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化方案216版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10過秦論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優(yōu)化方案216版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10過秦論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優(yōu)化方案216版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10過秦論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3(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10 *過 秦 論 詩海拾貝 長沙過賈誼宅 [唐]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 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 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 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到天涯!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lián)一個“悲”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圍繞題目中的“過”字展開描寫。頸聯(lián)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lián)系到自己,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郁無訴的心境,刻畫得十分動情、真切。尾聯(lián)表達出詩人對加在身上的不合理現(xiàn)實的強烈控訴。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 【思考】 這首
2、詩首聯(lián)中的“悲”字有何作用? 【提示】 畫線部分為思考答案。 語林擷英 一、文本名句 1.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4.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二、賈誼的名句 1.自古至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新書》) 2.習與智長,故切而不愧;化與心成,故中道若性。(《新書》) 3.國以民為本,君以民為本,吏以民為本。
3、 4.習與正人居之,不能無正也;猶生長于齊,不能不齊語也。 ,[學生用書P56]) 1.字音 崤函(xiáo) 窺探(kuī) 膏腴(ɡāo)(yú) 肥饒(ráo) 逡巡(qūn) 遺鏃(zú) 漂櫓(lǔ) 鞭笞(chī) 藩籬(fān) 焚燒(fén) 黔首(qián) 隳名城(huī) 鋒鏑(dí) 勁弩(nǔ) 甕牖(yǒu) 躡足(niè) 鉤戟長鎩(shā) 謫戍(shù) 絜大(xié) 2.通假字 ①合從締交 通“
4、縱”,合縱的策略 ②倔起阡陌之中 通“崛”,突然 ③贏糧而景從 通“影”,像影子一樣 ④百有余年 通“又”,表示整數(shù)之外再加零數(shù) 3.重要實詞 ①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 溝通 ②享國之日淺 統(tǒng)治 ③委命下吏 交給,交付 ④卻匈奴七百余里 擊退 ⑤將數(shù)百之眾 帶領 4.一詞多義 (1)固 (2)制 (3)因 (4)之 5.詞類活用 ①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名詞作動詞,稱帝稱王 ②內(nèi)立法度……外連衡而斗諸侯 名詞作狀語,對內(nèi),對外 ③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名詞作狀語,用鞭子 ④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名詞作狀語,在北方 ⑤天下云集響應 名詞作狀語,像云一樣 ⑥且
5、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詞作動詞,變小,變?nèi)? ⑦外連衡而斗諸侯 使動用法,使……相斗 ⑧卻匈奴七百余里 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 ⑨會盟而謀弱秦 使動用法,使……弱、削弱 6.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義:黃河以西。 今義:西面的河。 ②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義: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 今義:指山東省。 ③以致天下之士 古義:來招納。 今義: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④才能不及中人 古義:平常的人。 今義:為雙方介紹買賣、調(diào)解糾紛等并做見證的人。 ⑤鑄以為金人十二 古義:把……做成。 今義:認
6、為。 7.特殊句式 ①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判斷句 ②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判斷句 ③鑄以為金人十二 定語后置句 ④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賓語前置句 ⑤鋤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狀語后置句 ⑥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狀語后置句 ⑦委命下吏 省略句 ⑧躡足行伍之間 省略句 ⑨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被動句 8.成語積累 ①席卷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因利乘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深謀遠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比權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年而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①形容力量強大,控制了全國。②因,順著。憑借
