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第二十一中學(xué)人高中語文《第二單元 第6課 鴻門宴》導(dǎo)學(xué)案4(無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遼寧省沈陽市第二十一中學(xué)人高中語文《第二單元 第6課 鴻門宴》導(dǎo)學(xué)案4(無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鴻門宴(4)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學(xué)習(xí)最后三段,總結(jié)全文多義詞的義項;了解和掌握文言實詞活用的一些規(guī)律和有關(guān)特殊句式的知識;積累本文出現(xiàn)的成語。
2、學(xué)習(xí)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銳矛盾沖突中并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刻畫的寫作方法。
二、 自主學(xué)習(xí)
閱讀課文最后三段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刀俎( ) 靳強(qiáng)( ) 芷陽( ) 杯杓( )
2.解釋下列詞語。
道( )芷陽間( )行 沛公安( )在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大王來何操?
(3)沛公安在?
(4)
2、吾屬今為之虜矣!
三、合作探究
1.劉邦脫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幾個人一道走的?為什么這樣?
2.總結(jié)一下劉邦、項羽兩個人物形象。
劉邦:
項羽:
四、課堂檢測
(一)、找出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3.張良出,要項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7.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8.因擊沛公于坐 置之坐上。
(二)、古今異義
1.山東 古:
今:省份名。
2.非常 古: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
3、北 古:
今:省份名。
4.河南 古:
今:省份名。
5.婚姻 古:
今:男女結(jié)為夫妻關(guān)系
6.細(xì)說 古:
今:詳細(xì)地講述。
7.于是 古:
今:表順承
8.再 古
今:第二次
(三)、重點實虛詞
1.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乃令張良留謝。
2、辭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1. 故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聽之
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2. 幸
婦女無所幸。
故幸來告良。
3. 去
相
4、去四十里。
脫身獨去。
4. 若
若入前為壽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5. 然
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
6. 于
貪于財貨
長于臣。
在復(fù)得見將軍于此。
7. 因
不如因而善遇之。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
8. 為
使子嬰為相。
為擊破沛公軍!
若屬皆且為所虜!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為之奈何
軍中無以為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何辭為?
9. 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為之奈何?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寶盡有之。
1
5、0. 且
若屬皆且為所虜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且焉置土石?
13.舉
舉劍欲擊之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
殺人如不能舉
14.勝
沛公不勝杯杓
刑人如恐不勝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此時無聲勝有聲
予觀夫巴陵勝狀
(四)、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沛公軍霸上
沛公欲王關(guān)中
吾得兄事之
籍吏民
范增數(shù)目項王
刑人如恐不勝
道芷陽間行
2.形容詞用如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
3.意動、使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項伯殺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4.名
6、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頭發(fā)上指
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
(五)、翻譯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2. 省略句:
沛公軍霸上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欲呼張良與俱去。
毋從俱死也。
奉厄酒為壽。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加彘肩上。
置之坐上。
豎子,不足與謀
3. 被動句:
珍寶盡有之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
4. 介賓短語后置:
7、具告以事
貪于財貨
長于臣
得復(fù)見將軍于此
5.賓語前置: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
籍何以至此?
客何為者?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六)、固定結(jié)構(gòu)
無所:沒有……的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 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怎么樣(誰更……)?表示比較。 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
為……所:被……表被動。 如“若屬皆且為所虜”。
無以(無……以……)沒有用來……的。 如“軍中無以為樂”。
有以:有用來……的。 如“項王未有
8、以應(yīng)”。
何……為:表反問。 如“何辭為?”
