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九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化學九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2、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并進而體會到化學學習的特點是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確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論。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情趣。
【實驗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蠟燭、水等。
學生準備:蠟燭、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引入:觀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學會
2、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在化學科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利用人體感覺器官一視、聽、嗅、觸來進行觀察體驗。下面我們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實驗探究:
點燃蠟燭“前”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
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tài)、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觀察燃燒過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2、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xiàn)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
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
3、、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得出的結論:
發(fā)出明亮火焰有濁淚,外焰最先碳化,內焰燃燒不充分,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教師演示:從蠟燭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縷白煙
學生觀察
結論:石蠟可以氣化〔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
熄滅蠟燭“后”
教師指導
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
分析、交流及得出結論:蠟燭熄滅后有白煙產生白煙能燃燒
交流匯報探究過程及結果
教師 比較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與同學交流進行觀察和描述的體驗。
各小組交流實驗結果及體驗
再探究
教師:對于有的組在交流中提出
4、“異常情況”,請同學們各抒已見
學生 1、對圖1-17操作的改進。
〔1〕 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同距離可觀察到不同的現(xiàn)象。
〔2〕用石灰水潤濕燒杯內壁。如圖1-17罩在火焰上方……
2、對用火柴梗實驗的異議。
改用洗凈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細木條來代替火柴梗。
結論:1、有的組,由于操作不當引起燒杯內氣體擴散,使石灰水變渾不明顯。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學未去掉火柴頭就更不安全。
填空實驗報告
課本P9探究活動報告,僅供同學們參考。
學生自己設計完成實驗報告。
課后作業(yè)(彈性):
1、 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圍繞今天的探究實踐,寫一篇關于蠟
5、燭的習作。
體裁不限:綜合報告、科技小論文、科普小小說、科幻故事……題目自擬:如“蠟燭自述”、“燭光探秘”、“小小蠟燭知多少”……
2、可嘗試將自己的習作向有關報刊投稿,投稿地址可向老師咨詢。
執(zhí)教:湖北省枝江市江口中學 樊鐵芹
【點評】
本節(jié)課是學生正式接觸化學實驗的第一課,教師抓住蠟燭燃燒的“前”、“中”、“后”三個環(huán)節(jié),讓“觀察”貫通始終,這樣就將學習方法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寓于“過程”之中。
本節(jié)課的另一特點是教師對學生匯報交流中的“異常情況”,組織了再探究,其再探究的內容有力地淡化了“書本權威”,而強化了學生主體。課后彈性作業(yè)更是別具一格,可謂化學實驗教學的一個亮
6、點。
點評:湖北省枝江市教學研究室 易章和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并寫出實驗報告。
2、學習對化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化學探究學習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認識科學實驗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探究結果。
【教學難點】 收集呼出氣體的操作。
【實驗準備】
教師:集氣瓶、水槽、玻
7、璃片、飲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細木條)、盛滿氧氣的集氣瓶若干,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若干。
學生:利用玻璃杯、盆子、吸管、進行收集呼出的氣體的操作訓練。
【教學設計】
信息平臺
學生回憶小學自然(或科學)課,七、八年級生物學的相關知識。
教師演示學生當助手:
①向一瓶氧氣中伸入燃著的細木條
②向一瓶空氣中伸入燃著的細木條
③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著的細木條
④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
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結論:
A、氧氣可以支持燃著的細木條燃燒,燃燒越旺,說明氧氣相對含量越多。
B、二氧化碳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
8、水變白色渾濁,出現(xiàn)的白色渾濁越多,說明二氧化碳越多。
【點評】
由于學生剛進入化學學習,實驗操作能力有限,在此教師要求學生當助手的實驗操作,為后面學生的實驗探究作了一次直觀的示范,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搭建了相關信息的平臺
問題質疑
“呼吸”是生命現(xiàn)象的特征之一,在這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有什么科學的奧秘呢?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
【點評】
“呼吸”常見的現(xiàn)象不平常
討論交流
請?zhí)岢瞿銈兊牟孪?,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活動探究
1、分別收集兩瓶空氣(A、B)、兩瓶呼出的氣體(C、D)向A、C中分別滴入澄清石灰水,蓋上玻璃片振蕩做好觀察的
9、記錄。
2、另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B和D瓶氣體中,觀察木條燃燒的情況。
3、對著玻璃片呼氣。
【點評】
注意實驗儀器的編號標記,體現(xiàn)了教師的嚴謹作風
展示交流
交流分組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論。
評價整合
1、 對異?,F(xiàn)象的分析:
①對C瓶內無渾濁現(xiàn)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沒有蓋玻璃片就振蕩,二氧化碳擴散后,瓶內量少。b、可能是沒有進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氣體。
②對點燃的木條不是同時放入兩集氣瓶內,產生的實驗現(xiàn)象評價。你認為怎樣操作更簡便?
【點評】
對異常現(xiàn)象的分析,能突破的本次探究的難點,結合生物學知識:呼出的氣體是指經過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后的氣體,而不是含
10、一口氣又吹出來的空氣
2、對異常觀點的分析:不對著玻璃片呼氣,也可得出類似的結論。此說法是否有道理?為什么?
【點評】
對異常觀點的分析也是本個案中的又一個亮點,因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的現(xiàn)象,通過平時的生活常識(如冬天嘴中冒出的白色)等途徑可知道
反思小結
通過上述活動探究:
1、你對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所含哪些物質的多少有什么初步結論?
2、 通過對異常現(xiàn)象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點評】
科學實驗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嚴謹的作風,規(guī)范的操作
3、通過對異常觀點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4、在探究實驗和交流反思的基礎上完成實驗報告。
成長記錄
請將本節(jié)課你感受最深的情節(jié)或體驗,記入你的成長記錄中。
深化拓展
竹節(jié)在受熱后由于節(jié)內氣體膨脹炸裂。依據所學的生、化知識設計實驗來探究竹節(jié)內的氣體成分與空氣成分有何異同?
【點評】
竹節(jié)為密閉結構,只有呼吸作用,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竹節(jié)內氣體中CO2含量比空氣高。讓學生設計實驗去探究。將課堂探究內容遷移拓展,獨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