8、有利的形勢。③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④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力和力量。也用來指衡量兩方面的輕重。⑤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作者卡片] 姓 名 賈 誼 生卒年 前200—前168 字號稱謂 賈太傅、賈長沙、賈生 籍 貫 西漢洛陽(今河南洛陽) 相關材料 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感歉疚,抑郁而亡。他的政論散文有《過秦論》《陳政事疏》《論積貯疏》等 [背景呈現(xiàn)] 春秋以來,戰(zhàn)
9、亂頻仍,加之秦施暴政、秦末農(nóng)民起義和楚漢之爭,社會經(jīng)濟遭受了重大破壞。農(nóng)民大量流亡異鄉(xiāng),不得耕地。人口銳減,商業(yè)蕭條。奸商囤積居奇,物價昂貴,米一石值萬錢,馬一匹達百金。新建立的西漢政權,府庫空虛,財政困難。史載:“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比嗣窈苄枰蒺B(yǎng)生息。面對這種現(xiàn)實,為鞏固西漢政權,賈誼借“過秦”以“規(guī)漢”,主張施行仁政,“與民休息”。 [知識鏈接] 論是一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薄墩衙魑倪x》所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于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jīng)史之言,正其謬誤?!?/p>
10、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1.全文共五段,從表達方式看,可以分為敘述部分和議論部分。哪幾段是敘述?哪幾段是議論?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題目是“過秦論”,那么文中論述了秦的哪些“過錯”?其實質是什么?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這篇文章前四段是敘述,寫秦王朝的興亡過程,前三段寫興,第四段寫亡;最后一段是議論,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 2.①過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②實質: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仁義不施。 ,[學生用書P57])
12、1.“席卷”“包舉”“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內(nèi)”“四?!薄鞍嘶摹倍加小疤煜隆钡囊馑?;那么,我們把課文中的“有……之意,……之心”換成“有并吞天下之心”好嗎?為什么? [名師指津] 文章為寫秦孝公吞并六國的野心,極盡鋪張之能事,這樣寫既增加了語勢,同時也為下文做鋪墊。作答時,要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來展開。 [我的理解] 不好。①文段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國、獨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對諸侯各國虎視眈眈的情態(tài)、咄咄逼人的氣勢。②這樣寫為后文寫秦孝公之后的歷代秦君的赫赫功業(yè)張本,為后文寫秦一統(tǒng)天下之后的頃刻覆亡形成對比并埋下了伏筆。③這樣寫增加了行文的氣勢,又使敘述生動形象。 2.本文從秦孝
13、公寫起,為什么不從秦孝公以前的國君(如秦穆公)寫起? [名師指津] 這是考查作者的寫作意圖。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使秦國變得逐漸強大起來,秦國由此變“固守”為“攻取”,作者由此寫起,正是表達的需要。 [我的理解] 本文的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攻奪天下正是從秦孝公開始的。首句“君臣固守以窺周室”說明秦孝公在攝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對周室只是暗中窺視,后來由于“商君佐之”,才開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動,雖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人和”(君臣固守)的條件,但沒行動。 3.在秦國強大的同時,各國諸侯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弱秦”? [名師指津] 從文中可以看出,為了對付強大的秦國,各
14、國諸侯采取了合縱結盟的措施,招賢納士,一致對外。 [我的理解] 各國諸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的,其主要措施有:①招納天下賢才,訂立合縱盟約,結成聯(lián)盟;②具有政治影響力和遠見的領導人聚合九國力量,一致對秦。 4.九國的強大是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內(nèi)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名師指津] 作者為了突出秦國戰(zhàn)勝九國的勢如破竹之勢,用了大段的篇幅來寫九國的強大,這里面既有謀略的規(guī)劃,也有人才的匯聚,同時更有九國軍隊的強大。 [我的理解] 首先寫出了諸侯們買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縱策略締結了盟約;其次寫出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各有所長;最后寫九國之師軍隊強大,而最后的結果是“