(七)、偏義復(fù)詞:
出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八)、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勞苦而功高如此
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九)、古代“座次”問題:
1、 官職:古代以右為尊?!拔辉诹H之右”
2、 車騎:由以左為尊?!靶帕昃撟笠院钌薄白ǎ訌能囼T,虛左”
3、 室內(nèi):西為賓、長、貴;東為主、幼、賤。
4、 堂上座位:北為帝(尊),南為臣(卑)
左為貴,右為輕。
5、 四面環(huán)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東
閱讀鏈接
題烏江亭
9、
當(dāng)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情綻放成矛尖鋒刃的湛藍(lán)。我看到鮮紅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壯士掩面,烏騅悲鳴。
魯迅說成功是把好的東西包裝給人看,而失敗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偉大的毀滅的藝術(shù)。“曾是氣吞殘?zhí)?!”你的英勇是無人企及的神話。釜破舟沉,是你無畏的誓言?!昂伪字恕钡墓?,“擋我者死”的豪邁。幾千年后似乎還可以聽到你圓睜環(huán)眼倒豎鋼髯的一聲斷喝。烏騅馬來往奔突,每一個輪回的拼殺都像是一條法力無邊的咒語,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桿長予挑起了幾多秦國虎狼之將的尸首,幾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時還自滴著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勝不了劉邦。因為你,還有誠信。
“豎子不
10、足與謀!”范增如是說。當(dāng)楚強(qiáng)漢弱之時,誅劉邦之機(jī)會何止千萬。然而你沒有?!安豢晒撩麑W(xué)霸王”,毛澤東說你沽名釣譽(yù),我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誠信。“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蹦阒毖圆恢M,面對的還是劉邦。于是曹無傷被誅,試問天下誰人再敢助楚?你以為楚河漢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劉邦有心明修棧道,暗渡(度)陳倉!韓信謂劉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將,他的心計,他的丟誠棄信便是他的武器。而這居然比你的寶馬大刀還要鋒利。然而劉邦不足以與你相比;劉邦是君主,而項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戰(zhàn),英雄的失敗。當(dāng)楚歌的韻律從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對嘶鳴的烏騅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淚磨蝕你的偉岸?!坝菁в菁?/p>
11、奈若何”,于是在烏江,你完成了一個沒有丟棄誠信的男人的涅槃。
當(dāng)拔山舉鼎的傳奇褪色成一頁泛黃的史冊,與斜陽下漢家的小兒稚嫩的傳唱“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你終于遠(yuǎn)去,留下一個頂天立地的背影。也許你做了鬼雄,跨著隨你投江而死的烏騅,旌旗十萬斬閻羅,你轟轟烈烈的死去,因為有誠信,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劉邦,以你的誠信,刺劉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項羽為何不過江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guān)于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那么項羽當(dāng)年為什么選擇了自刎,而不是過江呢?
根據(jù)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jù)《史記
12、·項羽本紀(jì)》記載,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后,項羽帶領(lǐng)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劍自刎而死。
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項羽自殺是想結(jié)束戰(zhàn)爭,消除百姓因戰(zhàn)亂帶來的痛苦。據(jù)《史記》記載,楚漢戰(zhàn)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于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币馑际窍胪ㄟ^兩個人的決斗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
13、。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zhàn)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dāng)年曾經(jīng)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約戰(zhàn)不成而自殺,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項羽不是不想過江,而是根本沒有機(jī)會過江。如計正山先生依據(jù)《史記》、《漢書》中的“灌嬰傳”,認(rèn)為項羽并非在烏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遠(yuǎn)東城就被“搏殺而死”。垓下之圍中項羽倉皇失措,帶領(lǐng)八百兵馬突出重圍,往江東方向逃跑。長江以南是項羽的勢力范圍,是他發(fā)跡崛起的地方。如果項羽順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再一次擊敗劉邦。但逃至東城時被漢軍包圍,混戰(zhàn)中即被灌嬰殺死,而烏江尚遠(yuǎn),所以項羽根本沒有渡江的機(jī)會,也不是自刎而死。
但這種說法同樣充滿了推測和猜想,遭到許多學(xué)者的反對。兩漢時期的東城是一個范圍廣闊的行政區(qū)域,烏江是包括在東城縣內(nèi)的,因此司馬遷所說的“身死東城”與“烏江自刎”并不矛盾。
這樣看來,項羽的確是死于烏江。而項羽之所以不肯過江而選擇自刎而死,實在是一個性格悲劇。自大孤傲、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缺乏忍辱負(fù)重的堅韌意志,是導(dǎo)致他失敗的主要原因。他的死雖然顯得慷慨壯烈,并為后人反復(fù)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卻一生卻也讓人扼腕嘆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