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愛縣高中語文 2 故都的秋導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河南省博愛縣高中語文 2 故都的秋導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故都的秋》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感知作家獨特的視角,領(lǐng)悟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引導學生對故都秋景的特點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朗讀感悟、品味揣摩語言的能力
2、理解本文情與景的自然融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2、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中的意蘊和情味
學法指導
1、? 移情法欣賞北京秋天的視頻,營造濃濃的秋意、秋的文化氛圍,將學生引入一個欣賞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
2、? 朗讀法帶著美好的感情,聲情并茂
2、,抑揚頓挫來讀,讀出作品的“原味”來,與作者的心靈貼近,與作者感情產(chǎn)生共鳴
3、? 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shè)疑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合作探究,掌握課文內(nèi)容
教學媒體
主要是使用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課堂預習交流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混(? )沌??? 潭柘(? )寺????? 一椽(? )破屋????? 馴(? )鴿????? 落蕊(? )??????
?耗(? )子?? 平仄(? )??? 橢(? )圓??? 頹(? )廢????? 廿(? )四橋
答案:
2、解釋下列詞語
⑴混混沌沌:????????????????????????????????????
3、????????????????????????????????
⑵一椽破屋:???????????????????????????????????????????????????????????????????????
⑶落寞:?????????????????????????????????????????????????????? ??????????????????????????
⑷一葉知秋:?????????????????????????????????????????????????????????????????????????
⑸不能自已:??????????
4、?????????????????????????????????????????????????????????????????
答案:
⑴形容糊里糊涂、無知無識的樣子
⑵一間屋
⑶冷落,寂寞
⑷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的來臨,比喻發(fā)現(xiàn)一點預兆就料到事物發(fā)展的趨向
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學習內(nèi)容
一、導入:
1、? 欣賞欣賞北京秋天的視頻
2、? 提問:看完視頻后,同學們對北方秋天有什么印象?(靜、美)20世紀30、40年代的北平的秋天會是什么韻味呢?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1934年的北平,走進郁達夫先生的“故都的秋”
二、認定目標
(多媒體展示)
三、探究
5、學習
1、? 解題
“故都”兩個字指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的眷念之意,也暗含著一種文化底蘊;“秋”字確定描寫的內(nèi)容,與“故都”結(jié)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
2、? 展示教學目標
3、? 學生介紹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
作者生平:
郁達夫(1896─1945)現(xiàn)代作家浙江省富陽人1913年留學日本,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活動,后流亡到蘇門答臘,堅持抗日斗爭1945年9月被日本崐憲兵秘
6、密殺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她是一個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寫作背景:
1934年4月,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他從上海遷居到杭州,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寫下許多記游散文,1934年7月,中國大地連年混戰(zhàn)就,民不聊生,郁達夫本人也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飽受人生愁苦和哀痛作者“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于是寫下了本文
4、? 聽錄音,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
本文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摯,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應(yīng)當結(jié)合作者思想和寫作背景,
7、并提示學生誦讀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懷部分時要讀得意味深長,準確表達出作者的心境、情懷在領(lǐng)讀、試讀、自由讀之后,安排五幅秋景的重點讀
5、學生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整體把握
展示討論問題:
⑴、郁達夫先生對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⑵、故都的秋有什么特點?
⑶、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圍繞“秋”描寫了哪些“形”即關(guān)于“故都的秋”的景物?
⑷在景物描寫從中讀到的作者怎樣的感情?
⑸你最喜歡哪一幅景物描寫呢?請誦讀你喜歡的文句,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學生討論分析:
(1)、郁達夫先生對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請用文本的句子回答) ????
8、???????????????????????????????????????
學生的發(fā)言:喜愛和向往
學生分析:
①“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眷戀之情,也暗含著一種文化底蘊;
②第一段“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他為賞秋不辭辛勞,可見愛秋之切!
③最后一段:“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他為這秋色寧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見愛秋之深??!
(2)、故都的秋有什么特點?
