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總七下 第八章 走近國家 第十課時教材知識梳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理總七下 第八章 走近國家 第十課時教材知識梳理(5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八章走近國家第十課時日本、埃及、俄羅斯、法國考點一 日本 (4年2考)1.自然地理概況(1)位置與領土組成海陸位置:亞洲_、A_西北部,西臨B_海。領土組成:主要由a_、b本州、c_、d九州四個大島組成(本州島最大)。海岸線曲折:多島嶼、_、海灣和_。人口:地狹人稠,_族,語言為日語。東西方融合的文化。東部太平洋日本北海道四國半島天然良港大和(2)地形:以_為主,_面積狹??;日本群島位于_帶上,多火山、地震;最大的平原是e_,最高山峰是f_。(3)氣候:溫帶季風氣候、_氣候;氣候的_特征明顯;夏秋季多_。山地丘陵平原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關東平原富士山亞熱帶季風海洋性臺風2.高度發(fā)達的經濟(1)經
2、濟地位:自20世紀6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一直是僅次于_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2010年,日本經濟總量被中國超過,居世界第3位。美國(2)貿易對象:美國、_、歐洲各國。(3)中國太平洋 橫濱大阪北九州(4)農業(yè):耕地面積狹小,農業(yè)勞動力不足,科技含量高,農業(yè)生產水平高。漁業(yè)發(fā)達:最大漁場M_漁場。(5)交通運輸業(yè):形成以海運為主,海、陸、空密切結合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著名海港有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3.主要城市:首都C東京、科學城_等。北海道筑波日本發(fā)展工業(yè)的條件講: 明確日本以出口加工型經濟為主的原因 日本的經濟是中考題中常見的設題“雷區(qū)”??忌?/p>
3、注意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方面回答。練:鏈接考法一T3考點二 埃及1.自然地理概況(1)位置:非洲_部,地跨亞、非兩洲。亞洲境內的A_半島也是埃及領土。(2)河流B尼羅河:世界第一長河,發(fā)源于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_,被稱為“生命之河”。E蘇伊士運河: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溝通了C _和D_,縮短了_與_之間的航程。東北西奈地中海地中海紅海大西洋印度洋(3)氣候類型:以_氣候為主,有“沙漠之國”的稱號。特征:終年_,干燥少雨。熱帶沙漠炎熱2.人文地理概況(1)人口:主要分布在_平原和三角洲地區(qū)。(2)城市(3)文明古國埃及旅游業(yè)發(fā)達,著名的旅游資源如_、_、盧克索古城等。河谷最大 亞歷山大金字
4、塔獅身人面像3.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1)工業(yè):規(guī)模在非洲僅次于南非,石油工業(yè)地位突出。(2)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所占份額較大,集中于_地區(qū),_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長絨棉考點三 俄羅斯 (3年2考)1.自然地理概況(1)位置地跨_、_兩大洲和東、西兩半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傳統上的歐洲國家,主要城市、人口、工業(yè)中心均位于_。(2)地形:分四大地形區(qū),地勢_,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其中約占國土面積70%的是_。D是_。歐亞歐洲東高西低平原烏拉爾山脈伏爾加 里海貝加爾湖俄羅斯既地跨東、西兩半球,又地跨亞、歐兩大洲,地廣人稀,是一個與中國具有不連續(xù)疆界的友好鄰邦。其以山河為界
5、的四大地形區(qū)模式圖如下:講: 明確俄羅斯的四大地形區(qū)及分界線 俄羅斯的地形區(qū)是中考題中常見的設題“雷區(qū)”??忌欢ㄒ鞔_各個地形區(qū)的位置與界線,可結合畫圖記憶。練:鏈接考法二T6、T7(4)氣候:以_氣候為主,冬季_,夏季涼爽而短促;氣候差異顯著。(5)豐富的資源淡水資源: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2位。森林資源: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_區(qū)。礦產資源:_(開采量居世界第3位)、_(產量居世界第2位)、烏拉爾山的有色金屬豐富。溫帶大陸性嚴寒而漫長針葉林石油黃金2.工業(yè)(1)特點:基礎雄厚,部門齊全。(2)部門:能源、冶金、機械等重工業(yè)部門占據突出地位。近年來,積極發(fā)展消費品工業(yè),工業(yè)結構得到改善。(3)
6、主要礦產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田、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4)分布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四大工業(yè)區(qū):歐洲部分的莫斯科工業(yè)區(qū)、圣彼得堡工業(yè)區(qū),歐、亞交界的烏拉爾工業(yè)區(qū),亞洲部分的新西伯利亞工業(yè)區(qū)。3.農業(yè)(1)農牧業(yè)并重。(2)主要農產品:谷物、_、亞麻、乳肉制品等。(3)主要農業(yè)區(qū):_流域、_流域。馬鈴薯伏爾加河頓河4.交通(1)交通運輸以_和_為主。(2)鐵路以_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在歐洲分布較為密集。(3)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貫亞歐大陸,被稱為_。鐵路公路莫斯科亞歐大陸橋5.城市(1)a莫斯科: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最大_工業(yè)中心,_、經濟、_、交通中心。(2)b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著名