15、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伏尸百萬,流血漂櫓”。這樣就反襯出秦國的強大,同時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國強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一種“仁政”,這種“仁政”得到秦國后代君王的繼承,所以到了勢力如此強大的地步,又間接地為中心論點的提出做了準備。 5.作者寫陳涉起義一事突出了什么內(nèi)容?有什么目的? [名師指津] 作者寫陳涉起義之事并不是目的,而是采用對比的手法,為后文歸結“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做鋪墊。 [我的理解] 突出地寫出了陳涉起義時的地位低微,才智不足,兵力弱少,武器簡陋。而這些內(nèi)容正表明陳涉隊伍的不堪一擊。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天下云
16、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陳涉一舉滅亡了秦王朝。這些內(nèi)容明顯是針對“仁義不施”寫的,為結尾“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提出做了準備。 6.本文多處運用了對比手法,試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名師指津] 為了更好地論證“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文中大量運用對比手法,既有秦國自身的對比,也有秦國與九國之師、陳涉的對比,這些對比為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的理解] 對比內(nèi)容 對比作用 秦國本身先強后弱、先盛后衰、先興后亡的對比 幾種對比交織在一起,結構宏偉,角度清晰。主客觀形勢不同,強弱、盛衰、難易不同,都從幾方面的對比中顯現(xiàn)出來,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17、 秦與九國之師的對比 秦與陳涉的對比 陳涉與九國之師的對比(出身地位、軍隊裝備、軍隊素質、指揮作戰(zhàn)能力等方面的對比) 對于秦亡的原因,眾說紛紜,賈誼認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說說這一觀點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名師指津] 賈誼提出自己的觀點,有其合理的成分,強調(diào)“仁義不施”具有進步意義,但同時,由于時代的局限,對于造成“攻守之勢異也”的根源還沒有認識清楚。 [我的理解] (觀點一)賈誼施行仁義的主張,是從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立場出發(fā)的,但因為這一主張與反對暴政相聯(lián)系,所以符合當時人民的要求。加上他充分肯定商鞅變法,主張儒法并用,
18、所以他的仁義主張就更帶有進步性。雖然賈誼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秦朝統(tǒng)治者的殘暴罪行,但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他還看不到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本性,卻要求封建統(tǒng)治階級真正施行仁義,消除階級矛盾,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這種觀點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觀點二)賈誼不僅看到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而且還看到秦國由日益強盛到統(tǒng)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動和當時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愿望相一致??梢?,賈誼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認識到人心向背是國家治亂的關鍵。但他在描述陳涉的平凡時,明顯地表現(xiàn)出對勞動人民的輕視,這是他的階級局限性。 [
19、注]?、賉秦孝公]秦國的國君。他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下文的商君就是商鞅。②[據(jù)]占據(jù)。③[崤(xiáo)函]崤山和函谷關。崤,崤山,在函谷關的東邊;函,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④[固]險固的地勢,名詞。⑤[雍州]在今陜西中部北部、甘肅、青海的東南部和寧夏一帶地方。⑥[固]牢固地。⑦[窺]窺視。⑧[有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之心]指(秦孝公)有統(tǒng)一天下的野心。席卷、包舉、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內(nèi)、四海、八荒,都指天下。⑨[佐]輔佐。⑩[法度]法規(guī)制度。?[務]從事,致力于。?[修]修造。?[具]器械。?[連衡]秦國采用的一種離間六國,使它們各自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也作“連橫”。?[斗
