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6教案 蘇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6教案 蘇教版必修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中通用技術 常見結構的認識6教案 蘇教版必修2
文檔內(nèi)容:簡單結構的設計
章 節(jié):第一單元 結構與設計 第一節(jié) 常見結構的認識
課 時: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能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概念。
(2) 能夠結合簡單結構,分析結構的受力。
(3) 了解結構的類型,并對簡單的結構實例進行分類。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構的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觀察和分析常見結構,激發(fā)學習激情和興趣。
二、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進行結構的受力分析和分類。
三、教學難點
2、 結構受力時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力和應力。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閱讀法、案例分析法和提問法,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分析、交流互動
五、設計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小節(jié)從力學角度闡述了結構的含義——“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構形態(tài)”;闡述了內(nèi)力、應力的概念及其計算公式;介紹結構的多種受力;讓學生清楚組成結構的構件有哪些受力;最有利用“馬上行動”、“案例分析”、“探究”、“小實驗”等活動對構件進行承載能力定性分析。體驗、學習受力的分析方法。受力分析是這一小節(jié)的重點。
本小節(jié)還講了三種基本結構類型,重點在于三種結構及其受力情況,同時指出在生產(chǎn)生活實際中結構的復雜性,多數(shù)物體的結構是這三種結構
3、形式的組合。
2. 設計理念
從生活實踐中的常見實例出發(fā),進行討論分析,歸納總結,自主提煉出課堂核心知識。
3. 教學策略設計
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知識,在結構受力分析和結構類型分類的教學過程中,圍繞生活中的常見結構,通過紙板演示小試驗、案例分析,采用直觀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身體會和感受,激發(fā)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4.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力學知識,并可以畫出一些簡單物體的受力圖,但對分析一些基本結構如何受力、構件內(nèi)部產(chǎn)生內(nèi)力以及單位橫截面上所產(chǎn)生的應力有一定的困難。同時,學生對結構類型的分類,往往只注意到一種結構形態(tài),容易造成分類的混淆
4、。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課件PPT、紙板、砝碼等。
七、教學過程
1.導入。
【演示試驗】
講解“紙板承受壓力試驗”:
比較不同形狀的紙板承受壓力的大小。
試驗準備:
(1) 取廢舊紙盒的紙板,分別裁出3條大小均為10cm*40 cm的小紙板。
(2) 分別取若干本書(用于支撐紙板)和給紙板加壓的重物。
試驗過程:
(1) 將一紙板用兩摞書支撐起來,在紙板上中間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記錄此時承受的重物質(zhì)量的大小。
(2) 將另一紙板彎成拱形,兩端用兩摞書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長,在拱形的上端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記錄此時承受的重物質(zhì)量的大小
5、。
(3) 將剩下的紙板彎成比前次跨度小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斷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記錄此時承受的重物質(zhì)量的大小。
【師生互動】上述演示試驗說明:不同的結構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我們知道結構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會遭到破壞,主要原因是結構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應力已經(jīng)達到其極限值。那么,說明是應力呢?
2.結構與力
【演示試驗】橡皮筋的拉伸試驗。
1) 拿出兩根粗細不等的橡皮筋,分別拉伸。
2) 學生觀察并記錄橡皮筋拉伸的長度。
3) 加大力度,拉斷細的橡皮筋。
【教師分析】從力學角度分析,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構形態(tài),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當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時,內(nèi)部各質(zhì)
6、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會發(fā)生改變,產(chǎn)生一種抵抗的力,即內(nèi)力F。
為什么細的橡皮筋容易斷呢?