7、海港。(3)c摩爾曼斯克:_沿岸不凍港。綜合性政治文化北冰洋(4)d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羅斯_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5)新西伯利亞:_地區(qū)的中心城市,以機械、_工業(yè)著稱。太平洋西伯利亞鋼鐵考點四 法國 (3年1考)1.地理概況(1)位于歐洲西部,大陸輪廓略呈_;三面臨海,三面鄰陸。(2)地形以_和_為主。(3)地勢_高、_低。(4)首都A_,法國最大的城市。六邊形平原丘陵東南西北巴黎2.氣候與農業(yè)(1)大西洋沿岸是_氣候區(qū),_盆地是主要的農業(yè)區(qū),法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2)B地中海沿岸是_氣候區(qū),盛產_,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溫帶海洋性巴黎地中海葡萄3.發(fā)達的工業(yè)(1)工業(yè)部門:_、_
8、、服裝、醫(yī)藥、化妝品為支柱產業(yè)。(2)核電占總發(fā)電量的70%以上,是世界上核電比重最高的國家。汽車飛機制造4.便利的交通地中海沿岸的_是全國最大的海港城市。5.重要經濟支柱旅游業(yè)旅游資源:凱旋門、_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等。馬賽埃菲爾考法一 日本的經濟發(fā)展【考法解讀】 1.日本發(fā)展經濟的條件2.日本工業(yè)分布特點及原因拓展俄羅斯與日本工業(yè)分布的差異(1)俄羅斯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工業(yè)區(qū)臨近原料、燃料產區(qū),屬于“資源型”分布。(2)日本是島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原料、燃料和消費市場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工業(yè)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qū),屬于“臨海型”分布。(2014青島中考)讀圖,完成12題。1.關于新
9、潟、東京氣候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新潟的溫差小,東京的溫差大B.東京受季風影響,新潟不受季風影響C.東京夏季降水少D.新潟冬季降水多D2.東京降水多的季節(jié),其盛行風向是( )A.西北風 B.東南風C.西南風 D.東北風B3.(2016青島中考)讀日本和青島相關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日本是東亞島國,領土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 _,主要的地形類型是_。(2)日本海沿岸年平均降雪量在400毫米以上,在日本被稱為“特別豪雪地帶”。試分析日本海沿岸冬季降雪“特別豪”的原因。_本州島山地和丘陵冬季西北季風經過日本海帶來寒冷的水汽,而且日本海沿岸位于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降雪較多。(3)將下圖中
10、日本工業(yè)分布特點的主要原因填寫完整。 工業(yè)制成品 太平洋(4)青鋼由李滄區(qū)北部搬遷至青島西海岸董家口臨港產業(yè)區(qū)。廠區(qū)緊鄰40萬噸級礦石碼頭,并建了青鋼專用礦石泊位和鋼材發(fā)運泊位,降低了運輸成本。結合以上信息和下圖分析青鋼搬遷到董家口港區(qū)的優(yōu)勢。_靠近港口,交通運輸便利,減少運輸成本,土地租金低;減輕了市區(qū)的空氣污染,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挤ǘ?俄羅斯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考法解讀】 緯度高氣候寒冷河流封凍期長航運不發(fā)達。緯度高,氣溫低,熱量不足農業(yè)不發(fā)達耐寒農作物糧食難以自給。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yè)發(fā)達、輕工業(yè)落后部門結構不合理。 (2016青島中考)讀俄羅斯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及其運輸周轉量圖,完成
11、45題。4.據圖推斷俄羅斯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是( )A.航空、鐵路 B.公路、海運C.管道、鐵路 D.鐵路、公路C5.俄羅斯內河航運不發(fā)達的主要原因是( )河流含沙量大緯度高,河流結冰期長河流南北流向對東西向運輸沒有大的幫助河流流速快A. B.C. D.B (2015青島中考)讀俄羅斯簡圖,完成67題。6.圖中地的主要地形區(qū)為( )A.西歐平原B.中西伯利亞高原C.西西伯利亞平原D.東歐平原C7.俄羅斯東部有許多河流,但航運價值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運費高 B.結冰期長C.流量小 D.流程短B考法三 法國的農業(yè)【考法解讀】 農業(yè)特點:農業(yè)機械水平高;畜牧業(yè)和園藝業(yè)發(fā)達;農業(yè)區(qū)分布:巴黎盆地是主要的農業(yè)區(qū);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產葡萄;主要農產品及地位:小麥、玉米、葡萄和牛肉等產量均居歐洲西部各國之首,是世界上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8.(2015青島中考)讀南亞地區(qū)、法國和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河的名稱是_,與河相比,流量季節(jié)變化較小的是_(填序號),流量季節(jié)變化較小的原因是_。(2)法國的地勢特征為_,判斷依據是_。恒河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全年溫和濕潤,降水均勻東南高,西北低河流自東南向西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