20、]使動用法,使……爭斗。?[拱手]兩手合抱,形容毫不費力。?[西河]黃河以西。河,指黃河。 [注] ?[既]已經(jīng)。?[沒]死。?[惠文、武、昭襄]惠文王、武王、昭襄王?;菸耐跏切⒐膬鹤?,武王是惠文王的兒子,昭襄王是武王的異母弟。[蒙]繼承。[故業(yè)]指已有的基業(yè)。[因]動詞,沿襲。[南]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南。與下文“西”“東”“北”用法相同。[舉]攻取。[膏腴]肥沃。[收]占領。[要害之郡](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區(qū)。[會盟]諸侯集會結盟。[弱秦]削弱秦國。[愛]吝惜。[致]招納。[合從]是六
21、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從(zònɡ),通“縱”。[相與]互相。[孟嘗]即孟嘗君,齊國貴族,姓田名文。[平原]即平原君,趙國貴族,姓趙名勝。[春申]即春申君,楚國貴族,姓黃名歇。[信陵]即信陵君,魏國貴族,姓魏名無忌。[離]使動用法,使離散。[于是]在這時。[之屬]這一類人。之,指示代詞,這。屬,類。[之徒]這一類人。[之倫]這一類人。[制]統(tǒng)領、統(tǒng)率。[嘗]曾經(jīng)。[叩]擊,攻打。[九國]就是上文的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逡巡(qūn xún)]有所顧慮而徘徊不敢前進。[進]前進,入關。[困]困厄。[弊]弱點,毛病。[追亡逐北]追逐逃走的敗兵。北,潰敗(的軍隊)。[櫓]盾
22、牌。[因]趁著。[弱]形容詞,弱小的。[入朝]指向秦稱臣。[孝文王]昭襄王的兒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莊襄王]孝文王的兒子,在位三年。[事]戰(zhàn)事。秦漢時“事”多指戰(zhàn)事。 [注] [及至]等到。[奮]發(fā)展。[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振]舉起。[策]馬鞭子。[御]駕馭,統(tǒng)治。[二周]在東周王朝最后的周赧(nǎn)王時,東西周分治。西周都于河南東部舊王城,東周則都鞏,史稱東西二周。[履至尊]登帝位。[制六合]控制天下。六合,天地四方。[敲撲]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鞭笞]奴役。[百越]古代越
23、族居住在桂、浙、閩、粵等地,每個部落都有名稱,統(tǒng)稱百越。也叫百粵。[桂林、象郡]在今廣西一帶。[俯首系頸]意思是愿意服從、投降。系頸,頸上系繩,表示投降。[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審訊)。[藩籬]比喻邊疆上的屏障。藩,籬笆。[卻]擊退。[百家之言]各學派的著作。言,言論,這里指著作。[黔首]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黑色。[隳(huī)]毀壞。[銷鋒鏑]銷毀兵器。鋒,兵刃。鏑,箭頭。[踐]踏。[億丈之城]指華山。[不測之淵]指黃河。[信臣]可靠的大臣。[誰何]緝查盤問。[金城]堅固的城池。金,比喻堅固。 [注] [殊俗]不同的風俗,指邊遠的地方。[甕牖(yǒu)繩樞]
24、以破甕做窗戶,以草繩系門板,形容家里窮。牖,窗戶。樞,門扇開關的樞軸。[氓(ménɡ)隸]下層人民。氓,民。隸,奴隸。[遷徙之徒]被征發(fā)的人。指陳涉被征發(fā)戍守漁陽。[中人]平常的人。[陶朱、猗(yī)頓]陶朱,就是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lǐ)。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西北),自稱陶朱公。他因善于經(jīng)營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為富人的代稱。猗頓,春秋時魯國人。他向陶朱公學致富之術,大畜牛羊于猗氏(今山西臨猗)南部,積累了很多財物。[躡足]插足,參加。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倔起]突然興起。[疲弊]疲憊。[贏]擔負。[景]古“影”字。[山東]指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
25、 [注] [小弱]形容詞用作動詞,變小,變?nèi)?。[鋤櫌(yōu)棘矜(qín)]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農(nóng)具。棘矜,用酸棗木做的棍子。棘,酸棗木。[铦]鋒利。[鉤戟長鎩(shā)]鉤,短兵器,似劍而曲。戟,以戈和矛合為一體的長柄兵器。鎩,長矛。[謫戍]因有罪而被貶調(diào)去守邊。[抗]匹敵,相當。[向時]先前。[試使]假使,假設連詞,與“則”搭配,相當于“如果……就……”。[絜(xié)]衡量。[同年而語]即相提并論。[區(qū)區(qū)]形容非常小。[萬乘(shènɡ)]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序]排列座次。[八州]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
26、、荊州、揚州、梁州。古時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國分別居于其他八州。[同列]指六國諸侯。[作難]起事、首事。[七廟]天子的宗廟。[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嬰為項羽所殺。[為]被。 鋪排渲染,文采斐然 ?寫法指導 《過秦論》這篇文章語言有辭賦特色,講究鋪排渲染。如開頭寫秦孝公的雄心,連用“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等四字語;中間寫九國之師攻秦,四君、九國、謀臣、策士、武將,一一列出,顯得有聲勢;寫秦始皇,則極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內(nèi)”的形象。行文多用駢偶,讀起來鏗鏘有力,且句式變化多端,不顯單調(diào)。 賦體文是從古代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寫作時運用賦的手法非常重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27、 1.在語句方面,講究對仗。一般是用平行的兩句話兩兩相對,其基本要求是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句法結構互相對稱。 2.在語言方面,講究節(jié)奏和平仄。賦體文在語音方面要講究節(jié)奏,對仗字數(shù)不同,節(jié)奏也不同。在語音方面還講究平仄,賦體文平仄協(xié)調(diào),能增強語言的聲音美。 3.在用詞方面,講究用典和詞藻。用典,是引用的一種,它主要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詩文來表情達意,容易引起聯(lián)想,使文章變得典雅、含蓄。 ?隨堂練筆 請以“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為話題,運用“賦”的手法寫一段或幾段文字,要求語言優(yōu)美,不少于150字。