【學生回答】由于細的橡皮筋強度不夠。
【師生互動】這是由于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其結構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應力已經(jīng)達到其極限值。應力就是構件的單位橫截面上所產(chǎn)生的內(nèi)力,用希臘字母σ表示。內(nèi)力與應力之間用公式σ=F/S表達,其中F是內(nèi)力,S是受力面積,σ是應力。在相同外力的作用下,由于粗的橡皮筋的受力面積較大,根據(jù)公式可知,其應力較小,因此不容易斷。
【學生活動】指出下列結構可以抵抗外界哪些方面的作用力:
建筑物的窗戶
墻體的正向與側向壓力、風的作用力、自身重力等
餐桌
?桌面物體的壓力,自身重力等
硬
7、紙包裝箱
??箱內(nèi)物體的重力、擠壓力、自身重力等
根據(jù)構件的受力和變形的形式,我們可以將構件分為受拉、受壓、受剪切、受彎曲、受扭轉這五種基本形式。
【馬上行動】
請連線:
受拉 構件承受使之彎曲的力
受壓 構件承受兩個距離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
受剪切 構件承受使之被擠壓的力
受扭轉 構件承受拉拽力
受彎曲 構件兩端承受方向相反的均勻的力,使它發(fā)生扭轉形變
【案例分析】
橋梁的橋面的受力
一座簡易橋梁
8、,行人和車輛通行的橋面受到的力有行人和汽車對橋面的壓力P1,橋自身的重力P2,兩端橋墩對橋面的支撐力N,以及風對橋面的力F等。
【馬上行動】
填空:
在下圖中,吊蘭的支撐架承受 ,橋墩承受來自橋面、橋上負載的 ,兩端被托住的橋梁受到 。
在分析簡單的結構時,是將結構分成簡單的結構原件, 再進行分析
【探究】
觀察右圖,說明石磨的推桿為什么要用一根繩子吊起來。
進一步挖掘:石磨在推動過程中,繩子在空間的軌跡是一個什么圖形?
1.???? 保持推桿在平行于地面的一個平面上運動;
2.?
9、??? 防止推桿彎曲變形。
3. 結構的類型
通過紙板演示試驗我們知道,不同的結構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投影展示】不同類型的圖片。
指出圖片中結構的類型。
【學生回答】萬里長城、水庫大壩屬于實體結構;頭盔、國家大劇院屬于殼體結構;建筑腳手架、鋼架廠房屬于框架結構。
【教師總結】
我們知道生活中的結構是千奇百態(tài)的,根據(jù)物體的結構形態(tài),通常將結構分為實體結構、框架結構、殼體結構。
1)實體結構
通常是指結構體本身是實心的結構。其受力特點是外力分布在整個體積中, 如實心墻、大壩等。
2)框架結構
通常是指結構體由細長的構件組成的結構。其特點是支撐空間卻不充滿
10、空間,如鐵塔架、腳手架等。
3)殼體結構
殼體結構通常是指層狀的結構。其受力特點是,外力作用在結構體的表面上,如頭盔、建筑物的屋頂、貝殼、汽車飛機的外殼等等。
總結三類結構的各自特點
結構類型
定義
特點
例子
實體結構
?
?
?
框架結構
?
?
?
殼體結構
?
?
?
在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中,很多物體的結構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結構類型組合而成的。
【案例分析】分析世界上最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結構類型。
分析要點:其結構整體往往是框架結構,而地基、支撐柱則是實體結構,屋頂通常采用殼體結構,這也是大多數(shù)結構體所采用的結構類型。
【馬
11、上行動】
練習
物體結構
實體結構
框架結構
殼體結構
組合結構
受力特點
柵欄
?
?√
?
?
?支撐空間卻不充滿空間
圓形陶瓷裝飾品
?
?
?√
?
?結構體的表面
冰山
?√
?
?
?
?外力分布在整個體積中
高層建筑的穹頂
?
?
?√
?
?結構體的表面
鋼化玻璃鍋蓋
?
?
?√
?
?結構體的表面
竹排
?
?√
?
?
?支撐空間卻不充滿空間
汽車外殼
?
?
?√
?
?結構體的表面
人的頭蓋骨
?
?
?√
?
?結構體的表面
古羅馬斗獸場
?
?
?
12、
?√
?支撐部分空間,分布在部分體積中
?4. 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基本力學概念:內(nèi)力與應力,了解了五種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過分析討論掌握了結構的類型。
八、教學反思
本課時對蘇教版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加以調(diào)整,按照我們?nèi)粘5乃季S習慣,教學過程中的順序為:講解相關的例子——總結概念——概念延伸——細化講解,學生容易理解。結合許多實際的身邊事例加以講解
講解“架構形態(tài)”和應力概念,對教材進行了適度拓寬。通過探究石磨的推桿為什么要用一根繩子吊起來,啟發(fā)學生回答石磨在推動過程中,繩子在空間的軌跡是一個“圓錐形”,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技術空間想象能力。
但是,上完課后,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上下來,沒有創(chuàng)新性??赡苈鋵嵙酥R點,卻沒有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或許有更好的上課案例,只是沒有找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