? 學生的發(fā)言:“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9、教師點評:這句是文章的文眼
(3)、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圍繞“秋”描寫了哪些“形”即關(guān)于“故都的秋”的景物?(學生集體朗讀課文311段)
①、第三段,秋院(小院秋晨)
“聽得到青天馴鴿子的飛聲” 以聲襯靜,以聲音反襯了故都的寂靜,寫出了環(huán)境的寧靜
??? “細數(shù)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ǖ乃{朵”寫出了心的靜
?? “一椽破屋”“破腰壁”寫出了境的悲涼
?? ②、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柔軟的觸覺”視覺、聽覺、嗅覺都無從把握,只能通過“一點點
10、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來感受那其中的美寫出了環(huán)境的靜,心的靜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還覺得有點落寞”看到掃帚的絲紋,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那細微的掃地的聲音,在原本繁華熱鬧的故都,連掃帚掃地這樣細微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正反襯出故都的靜寂,寫出了環(huán)境的靜,心的悲涼
③、第五段,秋蟬(秋蟬殘聲)
???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在我國的古典文學作品中,蟬多是哀怨、憂傷、憂愁的象征 “衰弱”突出蟬聲之小,而著一“殘”字,則讓蕭瑟的氣氛籠罩著故都,讓人頓生悲涼之感文章所渲染的那種冷清,寂寞的氛圍也就不言而喻了這里用反襯的手法,以有聲寫無聲,以動寫靜,寫出了故都秋的靜和悲涼的特點
④、第六至十
11、段秋雨(秋雨話涼)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寫出了環(huán)境的靜,悲涼“息列索落”這個擬聲詞寫出了秋雨的靜,不喧鬧,不? 纏綿;雨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一個“卷”寫出了秋雨經(jīng)過之快幾句話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秋雨忽來忽去、干脆利落的特點
⑤、第十一段,秋果(勝日秋果)
“像鴿蛋似的著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顏色的時候......”“淡綠微黃”,視覺上給人一種清,靜之感
教師點評:大家概括的很好, 雖然具體的詞語不盡相同,但都把握住了主要景物抓住其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分析作者寫故都的秋景,五幅畫面都是圍繞秋的清、靜、悲涼的
12、特點來選取景物的寫秋色,突出清淡的特點;寫秋聲,突出靜寂的特點
(4)、在景物描寫從中讀到的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發(fā)言:
和故都的秋景一樣也是“清,靜,悲涼”的“清、靜”既是對客觀景物特點的描寫和總結(jié),又是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悲涼”則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郁達夫?qū)€人的不幸、現(xiàn)實的動蕩、政局的腐敗都融入到秋景、秋色、秋聲、秋味、秋意里,在作者的筆下景中有情的悲涼,情中有景的落寞的確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達到了“物我為一”的境界,這也是這篇散文的魅力之所在這里的秋景與秋聲也包含著作者的感情這種通過寫景來達到抒情的目的的表現(xiàn)手法叫寓情于景
?
教師提問:本文的“形”現(xiàn)在已知道了,但“
13、神”是什么?形神的結(jié)合點是什么?
學生討論發(fā)言:
文章的“神”是贊美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fā)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
“結(jié)合點”是“清、靜、悲涼”文眼
(5)、這幾幅畫面,生動精彩,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幅呢?誦讀你喜歡的文句并說出喜歡的原因
學生的發(fā)言:
①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感到十分的秋意
②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作者調(diào)動了聽覺、視覺和觸覺來感受故都的秋,使寫景狀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并融入了深沉而細膩的感受和情思這些寫景寫人的片段和語句,細膩精彩,有情味;而且往往是寥寥數(shù)語,信手寫來,無意而工
6、寫作
14、手法
(1)以情馭景,景由情生,情景交融
品讀寫景片段,感受情景交融的特點如:
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就在故都得民宅內(nèi)外、胡同兩旁、槐樹底下,就在天上、枝頭、嘴邊……從這些存在于天空地面、千家萬戶的秋姿秋態(tài)秋聲秋意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具有濃厚的北國特色的人情風物的熱愛贊美,對故都之秋的神往、眷戀,可以看出作者借此流露的真切深沉的民族感情和追求淡薄、恬靜、悠閑的生活情趣,也可以看出作者流露的深沉的憂思與落寞之情,那種憂郁個人遭際也由于時代風云帶來的特有的“悲涼”籠罩全篇
(2)對比手法
提問:文章的題目是《故都的秋》可是在開頭與結(jié)尾為什么又寫到了南國的秋?
學生發(fā)言:
作者借南國的秋的
15、溫、潤、慢,通過對比突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是南國之秋所無法比擬的,表達不可遏止的強烈的向往和贊美之情而且首尾照應(yīng),回環(huán)往復,寫得蕩氣回腸,動人心魄
? 作者把南國之秋比作黃酒、稀飯、鱸魚和黃犬;把北國之秋比作白干、饃饃、大蟹和駱駝運用對比,形象的表現(xiàn)出兩者的不同,突出北國之秋比南國之秋更夠味,更合作者的心境
(3)襯托手法
文中寫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息列索落”的雨聲,“緩慢悠閑”的人聲,都是細小的聲音,人能聽到這些細小的聲音,就能給人幽靜以動襯靜,說明這些的環(huán)境清、靜
四、學習小結(jié):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主體部分寫了秋的特色,又通過對比、議論加以突出,使得文章情、景、理水乳交融,美麗而不膚淺在結(jié)構(gòu)上,總起、分敘、議論、總結(jié),文氣貫穿始終,形散而神不散,成為現(xiàn)代散文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