28、 ?范文示例 語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后之宅;高朋滿座,雅客常來;美韻眾和,佳釀頻釃;歌闌箸落,宴罷冠歪。 語文者,如同窗舊交,忘機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氣概;可與登楚岫,渡秦淮,游閬苑,醉蓬萊,攀絕壁之青松,撫窮鄉(xiāng)之古柏;指杏酒以約沽,臨陂路而議買。 語文者,如綺閣綠眉,雕樓青睞,霧寰杏眼,云鬢桃腮;可與之泛舟江南,系馬河外;盡歷三湘,遍游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邊塞。 ,[學生用書P61]) 得民心者得天下 《過秦論》一文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思:“
29、戰(zhàn)國七雄”之一的秦國憑借誰的力量滅掉六國,統(tǒng)一天下?擁有天下的強大秦國卻至二世而亡,這又是什么原因?文中賈誼在歷數(shù)了秦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分析了秦亡的原因后說道:“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边@是秦的教訓,也應是歷朝歷代治理天下的警鐘。誰施仁政,誰得民心,誰有天下;反之,誰失民心,誰失天下,任你有堅船利劍、雄民百萬,長江天塹。在今天,這篇文章仍有借鑒作用。 [適用話題] 遙望賈誼 彭曉玲 我曾長久仰望賈太傅祠那座安放靈魂的建筑,墻檐上蒼蒼的青瓦、厚重的大門,用驚奇的眼神靜默地與我對視。門環(huán)和墻面之上,袒露著斑駁的痕跡,石階和地磚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時間永遠神奇,既能
30、將精神打造出來,將靈魂磨出鋒利的光芒,也能讓一切變鈍變老,甚至毀滅。 當然,賈誼的才華千年之后,依舊讓世人驚嘆。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就被立為博士(官職),自是當朝最年輕的博士。每逢漢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政事,賈誼的回答往往最有見地,連那些年長的博士們聽后都無不嘆服,無話可說。文帝自是很賞識他,一年之內(nèi),就將他提拔為太中大夫。 如此卻惹得了幾乎所有大臣的不滿,當漢文帝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時,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等齊齊上疏:“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此時,文帝再看重他,也不可能因了他一個人而得罪一群人,也就漸漸疏遠他,派他去做長沙王的太傅,而長沙其時
31、為南蠻之地。 當然,年輕氣盛的賈誼犯了官場的大忌,他的悲劇命運自是無可逃脫。穿越時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貶的賈誼,心緒沉重地行走在前往長沙的路途之上。 可賈誼依然不明白,明明是盡職效忠為君主效力的事情,怎么會演變成這般被動局勢呢?賈誼懷著憂郁之情緩緩南下,當他來到湘江之邊,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腦海浮現(xiàn)。100年前,忠潔不阿的屈原受讒流放該地,如今自己也遭誣陷貶謫長沙,境遇何其相似。賈誼觸景生情,感慨萬分,他特地跑到屈原投江的地方吊祭,并將《吊屈原賦》抄在紙上,投入滔滔的江水之中,讓被懷念的人能夠感受到生者的溫情:天下九州都會有施展抱負的地方,又何必僅茍懷這一個都城?鳳凰在千仞之上
32、飛翔,選擇有道德生輝的地方落下,如見到苛細的小人、險惡的征兆,就重擊翅膀離去。他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幽思融匯在一起,不過,此時的賈誼并沒有一蹶不振,他依舊充滿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負終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 賈誼對長沙并沒有好印象,他曾經(jīng)說過,他將居住在溽濕的長沙,或許因此而不能長壽,但仍不愿如屈原般選擇自盡……然而,曾經(jīng)唯我獨尊,如今卻猛然跌到深深的塵埃里,于是,他每天面對著滾滾流逝的湘江水,親眼目睹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卻無能為力,這或許比徹底的死心更讓人難熬吧。 也許是天氣太冷,穿行于空蕩蕩的賈太傅祠,爾后站在寂然無聲的庭院里,我不停地眺望歷史的深處,賈誼孤獨的背影是如此觸目
33、驚心。 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懷王墜馬而死時,賈誼積攢了那么多年的淚水終于滾滾而下。可以想見,他所有的不得志早已化為內(nèi)心的無邊愁苦,汪洋恣肆的豪情也早已變成無涯的悲苦——此刻他其實已然看破自己的命運:死是必然的歸宿,只不過是什么方式。 那么,與其說賈誼悲傷梁王,不如說他在哀嘆自己的命運。 輾轉于賈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繼屈原、賈誼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濱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種末日感覺,不幸遮蔽了他們的心靈,比如趙汝愚、柳宗元、劉禹錫、黃庭堅等等。因為精神的不幸,而遷罪于這塊土地,使得他們進入這塊土地時心境郁悶,他們的才情卻更為恣意汪洋,詩篇里彌漫著五彩斑斕的悲涼。于是,原本倔強的湖湘文人精神更為豐蘊,
