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21 桃花源記(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21 桃花源記(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1 桃花源記
學習目標:
1、鞏固所學的知識,正確把握文中的實詞虛詞的含義。
2、進一步掌握文章的內容,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文學常識 :
本文選自《 》。作者 ( ?。?,又名 ,字 ,世稱 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朝代)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xiàn)實,棄官歸隱?!短一ㄔ从洝?、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詩《 》《 》。
二、文言實、虛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 (以注釋為主)
【一般詞語】[緣] [芳] [落英] [
2、繽紛] [異]
[窮] [復] [仿佛] [才] [平曠]
[儼然] [屬] [阡陌] [悉、咸]
[黃發(fā)垂髫] [怡然] [乃] [具] [問訊]
[嘆惋] [延] [語(yù)] [扶] [向] [及] [詣] [遣] [欣然] [規(guī)] [果]
【一詞多義】 [志] ①(尋向所志
3、) ?、冢ㄌ幪幹局?
[為] ①(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尋] ①(尋向所志) ②(尋病終)
[聞]①(村中聞有此人) ?、冢ň哐运劊?
[舍]①(便舍船) ②(屋舍儼然)
[作] ①(其中往來種作) ②(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 古: ?。坶_朗]古: [交通] 古:
今: 今: 今:
[妻子] 古:
4、 [絕境] 古: [無論] 古:
今: 今: 今:
[如此] 古: [不足] 古:
今: 今:
【通假字】 通“ ”,意思 。
三、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重點詞要翻譯準確)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內容要點
(一)文章層次結構內容歸納: 文章線索:
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
第二部分(第2、3段): 寫漁人
5、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2段: 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描寫了桃源的 和 。
第3段:寫桃花源人邀請漁人做客及漁人辭去的過程。
所見: 、 、 、 、 (環(huán)境良好)
(生活安定)
所聞: 、 (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 、 (民風淳樸)
第三部分(第4、5段): 寫漁人 ,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 的情形。
(為桃
6、花源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這個桃花源是虛構的)
(二)內容要點歸納
用原文語句回答: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
4.表現(xiàn)桃花源中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
5.表現(xiàn)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
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7、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情?
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理?
4.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
5. 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是怎樣的?
7.“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
8.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8、 9.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10. 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11.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內容?
12.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述一下這個“世外桃源”的美妙。
A B C
五、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態(tài)度)
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六、遷移拓展
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
9、
2.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
3.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lián)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
參考答案:一、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xiàn)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飲酒》。
二、文言實、虛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 (以注釋為主)
[緣]沿著,順著。芳]香花。[落英]落花。[繽紛]繁多樣子。[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復]再。[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
10、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咸]全,都。[黃發(fā)垂髫]指老人小孩。[怡然]形容喜悅。[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嘆惋]感嘆驚訝。 [延]邀請。[語(yù)]告訴。[扶]沿,順著。[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guī)]計劃。[果]實現(xiàn)。
【一詞多義】
[志] 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為] 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尋] 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舍]①(shě)
11、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作] 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四、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內容要點
(一)文章層次結構內容歸
12、納: 文章線索: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
第一部分(第1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段): 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第2段: 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描寫了桃源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風尚。
第3段:寫桃花源人邀請漁人做客及漁人辭去的過程。
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huán)境良好)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生活安定)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便要還家 、設酒殺雞作食(民風淳樸)
第三部分(第4、5段): 寫漁人離開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為桃花源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
13、這個桃花源是虛構的)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二)內容要點歸納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xiàn)桃花源中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4、
5.表現(xiàn)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
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理? 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
4. “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 初極狹,才通人。
5. 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15、村人對陌生人出現(xiàn)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久。
6.“先世…….來此絕境”指先世生活社會環(huán)境是怎樣的?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繁,民不聊生。
7.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zhàn)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9.為什么說“不足為外人道也”?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
10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這樣寫的目的?
16、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說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那些內容?
“如此”包括漁人自己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過,村中人的生活情況,以及他歸途中作記號的事。
12.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述一下這個“世外桃源”的美妙。
1)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②社會環(huán)境安寧、民風淳樸。③百姓生活富足、和樂。
五、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態(tài)度)
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用意是寄
17、托作者的社會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六、遷移拓展
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豁然開朗。
2.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漁人背信棄義、不守諾言。寫漁人的作用:一方面與桃花源中人的淳樸好客形成對比,加深了人們對桃花源外社會的認識,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另一方面,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漁人是組織材料的需要。
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lián)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
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