi)靈公死后,蒯輒繼位。蒯聵要回國爭奪君位
11、,遭到蒯輒拒絕。要義:要“正名”(糾正與禮樂制度相違背的各種名分)。,齊景公(1)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眨⌒湃缇痪?,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齊景公:名杵臼,音chǔji,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探究:宋儒說“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嗎?,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對君主也有制約;而宋儒則把君權(quán)絕對化了,只講臣子的義務,不講君主的責任。要義:要各守本分,包括國君在內(nèi)。,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
12、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1?2)(2)孝弟:孝,子女對待父母的正確態(tài)度;弟,讀音和意義與“悌”(音t)相同,即弟弟對待兄長的正確態(tài)度。舊注說: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4)鮮:音xiǎn,少的意思。(5)未之有也:賓語前置,有子(1)曰:“其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鮮(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5)。君子務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8)!”(6)務本:務,專心、致力于。本,根本。(7)道:道有多種含義。此處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為核心的整個道德思
13、想體系及其在實際生活的體現(xiàn)。簡單講,就是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8)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又是倫理道德準則。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為仁的根本。,有若認為,人們?nèi)绻軌蛟诩抑袑Ω改副M孝,對兄長順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忠是以孝弟為前提,孝弟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tǒng)治者內(nèi)部就不會發(fā)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于讀者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自春秋戰(zhàn)國以后的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
14、個顯例。,要義:孝悌是仁之本,子夏問孝,子曰:“色難(1)。有事,弟子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為孝乎?”曾是以為孝乎?(1)色難: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2)服勞:服,從事、擔負。服勞即服侍。,孔子關于孝的其他言論: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問孝??鬃诱f,“世俗所謂孝,是指贍養(yǎng)父母。其實,人連犬馬都能養(yǎng)活;如果對父母只養(yǎng)而不敬,那么養(yǎng)犬馬和養(yǎng)父母如何加以區(qū)別呢?”,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苯褡g:父母的年紀,做子女的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父母壽數(shù)的增加,在讓人為之歡喜的同時,也讓人為之憂懼
15、。,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1),期(2)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3),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4)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你贊成孔子的意見。還是贊成宰我的意見?為什么?,【評析】這一段說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間,圍繞喪禮應服幾年的問題展開的爭論。孔子的意見是孩子生下來以后,要經(jīng)過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應該為父
16、母守三年喪。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評宰我“不仁”。其實在孔子之前,華夏族就已經(jīng)有為父母守喪三年的習慣,經(jīng)過儒家在這個問題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襲到今天。這是以“孝”的道德為思想基礎的。要義:要為父母守喪三年以報恩。,,,,,,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仁則是人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樂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這里,孔子就把禮、樂與仁緊緊聯(lián)系起來,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要義:“仁”是“禮”的內(nèi)核。,“克己復禮為仁”
17、,這是孔子關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釋。在這里,孔子以禮來規(guī)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禮以仁為基礎,以仁來維護。仁是內(nèi)在的,禮是外在的,二者緊密結(jié)合。這里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克己,二是復禮??思簭投Y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貫穿于《論語》一書的始終。,,仁是禮的內(nèi)核;禮是仁的目的與外在表現(xiàn)。禮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孔子的“禮儀”觀,各盡其能,各司其職該做則做,不做則休克制自己,控制欲望孝順父母,尊敬兄長,上海九院整形科地址上海九院整形科好不好上海九院整形科預約掛號上海九院整形科怎么樣,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