34、添上了深切的悲觀與憂郁。 但是,千百年來,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執(zhí)著地奔涌,生生不息。 【思考】 1.這篇文章的開頭作者為什么要對賈誼祠堂的景物進行描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倒數(shù)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開頭從賈誼祠堂滄桑的景物寫起,渲染蒼涼凝重的氛圍。選取的意象比較典型,如青瓦、大門、門環(huán)、墻面、石階、地磚等,使用修飾語恰當,如“蒼蒼”“厚重”“斑駁”等。這樣寫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 2.這段文字由賈誼拓展到流放湘江之濱的其他文化人,談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悲涼色彩,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深化了文章主旨,給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學生用書單獨成冊]) 一、基礎
36、考查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膏腴(yú) 藩籬(fān) 范蠡(lí) 蒙恬(tián) B.逡巡(qūn) 鋒鏑(dí) 躡足(niè) 崤函(yáo) C.謫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 戶牖(yǒu) 棘矜(jí) 氓隸(mánɡ) 解析:選C。A.“蠡”應讀“l(fā)ǐ”。B.“崤”應讀“xiáo”。D.“矜”應讀“qín”,“氓”應讀“ménɡ”。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愛珍器重寶
37、肥饒之地 愛:吝惜 B.委命下吏 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作難:起事、首事 解析:選B?!懊币鉃椤吧?。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D.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解析:選D。A項,“西河”,古義指黃河以西;今義指西面的河。B項,“山東”,古義指崤山以東;今義指山東省。C項,“以致”,古義指來招納;今義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4.從詞類活用的角
38、度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 ②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③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④南取漢中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內(nèi)立法度 ⑦序八州而朝同列 ⑧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A.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②④⑥⑧/①③⑤⑦ D.①⑤⑦/②⑧/③④⑥ 解析:選C。②④⑥⑧為名詞作狀語,①③⑤⑦為使動用法。 二、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大政(節(jié)選) 賈 誼 行之善也,粹以為福己矣;行之惡也,粹以為災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災,則亦毋怨天矣,行自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謂之不
39、明;知惡而弗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與有德;天有常災,必與奪民時。故夫民者,至賤而不可簡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與民為仇者,有遲有速,而民必勝之。知善而弗行謂之狂,知惡而不改謂之惑。故夫狂與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愧也。嗚呼!戒之戒之!豈其以狂與惑自為之?明君而君子乎,聞善而行之如爭,聞惡而改之如讎,然后禍災可離,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誅賞之慎焉故與其殺無辜也寧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則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則附之與已。則此毋有無罪而見誅,毋有有功而無賞者矣。戒之哉!戒之哉!誅賞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是以一罪疑則弗遂誅也,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則必弗倍也,
40、故愚民可勸也。是以上有仁譽而下有治名。疑罪從去,仁也;疑功從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故誅而不忌,賞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滅民之功而棄之。故上為非,則諫而止之,以道弼之;下為非,則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雖有不肖民,化而則之。故雖昔者之帝王,其所貴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則獻之于上,聞善則獻之于上,知善則獻之于上。夫民者,唯君者有之,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 故君以知賢為明,吏以愛民為忠。故臣忠則君明,此之謂圣王。故官有假[注]而德無假,位有卑而義無卑。故位下而義高者,雖卑,貴也;位高而義下者,雖貴,必窮。嗚呼!戒之哉!
