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閱讀鏈接 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教學設計 冀教版

上傳人:xt****7 文檔編號:106799128 上傳時間:2022-06-14 格式:DOC 頁數(shù):7 大?。?7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閱讀鏈接 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教學設計 冀教版_第1頁
第1頁 / 共7頁
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閱讀鏈接 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教學設計 冀教版_第2頁
第2頁 / 共7頁
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閱讀鏈接 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教學設計 冀教版_第3頁
第3頁 / 共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閱讀鏈接 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教學設計 冀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閱讀鏈接 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教學設計 冀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閱讀鏈接 其實,科學家離我們很近》教學設計 冀教版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nèi)容。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3、學生能夠從喜歡的科學家、科學事件入手,通過對科學事件的追蹤,對科學家的關(guān)注,引發(fā)科學探索的熱情,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意識和態(tài)度。 課前準備:課下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科學家的書籍和資料。并通過多種渠道了解一些科學事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都對哪些科學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學們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

2、,并指名學生說。 2、師: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和科學有關(guān)的內(nèi)容? 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文的回顧,對文本的把握有一個準確的方向。 二、回歸文本 1、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近科學家,走進科學的樂園好不好?請同學們打開書51頁,自己讀一讀書上的內(nèi)容。然后找同學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2、找同學匯報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利用默讀的方式,能夠?qū)ξ恼虏焕斫獾牡胤教岢鲆蓡枴? 3、師:同學們,當你們讀完這兩篇和科學家有關(guān)的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想?誰來說一說? 4、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很生動,這說明你們對科學家的崇敬之情,和對科學的熱愛。 5、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同學們搜集有關(guān)科學家的一些資料和一些

3、科學事件,你們都帶來了嗎?下面就請大家拿出來和同學們一同分享。 設計意圖:結(jié)合語境,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6、師:首先請大家先在小組中交流一下我們的資料。然后找小組同學來匯報。 三、小組匯報,升華情感。 1、師:哪個小組的同學先來匯報? 小組同學到前面展示資料,并講解。 2、師:其他小組的同學聽完之后有問題要問嗎? 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圍繞搜集的資料展開交流和討論。 四、直抒胸臆,踴躍表達。 1、師:我們的祖國正是有了這么多的科學家,才使得我們的祖國日益的強大,才使得我們的科技飛速進步,這些科學家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要對他們說嗎

4、? 先請同學們在小組中做準備,然后找3-4名同學說一說。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資源共享。 2、師:同學們說得這么好,不知道你們今后做得怎么樣,能不能和我說一說呀! 學生積極踴躍的發(fā)言。 五、擴展延伸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但我們的更高追求卻沒有結(jié)束,就讓我們在身邊的小事做起,好好學習,勤奮努力,早日實現(xiàn)我們心中美好的愿望。 六、課下作業(yè) 小練筆:試著給一位科學家寫一封信。 設計意圖:將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結(jié)合起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綜合效益 附送: 2019年(春)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單元 第21課《古 詩二首》教學設計1 冀教版 教  材:冀教版小學語文

5、三年級下冊 單  元:生活哲理 板  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登鸛雀樓》是唐朝詩人王之渙的名篇。這是一首登高望遠詩。寥寥數(shù)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后兩句被人們看做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追求更高目標、爭取更好成績的激勵語,也成為許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銘。 《題西林壁》從整體上概括地抒寫自己瀏覽廬山時的總體印象,從中生發(fā)出一定的生活哲理,正如一句格言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詩寫得巧妙別致,深入淺出,充滿智慧。 知識與技能: 1.掌握7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 3.

6、能背誦并默寫這兩首古詩。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識字。 2.通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 4.想象詩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悠久文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分析: 理解古詩的意境是本課的重難點,主要采用讀、想、議、畫、寫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情趣,拓展思維。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鸛雀樓、廬山的資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7、與設計說明: 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學習《登鸛雀樓》) 一、導入新課,破題質(zhì)疑。 (一)教師板書課題:登鸛雀樓。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說說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和對題目的理解。 交流預設:作者登上鸛雀樓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作者帶著怎樣的感情寫這首詩…… (二)學生簡要介紹鸛雀樓,并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談一談自己登高的經(jīng)歷,感受是怎樣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介紹進行適當?shù)匮a充、引導。課件展示鸛雀樓的介紹 (三)簡要介紹作者王之渙,走進課文。課件出示作者介紹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教師范讀古詩《登鸛雀樓》,提示學生要注意讀出詩的節(jié)奏。課件出示  白日/依山

