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璧山縣青杠初級中學校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重慶市璧山縣青杠初級中學校八年級語文下冊馬說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3. 馬說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chǔ)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 誦的效果。
◇情感與價值:幫助學生樹立知識源于客觀實際,用客觀實際的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重點】: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學習難點】: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學法指導:
學習本文,一方面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詞句,理解基本內(nèi)容
2、,豐富文言語感,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初通文意后,能通過反復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體會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課前預習
教材助讀
一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韓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人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幼年早孤,由嫂撫養(yǎng)。25歲考中進士,長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長安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擢用,但結(jié)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經(jīng)此挫折后,韓愈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董晉死后,又去依附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使他痛感明主難遇,就是在這種心情下,大約于貞
3、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寫出了《馬說》。跟《馬說》同期的作品還有《龍說》(即《雜說一》)(《馬說》的姊妹篇)。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思想上尊儒排佛。他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復興古文,與柳宗元同為唐代文學改革“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提出“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已出”的口號。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和西漢古文的基礎(chǔ)上,又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氣勢雄健,是一種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韓愈被喻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對后世有很大影響。
2、文體簡介:“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
4、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罢f”就是“談談”的意思,“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如《愛蓮說》就屬這一文體。
【使用說明】:A層完成所有題目,B層完成除帶“★★”外的所有題目,C層完成除帶“★★”、“★”外的所有題目。
預 預習導學
二
1、熟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并讀一讀,記一記。
祗( ) 駢( ) 槽櫪( )盡粟( )一石( ) 食( )不飽
食(
5、 )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才美不外見( ) 其真無馬邪( )
2、結(jié)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祗( )辱于奴隸人之手 不以( )千里稱( )也。
馬之( )千里者 一食( )或( )盡粟一石
食( )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 )馬也,雖( )有千里之能 才美不外見( ) 且( )欲與常馬等(
6、 )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 )不以( )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 )其意 執(zhí)策而臨( )之 其真無馬邪( )
3、熟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A層、B層、C層必做)
7、
4、背誦課文。
5、寫出你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未能解決的問題。
8、
課中探究
預 學習研討
三
6、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范讀、領(lǐng)讀、自由讀、分組讀、齊讀)
7、了解課文內(nèi)容,用簡潔的文字填空。
(1)這篇文章采用的是 的寫法,以“千里馬”比喻_____ ____;以“伯樂”比喻____ _____;以“食馬者”比喻 。
(2)千里馬“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
9、
。
(3)“食馬者”的愚妄表現(xiàn)在:(A) 。
(B) 。 (C) 。
8、劃分本文結(jié)構(gòu),概括段落大意。
10、
★9、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
預 精讀精練
四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0、下列加[ ]字的含義不同,請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盡其材( ) 一[食]或盡粟一石( )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執(zhí)策[而]臨之( )
③[策]之不以其道( )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
★11、“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不以千里稱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叢草為林 C、以至鳥獸木石 D、不以善小而不為
12、用“/
13、”標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食 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13、文章借有關(guān)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昧無知封建統(tǒng)治者比作“ ”,將人才比做“ ”,而伯樂喻指 。
1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達了 的心情。
15、對文章的中心
14、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 天下無馬。 B.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C.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一課一得
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或體會,把它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課后拓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論馬(乙)
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清潔寧則餓死不受,介胄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
15、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注釋:①稱:衡量。②德:指馬的內(nèi)在品質(zhì)。③斛:古代量器名。④介胄:披上戰(zhàn)甲。⑤酉:酉時,至傍晚。⑥褫: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飲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閱讀訓練:
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日啖芻豆數(shù)斗 (2)比行百余里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
16、
(2)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在乙段文字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
。
★★19、甲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他們都闡述了一個怎樣的共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