41、戒之哉!行道不能,窮困及之。 【注】 假:給予、賜予。 5.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行之善也,粹以為福己矣 粹:聚集 B.故夫民者,至賤而不可簡也 簡:簡約 C.故誅而不忌,賞而不曲 忌:畏懼 D.人臣之道,思善則獻之于上 道:引導 解析:選A。B項,簡:輕視;C項,忌:招致怨恨;D項,道:原則。 6.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誅賞之慎焉/故與其殺無辜也/寧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則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則附之與已 B.誅賞之慎焉/故與其殺無辜/也寧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則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則附之與已
42、 C.誅賞之慎焉/故與其殺無辜也/寧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則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則附之與已 D.誅賞之慎焉/故與其殺無辜/也寧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則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則附之與已 解析:選C。抓住文言虛詞“焉”“也”“者”等進行斷句即可。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賈誼認為自古至今,凡與人民為敵者,或早或晚,人民一定能戰(zhàn)勝他。這體現(xiàn)了賈誼的民本思想。 B.作者指出懲處和獎賞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并舉古代設置刑罰,用來禁止不良行為和教化懶惰的人為例,告誡當今統(tǒng)治者要執(zhí)法為公。 C.賈誼把天災與人禍聯(lián)系起來,告誡統(tǒng)治者不要把政治上的過失歸
43、咎于“天命”,要更多地進行自省。 D.賈誼認為官職有假的,但品德沒有假的;地位有低下的,道義也有低下的。地位低的不一定會尊崇道義;像國君那樣地位高的因為尊崇道義必然不會遭受困窘。 解析:選D。D項,原文意思為:官職可以賜予,而品德不能賜予;地位有低下者,道義卻沒有低下者。地位低的尊崇道義,地位雖然低下,實則高貴;地位高而不尊崇道義,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聞善而行之如爭,聞惡而改之如讎,然后禍災可離,然后保福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疑罪從去,仁也;疑功從予,信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夫為人臣者,以富樂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 譯文:_
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第(1)句中的關鍵詞語有“爭”“讎”,第(2)句中的關鍵詞語有“從”“予”,第(3)句中的關鍵詞語有“富樂”“貧苦”。 答案:(1)聽說善事就如同爭搶一般去做,聽到邪惡習氣就如同對待仇敵一樣去改正,這樣以后災禍就會遠離,這樣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 (2)對罪行
46、有疑問時免于懲處,這便是仁德;對賞功之事有疑問時予以獎賞,這便是誠信。 (3)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樂為自己的功績,以使人民貧窮困苦為自己的罪過。 參考譯文: 行為善良就會積聚為福,行為邪惡就會聚集為災禍。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不是上天的幫助,而被上天降災的人,也沒什么好埋怨上天的,這都是自身的行為不正得到的報應。知道什么是有益卻不做,叫作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卻不改正的,一定會遭到天譴。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會賜給有德之人;上天有固定的災難,一定會降給那些讓百姓耽誤農(nóng)事的人。所以對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極低的人,也不可以輕視,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騙。所以從古到今,凡與人民為敵
47、的,有快有慢,但最終人民一定會勝利。知道好卻不實行稱為狂悖,知道有害卻不改正稱為昏庸。所以狂悖和昏庸的事,都是圣明的君王所要戒除的,也是君子以為愧疚的。啊,要謹慎再謹慎??!難道要依照狂悖與昏庸的標準行事嗎?圣明的君主和君子啊,聽說善事就如同爭搶一般去做,聽到邪惡習氣就如同對待仇敵一樣去改正,這樣以后災禍就會遠離,這樣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對此要慎之又慎?。? 懲罰和獎賞不能不慎重,所以與其殺掉無罪之人,不如漏掉有罪之人。所以對于給人定罪的事情,若有疑問就要以無罪免除處罰;對于有功者的獎賞,若有疑問就要予以獎賞。這樣就不會發(fā)生沒有罪而被懲處,沒有有功勞而得不到獎賞的情況。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啊