8、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二)課件出示初讀要求: 1.借助工具書,讀準生字字音。 2.自由朗讀古詩,讀出詩的節(jié)奏,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師檢查學生初讀的情況。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學生讀不懂的字詞的意思。 3.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交流預設:課件出示 第一句寫一輪落日正金光奪目,在連綿起伏、蒼蒼莽莽的群山西面緩緩落下,在世界的盡頭漸漸隱沒。第二句寫詩人面對流經(jīng)樓前的滾滾黃河的滔滔大浪,視線跟隨黃河水向遠方伸展,雖不能目擊黃河入海的情景,卻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好像看見黃河一路洶涌,氣勢磅礴,流入大海

9、。三四句寫詩人欲登高望遠,若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就應該不斷的向上攀登,邁上更高的一層樓。 三、再讀詩句,入境悟情。 (一)課件出示再讀詩歌要求: 1.學生再讀詩歌,在文中勾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表示顏色的詞、表示數(shù)量的詞。 2.根據(jù)詩意展開想象,把想象的景物畫下來,體會作者的情感。 3.小組討論、思考這首詩蘊含的哲理。 (二)課件出示填空題,學生填寫。 1.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依、盡、入、流、目、上)。 2.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有(白、黃)。 3.詩句中表示數(shù)量的詞有(千里、一層)。 (三)展示學生的畫作,學生帶著感情朗讀詩歌。 (四)學生交流這首詩表達的作者情感

10、及詩中蘊含的哲理。課件出示 交流預設: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高瞻遠矚的博大胸襟,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全的哲理。 四、總結(jié)學習古詩的方法(課件出示)。 1.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律。 2.根據(jù)詩的字面意思想象詩的意境。 3.體會作者的情感及古詩所蘊涵的哲理。 4.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出示課件 (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二)根據(jù)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寫一寫“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會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第二課時(學習《題西林壁》) 一、回憶上節(jié)課內(nèi)容,導入新課。 (一)背誦《登鸛雀樓》,思考:這首詩蘊涵了怎樣的哲理。

11、 (二)交流查閱的廬山的資料,教師展示廬山課件,引導學生感受廬山的美麗風景。 (三)教師介紹詩人蘇軾。課件出示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shù)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擅長行書、楷書。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善于從常見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 二、根據(jù)上節(jié)課總結(jié)的學習古詩的方法,進行小組合作,自學古詩《題西林壁》。 (一)明確學習任務:出示學習任務課件 1.初讀古詩,認識生字,讀出詩的韻律。小組內(nèi)互評。 2.理解古

12、詩的大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勾畫出來,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二)教師在小組學習時進行適當指導。 (三)教師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 1.指名朗讀古詩。出示課件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交流古詩大意:出示課件 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從其他方向看廬山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樣子。認不清楚廬山本來的面目,只因為自己身處廬山之中。 三、體會作者在這首詩中蘊涵的哲理,并談一談在什么情況下會運用到這個道理。 交流預設:從中說明了一個道理,當局者迷,旁觀

13、者清。課件出示 四、再次領略廬山、鸛雀樓的美麗風光,談感受,教師指導學生配樂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習本課生字。 “緣”字要認真觀察結(jié)構(gòu)、筆畫,注意把字寫緊湊。 “嶺”和“峰”這兩個字可以在比較中學習。 “廬”是個半包圍結(jié)構(gòu)。 六、拓展閱讀。出示課件 (一)背誦并默寫《登鸛雀樓》、《題西林壁》。 (二)很多古詩都蘊涵著哲理,查找?guī)资走@樣的古詩,先積累在《采蜜集》中,然后背誦。 (三)在歷史上關(guān)于蘇東坡的故事有很多,課下也可以讀一讀。 就題目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以及梳理問題的能力。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

14、 教師的范讀將學生帶到學習古詩的語境中。 明確學習目標,通過不同層次 的朗讀,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讀書好習慣。 這首詩主要采用讀、想、議、畫、寫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情趣,拓展思維。 在老師的引領下明白學習古詩的方法并進行總結(jié),為學生自學古詩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讓學生對知識有整體的回顧,在頭腦中形成整體的印象。也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共同學習課文第一首古詩,在學習第一首古詩的基礎上總結(jié)出學習古詩的方法,為學生自學第二首古詩打下基礎。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知道了學習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對于三年級的孩子是最有效的學習引領。 讓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 指導學生寫字抓住重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到規(guī)律,促進寫字能力的提高。 將學生在課上的情感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積累的習慣。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