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歷史教學論文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通用)(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
內(nèi)容提要: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就是當中的重要實踐。為此我首先強調(diào)歷史地圖在學生學習歷史中的重要性,然后再從教學生掌握閱讀歷史地圖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地圖進行思維分析的能力三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和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
正文:隨著春姑娘的款款而來,課程改革也轟轟烈烈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帶著我們走近了課堂,走進了學生。通過近半年的新課程改革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我感覺這場新課改運動猶如春天的手把我們緊緊地握在了一起,給予我們最鮮活力量的同時
2、也帶給我很多反思和困惑。如何上好一堂歷史課?如何讓看起來枯燥無味的歷史變得鮮活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呢?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有效的信息讓歷史課活起來呢?等等。
我們知道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要做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教會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效信息?,F(xiàn)就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運用教材中歷史地圖的能力,談談我的想法,談的有不周之處,還望同仁批評指正。
古人曰:“左圖右史”,足見對歷史地圖的重視。歷史地圖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確實在學
3、習歷史的過程中,當遇到疆域、重大歷史事件和戰(zhàn)役等方面的內(nèi)容時,歷史地圖與抽象、枯燥的文字敘述比起來,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正所謂“即書而求難”、“即圖而求易”。作為歷史老師,在實際歷史教學當中,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運用歷史地圖這種形象、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加強他們對所學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初中是中學生開展學習閱讀和運用歷史地圖的重要階段,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生掌握閱讀歷史地圖的基本知識
學生是在進入中學之前很少或根本沒有接觸過歷史地圖,因此,要使他們學會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首先要做到讓他們學會閱讀歷史地圖,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讓學
4、生知道閱讀的基本要素,歷史地圖的基本要素與普通地圖大致相同,只是更多地被賦予了歷史特征,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相結合。歷史地圖有圖例和注記,歷史地圖上的方向基本上也是“左西右東,上北下南?!睔v史地圖也有比例尺,只是教學用的歷史地圖,由于對地圖的精確度要求不是太高,因此大多省略了。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圖例,養(yǎng)成閱讀先讀圖例的習慣,歷史地圖的圖例在閱讀歷史地圖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地圖比喻為一個蘊藏著豐富資源的寶庫,那么歷史地圖的圖例就是打開這所寶庫的鑰匙,只有先熟練地掌握圖例,讀起歷史地圖來才會得心應手。所謂圖例,就是指地圖中各種符號的簡單說明。
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充分運用歷史
5、地圖中的古今對照功能。古今對照功能在歷史地圖中最大的應用就是歷史地名的古今對照,即在每幅歷史地圖下提供的重要歷史地名的古今對照表,通過古地名相對應的今天的方位,學生就能對歷史地圖中表示的古地名的確切位置有個明確的概念。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興趣
初中時期學生的求知欲特別強,但他們的強烈求知欲是建立在自己的興趣之上的,因此,老師如果想引起學生對歷史地圖的重視,就應該從一開始就培養(yǎng)他們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興趣,并貫徹始終。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積極引導,學生學習閱讀和運用歷史地圖,老師要積極引導。例如:學習中國歷史的第一課“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人類”,涉及主要遺址的分布時,老
6、師可以引導學生打開配套的《中國歷史地圖冊》(一),翻到“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一圖,學生通過圖中醒目的大紅點,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除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外,還有課文中未提及的丁村人、藍田人、巫山人、馬坎人等其他主要人類遺址,而且通過其中表示出來的各省省界,學生很快就能明確各主要遠古人類遺址所在的較精確的地理位置及周圍環(huán)境。
第二,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重要的比較復雜的而不易理解和記憶的地圖,就得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例如:《中國歷史》第三冊“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示意圖”路線和過程比較復雜,要弄清楚不太容易時,設計一個“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課”,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有關紅軍
7、長征路線圖。這樣可以大大地調(diào)動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性,不僅學會一些繪制地圖的知識和技巧,并激發(fā)了學習和運用歷史地圖的興趣。
第三、應當對學生的疑問予以妥善回答,以保護學生學習歷史地圖的興趣。
三、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地圖進行思維分析的能力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地圖進行思維分析的能力,即通過閱讀和運用歷史地圖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主要培養(yǎng)他們對單一歷史地圖進行思維分析的能力和對具有共同主題或表示共同內(nèi)容的多幅歷史地圖進行思維分析的能力。課文敘述歷史事件時,特別是古代史,往往文字簡練,重點突出,無需面面俱到。而編繪的歷史地圖卻可以也需要比較全面的反映當時的整個面貌。
例如:秦漢關中
8、水利,課文只講了鄭國渠、六輔渠、白渠三條,地圖除了繪上三條渠外,還把當時興建的龍首渠、成國渠、靈軹渠、漕渠都繪上去,不加注釋,這樣既全面顯示了秦漢關中水利的工程面貌,又重點突出了其中的主要三項。
課文里編繪了歷史地圖不但直觀地反映了教材敘述的歷史事實發(fā)生、發(fā)展的形象,還比較全面地反映宏觀的總體形勢。所以,教師如能充分利用課本地圖,就能對所講歷史知識,給予學生以整體上的認識,使他們能比較深入地理解課文,掌握形勢,并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為學生今后進一步深入學習有關歷史知識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簡言之,初步培養(yǎng)學生認識運用地圖的能力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1、教師的指導作用要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9、。教師既不能包辦代替,又不能甩手不管。教師可以通過有層次的提問或提示引導學生步步深入,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運用地圖的能力。
2、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要與教學需要相結合。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應結合地圖進行深入的分析。要注意根據(jù)地圖的不同類型,在教學中有不同的側(cè)重。
3、識圖能力培養(yǎng)要與學生實際水平相適應。初中學生只具備了一定的感性思維能力,知識積累也還有限,這個時期可以把重點放到了解地圖反映的主要內(nèi)容、識別有關史實空間分布的特點,或認識判斷歷史事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進程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識運用單一地圖和把同一歷史階段不同方面的地圖綜合在一起,概括階段特征的能力。到了高中,知識與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就可以把培養(yǎng)重點放在識認運用地圖能力的較高層次上,根據(jù)時代背景分析歷史地理信息。著重培養(yǎng)學生把不同歷史階段相同方面的地圖進行比較或綜合的能力。并且,可以把培養(yǎng)重點放在識認運用地圖能力的高層次上,即通過分析綜合,得出新結論,探究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著重培養(yǎng)學生把中外同一時期或不同時期相同方面的地圖放到一起綜合分析的能力??傊?,教師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識認運用地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