48、!懲處和獎賞一定要慎重,因而古代設置刑罰,用來禁止不良行為和教化懶惰的人。因此對一個人定罪時若有疑問,就不要馬上予以懲處,所以不賢之人會改正;對一個人的功勞獎賞時若有疑問,不要背棄獎賞的許諾,所以愚昧的百姓也會得到鼓勵。因此國君便有了仁德的聲譽,各級官吏也有了善于治政的名聲。對罪行有疑問時免于懲處,這便是仁德;對賞功之事有疑問時予以獎賞,這便是誠信。對此要慎重啊,要慎重啊!謹慎地對待臣下,所以懲罰時就不會招致怨恨了,賞賜時不徇私情,不會反復地處罰百姓加重對百姓的懲處,不會埋沒民眾的功績而遺棄他們。所以君主做了錯事,臣下就要進諫并能予以制止,用正確的原則糾正他;臣下做錯了事,君王就要同情并寬恕他
49、,以正確的原則赦免他,并感化和寬容他。所以即使有不賢之民,也能教化并使之回到正道上來。因而即使是古代的圣王,他們所看重大臣的做法,也不過如此而已。 做臣下的原則是想到了好的治國之策要進獻給國君,聽到好的治國之策要進獻給國君,了解到了好的治國之策要進獻給國君。人民只有國君才能領導他們,做臣下的要幫助國君管理他們。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鞓窞樽约旱墓儯允谷嗣褙毟F困苦為自己的罪過。 所以做君王的以了解發(fā)現(xiàn)賢能者為圣明,做官員的以愛民為盡職盡責。所以說大臣能盡職盡責,君王便會圣明,這便叫作圣明的君主。所以,官職可以賜予,而品德不能賜予;地位有低下者,道義卻沒有低下者。所以說,地位低的人尊崇道
50、義,即使地位低下,實則高貴;地位高而不尊崇道義,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唉,要慎重啊,要慎重?。∪绻袨橛羞`于善道,一定會落入困窘的境地。 三、語言表達 9.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請你根據(jù)其信息內(nèi)容提取三個關鍵詞。 《過秦論》敘寫了秦朝很多罪過,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應是“焚書坑儒”,它殘暴地毀滅了和諧文化。漢代則吸取秦朝速亡的歷史教訓,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以養(yǎng)士,行教化美習俗”及選用賢才,大興和諧文化的建議,實現(xiàn)了近五百年的統(tǒng)治。唐朝的繁榮昌盛,與隋朝實行科舉制度密切相關,和諧文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統(tǒng)治延續(xù)了長達一千多年。 答:________________
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提取關鍵詞實質上就是壓縮語段。很顯然,這個語段的話題是和諧文化問題,所以,“和諧文化”這個詞就是我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考慮的。文段通過正反事例論證構建和諧文化的必要性,據(jù)此即可找出另外兩個關鍵詞。 答案:和諧文化 歷史教訓 繁榮昌盛 10.請將“賈誼”“忠君”“屈原”三個詞擴展成一段話(詞語順序可以顛倒),談談你對賈誼與屈原異同的認識。(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擴展語句的能力。無論是屈原還是賈誼,“忠君”都是他們的精神品格,他們的人生際遇也大致相同。答題時,要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語言要簡潔。 答案:(示例)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賈誼是西漢初人,二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忠君思想?yún)s相似。且他們都是忠君被謗、懷才不遇的典型,也都是富有理想的知識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說賈誼繼承了屈原的忠君思想。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
53、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在織女星的東方,白蒙蒙的像云一樣的一片,斷斷續(xù)續(xù)從北到南橫過天空,這就是銀河,也叫天河。天河的東南面有排成一條直線的三顆星。三顆星中,中間的一顆很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去與中間的一顆距離恰好相等。用直線把這三顆星聯(lián)結起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阿拉伯人把這三顆星叫作天平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作牽牛星。 解析:第①處前面說“中間的一顆很亮”,故此處必須寫“兩旁”會是什么情況;第②處從后文可知,應用“天平
54、”打比方;第③處后文說“也叫作牽牛星”,故此處應是說“牛郎星”。 答案:①兩旁的光芒較弱?、谡褚慌_兩臂相等的天平 ③中間最亮的就是牛郎星 12.下面是某校對高二年級520名學生進行的關于“開設校本選修課”的問卷調(diào)查表,請分析有關數(shù)據(jù),總結兩條規(guī)律,并給學校提一條合理化的建議。 對開設校本選 修課的態(tài)度 人數(shù) 比例 是否選修過校本課程的情況與比例 喜歡或 比較喜歡 428 82.3% 選修過校本 課程者占 63.4% 未選修過校本課程者占36.6% 不喜歡 92 17.7% 選修過校本課 程者占8.7% 未選修過校本課程者占91.3% 規(guī)律:___
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總結規(guī)律時,要認真對比所給數(shù)據(jù),指出“大部分學生”怎么樣;提出建議時,要緊扣規(guī)律部分。 答案:(規(guī)律)①無論是否選修過校本課程,大部分學生比較喜歡這門課程。②選修過校本課程者對該課程的喜歡比例比未選修過校本課程者更高。 (建議)學校要加強宣傳與指導,學生只有真正了解校本選修課,才會喜歡它。 19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